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本政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738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本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插本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插本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插本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插本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插本政治.docx

《插本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本政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插本政治.docx

插本政治

《毛邓三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P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多项)P3-P5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P7

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重要意义:

P7-P8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9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P12

五、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P13

2、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内容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P15-P19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的含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P19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P20-P21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毛泽东的评价: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P22

六、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P22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的理论。

1999年又载入了宪法。

P23-P24

3、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

P25-P26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他提出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的智慧的结晶。

P27

2、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P29)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P3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的集中概括是: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30

2、“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P31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2)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3)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根本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P31-P32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八、科学发展观:

(了解)

1、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P36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36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了解)p38-39

九、本章小结的内容:

P40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2、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一)、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第一次提出了实事求是)P44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P46

2、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P47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P48-P51(简/论)加例子论述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1)、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单选)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P52-53(了解)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简):

P54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3、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P55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邓小平指出: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四、本章小结:

P61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五、思考题: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参考二)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参考第三的

(一)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P64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P65

3、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P65

4、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P6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69-74

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的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2、1948年,毛泽东《在晋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1)领导阶级不同。

2)指导思想不同。

3)革命的目标和前途不同。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P75-78

(一)、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P79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P80-81(重点)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的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②红色政权

③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④客观条件

⑤主观原因和条件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P81

①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了解)P81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81-86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统一战线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它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了解)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保证了党对了军队的领导权)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2、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P86

①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②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③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的战士

这三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六、本章小结:

p87-88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七、思考题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69-75(参考上面第二的第3点)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P72-73(参考上面第二第3的第3)点)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76-78(参考上面第三)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P86(参考第五的第2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p90

2、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多项)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93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P95-96(了解)

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②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④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99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选一考)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2、对手工业的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具体地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步: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99-101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四马分肥”:

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分方面进行分配。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102-105)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缺点: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4、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本章小结

1、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P90-91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P106(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参考第三)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P102-103

答: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缺点: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的初步建设(了解)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了解)

三、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理解)

1、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市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3、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发展,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六、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使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逐步相信社会主义,使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进一步相信社会主义。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毛泽东提出)(重点)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

事业兴衰。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考过论述题)

1、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3、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面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本章小结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思考题

2,怎样全面、准确的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17——)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2——25)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P137)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个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的关系(P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基本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P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