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90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工艺学教案5(化工12本)-胡江良.doc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案

课次

5

课时

2

课型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习题课□

其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合成氨

3.1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氨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2.了解合成氨的发展历程;

3.掌握合成氨的生产方法

4.理解合成氨生产的基本过程及主要生产工序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合成氨的主要生产方法、合成氨生产过程的基本步骤

难点:

合成氨的主要生产工序。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3章合成氨

3.1.概述

3.1.1氨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氨是一种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氨有强烈的毒性,空气中含0.5%(体积分数)的氨就能使人在几分钟内窒息死亡。

氨就能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液体的氨汽化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极易溶于水。

⑵氨的化学性质

能与酸或酸酐反应生成盐。

如与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铵;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脱水后成为尿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等。

在有水的条件下,氨对铜、银、金等金属有腐蚀作用。

氨自燃点为630℃。

氨与空气或氧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火能爆炸。

常温常压下,氨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15.5%~28%,在氧气中为13.5%~82%。

(3)氨的用途

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国防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部门,氨用于制造三硝基苯等多种炸药,在医疗、食品行业中,氨可作为冷冻、冷藏系统的制冷剂。

3.1.2合成氨工业发展概况

氨的合成反应式:

N2+3H2=2NH3,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从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成功、实现工业生产,却经历了约150年的艰难探索。

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

这实际上就为合成氨的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1909年,德国人哈伯以锇为催化剂在17~20MPa和500~600℃温度下进行了合成氨研究,得到6%的氨。

1910年成功地建立了能生产80g/h氨的试验装置。

6%的转化率太低了,当然会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

哈伯知道合成氨反应不可能达到象硫酸生产那么高的转化率,在硫酸生产中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几乎接近于100%。

怎么办?

哈伯认为若能使反应气体在高压下循环加工,并从这个循环中不断地把反应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则这个工艺过程是可行的。

于是他成功地设计了原料气的循环工艺。

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法。

1912年米塔希经过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的配方,研究成功以铁为活性组分、含钾铝促进剂的铁合成催化剂,铁基催化剂活性好、比锇催化剂价廉、易得,从而使合成氨生产得以实现工业化。

我国合成氨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2007年氨产量已超过5000万吨,合成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3.1.3合成氨生产方法简介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

合成氨的原料是氢气和氮气。

氢气来源于水或含有烃的各种燃料;氮气来源于空气,可以在制氢过程中直接加入空气,或在低温下将空气液化、分离而得;氢气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是以焦炭、煤、天然气、重油等燃料与水蒸气作用的气化方法来制取。

早期合成氨是以焦炉气、水电解氢气及焦炭气化产生的水煤气为原料,70年代开始转向以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

近年来,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日益枯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或建设以煤为原料的大型氨装置,但由于成本与技术的原因,目前还难以与天然气合成氨装置竞争。

我国油、气资源少,煤炭资源丰富,在我国以油、气为原料制氨,其原料成本较高,且供应往往难以保证。

以煤为原料,成本较低,来源丰富。

当然,以煤为原料也存在能耗高、流程长、环境污染严重、综合成本较高等缺点。

近年来,科技人员做了大量技术开发工作,节能、降耗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有了很大的进展,在相当长时期内,以煤为原料的氨厂,尤其是中、小型装置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和煤(或焦炭)等。

根据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合成氨的生产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煤(或焦炭)为原料的生产方法

以煤(或焦炭)为原料的生产方法,气化剂是水和空气,固体煤(或焦炭)气化制得粗原料气,经脱硫、变换、脱碳、精制、压缩、氨合成等步骤制得氨。

(2)以天然气(或轻油)为原料的生产方法

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制得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体积分数约0.1~0.3%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再经压缩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

以轻油(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流程与上述流程类似。

(3)以重质油为原料的生产方法

重质油主要包括重油、油渣及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残油渣。

以重质油为原料制氨一般采用重油部分氧化法,气化剂是水蒸汽和氧气。

3.1.4合成氨生产的基本过程

除电解水以外,不论用什么原料制取的氢、氮原料气,都含有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杂质。

这些杂质不但能腐蚀设备,而且能使氨合成催化剂中毒。

因此,把氢、氮原料气送入合成塔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除去各种杂质,获得纯净的氢氮混合合成气。

因此,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包括以下五个主要步骤:

(我们这本教材3个基本步骤:

造气、净化、压缩与合成)

(1)造气:

制备含有氢、氮的原料气;

(2)净化:

除去原料气中对合成氨过程有害的各种杂质;

(3)压缩合成:

将合格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铁催化剂下合成氨;

(4)分离:

将合成塔出来的N2、H2、NH3混合气分离,得到NH3;

(5)循环:

将分离出来的N2、H2送回合成塔循环使用。

合成氨生产的原则流程如图所示

 合成氨生产过程的七个主要生产工序

①原料气制备工序;②脱硫工序;③变换工序;④脱碳工序;⑤双甲合成工序(即甲醇甲烷化工艺,任务是除去原料气中残余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气体,并副产甲醇和烃化物。

双甲合成包括甲醇化反应和甲烷化反应。

甲醇化反应: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甲醇;甲烷化反应:

经过甲醇化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体积分数之和为0.03%-0.30%,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

⑥压缩工序;⑦氨合成工序

讲解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合成氨主要生产方法?

2、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3、合成氨生产过程的基本步骤?

4、合成氨生产过程的主要生产工序?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化学工艺学》(第三版),潘鸿章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化学工艺学》(第三版),黄仲九,房鼎业,浙江大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反思: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