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041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习实践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反思.docx

《学习实践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实践反思.docx

学习实践反思

注:

红色的为所读的书中载录

福建省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研修班

学习、实践、反思

----读郑金洲主编《合作学习》

南靖一中唐细霞

近阶段我们学校课题小组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了提高理论水平,我学习了几本与合作学习有关的专著,特别学习郑金洲主编《合作学习》。

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

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我觉得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

(一)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那究竟是什么是合作学习呢?

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优点有哪些?

我想这些问题的理解得越清楚,我们开展的合作学习就会越成功。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我原来理解想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活动应该就是合作学习了。

可是我在阅读时,有两句话让我让感触很深的话:

一是“合作是一种社会准则”;二是“小组学习并不一定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一书中给了两个定义,我还查阅了有关教学模式的书籍,另外我还利用网络的XX百科和XX搜索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不同的专家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是不同的。

尽管不同的专家对合作学习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可是我从以上有代表的几种定义中提炼了合作学习的一些特征:

1、混杂分组(有的称做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

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

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

2、积极互动、平等参与。

我们要让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让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实现生生互动。

3、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实现积极依赖。

小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合作学习,同时又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

通过任务的构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确实需要相互依靠。

4、奖励体系。

建立更适合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我想只要我们在合作学习时,我们的合作小组都有了以上的这些特征,我们的合作学习就是有效的。

(二)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各种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有关合作学习的专著中,作者出于对合作学习的偏爱,强调了合作学习的各种好处,弱化了独立与竞争的作用。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中说到: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理解、共享学习资源等合作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

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2、处理好班级教学与个人学习的关系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

而且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我们现在任教的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每一节课的如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

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比如专著中特别强调即时互动,而认为连续互动占用了学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公开行动的比例大大降低,可我认为连续互动也是必要的,它可以交流结果,深化全班学生的认识。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

明理知行,以理导行,只有我们教师真正领悟合作的真谛,学会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才有可能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分组方式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分组有很多形式,比如混杂分组、随机分组、自由组合、按共同兴趣分组、按选择的任务分组和同质分组等。

作为老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呢?

我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分组形式要根据学校情况和自己学生的特点。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主要做的事情是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调查问卷)、性格特点(课堂表现)、学习习惯(请教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层:

第一层,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基础扎实;第二层,智力因素较优,有一定的潜力,但基础一般;第三层,智力因素一般,基础相对薄弱;第四层,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弱,基础薄弱。

然后根据分队情况,进行重新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成员和男女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同时在名单标明性别和性格特点。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是以异质分组为其根本特色,在全班的合作小组之间却又有同质性。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创造了公平的条件。

因此,组建合作小组应当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

我们编组时考虑到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成绩,保证同一个合作小组内混合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性别,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可以丰富学生思维;学生的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性急的与沉稳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还必须处理好异质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组成小组时,一些学习优秀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甚至排斥学习困难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优秀生凭借其优良素质,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主宰着整个小组。

为了不使学习困难生因合作学习而变得更加困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主动参与,教师还应对学习优秀生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对学习困难生提供帮助,形成协作的关系。

另外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也是形成协作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当时机把握得恰当时,学生很乐意很自然地进入到合作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达到我预想的效果,有时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

我反思一些合作学习失败的案例,恰恰是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合适。

因此,我今后要做一件工作就是梳理每节课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哪里。

当一个小组在合作学习后在某一方面取得较好学习成果,而这一成果是其他小组没有取得的,每个组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想把成果分享给其他小组的同学。

这样的学习经历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正如科恩所说:

“认为孩子们自然知晓在积极的社团中如何与他人合作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想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也需要我们教会学生合作。

在开展进行合作学习时,我发现自己确定的学习内容和开展合作的时机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小组合作有时却非常混乱。

后来研究发现,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比如我想当然的认为让学生合作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如何讨论,如何确定最佳方案。

因此,向学生传授合作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我个人实践发现在需要一种合作技巧时,教会该技巧,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掌握情况最好。

比如,在新授课时,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想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最佳方法。

这时,我给学生介绍思考——结对——共享——总结——交流的方法,然后再请学生合作学习。

结果,合作学习开展的很顺利,学习的效果也较好。

我个人的体会是在合作技巧的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相对于学生掌握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是完全值得的。

对于小组合作的情况,我在很多时候只能知道第一三五七小组合作情况优秀,二四小组合作良好,而第六小组合作出现了问题,而我重点关注就是出问题的小组。

我和学生讨论问题出在那里,怎么解决。

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究竟怎么样,我会采用过程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等等。

尽管存在种种不同,但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

当然,还存在以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及完全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同时,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嘎斯基著,王坦译:

《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

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了解国内外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支持

了解了国内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时间不长,但也创造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有:

①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为操作基础,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先进性分层指导,并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的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③建构-合作学习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④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它是将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特征与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互动的优点相结合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是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在我国的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

如:

教师缺乏合作学习必须的技能、没有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缺乏合作等等。

尽管如此,合作学习在我国还是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郑金洲主编《合作学习》)。

四、小组合作可以在这些方面实施

1、课前合作预习。

包括学习新课需要用到的已学知识,新课中所涉及的概念、过程以及可以尝试着解决一些练习等。

2、课堂合作学习。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当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得出小组内结论;当教师要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时,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来做。

3、课后合作复习。

当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认识,如果仅靠教师的堂上讲解,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

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

例如:

选修三:

胚胎工程这一专题学完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学到了哪些概念、应用了哪些技术等。

这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发挥群体力量,使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的分析、归类、汇总过程中进一步建构、完善认知图式。

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

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

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从而推进生物课程的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优良心理品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在课题研究过程各环节怎样适时指导、正确指导,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很到的冲击与改变,在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我们意识到:

课堂不再是唯一的交流平台,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教育,我们希望尽可能的利用课内、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引领学生去质疑,去观察,去探究,去思考…这无疑是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更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情感体验。

为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打下基础。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五、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合作学习在我国系统研究和实践还比较短,理论知识的匮乏和实践经验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合作学习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结合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在许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三个方面:

(1)教师按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学生无法配合。

教师便会让学生讨论问题,此时,学生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则趁机说闲话。

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教师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学设计,是以自己为中心。

这种小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不是让学生立即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象征性地给几十秒钟考虑。

在小组交流中导致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见解,只好当陪客,作听众;或学生偏离主题作漫无边际的闲扯;或抛开重要话题,仅作肤浅的交流等。

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确无实质意义。

2、分组不合理。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顺其自然、缺乏监控。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

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究竟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规则,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目标不明,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

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优秀生在小组中处于主要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学习困难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

在合作学习时,学习优秀生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小组汇报成果时成为“教师的代言人”。

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则相反,因为基础薄弱,往往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综观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实际上真正发言的只是一两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六、把握合作学习的目标才能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布鲁姆曾经说过: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时,也要明确地把合作学习目标告诉学习小组,要让学习小组清楚地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要达到什么目的。

①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

根据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展开,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的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②合作前要有适当的讲述。

讲述的目的主要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诉他们学习什么。

将新信息、新情景、新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③合作过程中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

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合作、交流、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碰撞和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因此,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这样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如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估等。

但是,要使合作学习的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生成性问题,不可能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要求教师有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否则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合作小组的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成员任务不清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

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少数人学习讨论,多数人游离于小组之外;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影响其它小组;等等。

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并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小组学习。

培根说:

“假如你我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仍然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假如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讨论、探究、各抒己见,相互尊重,最终达成共识,达到和谐平等、共同提高的效果。

我们希望课堂的主人是全体学生,而非教师或个别优秀的学生,我们希望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百花齐放春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