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760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海南的羊山地区是指海口市西南部,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数缸订婚”是海南羊山地区的奇特婚习之一。

千百年来,羊山地区流传着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

“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

这些缸都很大,高度到成年人的腰部,缸口50多厘米,主要排放在屋外的甬道边上(如图所示)。

该地区在夏季经常普降暴雨,但人们从不担心道路或庄稼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完成1~2题。

1.对这种风俗理解正确的是

A.当地水资源缺乏,用以存水B.历史因素,人们对水缸的钟爱

C.制陶业比较发达D.彰显财富地位

2.暴雨之后,当地没有积水成灾的主要原因是

A.水缸起到削峰的作用

B.土层较薄,岩石破碎,松软易风化

C.植被覆盖率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

D.地势起伏较大

【答案】1.A2.D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图中大水缸主要放在房檐下面,极有可能是储水之用,当地夏季虽然经常普降暴雨,但是由于地势起伏大(火山熔岩地区),缺乏存储空间,故A项正确。

2.水缸的容量有限,不会起到削峰的作用,A项错误;该地为火山熔岩地区,地势起伏大,降雨后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洪涝,D项正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易发生积水成灾,C项错误;暴雨发生后是否发生涝灾,与土壤和岩石无关,B项错误。

南沙岛礁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如今利用玻璃温室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读南沙群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南沙岛礁种植蔬菜主要限制性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土壤条件

C.水分条件光照条件D.水分条件土壤条件

4.“南沙温室”安装了活动遮阳棚,其主要作用是

A.减少暴雨的影响B.减少热量损失

C.有利于循环通风D.减少强烈的光照

【答案】3.D4.D

【解析】

3.从图中看南沙岛礁位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但因岛屿面积较小,水分条件差,为珊瑚岛,土壤贫瘠,限制性条件是水分和土壤,D正确。

4.南沙位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安装活动遮阳棚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强烈光照,D正确。

海南省东部潭门镇居民,与周边大部分渔民不同,被称为“不打鱼的渔民”,他们曾是帆船时代的英雄,如今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了极大冲击。

读潭门镇人部分活动路线图,回答5~6题。

5.根据材料,推测古代潭门镇人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A.种植水稻B.潜水采贝C.出海经商D.远洋捕鱼

6.如今潭门镇人的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没落,原因主要是

A.捕捞技术落后B.所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量缩小

C.周边地区竞相模仿,竞争力变弱D.政府对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和限制开发

【答案】5.B6.D

【解析】

5.根据材料,古代潭门镇人与周边大部分渔民不同,被称为“不打鱼的渔民”,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最可能是潜水采贝,B对。

种植水稻、出海经商不是渔民的主要活动,A、C错;远洋捕鱼是打鱼的渔民,D错。

故选B。

6.潭门镇人的传统生产方式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加剧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灭绝,随着政府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重视对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和限制开发,使得如今潭门镇人的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没落,D对;先进的捕捞技术也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A错,所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B错;周边地区竞相模仿,传统生产方式应得到发展,不会没落,C错。

故选D。

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口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尤其是鲜切叶生产交易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

2018年春节前,网上的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

读图,回答7~8题。

7.海口市发展鲜切叶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地资源丰富 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③市场需求量大 ④海陆运输便利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8.网络销售模式对海口市鲜切叶生产的最大影响是

A.改变了生产工序B.改变了种植模式C.降低了生产成本D.扩大了销售市场

【答案】7.C 8.D

【解析】

7.鲜切叶产业属于花卉种植业,而花卉种植业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海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上的优势;材料中“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说明市场需求量很大。

注意鲜切叶主要以航空运输为主,故海陆运输便利不是优势。

8.网络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自然会扩大销售市场。

网络销售不会影响生产过程,即不会改变生产工序、种植模式和生产成本。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如图),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Ⅴ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9~10题。

9.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山体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较差D.美化山区环境,开发山区旅游资源

10.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D.防止台风侵袭

【答案】9.C10.C

【解析】

9.根据题目“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说明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侧面提示抱坡岭自然修复能力差,自然修复能力差的原因是山体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C正确。

石灰岩山体较为坚固,不易因风化而产生崩落,A错误;台风、地质灾害等并不是人工修复的原因,B错误;美化山区环境,开发山区旅游资源并不是人工修复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

据此选C。

10.海南岛整体缺乏淡水。

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汇集雨水,C正确。

该做法不能降低爬山难度,更不会增加耕地面积;对防止台风侵袭作用也不大,ABD错误。

故选C。

历时多年的建设,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的环岛高速铁路在海南岛全线贯通,旅客搭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

下图示意“海南岛等高线、高速铁路和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1~12题。

11.海南岛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选址的理想区位,其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气候C.纬度   D.地形

12.高速铁路主要环岛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A.连接主要城市,促进经济发展B.降低工程难度,提高运输效率

C.减缓铁路坡度,防止事故发生D.连接沿海公路干线,形成交通网

【答案】11.D12.A

【解析】

11.根据图示等高线,海南岛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利于发展农业,成为城市选址的理想区位,因此其主导因素是地形,D正确。

城市形成,最早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通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

海南岛纬度低,气候炎热,不是城市形成的有利因素,B、C错误。

12.该岛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高速铁路主要环岛布局,其主要目的是连接主要城市,促进经济发展,A正确。

环线不是城市间最短距离,不能提高运输效率,B错误。

减缓铁路坡度,可以减少事故发生,C错误。

沿海铁路、公路干线都是环形线路,不能形成交通网,D错误。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

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

年降雨量1505毫米。

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材料二:

甘泉岛(北纬16°30',东经111°35′)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注:

珊瑚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

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岛中心由于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

材料三:

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

(1)分析南海诸岛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

(3)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4)如果有人打算到甘泉岛定居,例举生活可能面临的困难。

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答案】

(1)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的影响。

(2)地壳挤压抬升(隆起)使甘泉岛周围海水较浅。

珊瑚虫遗体在周围的浅海堆积成环形浅滩;海浪从深海区携带泥沙,在浅水滩上减速沉积。

(3)形成晚,因蒸发积累的盐分少;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中间低地接纳雨水(淡水)后下渗,成为井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井水含盐量小。

(4)完善通讯联络设施,保障对外联系畅通;建筑物地基抬高,以防台风和潮汐形成的潮水淹没;控制建设规模,保持自然生态。

【解析】试题分析:

(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海诸岛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的影响,盛行西南季风。

(2)环岛沙堤的形成原因是泥沙堆积;由材料“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周围珊瑚礁环绕”可推出甘泉岛出露是地壳抬升作用,地势较高使得周围海水较浅;珊瑚虫遗体在周围的浅海堆积成环形浅滩;海浪从深海区携带泥沙,在浅水滩上减速沉积。

(3)有人定居基础设施应通水、通电、通路等,因此应完善通讯联络设施,保障对外联系畅通;建筑物地基抬高,以防台风和潮汐形成的潮水淹没;控制建设规模,保持自然生态。

【考点定位】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地质作用、基础设施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南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硅谷、国家种业硅谷”,是缩短我国育种周期、加快种子更新换代的“天然实验室”。

新中国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约1万个,其中约7000个经过南繁洗礼。

材料二海南岛农业分区及果菜上市时间表

(1)利用图中信息,分析海南岛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

(2)分析海南岛果、菜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5月的原因。

(3)评价海南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的区位条件。

(4)为了解决南繁基地的不利因素,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答案】

(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为主。

理由:

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为杂粮林业区,说明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为水稻、甘蔗区,说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2)海南岛果、菜主要市场为北方地区;冬半年,北方地区气温低,果、菜生产量小,海南岛因纬度低,气温高,果、菜生产条件好,此时上市,市场广阔,竞争力强,利润高。

(3)有利:

全年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势,有利于缩短育种周期;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基础较好。

不利:

易受台风影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减少的困难。

(4)做好排水防风设施,不浪费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保基地用地,进一步完善南北交通。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河流流向,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说明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为主。

理由: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根据图例,海南岛中部为杂粮林业区,说明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四周为水稻、甘蔗区,说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2)海南岛果、菜主要市场为北方地区。

冬半年,北方地区气温低,果、菜生产量小,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果、菜生产条件好。

此时上市,市场广阔,竞争力强,利润高。

所以海南岛发展反季节蔬菜,果、菜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5月。

(3)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势,有利于缩短育种周期。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作为种植繁育基础的基础较好。

不利因素是该地易受台风影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减少的困难。

(4)该地台风灾害多,所以发展南繁基地要做好排水防风设施。

面对土地资源减少问题,要不浪费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保基地用地,进一步完善南北交通。

考点: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原因,发展反季节蔬菜的原因、条件,发展南繁基地的条件、措施。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自然地理环境东西差异显著,东部多阴雨,植被覆盖率较高;西部多晴天,降水相对较少,局部地区形成了稀树草原环境。

地表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沙化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下图为海南岛西部沿岸土地沙化分布示意图。

(1)说明海南岛西部沿岸地表沙物质的主要来源。

(2)分析海南岛西部沿岸土地沙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3)针对海南岛西部沿岸土地沙化问题,请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答案】

(1)地质时期地层中埋藏的古残留沙;河流从中上游挟带来的泥沙;近岸海水上涌潮带来的泥沙;地表岩石风化成沙。

(2)毁林开荒(砍伐海防林);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开采矿产。

(3)加快沿海防护林建设恢复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功能;加大交通线两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果林;加强对矿区覆土复耕和植树的监督,保护矿区生态环。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海南岛西部地区荒漠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沙物质的来源、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规律、原理的能力。

(1)结合图中的古残留沙丘、河流、海岸等信息,可从古残留沙丘出露、河流挟带泥沙和海水涌潮带来的泥沙等方面思考。

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西部沿岸沙地有较多古残留沙,地表沙物质来源于在地质时期地层中埋藏的古残留沙;西部沿岸沙地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流从中上游挟带来的泥沙;西部沿岸沙地位于位于沿海地区,近岸海水上涌潮带来的泥沙;另外就是当地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沙地。

(2)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开采矿产资源破坏植被、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方面思考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西部沿岸降水相对较少,局部地区形成了稀树草原环境,自然环境脆弱,砍伐海防林,毁林开荒,过度农垦,造成地表裸露;过度放牧,地表植被破坏;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造成防风固沙能力下降。

(3)要从当地荒漠化的成因人手,可实施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矿区复垦、适度发展畜牧业等方面思考。

加快沿海防护林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恢复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功能;交通经的修建地表破坏大,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的空地,加大交通线两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果林,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植被覆盖率;矿区地表植被破坏较大,应加强对矿区覆土复耕和植树的监督,保护矿区生态环。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森林,喜高温、高湿。

在20-30℃范围内能正常生长和产胶,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湿的地方栽植,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

海南岛的橡胶林覆盖了全岛面积的11.6%,达到1000万亩。

图7为海南橡胶种植区的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简述橡胶种植区在海南岛的空间分布特点。

(4分)

(2)分析橡胶种植区在海南岛有这种空间分布特点的原因。

(8分)

(3)橡胶林属于次生林,在生态作用方面比原始森林欠缺,请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解释原因。

(4)分析说明海南岛橡胶种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及季节。

为发挥地区优势,保障丰益,请你为海南岛橡胶种植提出合理建议。

(6分)

【答案】

(1)(4分)分布特点:

分布分散,(2分)主要在中部海拔较高的丘陵地带。

(2分)

(2)(8分)因海南岛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复杂多样,不集中连片,所以适宜种植天然橡胶的地区分散;(2分)因橡胶喜高温高湿,海南岛属于纬度低,气温高,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或夏季高温多雨);(2分)因橡胶不耐水渍,故分布在排水良好的坡地(或回答海拔较低的平原低洼易涝);(2分)因抗风性差,适于在内陆地区种植。

(2分)(每点2分,需答出因果关系得8分)

(3)(6分)林冠密度减小,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裸露,水分易流失;植被覆盖率比原始林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生物多样性比原始林少。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4)(6分)海南岛四面环海,纬度较低,距台风源地近,东部、南部夏秋季节受到台风的侵袭,大风、暴雨会影响橡胶生长。

(2分)

建议: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已有的橡胶林进行生态改造,提升生态效益;地方政府适当控制橡胶的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每点2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