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9533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工区活动能够较好的弥补集体美术活动的不足,对幼儿的艺术思维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当下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的现状,进一步贯彻《3-6岁儿童学习进展指南》基本精神,更好的利用美工区促进幼儿各方面的进展,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对北京某幼儿园美工区空间布局情况、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情况、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情况和教师在美工区活动指导情况进行了现状的描述和分析,归结出了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活动设计缺乏幼儿参加性以及美工区空间布局简洁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教师认识、教师素养等方面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提升教师水平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美工区环境创设以及提升美工区布局创设的合理性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幼儿园;美工区;美术活动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1研究目的1

1.2.2研究意义2

1.3研究现状2

1.3.1国内研究现状2

1.3.2国外研究现状3

1.4研究内容3

1.5研究方法4

2相关概念界定5

2.1幼儿园5

2.2美工区5

2.3美术活动5

3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6

3.1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6

3.1.1美工区活动设计缺乏幼儿参加性6

3.1.2美工区空间布局简洁缺乏合理性6

3.1.3美工区材料投放随意缺乏层次性7

3.1.4幼儿家长的引导方向错误7

3.2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

4解决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0

4.1提升教师水平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美工区环境创设10

4.2提升美工区布局创设的合理性11

4.3增加美工区材料投放与类别11

4.4改变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12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绪论

1.1研究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我们的幼儿教育要尊敬幼儿进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进展的过程中,各自的进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敬幼儿进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猎取经验的需要。

而对于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来说,基于幼儿人数多、班额大;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完全依赖生活和游戏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支持价值的玩具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猎取经验的需要。

如此说来,区域活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指南》也更加突出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各类幼儿园为了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指南》基本精神,也更加突出区域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地位,减少集体活动。

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指南》基本精神,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为使得更好的了解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首先应该了解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开展中环境创设的基本样式与环境布局,了解幼儿园当前的环境创设情况,了解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秉承的态度,其次对幼儿园美工区课程进行分析调研,了解美工课程上美工材料的投放种类以及投放数量,分析幼儿在美工课程中接受材料的效果,最终针对幼儿以及幼儿教师在美工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并汇总,在通过细致的分析后提出解决这些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教学实践上的建议。

期望通过这些解决策略以及教学建议的提出,可以对幼儿日常美工区的建设提供理论以及实践内容上的支持。

1.2.2研究意义

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的开展在各大幼儿园都受到重视,虽然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教师指导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少量研究,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并在论文中也有过很多的书面表达,但从整体的角度来阐述美工区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相对较少,当前大部分的论文资料以及研究都是从某个单独的角度对美工区问题进行阐述,而且很多都是对教师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美工区活动环境创设和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状况方面的研究更少。

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对美工区活动的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一方面能够对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理论进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和数据上的支撑,另一方面,在实践部分也能够对幼儿园教育从业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提出。

1.3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李琳(2010)《幼儿美工区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美工区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重要场所,能够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进展。

胡文英也提到美工区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情的极好形式,既为幼儿提供了大胆探究与实践的空间,又通过提供幼儿可操作的环境格外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的得到进展,使幼儿获得巨大的情趣和满足。

在美工区的材料投放的策略上,已有研究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对材料的种类、数量和摆放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胡文英(2012)在《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中提到,材料的投放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结合主题目标提供多种材料,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分层放置材料等。

杨婷婷(2011)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中提出,要准时更换、补充、丰富材料,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可指定具体明确的目标,更具目标投放相应的美工材料;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改变,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以儿童为根本,在审美教育中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进展,并认为从婴儿期就应该进行美术教育,当儿童诞生后要为其提供优美的环境,入幼儿园后更要重视儿童的美感进展。

胡玥(2013)《幼儿园美术区活动中的教师支持》认为美工区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重要场所,能够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进展。

吴月明(2014)《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与评价》中提到:

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决定了评价幼儿美术活动一定建立在尊敬幼儿创作意图和特点的基础上,而不能用成人所谓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画得像不像。

安玲(2011)《3-5岁幼儿自我控制进展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促进研究》中提到,材料的投放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结合主题目标提供多种材料,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分层放置。

1.3.2国外研究现状

路易斯威廉姆斯(2014)《幼儿艺术修养》中提到区域活动是在当时幼儿园普遍采纳福禄贝尔的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把学龄前儿童按年龄分班级进行授课和教育。

而这种集中的教育组织形式也开始显出它所带来的弊端。

蒙台梭利(2010)《蒙台梭利教学法》建立了以区域活动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儿童之家,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龄编班,她认为儿童是具有汲取力的心智的,成人应该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儿童通过与环境中的各种材料的相互作用,而获得个性化的进展。

长坂光彦(2011)《幼儿美术教育灵感》对幼儿美术工作者提出如下要求:

(1)幼儿画画,画得好不好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利用绘画、制作这一手段进行正确的教育。

(2)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教技术,还应注意把幼儿自身的表现愿望与轻松愉快的造型活动结合起来。

(3)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的奇怪心产生共鸣,能和幼儿一起游戏,从而把他们的表现愿望激发出来。

此外他还对幼儿美术活动课程的制造性指导策略提出建议:

并不专指那些新得叫人吃惊的发觉,一些极其平凡而细致的改革也是制造,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幼儿的制造性。

斯泰尔斯(2015)《幼儿的艺术感知论》一文中提出了,美工区活动能提供给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能帮助孩子解放头脑、眼睛、双手、嘴等各器官,使幼儿获得最好的情趣和满足。

瓦格里(2013)《幼儿艺术能力培养》一书当中提到了,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参加活动,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解惑,做好一个支持者、指导者的角色。

1.4研究内容

笔者先通过观察法记录,幼儿日常美工区空间布局情况例如幼儿园美工区所占面积占据幼儿园课程区域的总体大小、幼儿日常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情况,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情况以及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指导情况。

针对每一种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并从中发觉问题,例如,美工区活动设计缺乏幼儿的参加性,美工区空间布局简洁缺乏合理性,美工区材料投放随意缺乏层次性等。

并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幼儿教师进行实际访谈,从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的调研中得知,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的,并且幼儿家长对于幼儿美术方面的支持态度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有相当的一部分幼儿家长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是不持大力支持态度的等。

最终查阅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其中的共性和发觉的问题,并用论文的形式将调研结果进行呈现,并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1.5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使研究建立在可靠的研究的基础上,为本文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在幼儿园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对所选择的班级美工区活动进行非参加式的观察,观察时用数码相机以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情况。

本研究中的访谈主要分两种方式的访谈,一部分是围绕教师对美工区的认识、平时对美工区活动的开展情况等问题的一些访谈,以便作为观察的分析依据;另外一部分则是在每一次的活动后,围绕观察到的一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的访谈,以便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状况形成的原因。

2相关概念界定

2.1幼儿园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

旧称蒙养园、稚嫩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进展。

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活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活地度过童年时间,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2.2美工区

学者张念芸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定义是:

美工区是一个供少量幼儿自由观赏和创作的活动空间。

幼儿生理和心理的进展特点,形成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别方式。

他们不会完全按眼睛所看到的形状、色彩、结构去表现物象,而是用心灵去知觉样式,按自己独特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现物象。

其作品既是幼儿自身欲望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感知、智力的体现,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有模仿,也有创作;而他们的绘画与制作过程,则既是游戏,又是学习,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并体现多方面教育功能的特征。

2.3美术活动

学者董旭花等认为,美术活动是指幼儿在美工区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及教师的互动,开展相应的美术活动,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进展。

亦即指教师依据幼儿美术方面进展的相关教育目标,以幼儿美术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通过美工区域空间布局及在美工区中投放相适应的美术材料,创设相应的自由观赏、美术创作的环境,幼儿在区域中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的运用美术材料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体验观赏、自由创作,制造性的表现,教师在必要时给予一定指导的活动。

3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1.1美工区活动设计缺乏幼儿参加性

幼儿是教育的受众体,美工区域的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的参加为主,这样才能够显现美工区的价值。

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环创是吸引幼儿的。

本人在对幼儿园美工区进行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觉,很多班级的美工区创设都以教师的视角为出发点去设置,很多幼儿教师都想当然的将美工区的空间以及布局设定成自己认为合适的样子,经常出现幼儿对于美工区功能属性产生迷茫等问题,另外美工区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为了保证美工区的视觉美观性,经常挂立设置的是幼儿教师自己制作的作品,而幼儿们自主创作和发散出来的作品经常不被展出,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就算美工区有相当一部分的展示作品为幼儿自主创作的,但也仅仅局限于半数以内的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不能够做到所有幼儿都能够很好的参加到其中,并且很多幼儿教师对于美工区空间展示的美工作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为了能够保证美工区的美观,幼儿教师经常会引导幼儿们对某一个方向的美术作品进行制作,从中筛选出优秀和成型的作品进行美工区布局装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会对幼儿的想法进行理会和采纳,这使得美工区域的布局建设严峻的缺乏幼儿的参加性,这非常不利于幼儿园美工区教学的进展和提升。

3.1.2美工区空间布局简洁缺乏合理性

美工区是幼儿对美进行体验和观赏的地方,对于美工区环境的营造与布局是老师们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具有深厚艺术气息的美工区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对幼儿园的美工区实际调研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美工区在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例如园中的美工区材料架与工作台设置在了一个独立的区域中,虽然美工区都是半开放式的,可以让幼儿随意进入,但是幼儿可创作的地方仅仅局限在桌子上,不能够在其他区域接触到美术工具,并且桌子的面积较小,这就限制了每一次进入的人数,使得幼儿们不能够集体范围的进行自由美术活动。

并且美工区的设备摆设也不够完善,所有美工区门口的架子是唯一能够指示这里是美工区的标志,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很难发觉美工区,并且标志性摆设不够明显让幼儿们不能够明显的发觉美工区的所在区域。

墙面的创设展示也不够完善具体,有的班级没有在墙面上进行作品的放置,即使放置的作品也仅仅局限于幼儿们的观赏,没有任何的交互性,此外美工区也没有相应的饰品与装饰突出美工区,让区域的带入感极差。

基于这些发觉,可以总结出,幼儿园并不重视美工区域的环境创设工作,且在美工区空间布局方面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3.1.3美工区材料投放随意缺乏层次性

通过调研发觉幼儿日常美工区的材料投放种类非常单一,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选择性,例如手工类的材料提供上只有面型材料和点型材料,缺乏线型材料的使用,并且很多班级都没有提供废旧材料,废旧物品的材料是一种非常能够丰富幼儿思维开发的优秀材料,笔者调研的班级都没有对其进行使用,另外美工区还缺少自然材料的投放,自然材料是幼儿美工创设的重要材料和重要表现材质,例如树枝、树叶、石头等天然材料,由于这些材料需要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的收集和处理,因此很多的幼儿园都不情愿消耗人力和财力进行收集,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与幼儿园本身的教育方针与美术教育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幼儿园美工区的投放材料仅仅是一些常规的材料类型,并且同种类型的材料也仅仅采纳单类的投放,这造成的材料投放极大的缺乏层次性。

总结来看幼儿园对于美工区材料的投入还很缺乏,多样化的工具与材料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参加积极性,不同色彩与不同形状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不同平常的表现力。

所以对于美工区材料的丰富是幼儿园需要重视起来的问题。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觉,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太过于随意,有很多的材料经常被重复投放,幼儿经常每节课堂都接受到同样一种材料,时间一长幼儿会逐渐对单一的材料产生厌倦与枯燥心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参加度与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材料的投放也表现的很随意,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投放,经常能够看到的是,一些材料幼儿一开始就用完了,而一些辅助性材料自始至终都没被幼儿关注和使用到。

除了这些问题,笔者还发觉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缺乏层次性。

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级的幼儿对于材料的驾驭能力都不同,对于一些能力稍差的幼儿投入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会让幼儿无法成功使用这些材料,一些幼儿在使用失败的时候会产生挫败感,在以后的创设过程中都不会再次的进行使用,这极大的打击了幼儿的参加积极性。

3.1.4幼儿家长的引导方向错误

每一个幼儿都有巨大的制造性潜力,而激发这些潜力则需要进行制造性的引导,让幼儿自主去体验生活当中的美。

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的思考问题方式不同于成年人,幼儿家长应该充分的尊敬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不可以用自己评判问题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更不应该为了创设而创设。

笔者在观察中发觉,幼儿家长经常在幼儿创设的时候过分的进行干预和指导,这对于幼儿的制造性进展是一种很大的限制。

而且笔者通过与幼儿家进步行沟通时发觉,幼儿家长更多的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数学、语文、规律思维能力以及文艺表演等方面,并没有对美工区域的环节进行有效的重视。

经常能够看到的场景是,幼儿在被送到幼儿园后,家长经常询问的是幼儿是否能够跟上主流课程,对待幼儿美术方面的课程持有不闻不问的态度,在进行课外美术辅导班的课程时经常能能够看到幼儿家长只是在一旁等着,幼儿在屋内上课的时候家长并没有给予孩子很高的关注度,这让幼儿自身对于美术的兴趣度更加低落,在幼儿进行美术的过程中家长对于幼儿的指导和引诱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引导与教师带给幼儿的是不一样的,这种引导来自于幼儿对于家长的信任与充分的接纳,所以从调研内容来看家长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做到很好辅助幼儿的效果,另外在进行美工区域的课程上教师也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对一些基础课程进行讲解,并没有进行有效系统的对幼儿美术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大部分教师也仅仅是对于幼儿进行一些简洁的美术指导,目的在于机械的完成每周的艺术课程指标,并没有从幼儿受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去对幼儿进行系统科学的美工指导。

这一系列的问题表明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都不能够很好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与指导,幼儿家长作为更加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3.2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绝大多数的幼儿老师对于美工区的理解是,幼儿们画画的地方,老师们认为环境的创设并不重要,如果需要做的话也是老师应该去完成的而不是幼儿。

在幼儿进行创设的时候,教师也不出面等幼儿有问题的时候再进行介入,而对于美工区的作用方面,老师认为只需要给幼儿们提供材料就行,所以在美工区的布局上只随着自己成人视角创设,并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

材料的投放上也只是投放少量且常见的材料,幼儿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间或提供一些新奇的材料也不会有过多的介绍。

基于这些教师的想法才导致了美工区的创设不适龄,材料投放单一,以及美工区域活动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

笔者认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例如技能、沟通、理念等方面,这些素养的养成是需要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日积月累出来的。

通过笔者的调查显示,幼儿园中超过一半的幼儿教师没有很长的工作经验,在教学技能方面体现出很多的不足。

美工区应该如何创设、幼儿进行活动的时候应该如何指导,幼儿教师都没有明确的认知。

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的有效展开。

幼儿园自身的治理理念和教学方向对于美工区的开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幼儿园在数学、自然科学等角落的材料投放都有很明显的特色。

而在美工区域的投放却没有多少。

除此之外对于美工区域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对于美工区域的陈设只是要求整齐就好。

幼儿园方面对于美工区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在该领域的不做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也会日渐的松懈,但从教师访谈中得知,教师在美工区这一块是有很多困惑的,这些困惑导致了教师不太情愿主动的开展美工区活动。

如果幼儿园能够开展相关的园本教研活动,大家一起来商讨和解决这些困惑,教师们一定会更乐于开展美工区活动。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家长都非常注重于对孩子的培养,尤其是近年来各大美院的大幅度扩招都变成了家长为孩子铺路的护身符。

大家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就是从小培养幼儿美术特长,即便长大了成绩不理想也可以考艺术,走特长上好学校。

许多家长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机构,但是家长们虽然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却功利心太强,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注重孩子是否能出作品、是否有很强的绘画技术,其他的比如幼儿的心理,幼儿的兴趣爱好都不考虑。

家长们只是抱着一心只盼好收成,把孩子全权托付给了教育机构,不关怀幼儿成长,不关怀幼儿是否情愿,同时只对教师充满期盼,却甚少与教师进行沟通。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对于艺术只有目的性,而并不是出于喜爱。

4解决幼儿日常美工区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提升教师水平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美工区环境创设

由于幼儿没有成年人那样的固化思维,所以幼儿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并且没有界限的,幼儿们创作出来的夸张造型是非常具有制造力的,这些幼儿制造出来的造型普遍形象会形变,比例会失调,同时不会符合现实生活当中的规律,与现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也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绝不能够为了完成理想的作品,而大包大揽地帮孩子规定有限制行的美术作品,要让孩子更多地独立的表达并发觉幼儿的兴趣爱好点。

幼儿在7岁之前,正处在绘画的敏感期,同时也是想象力右脑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假如我们用模式化的思维来限定孩子的视觉、孩子的手和脑,那就会造成非常严峻的后果。

指南中要求,幼儿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那么教师为幼儿创设准备的美工区也应该以幼儿为主体。

在教师创设的过程中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并在创设过程中,可以让幼儿适当地参加创设。

美工区开展的活动也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科学的投放幼儿所需材料,而不是听从教师和教学打算安排。

教师也应多观察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便于分析幼儿的差异,了解幼儿的艺术需求,准时给予幼儿所需的帮助。

并在活动结束之后,摆放幼儿作品,提升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同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关于专业能力一项中提到,要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舞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进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具体到美工区,教师应具备有相关的理论知识,美工区活动可以进展幼儿哪些相关能力和目标,要为幼儿准备一个怎样环境,环境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哪些适宜的材料;在幼儿进入美工区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什么时候给予幼儿指导,教师都要有一定的意识。

此外,笔者认为,教师有意识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

还有研究指出,新手教师和专家型的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

通过有效的观察,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指导幼儿的兴趣点、进展水平,更好的创设美工区中幼儿感兴趣的艺术环境,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材料。

因此,不管在哪个区域,教师一定都要有观察的意识,只有在观察下进行的指导,才会是有效的指导;只有经过观察,才能更加准确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把握幼儿的进展水平,也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进展。

4.2提升美工区布局创设的合理性

绝大多数的幼儿美术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幼儿对于生活当中的观察与感悟,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幼儿生活当中发觉美和理解美的能力,为幼儿提供感受美和观赏美的重要场所。

要让幼儿充分的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认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了解,充分的去感受周围带来的色彩与美感,引导幼儿们用心灵去感受事物的形态和状态,幼儿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观察训练就会培养出留意身边美好的好习惯。

这就要请教师在制定美工区的时候,初期多为幼儿提供观察的小活动、小任务,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

比如美工区上的水果,水果的形状、颜色、或者大街上的建筑等等。

教师还可以在区域当中安排一些鉴赏类的美术内容,例如世界名画、让幼儿去观察梵高画的《向日葵》、丢勒画的《兔子》、莫奈画的《日出.印象》等等,让幼儿们去感受艺术大师的色彩运用,幼儿们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采纳思维渗透的方式使幼儿们深切的感受到学习表现手法,进而实现大胆的创作,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审美能力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