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9872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docx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二○○六年六月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目录

编制说明2

1.适用范围3

2.定义3

3.总则4

4.评估工作程序6

5.评估工作基本要求6

6.评估工作技术要求9

7.评估工作手段与方法12

8.成果提交13

9.附录13

 

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ZBD14001-89《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

50~1:

100万)》;

·ZBD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

10~1:

20万)》;

·ZBD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

2.5~1:

5万)》;

·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

5万)》;

·GB《滑坡泥石流勘查规范》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本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

适用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工作方法、成果提交和附录。

主要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本技术要求自2006年6月30日起实施。

本技术要求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1.适用范围

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生产和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2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不能替代矿业活动各个阶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勘)查或有关评估工作。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矿山地质环境:

因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涉及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壤和地表地下水等要素的总体。

2.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的地质环境负效应及其结果。

2.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环境现状、环境地质问题、发展演化趋势及综合影响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环境保护对策的过程。

2.4地质灾害:

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和危害的地质现象。

2.5地质灾害易发区:

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6地质灾害危险区:

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2.7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或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数和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程度。

3.总则

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是审查、办理采矿许可证、审批矿山建设用地、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和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的依据。

3.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涉及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沉陷、开裂);二是水土环境影响,包括供水水源影响、地表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不能局限于矿业活动范围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的总体布局和地质环境条件,将可能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的范围纳入评估区域,其中可能引发地灾害的范围应作为调查评估重点。

3.3.1单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应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范围为基础。

若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超出许可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

3.3.2矿区(多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不仅要考虑单个矿山的矿业活动影响,还应根据整个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估区范围。

3.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床特征、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现状、矿业活动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及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的可能性、拟采取的防治对策与措施等。

3.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分级进行,原则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分为三级(见表3—1)。

3.5.1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3—2。

3.5.2矿山建设规模依据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件的规定分类(见附件A)。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表3—1

复杂程度

建设规模

复杂

中等

简单

大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3—2

复杂

中等

简单

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危害大。

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较多,危害中等。

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较少,危害小。

2.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大,地形坡度≥30度,年均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强度大。

2.地貌类型较复杂,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坡度30-15度,年均降水量中等,降水较集中。

2.地貌类型单一,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15度,年均降水量小,降水不集中。

3.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不稳定,地层岩性复杂,地震基本烈度>9度。

3.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较不稳定、地层岩性较复杂,地震基本烈度9-7度。

3.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稳定、地层岩性单一,地震基本烈度<7度。

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具有较高水压,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地表水体联系差,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体,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5.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溶发育,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稳定性差。

5.矿床围岩岩体以中层、薄层状为主,风化中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溶发育中等,局部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层,稳定性较差。

5.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风化较弱,节理裂隙不发育,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

6.开采方式不合理,多次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造成影响大。

6.开采方式欠合理,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造成影响中等。

6.开采方式合理,无重复开采。

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一般,造成影响小。

7.矿石、弃土弃渣、矿坑水中有害组份多、含量高、易分解迁移,对水土、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危害大。

7.矿石、弃土弃渣、矿坑水中有害组份少、含量低、不易分解迁移,对水土、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危害不大。

7.矿石、弃土弃渣、矿坑水中无有害组份,对水土、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影响和危害。

注:

每类7项条件中,第一项或其它两项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4.评估工作程序

评估工作程序见图4—1。

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基本要求

5.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现状等对已有和潜在的矿山地质灾害和水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5.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见表5—1。

5.3现状评估是对矿山开采、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有状态进行评估。

任务是根据评估区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规模、分布、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害性和危险性评估;对环境地质问题的成因作深入分析,判定其性质、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5.4预测评估是对新建矿山、扩建矿山和生产矿山的矿业活动使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可能诱发、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估。

任务是依据矿山类型和规模、矿床赋存特征、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历史与现状等,预测矿山工程项目及其布局(重点是露采边坡、爆破对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影响、采空区、固体废弃物、尾矿堆放场、矿坑排水疏干等)在建设、生产、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是否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及其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恶化水土环境进行评估。

5.5综合评估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评估,判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级别,同时结合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和开采方案的可行性,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作出评估(表5-2),并提出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图4-1工作程序框图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估分级表表5-1

评估

要素

影响

程度

开采方式和强度

矿山地

质环境

条件

地质灾害

水土环境

影响

恢复治

理难度

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

稳定状态

受威胁人

数及财产

严重

开采深度大,面积大,开采技术极不规范。

开采深度不大、矿体厚度大,采空区面积大,有重复开采。

崩落法开采,塌陷区未处理;空场法开采,采空区未充填;充填法开采,充填方式不正确。

开采技术不规范。

复杂

不稳定(地质灾害严重,发生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矿业活动必然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受威胁人数≥100人,财产≥500万元

对供水水源影响和造成的水土污染严重

中等

开采深度较大、面积较大,开采技术不规范。

开采深度较大、矿体厚度较大,采空区面积较大,无重复开采。

崩落法开采,塌陷区部分处理;空场法开采,采空区未充填;充填法开采,充填方式不正确,开采技术不规范。

中等

较不稳定(地质灾害较轻,发生过小型地质灾害,矿山活动可能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受威胁人数10-100人,财产100~500万元

对供水水源影响和造成的水土污染比较严重

一般

开采深度小、面积小,开采技术规范。

开采深度较大、矿体厚度小,采空区面积小,无重复开采。

崩落法开采,塌陷区已处理;空场法开采,采空区充填;充填法开采,充填方式正确,开采技术规范。

简单

基本稳定(未发生过地质灾害,矿山活动一般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受威胁人数<10人,财产<100万元=

对供水水源影响和造成的水土污染较轻

矿业活动适宜性评估表表5-2

适宜性

评估内容

适宜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环境地质问题少,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易于防治。

基本适宜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存在一定的环境地质问题,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治难度中等。

适宜性差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防治难度大。

5.6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指标和方法。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等。

评估指标因评估对象而异,其中水土环境影响评估指标见表5-3;地质灾害评估指标参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相关部分。

6.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6.1不同级别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有一致性。

6.2各级评估均应对评估区内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否影响矿业活动安全、矿业活动是否诱发或加剧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工作(特别是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和评估。

6.3现状评估

6.3.1查明评估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状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区域稳定性与地震,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和矿业活动状况等。

6.3.2滑坡:

查明滑坡构的成要素及变形特征,确定滑坡规模、类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稳定状况,分析发展趋势,评估其对矿业活动的危害。

水土环境影响分级评估表表5-3

水环境

土地环境

地质地

貌景观

影响小

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影响小;

2、基本不存在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影响小。

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小;

2、地表形变范围小、程度轻;

3、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小。

地质地貌景观未受影响或影响较轻。

影响

中等

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有一定影响;

2、有一定污染源,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较大;

2、地表形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4、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地质地貌景观受到较大影响。

影响大

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影响大;

2、污染源分布广,对水环境质量影响大。

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大;

2、地表形变范围大、程度重;

3、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大。

地质地貌景观受到严重破坏。

6.3.3崩塌(危岩):

查明与崩塌有关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结构面及组合特征、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地震及植被发育状况,矿业活动的影响等;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分析崩塌的发展趋势及危害。

6.3.4泥石流:

查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包括物质来源、植被发育、沟床状况、降雨特征;确定泥石流的类型、规模、活动特征、侵蚀作用、破坏方式及程度;分析泥石流活动及发展趋势对矿业活动的影响、危害。

6.3.5地面塌陷(沉陷):

查明地面塌陷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成因类型、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危害状况;分析地面塌陷的稳定状况、发展趋势及对矿业活动的影响、危害。

6.3.6地面开裂:

查明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

对多因素产生的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评估裂缝对矿业活动的影响、危害。

除地震成因的裂缝外,应对过量开采地下水、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分布区农灌地表水入渗等因素产生的裂缝进行分析;同时注意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地面沉降、冲刷及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应特别注意裂缝的产生、展布与地下采空区、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以及爆破振动的关系。

6.3.7地面沉降:

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重点是地面沉降与采空区及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形成的区域水位下降漏斗的关系),评估地面沉降对矿业活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危害。

6.3.8供水水源影响:

查明矿坑疏排水形成的降落漏斗范围、疏排水对井、泉、库、塘及其它水体水位水量的影响,是否造成地表水体倒灌,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涌水的位置、水量、原因、危害等,分析发展趋势。

6.3.9井巷工程变形破坏:

分析矿山开拓系统主控工程变形破坏的位置、程度、原因和发展趋势,并对能否继续使用作出评估。

6.1.2.10地球化学异常:

分析评估区内自然和矿业活动下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石、废石(土)、尾矿、矿坑水等主要有害组份的含量、迁移、富集、成因、发展趋势等主要特征,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及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和危害范围。

6.1.3预测评估

6.1.3.1露天开采

1、预测采场边坡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结束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及环境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是否会诱发滑坡、崩塌、地面开裂等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

其中,采场边坡的稳定性应作为评估重点。

2、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简单、中等、复杂),评估矿山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6.1.3.2地下开采

1、根据矿层(体)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围岩条件,开采方法,计算并确定充分采动后所形成采空区的面积、冒落带及裂缝带的最大高度,分析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参数,计算最大下沉量、最大水平移动带,预计移动盆地主断面、移动盆地边界,从而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滑移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2、根据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特征、巷道地压显现的一般规律,预测评估矿山地压显现可能诱发顶板冒落、片帮、底鼓等类型及危害。

3、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简单、中等、复杂)、矿坑涌水条件(矿坑充水方式、水源,矿坑涌水通道、影响矿坑涌水量的因素),评估矿坑涌水对矿山工程建设及生产的影响和危害,评估采空区积水对相邻矿山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危害,预测矿山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沉降、开裂和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的范围和危害。

6.1.3.3排土场与尾矿库

1、根据排土(石)场、尾矿库的地质、地形条件,拦渣坝、尾矿坝的构筑方式、体量特征,弃土弃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估场地的稳定性,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2、根据评估区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石、废石(土)、尾矿、矿坑水的主要有害组份特征,预测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加剧有害组份迁移、扩散、富集对人体健康和水、土环境造成的影响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6.1.4综合评估

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定性或半定量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分区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并确定其等级,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及可行性作出评估,提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对各类环境地质问题,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均应提出防治措施。

7.评估工作手段与方法

7.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以调查和收集已有资料为主,对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矿区,当基础资料不足时,一、二级评估可安排少量的钻探、物探、槽探、触探等实物工作量。

7.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地震、气象水文、植被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方面。

其中,矿床地质勘查资料及成果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开采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是收集的重点。

7.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调查以环境工程地质测绘为主,采用穿越法、追索法及剖面测绘等方法进行。

对地质灾害点及典型环境地质现象必须进行定点观察、测量,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

调查工作底图及成图比例尺最小不能超过1:

25000,一般采用1:

1000~1:

10000。

现场调查工作完成情况,须经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随评估报告一并提交。

8.成果提交

8.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三个评估级别均应提交评估报告书。

8.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应该客观真实、全面准确、重点突出、资料翔实、论据充分、结论明确。

文、图、表简明扼要,表达清楚,实用性强。

报告书编写和附图编制要求见附录B。

9.附录

9.1附件A: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9.2附录B: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内容要求(试行)。

新建、改扩建、在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依据矿业活动阶段性质、特征等,应有所侧重和不同。

 

 附录B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以生产矿山为例)

1前言

1.1任务由来

1.2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

1.3评估工作概述

2.社会经济状况

2.1人口、交通、经济状况

2.2地质遗迹与保护区建设

2.3土地利用与人类工程活动

3地质环境条件

3.1地理位置与气象水文

3.2地形地貌

3.3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3.4地质构造与地震

3.5矿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4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

4.1矿区概况(含矿床类型、矿石类型)

4.2采矿工程及其辅助设施布置情况

4.3开采方案、采矿工程分析

4.4采矿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5.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及特征

5.2典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剖析

5.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

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6.1矿山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及危害

6.2矿业活动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可能及危害

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7.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影响程度分级

7.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8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对比分析与评估

8.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效益评估

8.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效益评估

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9.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9.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

9.3矿山尾矿库、渣库运行与管理

10结论与建议

10.1结论

10.2建议

附图:

1、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现状图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图

3、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