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9538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docx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训练集锦

一、填空题

1、1956年提出的为新中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所谓“两结合”指的是和的结合。

3、徐秋斋是中的农村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4、在革命历史小说《红岩》中,忍辱负重、为革命隐姓埋名、装疯三年之久的人物是。

5、女作家宗璞十七年时期的代表作为,新时期的代表作则是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

6、的历史小说《李自成》广阔的再现了历史生活,艺术地反映了历史事变。

7、十七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人是和。

8、《阿诗玛》是云南族的民间叙事长诗。

9、《在浪尖上》、《鱼化石》、《光的赞歌》等诗歌的作者是老诗人。

10、80年代末之后,贾平凹主要从事长篇小说写作,影响较大的有《浮躁》、《废都》、。

11、被称为“讲真话的大书”的是的。

12、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文学样式是和。

13、在十七年时期的三大理论家中,是最早阐述毛泽东《讲话》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理论批评家之一。

14、六儿、九儿、小满儿等人物是孙犁小说中的形象。

15、赵树理、马烽、西戎等都是派作家。

16、同样是描写妓女形象,的《小巷深处》和苏童的题旨风格都很不一样。

17、茹志鹃的虽是军事题材作品,但重点是围绕借被子表现军民之情。

18、新时期小说是以文学为开端的。

19、《人到中年》中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知识分子艺术典型。

20、“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的中的诗句。

21、爱国主义精神是报告文学的重要主题,如《祖国高于一切》。

22、60年代初,邓拓、廖沫沙和吴晗合写了杂文集。

23、的《茶馆》采用的是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24、《夜读偶记》是的文艺杂谈集。

25、鲁枢元是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

26、十七年时期的长篇小说产生不少经典之作,如“三红一创”指的便是、

、和《创业史》。

27、女作家宗璞在新时期之前的代表作是爱情题材的,新时期的代表作则以意识流手法创作的。

28、王安忆的、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等都属于。

29、长诗《李大钊》是用诗的形式给革命领袖人物作传的一次大胆尝试。

30、《就是那一只蟋蟀》的作者是。

31、曹禺的历史剧取材于春秋吴越之战的史实。

32、老舍开创的京味儿话剧在新时期得以继承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新人新作,如李龙云的《小井胡同》和的《丹心谱》等。

33、徐迟的报告文学生动地记录了李四光毕生献身地质科学的生活道路。

34、对电影的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

35、“中间人物”论是在大连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的。

36、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是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成名之作。

37、林震、刘世吾、韩常新等都是王蒙的中的人物。

38、王安忆的“三恋系列”指的分别是、和《锦绣谷之恋》。

39、新时期军事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有的《西线轶事》和李存葆的

等。

40、十七年时期的散文三大家指的是、和。

41、的《致橡树》是一首开拓爱情诗新境界的名篇。

42、丁玲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抒发了厄运中夫妻之间相互依恋、怀想、慰勉的蜜意与豪情,表现了对人生的追求与赞颂。

43、田汉建国后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历史剧,更是他创作的顶峰。

44、《野人》标志着的戏剧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45、文学思潮既是新时期文学潮流的起点,又是诸多创作潮流的思想基础。

46、“中间人物”的代表性形象有中的赖大嫂、《创业史》中的

等。

47、林道静是的中的女主人公。

48、的创作开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49、刘绍棠在新时期率先提出了建立的主张。

50、“元小说”的最重要实践者是。

51、李季的是我国第一部反映石油工人生活的叙事诗。

52、雷抒雁的诗作是以烈士为题材的。

53、长诗《零档案》的作者是第三代诗人。

54、的散文语言朴素自然,淳厚精粹,如《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等。

55、沈西蒙等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话剧是。

56、文革时期的唯心主义创作理论主要是“根本任务论”和。

57、关于现实主义的问题,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曾产生强烈反响。

58、新时期伤痕文学是以的短篇小说为先导的。

59、周立波的是一部真实反映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大变动的优秀长篇小说。

60、十七年时期各富特色的军事题材长篇小说主要有的《红日》、曲波的和的《保卫延安》。

61、高加林是路遥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

62、方方是一位创作路数宽广的作家,她的作品既有以《风景》为代表的系列、有以《祖父在父亲心中》为代表的系列、也有以《桃花灿烂》为代表的系列、还有以《埋伏》为代表的系列。

63、是一部藏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说唱体英雄史诗。

64、《遥远的绝响》、《苏东坡突围》等都是文化散文的代表作。

65、钱钢的长篇报告文学是新时期“全景式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二、选择题

1、“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落后妇女形象是()中的典型形象。

A、《三里湾》B、《“锻炼锻炼”》

C、《套不住的手》D、《老定额》

2、《我的第一个上级》是()的代表作之一。

A、马烽B、西戎

C、康濯D、王汶石

3、描写顺治风云变幻的短暂一生的历史小说是凌力的()。

A、《少年天子》B、《暮鼓晨钟》

C、《星星草》D、《倾城倾国》

4、风流泼辣的三姐和老实忠厚的张二胡是()的《状元境》中的人物。

A、张炜B、李杭育

C、叶兆言D、韩少功

5、抒情短诗《海滨杂诗》是()解放后写得最好的诗篇之一。

A、闻捷B、艾青

C、田间D、臧克家

6、“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是顾城的()中的诗句。

A、《远和近》B、《弧线》

C、《一代人》D、《感觉》

7、《樱花和友谊》是()的访日见闻。

A、秦牧B、冰心

C、巴金D、菡子

8、杨绛《干校六记》的文章背景是()。

A、十七年时期B、新时期

C、文革时期D、九十年代后

9、老舍的《龙须沟》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是()。

A、赵老头B、小妞

C、程疯子D、丁四嫂

10、崔德志的()通过对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的开掘,成功塑造了白洁这一人物形象。

A、《报春花》B、《红玫瑰》

C、《春之歌》D、《韩巧苓》

11、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主要是针对()的观点。

A、晚清索隐派B、胡适

C、俞平伯D、李希凡、蓝翎

12、短篇小说集《山区收购站》是()的作品。

A、骆宾基B、沙汀

C、王汶石D、刘澎德

13、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爱情题材小说的是()。

A、《小巷深处》B、《科长》

C、《红豆》D、《在悬崖上》

14、张思远是王蒙小说()中的主人公。

A、《布礼》B、《蝴蝶》

C、《夜的眼》D、《活动变人形》

15、“陈奂生”是()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

A、梁晓声B、刘心武

C、蒋子龙D、高晓声

16、闻捷的《复仇的火焰》是一首()。

A、长篇叙事诗B、抒情诗

C、颂歌D、民歌

17、以下不属于“归来派诗人”的是()。

A、艾青B、曾卓

C、王家新D、公刘

18、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部反映()的优秀报告文学集。

A、抗日战争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9、以下历史剧是田汉作品的是()。

A、《关汉卿》B、《胆剑篇》

C、《蔡文姬》D、《武则天》

20、何翼平的()颇具《茶馆》遗风,是当代京味儿话剧的力作。

A、《屋外有热流》B、《天下第一楼》

C、《小井胡同》D、《丹心谱》

21、五六十年代关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论争是由巴人的()引起的。

A、《论“文学是人学”》B、《论人情》

C、《论人情与人性》D、《关于人性问题的笔记》

22、现代主义在新时期的崛起引起争论的最初原因是如何看待()。

A、意识流小说B、新潮批评

C、实验话剧D、朦胧诗

23、卢家秀是()短篇小说《卢家秀》的主人公。

A、周立波B、骆宾基

C、沙汀D、王愿坚

24、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中着重塑造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

A、徐义德B、余静

C、朱暮堂D、朱延年

25、姚雪垠的()是一部反映明末农民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

A、《草堂春秋》B、《广陵散》

C、《李自成》D、《星星草》

26、张承志的()充溢着浓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堪称动人心魄的史诗。

A、《心灵史》B、《黑骏马》

C、《金牧场》D、《北方的河》

27、《白云鄂博交响诗》是()的一部反映内蒙古人民生活的长篇叙事诗。

A、闻捷B、阮章竞

C、张永枚D、雁翼

28、吴伯萧的创作以散文为主,()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A、《樱花与友谊》B、《荔枝蜜》

C、《长江三日》D、《菜园小记》

29、马丽华散文作品的地理背景是()。

A、朝鲜B、湘西

C、西藏D、内蒙古

30、朱祖贻、李恍的()以“黄海战役”为全剧的中心,刻画了邓世昌、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性格。

A、《甲午海战》B、《红色风暴》

C、《星火燎原》D、《战斗里成长》

31、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了()为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

A、《纪要》B、《讲话》

C、双百方针D、根本任务论

32、在新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中,()的出现对它是个重要推动。

A、伤痕文学B、改革文学

C、通俗文学D、寻根文学

33、王愿坚的创作以战争题材短篇小说见长,擅于以细节展示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崇高和美,如()等。

A、《粮食的故事》B、《黎明的河边》

C、《夜走黄泥岗》D、《百合花》

34、林道静是()的《青春之歌》中着意刻画的女主人公形象。

A、杨沫B、刘真

C、茹志鹃D、宗璞

35、马原、刘索拉、徐星、()等都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

A、高晓声B、阿城

C、格非D、刘恒

36、自()起,史铁生的创作就逐渐从自叙性写实进入到寓言性虚写阶段。

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B、《务虚笔记》

C、《老屋小记》D、《命若琴弦》

37、郭沫若、周扬合编的《红旗歌谣》是()的集萃。

A、文革诗作B、新民歌

C、少数民族诗作D、军旅诗歌

38、以下不属于“新生代”诗人诗作的是()。

A、《独白》B、《你见过大海》

C、《远和近》D、《零档案》

39、“铜豌豆性格”是形容()剧作中的主人公关汉卿的。

A、田汉B、郭沫若

C、曹禺D、胡可

40、钱钢的()对90年代以后的“史志性报告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A、《唐山大地震》B、《裂变》

C、《中国农民大趋势》D、《海葬》

41、天安门诗歌运动是1976年清明节前后,在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为悼念(),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诗歌运动。

A、毛泽东B、朱德

C、周恩来D、刘少奇

42、新时期文学批评理论中最早得到拓展的新领域是()。

A、文化批评B、心理学批评

C、社会历史批评D、形式批评

43、赵树理小说中常用绰号来表现作者的爱憎感情,如“惹不起”、“常有理”、“一阵风”等都是()中的人物。

A、《三里湾》B、《“锻炼锻炼”》

C、《老定额》D、《实干家潘永福》

44、中篇小说《保卫延安》的作者是()。

A、杜鹏程B、吴强

C、曲波D、杨益言

45、王一生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A、《爸爸爸》B、《红高粱》

C、《我的帝王生涯》D、《棋王》

46、以下小说中,不属于寻根文学范畴的是()。

A、《最后一个渔佬儿》B、《你别无选择》

C、《小鲍庄》D、《大淖记事》

47、新中国的第一首颂歌是()的《新华颂》。

A、郭小川B、贺敬之

C、李季D、郭沫若

48、以下不属于“新边塞诗人”的是()。

A、杨牧B、周涛

C、杨炼D、章德益

49、十七年戏剧创作的题材有了拓展,如()的《新局长到来之前》便是讽刺剧的代表作之一。

A、何求B、夏衍

C、孙芋D、陈其通

50、开创学者散文通俗化先例的是()。

A、黄宗英B、马丽华

C、余秋雨D、斯妤

51、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主流是(),它也在与其它批评流派的碰撞交融中不断吸收新的合理因素变得更为丰富。

A、社会历史批评B、心理学批评

C、文化批评D、形式批评

52、《英雄的乐章》、《黑旗》等作品是女作家()的作品。

A、茹志鹃B、宗璞

C、刘真D、杨绛

53、文革时期的小说地下创作中,以署名张扬的()手抄本影响最大。

A、《公开的情书》B、《第二次握手》

C、《波动》D、《上一代人》

54、()的小说影响最大的是用北京口语写北京市井风俗的“京味儿”小说,如《那五》、《烟壶》等。

A、邓友梅B、冯骥才

C、史铁生D、王朔

55、莫言的《红高粱》、张炜的《古船》和陈忠实的()等都显现出当代人“重写历史”的主题。

A、《家族》B、《康家小院》

C、《叔叔的故事》D、《白鹿原》

56、以下不属于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的是()。

A、池莉B、刘恒

C、刘震云D、韩少功

57、韦其麟的长篇叙事诗()是根据广西一带的民间传说故事改编而成的。

A、《阿诗玛》B、《百鸟衣》

C、《金色的海螺》D、《嘎达梅林》

58、“虽然不是/面对勾子军的大胡子连长,/她却像刘胡兰一样坚强;/虽然不是/在渣滓洞的魔窟,/她却像江竹筠一样悲壮!

”是()以张志新烈士为题材的《小草在歌唱》中诗句。

A、白桦B、邵燕祥

C、雷抒雁D、流沙河

59、最早提出散文“诗化”的是()。

A、杨朔B、冰心

C、刘白羽D、魏巍

60、杂文《猫案真相》是()晚年的名作。

A、邓拓B、巴金

C、萧乾D、秦牧

 

三、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

2、《红旗谱》

3、重写文学史

4、韩少功

5、新民歌运动

6、《创业史》

7、朦胧诗

8、马原

9、第四种剧本

10、《山乡巨变》

11、元小说

12、余秋雨散文

13、政治抒情诗

14、电影《武训传》批判

15、寻根文学

16、陆文婷

17、中间人物论

18、《青春之歌》

19、女性主义文学

20、贾平凹

21、天安门诗歌运动

22、《三里湾》

23、新写实小说

24、京味儿小说

 

四、简答题

1、“双百”方针的提出为十七年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请简要指出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哪些突破?

2、简述“归来派”诗歌的主要特色。

3、试对王安忆小说创作不同时期的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4、概述十七年中我国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怎样的主要特点?

5、简述王蒙小说意识流手法的特色。

6、试述张贤亮反思小说的特色。

7、请简述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戏剧文学的主要特点。

8、简述新写实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

9、简述巴金《随想录》的主要特色。

10、试述周扬及其理论批评对于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作用。

11、请简析小说《三家巷》中周炳这一形象。

12、简述新时期诗歌的主要审美特点。

13、请简要说明贺敬之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14、试述新时期出现的主要几种新的小说文体。

15、简述新时期戏剧表现手法与形式的特点。

16、试述十七年时期小说的题材类别。

17、简述朦胧诗的主要特色。

18、试析余华小说《现实一种》中的叙事策略。

 

五、论述题

1、试析方方小说《风景》的艺术成就。

2、试析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3、试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4、试述林白女性文学的主要特征。

5、试谈老舍剧作《茶馆》的艺术成就。

6、试述高行健剧作《绝对信号》的艺术创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双百方针

2、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

3、《黄河东流去》

4、华子良

5、《红豆》《我是谁》

6、姚雪垠

7、郭小川贺敬之

8、彝

9、艾青

10、《高老庄》

11、巴金《随想录》

12、电影文学戏剧文学

13、周扬

14、《铁木前传》

15、山药蛋

16、陆文夫《红粉》

17、《百合花》

18、伤痕

19、陆文婷

20、顾城《一代人》

21、陈祖芬

22、《三家村札记》

23、老舍

24、茅盾

25、心理学

26、《红岩》《红日》《红旗谱》

27、《红豆》《我是谁》

28、《小鲍庄》阿城寻根文学

29、臧克家

30、流沙河

31、《胆剑篇》

32、苏叔阳

33、《地质之光》

34、《武训传》

35、邵荃麟

36、李准

37、《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38、《小城之恋》《荒山之恋》

39、徐怀中《高山下的花环》

40、杨朔秦牧刘白羽

41、舒婷

42、《“牛棚”小品》

43、《关汉卿》

44、高行健

45、人道主义

46、《赖大嫂》梁三老汉

47、杨沫《青春之歌》

48、汪曾祺

49、乡土文学

50、马原

51、《生活之歌》

52、《小草在歌唱》张志新

53、于坚

54、吴伯萧

55、《霓虹灯下的哨兵》

56、“三突出”

57、秦兆阳

58、刘心武《班主任》

59、《山乡巨变》

60、吴强《林海雪原》杜鹏程

61、《人生》

62、风景知识分子爱情哲理

63、《格萨尔王传》

64、余秋雨

65、《唐山大地震》

 

二、选择题

1、B2、A3、A4、C5、D

6、D7、B8、C9、C10、A

11、C12、A13、B14、B15、D

16、A17、C18、D19、A20、B

21、B22、D23、C24、A25、C

26、A27、B28、D29、C30、A

31、B32、D33、A34、A35、C

36、D37、B38、C39、A40、D

41、C42、B43、A44、A45、D

46、B47、D48、C49、A50、C

51、A52、C53、B54、A55、D

56、D57、B58、C59、A60、C

 

三、名词解释

1、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

在该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

 

2、梁斌所创作的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小说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的历史和地主冯老兰一家两代的历史为主线,再现出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塑造出朱老忠这一农民形象典型。

同时小说还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小说民族化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3、“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史写作的一次自觉反省;一些评论家站在新的视点、新的角度对20世纪文学史,特别是当代文学史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

所谓“重写”主要是突破以往过多地用政治标准评价文学的模式,而更多地从文学自身的特点出发评价文学。

 

4、中国当代优秀作家。

80年代中期,韩少功明确打出“文化寻根”的旗帜。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多是以“知青”的眼光来体察农民的境遇,反映农民在十年大动乱中的坎坷经历。

第二阶段作品的格调、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都与前不同。

它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意识给予现实的影响,进行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则汲取精华,注入现实生活,光大发扬,给当代人来个扶阳补气,益精固本。

第三阶段创作在题材、文体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又发生了变化,以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相比之下,文化态度显得宽容、超然,对传统文化平和、理智乃至某种程度的珍视态度。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

 

5、1958年出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文艺现象。

它是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新民歌题材广泛,句子整齐押韵,语言通俗,易于流传。

早期的新民歌创作活动是健康的,对创作起了有益的补充和启发作用。

但后来的新民歌粗制滥造之风开始盛行。

提出“文艺放卫星”、“人人当诗人”等许多不合实际的要求。

郭沫若、周扬合编的《红旗歌谣》是1958年新民歌的“集萃”。

 

6、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巨著。

它围绕梁生宝互助组的成长和灯塔合作社的成立,描述了陕西渭河平原的下堡乡的蛤蟆滩农民生活的故事,尖锐地提出了土地改革以后的中国农村何去何从的根本问题,深刻表现出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农村广泛深入、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小说还刻画了梁生宝、梁三老汉等富于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7、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在70-80年代初期,一部分亲身经历文革的青年,怀着对社会、人生愤懑、怀疑、迷惘、伤感的复杂情感走向诗坛。

因其诗意朦胧多义而被称为朦胧诗。

它打破了现实主义诗潮的单一格局,以强化现代意识、广泛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经验为特色,对诗歌观念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强烈冲击。

代表作家有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炼等。

 

8、马原是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最能体现出先锋小说的实验性和反叛性,代表作有《虚构》、《冈底斯的诱惑》等。

其小说的惯用方式之一是作者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使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位一体,使得叙述行为由传统小说的隐蔽状态转变为裸露状态,并成为小说叙述的主要内容。

马原的小说观念和手法不仅影响了先锋小说家,而且给其他作家也带来启发。

 

9、这是评论界对那些并非概念化地表现工农兵生活,以及除表现工农兵生活之外,还描写工农干部、知识分子等的家庭生活、感情生活等的剧本的称谓。

代表作有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等。

 

10、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一部真实地反映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历史性大变动的优秀长篇小说。

小说以湖南一个僻静的山乡为背景,透过动人的画幅,形象地展现了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进程,深刻揭示了农民们在变革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

小说故事曲折,人物形象,语言生动,富于生活气息。

 

11、元小说指有意暴露叙述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具有自反性和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惯用方式是作者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使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位一体。

在故事与叙述间,更看重叙述。

代表作有马原的《虚构》等。

 

12、余秋雨散文以强烈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联想,深刻的文化思考,将人们带入一个新鲜的散文境界。

如《道士塔》、《抱愧山西》、《苏东坡突围》、《一个王朝的背影》等。

其作品既有较为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有飞扬的文学想象;既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具体可感的意境。

并让学者和诗人互为一人,甚至将小说的笔法用于散文创作中,形成一种艺术的“陌生化”效果,开了学者散文通俗化的先例。

 

13、指那些以诗的形式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的作品。

它以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相结合,常采用长诗的形式,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具鼓动性。

代表诗人有贺敬之、郭小川等。

 

14、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

毛泽东认为,全国对《武训传》的热烈赞扬反映了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严重的思想“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