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知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9582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护理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护理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护理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护理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知识.docx

《中医护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知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知识.docx

中医护理知识

一、选择题

1.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A

A.《黄帝内经》B.《难经》

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D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

C.《本草从新》D.《神农本草经》

3.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史著是B

A.《伤寒杂病论》B.《诸病源候论》

C.《难经》D.《金匮要略》

4.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者是C

A.扁鹊B.华佗

C.陈无择D.刘完素

5.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A

A.王叔和B.刘完素

C.张从正D.李杲

6.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C

A.张从正B.李杲

C.刘完素D.朱震亨

7.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内生”的医家是D

A.李时珍B.朱震亨

C.张从正D.李杲

8.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医家是B

A.张仲景B.张从正

C.王叔和D.李杲

9.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C

A.李杲B.张井岳

C.朱震亨D.张从正

10.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A

A.《针灸甲乙经》B.《铜人腧穴针灸经》

C.《针灸资生经》D.《针灸大全》

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D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C.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D.以上都是

12.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首

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A

A.叶天士B.吴又可

C.吴鞠通D.吴琨

13.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出“瘟疫”病因为“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A

A.吴又可B.吴鞠通

C.叶天士D.吴琨

14.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B

A.吴又可B.吴鞠通

C.叶天士D.吴琨

15.“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说明了阴阳的C

A.相互对立B.相互依存

C.相互消长D.相互转化

16.“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D

A.阴阳的对立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互根D.阴阳的转化

17.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B

A.水和火B.土和金

C.金和木D.木和土

18.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D

A.声高气粗B.多言躁动

C.舌苔黄腻D.脉象细涩

19.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

A.心病及肝B.肺病及肾

C.肾病及肝D.肝病及脾

2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B

A.木克土B.木乘土

C.土侮木D.母病及子

21.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B

A.心B.肝C.脾D.肺E.肾

22.心在五行中属于B

A.木B.火C.土D.金E.水

23.推动血液循于脉中,周流全身的是E

A.心阴B.心阳C.心脉D.心脏E.心气

24.多汗和易感冒,大多是因为A

A.肺气虚B.肺血虚C.肺阴虚D.肺阳虚E.肺虚

25.把水谷精微通过传输和散精作用上输于肺的脏器是B

A.胃B.脾C.肝D.胆E.小肠

26.中医的“膻中”是指C

A.心B.肺C.心包D.肝E.肾

27.肾藏精,精生髓。

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D

A.脑B.脏腑C.经络D.骨骼

28.肺经属于A 

A手三阴经B.手三阳经

C.足三阳经D.足三阴经

30.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C

A.心包B.胆C.三焦D.小肠E.胃

31.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B

A.手太阴与手太阳B.足厥阴与足少阳

C.阴维与阳维D.任脉与督脉E.阴跷与阳跷

32.十二经脉的交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

B.阴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C.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D.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交接

E.阴经与阴经多在四肢部交接

33.“阴脉之海”是指C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34.“阳脉之海”是指 A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35.“十二经脉之海”是指 B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36.下列除()外均是经脉特点E

A.运行气血主干 B内属腑脏  

C.外络支节D.表里相合 E.走行浅而易见

37.下列经脉除()外均是阳经D

A.阳跷脉 B.阳维脉 C.阳明经D.冲脉 E.带脉

38.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D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39.“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A.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脏腑功能紊乱

C.气血淤滞D.水液潴留E.气机失常

40.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A 

A.怒则气乱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 E恐则气下

41.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D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42.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B

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

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43.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B

A.心、肺、脾B.心、肝、脾

C.心、肝、肾D.心、肺、肝

44.望神重点是观察C

A.面色B.神情C.两目D.形体E.姿态

45.面部青色主病,错误的是D

A.寒证 B.痛证 C.瘀血证D.水饮证 E.惊风

46.舌质淡白光莹,属于B

A.气血两亏B.阳虚证C、寒凝D、血瘀E、阴虚

47.青色与黑色的共同主病为B

A.寒证、湿证、虚证B.寒证、痛证、瘀血

C.湿证、瘀血、惊风D.水饮、瘀血、痛证

E.惊风、痛证、寒证

48.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E

A.舌质淡红B.舌苔薄白

C.舌体活动灵活D.舌体柔软E.舌质娇嫩

49.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D

  A.有神B.少神

C.失神D.假神

50.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B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E.血虚

51.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C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并见

52.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

A

A.见于病久体弱患者   B.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

C.病变趋势极其危急   D.以出现“绝汗”为特征

E.对方亦可随之而亡

53.哪项不是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B

A.眩晕健忘B.舌红脉数

C.心悸怔忡D.唇舌淡白E.失眠多梦

54.下列哪项是鉴别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主要依据:

A

A.烦热B.心悸C.脉细D.失眠E.多梦

55.寒湿困脾证最常见的原因是:

B

A.暴饮暴食B.过食生冷

C.思虑过度D.劳倦内伤E.久泄久痢

56.肝病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是:

A

A.胁肋胀痛B.口干口苦

C.苔白脉弦D.头晕目眩E.心烦易怒

57.下列哪项是辨证施护程序的内容(C)

A.护病求本B.标本缓急

C.制定护理计划D.调整阴阳

58.内科病症包括感冒,咳嗽,中风,___,(A)

A.泄泻B.乳痈

C.痔D.湿疮

59.妊娠病的病因包括胎元和___两方面(B)

A.环境B.母体

C.情志D.饮食

60.下列哪项是辨证与施护的关系(B)

A.辨证是施护的目的B.施护是辨证的目的

C.不相关联D.施护是辨证的前提

61.顺从疾病的现象来治护的方法有(D)

A.寒者热之B.虚者补之

C.热者寒之D.通因通之

62.外感咳嗽中风寒袭肺类型的证候表现有(C)

A.脉浮数B.流黄鼻涕

C.流清鼻涕D.咽不痒

63.下列哪项是产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D)

A.禀赋不足B.情志失调

C.用药不当D.瘀血内阻

64.下列哪项是儿科病证(A)

A.遗尿B.消渴

C.乳痈D.湿疮

65.下列哪项是小儿遗尿的主要原因之一(B)

A.津液不足B.肾气不足

C.饮食不调D.情志不调

66.中风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下列哪项属于中经络(A)

A.风阳上扰B.痰热腑实

C.痰火瘀闭D.阴竭阳亡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包括《___

_》和《____》两大部分(素问灵枢)

2.唐代孙思邈编撰的《____》和《____》,可称为我

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有两个:

一是____,二是____。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4.晋代王叔和编撰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

(脉经)

8.五行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____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9.正经有十二,即____、____、____和__

__,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

(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

10.小儿食指脉络分为____,____,____三关。

(风气命)

11.络脉分为____、____和____等。

(十五络浮

络孙络)

12.十二经脉的循行和交接是本着____规律进行的。

(阴

升阳降)

13.五色主病,黑色主病包括三个方面,即主肾虚、____、____。

(水饮瘀血)

14.表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种

形式。

(表热表寒表虚表实)

15.辨证施护的内容(护病求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三因制宜)。

三、判断题:

1、辨证论治之“证”指的是症状。

(×)

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

(√)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实质上即是“证同治同”、“证异治异”。

(√)

4、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

5.色泽晦暗,语言低微,呼吸无力,脉细数等属于阴的范畴。

(√)

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

(√)

7.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藏血。

(Χ)

8.孙络是指络脉中最小的分支。

(√)

9.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督脉。

(×)

10.起于胞中的经脉有督脉和任脉。

(×)

11.手三阴经从手走胸(×)

12.温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季。

(×)

13.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暑”。

(√)

14.患者急性发病,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

舌苔黄。

其病机是阳盛格阴。

(×)

15.湿邪侵犯人体常出现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

血,小便浑浊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湿性趋下。

(×)

16.在发病过程中,邪气的作用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

17.火的特性是曲直。

(×)

18.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寒。

(×)

19.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阴阳

格拒。

(√)

20.脾在志为怒(×)

2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津液。

(√)

22牙龈红肿热痛多属胃火上攻。

(√)

23.小儿囟门凹陷,多属寒证。

(×)

24.患者盗汗的原因为气血两虚。

(×)

25.疼痛的性质如针刺甚或刀割为刺痛,多属气滞。

(×)

26.小儿指纹色鲜红浮露者多属外感表证。

(√)

27.肝郁气滞胸肋疼痛的特点是绞痛。

(×)

28.崩漏的表现是非经期出血不止。

(√)

29.表证的发热是潮热。

(×)

30.真寒假热的病机是阴盛格阳。

(√)

31.八纲辨寒热是指辨病位的浅深。

(×)

32阳虚证的主要特征是经常畏寒肢凉。

(√)

33.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舌淡。

(×)

34.咳嗽,咯痰清稀,喉痒,微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

35.脾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嗳气。

(√)

36.发热,齿龈红肿疼痛出血,口渴欲饮,舌红脉数,宜诊断为

心火亢盛证。

(×)

37.长期便结,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最宜诊断为肠燥

津亏证。

(√)

四.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2.辨证施护:

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的过程。

3.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4.五行:

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5.藏象:

藏是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表现与体外的现象。

7.七情内伤:

是指人的情志变化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发展的致病因素。

8.病机:

是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机理,涉及人体内外各种因素。

10.望诊:

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

11.闻诊:

通过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2.问诊:

是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经过和目前自觉症状等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13.切诊:

是医护人员对患者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14.八纲:

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15.痰饮:

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16.瘀血:

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凝结于体内的离经之血,或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五.简答题

1.何谓膀胱湿热证?

其成因及临床表现如何?

膀胱湿热证:

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的症候。

其成因多由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于膀胱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于膀胱所致。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尿浊,或腰痛,少腹拘急胀痛,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3.经络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联络脏腑,沟通里表;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4.十二经脉有何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交于鼻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相交,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经)在胸腹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与心中。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如何?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6.六淫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共同点为都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独立与相兼性、转化性

风:

a.风为阳邪,其性开泄b.风邪善行而数变c.风性主动

d.风为百病之长

寒: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性凝滞c.寒性收引

暑:

a.暑为阳邪,其性升散b.暑多伤津耗气c.暑多夹湿

湿:

a.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b.湿性重浊

c.湿性黏滞d.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

a.燥性干涩,易伤津液b.燥易伤肺

火:

a.火为阳邪,其性上炎b.易伤津耗气c.易生风动血

d.易扰乱心神e.易生疮痈疔疖

7.阴阳失调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

8.瘀血的病症特点有哪些?

1)阻滞气机2)影响血脉运行3)影响心血生成

4)病位固定,病症繁多

临床表现特点为固定刺痛,肿块,出血,色紫,脉涩,心悸,胸闷腹满

9.风邪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邪具有善动、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

2.风邪善行而数变:

风邪致病,发病迅速、变化较快、病位游走不定。

3.风性主动:

风邪致病,常出现动摇不定的特点。

4.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常为其他邪气的先导。

10.望面色中,实热、虚热的面赤有何不同?

实热的面赤表现为满面通红,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虚热的面赤表现为两颧潮红娇嫩,为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11.何谓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为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润泽,舌苔均匀、薄白而干湿适中,常简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及与体、窍、志、液关系以及在病理情况下有哪些表现?

1)心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藏神;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在病理情况下,若心火旺,则面色红赤,舌尖红,心中烦热;若心血虚,则面色淡白无华,舌色淡白,脉细无力,心悸;若心血瘀阻,则面色晦暗,舌色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胸前区憋闷刺痛。

2)肺:

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宣散卫气,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

肺在病理情况下,鼻的通气和嗅觉都会变化,若肺失宣肃则鼻塞、呼吸不利、嗅觉失灵。

皮肤毛发光泽度和抵御外邪能力减弱。

3)脾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脾在病理情况下,四肢和肌肉营养不足,表现为四肢倦怠全身肌肉痿软无力。

此外,脾功能受损则口淡无味、不思饮食,或出现口甜、口腻等异常感觉。

4)肝

肝主疏泄,藏血;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在病理情况下,筋失所养,肢体运动不利,甚则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爪色枯软薄且易折裂。

肝功能受损还会影响眼睛,肝开窍于目,可见肝与目关系密切,如肝的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者夜盲。

肝上炎则目赤肿痛,甚至生翳。

肝阳上亢则目眩头晕。

肝风内动则目斜上视。

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

5)肾

肾藏精,主水,主纳气。

肾主骨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在病理情况下:

肾中精气不充盈则骨髓空虚,骨骼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二阴功能不协调。

13.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有哪些?

答:

心、肺、脾、肝、髓

第三、四测试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 )

A、《黄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2.我国医学史上,由张仲景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D )

3.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3.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成立于( B )

4.、1979年

B、1984年

C、1993年

D、1995年

4.“对于一个疮疡的患者,不仅要看到邪毒局部侵入的情况,还要观察患者的舌脉和形体,考虑是否存在消渴的全身病变”,此法最符合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的(  B)

A、天人合一

B、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C、人和自然相互关联

D、辨证施护

5.为全面展开对病人的护理,中医护理的核心是(C )

A、对症护理

B、辨病护理

C、辨证施护

D、异病同护

6.夏天人体肌肤疏泄,汗出较多,受风寒而外感时,用药上宜用辛凉、不能过用辛温,以防开泄太过,损伤津气,此种用药护理法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A)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因病制宜

7.最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是( A)

A、扶正

B、驱邪

C、同病异护

D、急则治标

8.病房的湿度最好维持在( C )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9.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及姿体动作,了解病性的寒热虚实,阴证和虚证常表现为( D )

A、患者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

B、患者坐而俯首,气短懒言

C、患者卧时仰面伸足,常揭衣被,不欲进火者

D、患者卧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不振者

10.《理论骈文》说到“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甚于服药者矣”,情志护理中称之为( C )

A、说理开导

B、释疑解惑

C、移情易性

D、发泄解郁

11.《老老恒言·消遣》中说“拂尘涤砚,焚香烹茶,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身亲之,使时有小劳,筋骸血脉,乃不凝滞。

”指的是运动养生中的哪个项目( A  )

12.A、劳动

B、散步

C、内养功

D、八锻锦

12.“五禽戏”运动方法的创始人是(C)

A、孙思邈

B、朱丹溪

C、华佗

D、王焘

13.《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说明饮食调护应该( A)

A.饮食宜清淡

B.合理烹饪

C.饮食宜有节

D.饮食宜随和

14.常用于休克、虚脱、中暑、昏迷等急重证的穴位是(C)。

A、关元

B、十宣

C、人中

D、印堂

15.以下关于穴位注射法操作不正确的是(D)

A、推药速度虚寒宜缓慢

B、选穴宜少个

C、年老体弱药量宜少

D、不可选取阿是穴

16.耳穴埋豆操作不正确的是:

(D)

A.进行耳穴探查

B.皮肤消毒

C.对准穴位贴压

D.每穴揉按3~5分钟

17.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属于推拿手法中的(B )

A.推法       

B.揉法       

C.摩法       

D.搓法

18.关于腧穴按摩禁忌症,正确的是(C )

A.失眠       

B.便秘       

C.急性传染病       

D.头痛

19.有关按摩操作步骤说法错误的是(A )

A.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对取穴、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仍继续操作。

B.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帮助解开衣服。

C.向患者解释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以取得合作。

 

D.根据医嘱准确取穴,并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的强度,进行按摩。

20.灸法操作前对患者身体评估的内容不包括(B )

A.核对医嘱,了解临床诊断、发病原因、相关因素及既往史。

  

B.了解患者用药史、过敏史、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有无药物依赖情况等。

C.了解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病情及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

颜色、温度,有无感染;有无感觉障碍及对热的耐受程度等。

 

D.了解患者体内有无金属移植物:

起搏器、金属假关节、固定钢钉或钢板等。

21.艾条灸的类别不包括(C )

A.温和灸     

B.雀啄灸     

C.间接灸     

D.回旋灸

22.温和灸操作中艾条应距离皮肤约(B )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23.拔罐按拔罐形式分不包括(B )

A.留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