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861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docx

结题报告单行定稿

以分层教学为指导推广尝试教学构建主动教育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课题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指导意见要求:

各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小学分层教学实验,是一项落实素质教育的教改实验。

以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突破口,并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一个以体现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凸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目前的小学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落伍。

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实践能力差、缺乏质疑问难的品质等等。

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学生,就必须革除弊端,进行教学改革。

采用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学习,达到在面向全体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如何使学生困生能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这既是义务教育的需要,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希望通过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使全体学生在现有条件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我校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我校的教学现状,每个教师带一个班兼上语数等几乎全部课程,每班45人左右(个别班级到50人),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学生综合心理品质参差不齐,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也难于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无力自拔,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大部分班级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后进生面过大,课堂效益差。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常常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忽视意志的锤炼,忽视价值观的形成,其中相当一部分即便是成绩很好的“优生”,也不过是“家长叫我学好”“老师要我学好”使然,显然,这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十分的不利。

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班级授课仍将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最终学到必需的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负积累不断增多。

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能摸着”。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发求知的“内驱力”。

3、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三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最优化,总的原则仍然是综合考虑目的、任务、师生的条件等等因素之后来加以选定。

巴班斯基仍然肯定班级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同时也认为必须区分面向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三种工作形式,了解它们的优缺点。

在具体教学中,应视具体情况,以某一种形式为主,将三者结合起来运用。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小学分层教学最有效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挖掘小学教学的最大效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勤奋、细致、认真、进取的学习态度。

各班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对合理分组,设置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等开展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从学生的分层、教学过程的分层、评价的分层三个方进行实践性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对比,从而提出分层教学的实施和应用的优势所在。

文献法:

通过学习有关的文献,获取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行动研究法:

在自然、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以分层教学实践教师为主体,以在分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该方法研究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与应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案例研究法,通过上观摩课或公开课,组织教研活动,典型引路,实践推广,总结升华——探索出小学分层教学之路。

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

(一)雨露中心学校实施的课题是“十一五”第三批州级立项课题——《小学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本课题自2009年9月起开始准备,于2009年12月18日举行开题论证会,紧接着正式开始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根据开题论证会相关专家的建议,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将《小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改为《小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和范围——应用研究、实践研究。

(二)2010年3月新学期开始,经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下发通知,正式在全校内部分班级实施本课题研究,根据教师资源的实际,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相关负责人员,以及实施课题研究的相关班级、教师具体如下:

在中心完小一至五年级和罗文福和希望小学一年级,大村完小一年级杨丽芹,大村完小五年级,明德小学五年级,洒披武完小五年级,洒披武完小四年级,铅厂完小三年级,共17个班级,533名学生中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实践研究阶段。

负责人:

段有旺

实践研究班级,学生数,教师

中心完小一至五年级362人各班数学教师组长:

杨树平

罗文福和希望小学一年级14人彭菊兰

大村完小一年级15人杨丽芹

大村完小五年级18人吕永德

明德小学五年级33人周建平

洒披武完小五年级27人刘刚

洒披武完小四年级27人张九英

铅厂完小三年级42人李光松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的实施,我们要求每位参与者都要和教师相互交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参与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组织集体备课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师校本培训,把教师校本培训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的重要途径,主要涉及教材分析交流,教法指导交流,班级管理指导交流。

2010年3月份起,在实验班级都组织分层次教学集体备课。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及班班通工程的实施,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10年7月1日至5日,开展为期5天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教师文字编辑、表格制作与处理、课件制作、网络资源浏览、下载、整合的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如课件制作中能够达到音频、视频、录像结合,静止图片与动画结合。

通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新颖性、趣味性和辅助教学的有效性。

3、分层次开展教学研讨

校级教研活动一般每学年每个年级安排1次,六年级2次(语文、数学各1次).根据需要六年级可能每个学期安排1次,另外为切实加强英语教学,全校性的英语教学研讨每学期安排1次。

4、2011年4月中心学校组织全校青年教师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竞赛。

5、2011年10月中心学校罗强校长主持会议召开结题工作准备会议。

课题组相关人员准备结题鉴定材料。

(三)课题结论性研究阶段(2011年9月—11月)

负责人:

罗强

1、汇总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3、做好结题准备,申请结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预期成果

在两年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1、学生的分层。

依据学生的质量监控成绩,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分成优、良、中(含学困生)即A、B、C三个层次。

A层是学习的优等生,我们所称的“尖子生”能扎实的掌握了知识点,主动帮助B、C层的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还能做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放映在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增长自己的知识面,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做同学之间的模范;B层学生是中等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严格要求自己,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练习题,积极向A层的同学靠拢;C层学生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老师耐心地指导和在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

为消除“标签效应”和“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分组可以是显性的(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甚至连其本人也不告诉)。

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

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适度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分层的目的是“殊途同归”。

如:

罗文完小四年级共有学生2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12人。

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

(1)学生分层次一览表:

A层次学生5人

(何晓燕、张艳兰、何彩凤、何梅、张永涛);

B层次学生12人

(张育康、李永涛、何丽、李永艳、杨勤、何正武、李相金、何育源、张汝惠、何晓丽、张永芹、张艳敏);

C层次学生4人

(何雯慧、李金平、何正萍、赵存)。

(2)各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等分析

A层次学生:

这部分学生平时在学校很遵守纪律,具有活泼好动、乐于学习的性格。

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遵守纪律。

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拥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并体验成功,在做题时也能做到认真、细致,在班级的整个学习活动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这些学生因为觉得自己很优秀,通常表现欲也特别强,在教学中我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也会通过拓展训练等让他们意识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从而培养他们“学无止境”的健康心态。

B层次学生:

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也相对较好,只是或多或少会存在有时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或是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等。

在教学活动中,我所教授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以这部分学生为中心,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满足A层次学生,再往下细化以便C层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但是这部分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有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就只能是根据各个学生身上存在的差异及不足来做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尽量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C层次学生:

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且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久而久之,特别是极个别学生已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在课堂上我会时常关注这些学生,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我会请他们起来回答,回答对了会给予表扬,即使回答错了也会给予鼓励。

或是对于一些稍难的知识点,在别的同学回答过之后我也会象征性地请C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让他们向同学证明“我也会回答的”,以此来增强他们对于学习的信心。

在课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让A层次学生有针对性地辅导C层次的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就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教学过程的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

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

(1)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

(2)标准、教材的基本要求。

(3)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

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较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如教学3倍数的特征时,让A类学生自主探索规律,B类学生做适当的提示,C类学生则直接告诉他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这样做既能激发A类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保持C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尽量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新授的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当然在运用上也就存在着差异。

有的学生能利用新授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此时,全班的学生又因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一次进行分层,因此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让A层次学生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让B层次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C层次学生对新知识有充分的巩固。

例如《利息》这一节课,计算利息的方法是本金乘利率乘时间,在设计练习时,第一次活动设计:

一些整存整取的练习题,利用求利息的方法直接可以求出,让全班学生能都得到巩固。

第二次活动设计:

让学生充当银行职员,储户取款时应该如何结算,这里就要涉及到计算“本金”,当然也就遇到许多生活的实际问题。

比如说储户没有按时支取,有的可能提前支取,有的可能推后支取,那么这里就要涉及到计算活期与定期的两种不同利率、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有的甚至要综合运用两种方法。

第次活动设计: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与平时生活知识的积累提出问题:

“零存整取”到期时应该怎么计算本金呢?

银行里的工资卡又是怎么利息的呢?

买房子贷款应该怎么付利息?

……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能在课堂解决,也有的一时解决不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查资料、问家长、问银行工作人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像最后这一轮活动,往往是以加“ ”来鼓励学生,比一比到期末谁的五角星多。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进行两次分层,第一次是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分类。

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让全班学生充分理解新知识,全班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达到同一层次上。

第二次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差异和对新知的理解程度分类,通过层层递过的方法,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拓展新知,利用新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C”层次学生完成基本题,“B”层次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A”层次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

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练习中,教师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落实弹性要求,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信息反馈,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坚持三套作业。

一套是全班都要做的,即当天新授的内容必需巩固的知识。

一套是思考题,每日一题,给班上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一套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班上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出的基础题,多数是计算类,文字题或近段时间内他们掌握不太好的知识点,等等。

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举个具体例子:

判断题“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

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

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3、评价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充分发挥检测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

努力实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如《我的理想》习作分层评价

【评价参考】

A层次学生

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写清楚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写清楚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适当应用了自己积累的材料,作文内容丰富。

B层次学生

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写清楚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写清楚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内容基本具体,语句通顺;部分运用了自己积累的材料,

C层次学生

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基本写清楚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基本写清楚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语句基本通顺。

A、B、C三类学生习作参照以上要求,达到均可评为“优”;基本达到均可评为“良”;没有达到均在“中”等级以下。

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A层次学生习作,结合学生平时的作文情况,写出教师的希望,让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对于B层次学生习作中不足的地方,应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

“如果能在词句的运用上再下一点功夫,那么,你的进步远比现在大得多。

”对C层次学生给予鼓励,肯定其可取之处,让层次学生和自己过去的作文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也满怀希望,树立自信,促进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

 在评价中,我们既要注重通过分层评价,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的“同一目标”,又要在评价过程中因人而异、“左右逢源”。

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不骄不躁,轻松愉快,信心十足的学习。

这是分层评价的目的。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编制相应量表

1、结合以往对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的实践与思考,编制了《小学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质量调查表》(见附件1)。

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填写一次,为自己全面诊断本班学生学习质量提供依据。

2、结合课堂教学考核,经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了《雨露中心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见附件2)。

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导向,为年度课堂教学考核提供评价参考,为课堂教学竞赛提供评价依据。

3、为了全面评价学生,让广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激发学习和生活的热情,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经广泛征求意见编制《雨露中心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见附件3),定期组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综合评价。

(三)论文获奖的情况

为建设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教研型、理论创新型教师发展,学校明确要求每位教师勤于写作,从校长开始每位教师每学期认真撰写并上交一篇有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截至目前学校教师有150多篇各类论文获省、州、县各级的奖励。

其中有关分层次教学的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云南教育编辑部奖励7篇,其中贰等奖5篇:

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在县教研室李建雄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和分层教学课题研究的实施,积极挖掘教育资源,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凝聚起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近四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南华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2007至2008学年我校综合考核位居全县后列;2008至2009学年,36项指标我校优等26项、良等9项、中等1项,综合考核为“优”等学校;2009至2010学年评价中,39项指标我校优等32项、良等7项,综合考核为“优”等学校;2010至2011学年综合考核中我校居于全县十所乡镇中心学校前列,仅次于五街中心学校。

雨露中心学校近三年都进入全县13所学校的前列,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水平,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和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施,使我校走出了多年来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的困境,充分体现了白族乡教师勤奋工作、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大大增强了学校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值得提到的是,过去三年,我校六年级教师个人成绩令人骄傲:

部分教师所上六年级成绩名列全县前茅,2009年7月,张尚祥老师六年级数学居全县之首;2010年7月张建琼老师六年级数学居全县之首,张尚祥老师六年级数学居全县前列,中心学校六年级英语居全县之首;2011年7月张尚祥老师六年级数学居全县前列。

锻炼了课题研究的教师群体,为今后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的开展,使我校教学研究活动主题明确,在学习理论、教学实践、反思与交流中锻炼了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位教师。

同时为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消除了畏难情绪、汲取了经验教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