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0055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docx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

【篇一: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

明代的况钟以一名小吏侍奉尚书吕震,吕震惊奇他的才华,推荐他任仪制司主事.升为郎中,后升为苏州知府.况钟刚到府办事,群吏们就围在他的周围请处理文书,况钟假装不懂,左顾右问,都按照属吏的意愿来行事.属吏非常高兴,以为太守昏庸易欺.过了三天,况钟召他们来责问道:

“先前某事应该实行,你们反对我;某事不应该办,你们又强迫我实行.你们舞弄文墨已久,罪当死.”捆起了官吏拷打扔到庭院里,立即死了的有好多人,各个官吏都很害怕,说太守神明.况钟全部审核了所属的官吏,对5个贪图钱财的、十多个偷懒平庸的予以斥退,全郡治理得非常好.

【篇二:

诈愚绳吏文言文及翻译】

诈愚绳吏文言文答案篇一:

文言文阅读

(二)

学科:

语文年级:

高三

版本:

备战版期数:

1315

本周教学内容:

文言文阅读

(二)

(四)

《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

有幽栖者,寻纶(钓鱼。

影沦(沉)波中。

询诸水滨,乃曰石钟山,有铜铁之异焉。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若非潭滋(培植)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则安能产.

兹奇石哉?

乃知山仍石名,旧矣。

如善长(郦道元之字)之论,则濒流庶(众)峰,皆可以斯名...

冠之。

聊刊前谬,留遗将来。

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

1.“访其遗踪”的“其”指代什么?

?

答:

2.“聊刊前谬,留遗将来”的“刊”字的含义是?

答:

3.“乃知山仍石名,旧矣”中“仍”的含义是()?

a.重复b.仍然c.因袭?

4.“沿澜穷此”中的“穷”字与下列含义相同的是()?

a.日暮途穷b.穷则思变?

c.穷凶极恶d.穷山恶水?

5.下列中所含“次”的含义与“次于南隅”中的“次”相同的是()?

a.次日b.名次c.次品d.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五)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缴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

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勤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

曰:

“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

”正曰:

“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

“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什、车之左附、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

士卒次含。

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贤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勤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仆表决漏仆:

漏:

..

行军勤兵勤: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与(穰苴)语兵事,大说之b.亲戚、左右送之,留(苴)饮?

c.(贾)召军正问d.既往,(贾)未及反?

3.与“贾谢曰”中“谢”的意义相同的几项?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⑤张良入谢⑥则与牛卮酒,哙拜谢?

⑦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4.“申明约束”、“约束既定”、“临军约束”中的“约束”词性应为()?

a.三个都是动词b.三个都是名词?

c.前两个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d.前一个是名词,后两个是动词?

(六)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

“吾善度材。

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

“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宦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仗,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本之能举,挥其杖曰:

“斧!

”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

“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

“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

继而叹曰:

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委者欤?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

莫近乎此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裴封叔之第②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a.①门第②劳役b.①住宅②驱使?

c.①住宅②操作d.①门第②操作?

2.选出下列句子“焉”字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愿佣隙宇而处焉②余往过焉③吾指使而群工役焉④莫敢愠焉⑤吾收其直大半焉⑥无进退焉⑦梓人左持引,右持杖,而处中焉?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④⑦/③⑤⑥d.①②④⑥⑦/③⑤?

3.下面五个句子都含“工”字,其中与其它四个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b.将求他工?

c.委群材,会众工d.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e.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4.下面句中的“莫”,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舍我,众莫能就一宇②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③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④物莫能近乎此也?

a.①与②相同b.②与③相同?

c.①与③相同d.③与④相同?

(七)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衤夸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于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

”何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

“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句子,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b.大丈夫不能自食..

c.项伯杀人臣活之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2.下列句中的“乃”与“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中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赢乃夷门抱关者也⑥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⑦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⑧吕后女乃吕也?

⑨相君之背,贵乃不可信⑩荆轲者,卫人也,其克乃齐人?

a.②⑤③④⑩b.②⑤⑦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⑧⑩d.①②④⑥⑦⑧⑩?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上未之奇也b.上不我用?

c.何陋之有?

d.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

c.释(羽)而不斩d.以(何)为大将?

(八)

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

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

崇二子并分曹洛邑,会知古至,恃其蒙恩,颇顾请托。

知古归,悉以闻。

上召崇,从容谓曰:

“卿子才乎?

皆何官也?

又安在?

”崇揣知上意,因奏曰:

“臣有三子,二人分司东都矣。

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及闻之耳。

”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动崇意,若崇私其子,或为之隐;及闻所奏,大喜,且曰:

“卿安从知之?

”崇曰:

“知古微时,是臣荐以至荣达。

臣子愚,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

”上于是明崇不私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欲斥之。

崇为之请曰:

“臣有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臣为幸大矣。

而由臣逐知古,海内臣庶,必以陛下为私臣矣,非所以裨玄化也。

”上久之乃许。

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

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崇病,戒诸子曰:

“张丞相与吾不协,然其人素侈,尤好服玩。

吾身没后,当来吊,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张若不顾,汝曹无类矣。

若顾此,便录致之。

乃以神道碑为请。

既获其文,即时录进,先砻石以待,至使镌刻进御。

张丞相见事常迟于我,数日后必悔,若征碑文,当告以上闻,且引视镌石。

”崇没,说果至,目其服现者三四,姚家急如崇戒。

及文成,叙致赅详,时谓“极至”。

数日,果遣使取本,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

姚氏诸子引使者视碑,告以奏御。

使者复,说大悔恨,抚膺曰:

“死姚崇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

拜:

授与(官职)知:

主管

b.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

欲:

私心干:

冒犯

c.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

挠:

扰乱原:

宽宥

d.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

为相:

作宰相相衔:

相互怀恨在心

2.比较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然臣未及闻之耳②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

③卿安从知之④崇为之请曰?

a.①②③④都是代词,其中①②③所指相同,④另有所指。

b.①④是助词;②③是代词,且所指各不相同。

?

c.①②是代词,代事;③④也是代词,代人。

?

d.①②③④不全是助词,也不全是代词。

?

3.“非所以裨玄化也”一句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所以”意义不同,这种现象叫词语古今异义。

下列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

b.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

c.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

d.使者复,说大悔恨..

4.对句中划线部分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上久之乃许

“无何”“久之”都表时间短,而“无何”比“久之”更短?

b.欲斥之而由臣逐知古

“斥之”“逐知古”都是指罢免魏知古?

c.恃其蒙恩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

“蒙恩”指姚崇二子受到魏知古优待;“见德”指魏知古只看到姚崇二子表现好的一面。

d.臣有子无状尔曹无类矣

“无状”“无类”均指姚崇二子为官不成体统,表现不佳。

?

5.文中“知古归,悉以闻”一句省略较多,译时要补出来。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回到家里,就把他听到的消息全都告诉了家里人。

?

b.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姚崇。

?

c.魏知古回到吏部,把在东都听到的有关情况全都奏闻皇上。

?

d.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二子在洛阳为官的不良表现及多次请托自己的情况全部奏闻皇上。

(九)

(甲)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楚庄王罢朝而晏。

问其故,庄王曰:

“今旦与贤相语,不知..

日之晏也。

”樊姬曰:

“贤相为谁?

”王曰:

“为虞丘子。

”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

“妾.

幸得持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善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

今虞..

丘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

安得为贤?

”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

虞丘子稽首曰:

“如樊姬之言。

”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孙叔敖相..

楚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刘向《新序》)?

(乙)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

诈愚绳吏答案篇二:

2014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热身练

专题二十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①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

“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

”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

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

衡更熟视曰:

“死公!

②云等道?

”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射徒跣来救,不及。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

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

酒器。

②五百:

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

①数称述于曹操()②射徒跣来救()...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对此如何评价?

(3分)

【答案】

16.屡次光脚

17.(黄射)曾经与称衡一同游玩,一起诵读蔡岂所写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

意思对即可

18.我欣赏他的为人。

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

佛迹院?

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b.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d.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1.(2分)①吃②回头看

1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1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每以小句1分)

1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

(意思相近即可。

若只答出其中的

一点得2分)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

小由基?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

②问:

?

汝典郡有何异政?

?

尧咨云:

?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

不叹服。

?

母曰:

?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

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伎:

通假字,同

“技”。

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世以为神(以为:

把?

?

当作)..

b.及守荆南回(及:

和,与).

c.坐客罔不叹服(罔:

没有).

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

致力,从事).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岂汝先人志邪?

10.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2分)

【答案】

8.b

9.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说明:

本题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

盼。

④③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

前,援②琴撞之。

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哑④!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⑤之。

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

【注】①师旷:

春秋时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

执持,

拿。

③衽:

衣襟。

④哑:

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⑤除:

清除。

⑥戒:

鉴戒。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饮酣酣:

(2)释之释:

..

14.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3.

(1)酣:

尽兴(畅快)地喝酒。

(2)释:

放。

1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或:

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1分。

15.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

到讽劝的目的。

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

甲曰:

?

本大行,何得称太行?

?

乙曰:

?

本太行,如何称大行?

?

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

甲去,乙询曰:

?

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

答曰:

?

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

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

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答案】①为什么您也如此颠倒(是非)?

②我不和(他)辩论的原因,是让

他终身不知道太行山啊。

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日:

“王之伐越,何也?

”日:

“政乱兵弱。

”庄子日:

“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

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

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

越国。

②睫:

眼睫毛。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丧()②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

10.①丧失②明智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

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

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午前午后?

东风西风?

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

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

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

册历:

记事簿。

失风:

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

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人初不知其故()

(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14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答案】

12.

(1)原因、缘故

(2)是

13.a

14.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15.ba

鲁人曹沫(9分)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①。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

?

子将何欲?

?

曹沫曰:

?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

?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

桓公怒,欲倍⑥其约。

管仲曰:

?

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①好力:

爱好勇武、力气。

②败北:

战败逃跑。

北,打了败仗往回逃。

③鲁城坏即压齐境:

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④颜色:

脸色。

⑤辞令如故:

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

⑥倍:

通?

背?

背弃、违背。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以勇力事鲁庄公(▲)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2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答案】

21.答应割让或丢失凭在(2分,正确一处0.5分。

22.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

(3分,言之有理即可。

23.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4分,每分句1分。

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

①②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

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