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用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9918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用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诗经用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诗经用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诗经用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诗经用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用韵.docx

《诗经用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用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用韵.docx

诗经用韵

古漢語通論-詩經的用韻

一、《詩經》的韻例

詩歌一般都要講究格律,而格律由這樣幾個元素構成:

平仄、押韻、對仗等。

當然不同的詩體對格律會有不同的要求:

(一)幾種詩體

1古體詩

就是“古風”。

它產生最早,形式多變,沒有規則的限制,比較自由。

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2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

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

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

3詩餘

指“詞”而言,有長調、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詞牌”作為格式的標誌。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對聲調的區分,以今天的普通話來說,“平”就是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仄”就是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

以兩句詩來做例子: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句)

這兩句詩中“無邊”、“蕭蕭”、“長江”、“來”是平聲,“落木”、“下”、“不盡”、“滾滾”則屬仄聲,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其中一個標準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韻

在古代,詩韻跟詞韻是不同的,無論在韻字的選擇、韻腳的安排,以及對待押韻的寬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別。

古韻跟今韻也有較大變化,比如在古代,“東”跟“冬”是不同韻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壓。

但我們今天學寫近體詩就沒必要深究那麼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話的韻腳來使用就可以了。

3對仗

對仗是近體詩的重要因素,對於增強詩歌的整齊美和聲律美極為重要。

對仗的要求,相對的兩句必須句式相同,詞性一致,平仄根據體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規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杜甫)

第一句,“明月”對“清泉”,“松間”對“石上”,“照”對“流”,句式一致;

第二句,“花”對“蓬”屬名詞植物對,“徑”對“門”名詞屬器物對,“不曾”對“今始”,“緣”對“為”,“客”對“君”,“掃”對“開”;

(三)《詩經》的格律

《詩經》屬於古風,不講究平仄對仗,句式句數自由,但有押韻。

以下我們就來分析詩經的韻例。

1什麽是韻例:

即關於用韻的格律:

也就是關於什麽地方用韻,什麽地方不用,怎樣用韻的一些規則。

2《詩經》的韻例

看P1-12,总结其韻例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幽部)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幽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職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之部)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鐘鼓樂之。

(芼宵部,樂藥部,合韻。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之部)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月部)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質部)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侯部)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元部)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煒微部,美脂部,合韻)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荑美,脂部);(異職部,貽之部,合韻)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

(歌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真部)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

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之死矢靡慝。

(職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真部)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元部)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職部)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文部)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魚部)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鼠女女,魚部)(麥德國國直,職部)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苗勞郊郊號,宵部)

總結:

A從韻的位置看:

句尾韻是最普遍的形式;另有句中韻,主要是因爲句尾是代詞或語氣詞。

B從一章所用韻數來看,可分一韻到底和換韻兩類。

C從韻腳的距離看,可分三種:

a句句押韻b隔句押韻:

一般是奇句不押韻,偶句押韻。

c交韻:

一般是奇句與奇句押,偶句與偶句押。

二、詩經的韻部

(一)定義:

韻部就是押韻字的歸類。

一般來說,互相押韻的字原則上屬於一個韻部。

(二)古今韻的比較

主要有三種情況:

古今都押韻;古押今不押;古不押今押。

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主要原因就是語音的變化。

(三)古韻的歸納

1主要採用系聯法:

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詩經》韻字和《說文解字》的諧聲偏旁,兼及先秦兩漢韻文、重文、異文、通假、讀若、聲訓等。

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聯《詩經》韻字,歸納韻部。

然後根據諧聲關係,擴大韻部範圍,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韻系統,並將漢字分別歸入各韻部。

2研究者:

宋代吳棫著《韻補》,開始探求古韻面貌。

明代陳第著《毛詩古音考》等書,考訂古音,徹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讀古韻的“叶韻”說的謬誤,提出了古今音異的觀點。

清代顧炎武著《音學五書》,破除傳統韻書的束縛,根據古韻實際歸納韻部,離析唐韻以求古音分合,並將今韻入聲配陽聲改為入聲配陰聲,分古韻為10部,其中陽、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論。

以後古音學家都是在顧氏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更加精密的研究。

其中江永著有《古韻標準》,分古韻為13部,其貢獻在於真元分部、侵談分部,幽宵分部,侯部從魚部分離出來歸入宵部。

段玉裁著有《六書音韻表》,分古韻為6類17部,其貢獻在於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獨立,並提出同諧聲的字應在同一部古韻的理論。

古韻分部至段氏大體已定。

清戴震著有《聲韻考》及《聲類表》,分古韻為9類25部,每一類都陰聲、陽聲、入聲三分,開陰陽入相配的先河。

孔廣森著有《詩聲類》,分古韻為18部,把冬部獨立;又提出“陰陽對轉”的理論。

王念孫分古韻為21部,江有誥也分古韻為21部。

章炳麟分古韻為23部,晚年又主張冬侵合為一部,為22部。

黃侃分古韻為28部。

現代學者王力,主張脂微分部。

古韻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

3古韻三十部

陰聲韻  入聲韻陽聲韻

(收輔音韻尾)收鼻音韻尾)   

1之2職k   3蒸

4幽u   5覺uk   6冬u

7宵au   8藥auk

9侯o    10屋ok   11東o

12魚   13鐸k   14陽

15支e   16錫ek   17耕e

18脂ei   19質et   20真en

21微i   22物n   23文t

24歌ai  25月at  26元an

 27緝p   28侵m

29葉ap   30談am

(四)叶韻:

有些韻字如讀本音,便與同詩其他韻腳不和,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故稱。

南北朝有些學者按當時語音讀《詩經》,感到好多詩句韻不和諧,便將作品中某些字臨時改讀某音。

後來又發展爲“叶音”:

叶音指以改讀字音的錯誤方式,來讀《詩經》、《楚辭》等先秦的韻文,“叶音”這個稱呼由朱熹提出。

宋代之前,學者並沒有“古韻”的概念,當他們用自己的發音念先秦韻文時,發現並不協韻。

有一些學者以為古書傳鈔有誤,便擅自改變用字。

而其他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字不協韻的原因,是因為先秦的發音跟現在不同,所以必須改變讀音。

看下麵這首詩: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吐當反)

踴躍用兵。

(叶晡芒反)

土國城漕,

我獨南行。

(叶戶郎反)

從孫子仲,

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

憂心有忡。

(敕中反,叶敕衆反)

爰居爰處?

爰喪其馬?

(叶滿補反)

於以求之?

于林之下。

(叶後五反)

死生契闊,(叶苦劣反)

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叶魯吼反)

 

于嗟闊兮,(叶苦劣反)

不我活兮。

(叶戶劣反)

於嗟洵兮,

不我信兮。

(叶師人反)

古漢語通論-雙聲疊韻和古音通假

一、雙聲疊韻

(一)雙聲

1即兩個字的聲母相同。

2古代的聲母是怎麽來的。

先看中古音的聲《廣韻》是韻書,按韻編排,考查韻部比較容易。

如果考查聲母系統,就比較困難了,因為韻書並沒有明確標出全書的聲母系統。

為此,清代學者陳澧創造了反切系聯法。

利用系聯法研究《廣韻》聲母系統,他得出40聲類。

現當代學者用同樣方法研究,結果與陳澧很不一樣,如:

黃侃得到41聲類,白滌洲、黃粹伯得出47聲類,曾運乾、陸志偉、周祖謨得51聲類。

當今多數學者認為《廣韻》有36個聲母。

至於上古的聲母的研究,相對較困難,主要依靠諧聲偏旁:

即凡同聲符者必同聲類,但不一定屬同一個聲母。

另外還有諸如異文,如伏羲庖羲;古讀,如古讀豬如都;聲訓,如邦,封也等。

傳統的三十六字母與上古三十二聲母:

(有陰影部分爲中古聲母)

喉音:

影曉匣

喉音:

影曉匣喻

牙音:

見溪群疑

牙音:

見溪群疑

舌音:

端透定泥 餘

舌頭:

端透定泥

舌上:

知徹澄娘

半舌:

半舌:

齒音:

精清從心邪

齒頭:

精清從心邪

半齒:

半齒:

 

齒音:

莊初崇山

舌音:

章昌船書禪

正齒:

照穿床審禪

唇音:

幫滂並明

重唇:

幫滂並明

輕唇:

非敷奉微

 

這裏有兩個概念:

古無舌上音;古無輕唇音。

(二)疊韻

1定義:

指兩個字的韻相同。

現代的韻母包括韻頭、韻腹、腹尾、聲調。

而這裏的“韻”與之有別:

韻要求韻腹、韻尾、聲調相同,而不區別韻頭。

2中古的韻:

《廣韻》206韻,韻腹、韻尾相同,區別聲調,而不區別韻頭。

3相關韻書簡介

(1)《廣韻》

是宋陳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編撰的,成書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說成書于景德四年(1007年)。

書成後皇帝賜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

《廣韻》是宋代的官韻,也是我國第一部官修的韻書。

《廣韻》是在《切韻》、《唐韻》基礎上增廣而成的。

要瞭解《廣韻》,應先對《切韻》、《唐韻》有所瞭解。

(2)《切韻》

是隋陸法言編撰的,成書于仁壽元年(601年)。

參加討論該書編寫原則的有劉臻、顏之推、魏淵、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8人,在當時他們都是地位很高的學者和文人。

在審音上蕭該、顏之推起的作用最大。

20年以後,陸法言根據討論的大綱編成《切韻》。

據學者考證,陸法言《切韻》共193韻,全書按四聲分五卷,平聲分上下兩卷,上去入各一卷。

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0韻。

共收11000字左右。

(3)《唐韻》

《切韻》到了唐代,更名為《唐韻》,除了增字加注外,語音體系沒有什麼變化。

(4)《廣韻》的相關知識

《廣韻》分206韻,比《切韻》增加13韻。

雖然增加了韻數,語音體系並沒有發生變化,因為增加的韻只是把某些包含兩個韻母的韻析成兩韻。

《廣韻》收單字26194字,比《切韻》增加1.5倍。

注文191692字,比原本《切韻》增加若干倍。

《廣韻》注文引證豐富,使韻書具有一般字典或辭典的作用。

《廣韻》在體例上也繼承了《切韻》、《唐韻》,下面對《廣韻》體例做個簡要介紹。

A分卷。

按聲調分卷。

當時漢語共有四個聲調,四聲即應是四卷。

由於平聲字多,分為上下兩卷,全書共五卷。

平、上、去、入四個字,除了代表本調類之外,還有直接描述調值的作用。

B分韻。

同聲調的字在同一卷裏,在一卷之中用韻做單位。

同屬一韻的字彙集在一起,稱為一韻。

同一韻裏原則上不摻入其他韻的字。

C韻目。

每個韻有一個名稱,稱作韻目,如一東、二冬、三鐘……,這些韻目都是每個韻開頭的第一個字,它與本韻其他字同韻。

一部韻書有多少個韻,就有多少個韻目。

D韻次。

韻的排列次序,一個韻之後接哪一個韻,一組韻後接哪一組韻,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現在我們能清楚知道的是一組相鄰次的韻,韻母相近,至於兩組韻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就不完全清楚了。

每個聲調的韻都按先後次序標上一、二、三……數字,表明它的韻次。

E小韻。

一個韻中的一個音節為一個小韻,一個小韻把同韻中所有同音字彙集在一起,在小韻的第一個字下注出反切,並標出這個小韻同音字的數目。

小韻的第一個字,也稱這個小韻的代表字。

《廣韻》中的小韻次序是沒有規律的。

F注文。

在小韻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詞義,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後標出這個小韻包括多少字。

小韻中的其他字主要是注出詞義,如果該字有又音,注文末尾標出又音。

《廣韻》全書206韻,下面介紹其中的三個主要問題。

A四聲相承。

《廣韻》206韻,首先按四聲分成四大類,也可以說是以四聲為綱。

所謂四聲相承,是指韻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聲調不同的一組相配的韻。

如平聲一東、上聲一董、去聲一送、入聲一屋就是四聲相承的一組韻。

這樣一組韻,通常叫一個韻部,也叫以韻為單位的韻類。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稱說的方便,常常用平聲韻代表這一組韻,比如說東部,同時包括了董送屋三韻,這叫做“舉平以賅上去入”。

一個韻部並非都是四聲俱全,陽聲韻四聲俱全,陰聲韻只有平上去三聲,沒有入聲,如支、紙、寘韻;有的只有去聲,沒有與之相承的其他聲調韻,如去聲中的祭、泰、夬、廢。

B四聲韻數不等。

在206韻中,平聲57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

平聲分上、下兩卷,上平聲28韻,下平聲29韻。

平聲分上、下,是因為平聲字數多,與今天說的陰平、陽平無關。

既然是四聲相承,平聲57韻,上去聲也應該是57韻,實際卻不是這樣。

其原因是:

平聲冬、臻兩韻的上聲字太少,沒有單獨立韻,這兩個韻的上聲字分別歸到相近的韻――鐘韻的上聲腫韻、欣韻的上聲隱韻裏去了,這樣上聲就是55韻。

去聲祭、泰、夬、廢四韻,沒有與其相承的平聲韻和上聲韻,等於比平聲多出4韻,這樣去聲應該是61韻,但由於臻韻的去聲字太少,沒有單獨立韻,把臻韻的去聲字歸到欣韻的去聲惞韻裏去了,這樣去聲就是60韻。

綜上所述,如果按四聲相承的原理說,《廣韻》共有61個韻部。

C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陰聲韻指沒有韻尾或以母音為韻尾的韻,陽聲韻指以鼻音m、n、ng為韻尾的韻,入聲韻指以塞音p、t、k為韻尾的韻。

入聲韻與陽聲韻相承,陽聲收m尾,入聲則為p尾;陽聲收n尾,入聲則為t;陽聲收ng尾,入聲則為k尾,對應得非常整齊。

在《廣韻》61個韻部中,陰聲韻26個,陽聲韻35個,這樣入聲韻也應該是35個。

但由於陽聲欣韻的入聲字太少,因此,沒有單獨立韻。

 

廣韻206韻一覽表

上平一東韻

上聲一董韻

去聲一送韻

入聲一屋韻

上平二冬韻

入聲二沃韻

上平三鐘韻

上聲二腫韻

去聲三用韻

入聲三燭韻

上平四江韻

上聲三講韻

去聲四絳韻

入聲四覺韻

上平五支韻

上聲四紙韻

去聲五寘韻

上平六脂韻

上聲五旨韻

去聲六至韻

上平七之韻

上聲六止韻

去聲七志韻

上平八微韻

上聲七尾韻

去聲八未韻

上平九魚韻

上聲八語韻

去聲九禦韻

上平十虞韻

上聲九麌韻

去聲十遇韻

上平十一模韻

上聲十姥韻

去聲十一暮韻

上平十二齊韻

上聲十一薺韻

去聲十二霽韻

去聲十三祭韻

去聲十四泰韻

上平十三佳韻

上聲十二蟹韻

去聲十五卦韻

上平十四皆韻

上聲十三駭韻

去聲十六怪韻

去聲十七夬韻

上平十五灰韻

上聲十四賄韻

去聲十八隊韻

上平十六咍韻

上聲十五海韻

去聲十九代韻

去聲二十廢韻

上平十七真韻

上聲十六軫韻

去聲二十一震韻

入聲五質韻

上平十八諄韻

上聲十七准韻

去聲二十二稕韻

入聲六術韻

上平十九臻韻

入聲七櫛韻

上平二十文韻

上聲十八吻韻

去聲二十三問韻

入聲八物韻

上平二十一欣韻

上聲十九隱韻

去聲二十四焮韻

入聲九迄韻

上平二十二元韻

上聲二十阮韻

去聲二十五願韻

入聲十月韻

上平二十三魂韻

上聲二十一混韻

去聲二十六慁韻

入聲十一沒韻

上平二十四痕韻

上聲二十二很韻

去聲二十七恨韻

上平二十五寒韻

上聲二十三旱韻

去聲二十八翰韻

入聲十二曷韻

上平二十六桓韻

上聲二十四緩韻

去聲二十九換韻

入聲十三末韻

上平二十七刪韻

上聲二十五潸韻

去聲三十諫韻

入聲十四黠韻

上平二十八山韻

上聲二十六產韻

去聲三十一襇韻

入聲十五鎋韻

下平一先韻

上聲二十七銑韻

去聲三十二霰韻

入聲十六屑韻

下平二仙韻

上聲二十八獮韻

去聲三十三線韻

入聲十七薛韻

下平三蕭韻

上聲二十九筱韻

去聲三十四嘯韻

下平四宵韻

上聲三十小韻

去聲三十五笑韻

下平五肴韻

上聲三十一巧韻

去聲三十六效韻

下平六豪韻

上聲三十二晧韻

去聲三十七號韻

下平七歌韻

上聲三十三哿韻

去聲三十八個韻

下平八戈韻

上聲三十四果韻

去聲三十九過韻

下平九麻韻

上聲三十五馬韻

去聲四十祃韻

下平十陽韻

上聲三十六養韻

去聲四十一漾韻

入聲十八藥韻

下平十一唐韻

上聲三十七蕩韻

去聲四十二宕韻

入聲十九鐸韻

下平十二庚韻

上聲三十八梗韻

去聲四十三映韻

入聲二十陌韻

下平十三耕韻

上聲三十九耿韻

去聲四十四諍韻

入聲二十一麥韻

下平十四清韻

上聲四十靜韻

去聲四十五勁韻

入聲二十二昔韻

下平十五青韻

上聲四十一迥韻

去聲四十六徑韻

入聲二十三錫韻

下平十六蒸韻

上聲四十二拯韻

去聲四十七證韻

入聲二十四職韻

下平十七登韻

上聲四十三等韻

去聲四十八嶝韻

入聲二十五德韻

下平十八尤韻

上聲四十四有韻

去聲四十九宥韻

下平十九侯韻

上聲四十五厚韻

去聲五十候韻

下平二十幽韻

上聲四十六黝韻

去聲五十一幼韻

下平二十一侵韻

上聲四十七寢韻

去聲五十二沁韻

入聲二十六緝韻

下平二十二談韻

上聲四十八感韻

去聲五十三勘韻

入聲二十七合韻

下平二十三覃韻

上聲四十九敢韻

去聲五十四鬫韻

入聲二十八盍韻

下平二十四鹽韻

上聲五十琰韻

去聲五十五豔韻

入聲二十九葉韻

下平二十五添韻

上聲五十一忝韻

去聲五十六㮇韻

入聲三十帖韻

下平二十六鹹韻

上聲五十三豏韻

去聲五十八陷韻

入聲三十一洽韻

下平二十七銜韻

上聲五十四檻韻

去聲五十九鑒韻

入聲三十二狎韻

下平二十八嚴韻

上聲五十二儼韻

去聲五十七釅韻

入聲三十三業韻

下平二十九凡韻

上聲五十五梵韻

去聲六十範韻

入聲三十四乏韻

附:

近古漢語音韻:

中原音韵

《 中原音韵 》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元代周德清(1277~1365)著。

《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

韵谱分为19韵。

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 ,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元代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罗常培用“归纳法”,考订出《中原音韵》音 20 声类,后来的研究者又补充一个“仰”类,共21类。

《中原音韵》音与中古三十六字母比较,有以下一些变化 :

① 浊音清化;②唇音发生了分化与合并;③中古音知章庄三组字在《中原音韵》里已经合并成一组。

《中原音韵》音的韵母共 46 类,与中古韵母比较,有以下一些变化 :

①二等韵出现了〔 i 〕介音;②桓欢韵与寒山韵主元音不同;③支思韵与齐微韵主元音不同;④歌戈韵除喉牙音外,开合口对立消失;⑤收〔-m〕尾字转化为收〔-n〕尾。

《中原音韵》的调类变化归结为“平分二义”,“入派三声”。

前者指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两类,后者指入声派入平声、上声、去声。

明朝兰茂的《早梅诗》中的20个字就代表了20个声母。

《早梅诗》为“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到了现当代,有人作了《太平歌》,“子夜就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其欢唱。

”用诗中22个字代表了现当代也就是今天的汉语22个声母(含零声母)。

声母表

附:

1浊音清化规律:

如果是一个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则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别:

浊平声字变为送气的清音:

如婆台茶狂等。

浊仄声变为不送气的清音字:

如罢、败、大、共(全浊上变去)

入声字比较复杂:

全浊入声变阳平:

拔达局

如果为单纯摩擦音,则无送气与不送气之别,一般变为相应的清音:

如肥、凡、吠、和、孩、鞋、时等。

一部分禅母平声字是例外,它们变为吐气的破裂摩擦清音。

2现代t、、的来源

两个来源:

来自齐撮呼的、、;来自齐撮呼的、、;主要是同化作用的原因。

尖音、团音:

见系字与齐撮拼,被称为团音;精系字被称为尖音。

3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

1调值:

声调的实际读法,现代用五度标调法标出,如51为去声。

2调类:

声调的分类。

一般来说调类变化较慢,而调值的变化则较快。

3声调变化的一些规律:

A全浊上变去

即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变为去声,如:

倍[《广韵》薄亥切,上海,并。

]父[《广韵》扶雨切,上麌,奉。

]坐[《广韵》徂果切,上果,从。

]柱[《广韵》直主切,上麌,澄。

]士[《广韵》鉏里切,上止,崇。

]社[《广韵》常者切,上马,禅。

]巨[《广韵》其吕切,上语,羣。

]等。

这种音变早在第八世纪以前,就已经完成。

非全浊上不变:

如尾[《广韵》无匪切,上尾,微。

B平分阴阳:

清音平声字发展为阴平,为不送气。

浊音平声字发展为阳平,变为送气阳平。

如:

脯2[púㄆㄨˊ][《集韵》蓬逋切,平模,并。

]菩2[púㄆㄨˊ][《广韵》薄胡切,平模,并。

C入派四声:

全浊归阳平,如:

拔[《广韵》蒲八切,入黠,并。

]达[《广韵》唐割切,入曷,定。

]杂[《广韵》徂合切,入合,从。

]俗[《广韵》似足切,入烛,邪。

]值[《集韵》丞职切,入职,禅。

]合[《广韵》侯合切,入合,匣。

]十[《广韵》是执切,入缉,禅。

次浊归去声,如:

莫[《广韵》慕各切,入铎,明。

]呐[nèㄋㄜˋ][《集韵》奴骨切,入没,泥。

]力[《广韵》林直切,入职,来。

]日[《广韵》人质切,入质,日。

]月[《广韵》鱼厥切,入月,疑。

]悦1[yuèㄩㄝˋ][《广韵》弋雪切,入薛,以。

清音入声派入四声,无特别规律可寻。

 

(三)雙聲疊韻構詞法

1上古漢語的雙音詞,有很多是聯綿詞,其中構成多有雙聲疊韻的關系。

以形容詞居多:

(1)雙聲:

參cēn差cī、踟chí躕chú、栗lì烈liè、觱bì發fā(《集韻》北末切,入末,幫。

)、繽bīn紛fēn、侘chà傺chì(徹)(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容rónɡ與yǔ(以)(徘徊犹豫)、憔qiáo悴cuì(从)、突tū(定)梯tī(圆滑貌)(透)、滑ɡǔ稽jī(見)、猶yóu豫yù(以)、便pián(並)嬖bì(幫)(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

(2)疊韻:

窈yǎo窕tiǎo、虺huī隤tuí(灰)、窈yǎo糾jiǎo、夭yāo紹shào、懮yǒu受shòu(形容步态优美)、須臾、嬋chán媛yuán、觳hú觫sù

(3)雙聲兼疊韻:

輾zhǎn轉zhuǎn

也有名詞:

(1)雙聲:

蟋蟀、蝃dì蝀dōnɡ、蒹jiān葭jiā(見)、伊yī威wēi(虫名)(影)

(2)疊韻:

崔cuī嵬wéi、芣fú苢yǐ、倉cānɡ庚ɡēnɡ、蠨xiāo蛸xiāo、薜bì荔lì、鎡zī基jī(農具名)

2也有不是聯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