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7905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

300分

本试卷共七页,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第I卷

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春节临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

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

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社会文化因素②经济因素③交通运输④国家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

C.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

近些年,在全国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农业部依然提出了镰刀弯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B.政府补贴玉米种植

C.玉米需求趋向多元化D.饮食习惯的改变

4.农业部指导“镰刀弯”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原因是

①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②这些地区玉米市场偏小

③玉米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④该地区的玉米单产较玉米种植优势区低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跨国餐厅是一种跨国化生活方式的体现,其数量、类型及空间分布可以揭示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密度、文化特征、交通便捷度和城市形态,图1为重庆市主城组团分布示意图,图2为主城九区跨国餐厅的数量和类型结构图。

读图完成5~7题。

 

5. 影响重庆市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

A.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②④

6.图中深色区域可能是

A.渝北区B.九龙坡区C.渝中区D.沙坪坝区

7.有关重庆西式餐厅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水平越高正餐占比越低B.大学城较工业区分布密度小

C.正餐厅和快餐厅分别布局在较低和较高楼层D.西式快餐的分布扩散较正餐快

体感温度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转换成同等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

图3是我国某省会城市某两年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8~9题。

 

8.与第1年中的冬季相比,第2年中的冬季体感温度表现得更加

A.暖干B.温湿C.冷干D.冷湿

9.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该地适合发展

A.避暑旅游业B.避寒旅游业C.冰雪旅游业D.冬季蔬菜产业

湖水温跃层是指湖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不连续面。

温跃层的位置取决于表层湖水增温程度、风力大小和湖盆形态。

图4为纳木错位置示意图,图5为图4中某观测点某月水温垂直变化图。

该湖泊12月至次年4月湖面封冻,5月份湖冰完全消融。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温跃层的深度范围和季节可能是

A.0—17m,春季B.17—30m,夏季C.30—40m,秋季D.40m以下,冬季

11.推断纳木错温跃层可能消失的时段是

A.1月中旬B.3月中旬C.5月中旬D.7月中旬

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萨尔瓦多(图8)为中美洲国家,图9为图8中该国首都圣萨尔瓦多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国国土面积20720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境内多火山。

国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43.2%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可耕地面积210.4万公顷,80%的农产品供出口,主要盛产咖啡豆和棉花,此外蔗糖业每年为其贡献2.5%的GDP产值以及2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该国工业基础薄弱,电力有出口,人口稠密,主食为大米、豆类、玉米、牛奶等。

 

图8图9

(1)圣萨尔瓦多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春季,降水集中分布于夏秋季节,试分析其原因。

(8分)

(2)简述萨尔瓦多发展制糖工业的有利条件。

(6分)

(3)分析萨尔瓦多电力富余的原因。

(8分)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石斛适宜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在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于80%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对土肥要求不甚严格,野生石斛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悬崖峭壁的石缝中。

目前,石斛作为一种名贵稀有的中药材,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销售火爆,但产品价格波动大。

材料二:

云南省龙陵县地处怒江大断裂带, 山高谷深,森林覆盖率高达70.08%,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年降水约2300毫米,有“滇西雨屏”之称。

年平均气温14.9 ℃。

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7.4℃。

龙陵石斛以野生品种多,品质优而出名。

随着人们大量采摘,野生石斛已经十分稀少。

近年来,龙陵县按照政府牵头引导、农户主导发展的方式,成立了多个在野生环境进行人工种植和加工石斛的企业。

材料三:

图10为云南龙陵及周边区域图

图10

(1)简述云南西部地形、地势特征。

(4分)

(2)简述龙陵种植石斛的有利条件。

(6分)

(3)简述龙陵石斛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8分)

(4)你是否赞成龙陵扩大石斛产业规模,说明理由。

(6分)

38.立足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红色摇篮井冈山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绿色崛起。

井冈山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当地GDP总量的一半以上。

推进绿色崛起,井冈山不满足于“卖门票”“卖特产”等初级旅游形态,而是通过实施“旅游+”计划,重点发展休闲经济、会展经济、电商经济等新型经济,增加旅游卖点,实现业态升级。

井冈山批准落户的产业园,发展重点主要为电子信息、旅游产品、创意陶瓷等实体产业。

产业园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绝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井冈山经济总量的扩张。

井冈山成立生态经济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效破解了当地智力资源贫乏难题,极大提高产学研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推动井冈山的品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井冈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井冈山是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实现绿色崛起的。

(14分)

39.2018年6月12日,Y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该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开庭审理。

最终,检察院提请法院判令某企业赔偿因污染环境产生的生态修复费用等共计人民币12.598万元。

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Y市检察院独创了“一案三查一跟进”的生态检察模式:

联合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提前介入案子,一查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二查行政机关是否全面履职,三查其中是否有公益诉讼,在修复的过程之中继续跟进,保证修复的质量和效果达到标准。

2018年,Y市检察机关批捕、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犯罪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5.3%和34.8%。

推动保护公益林200多亩,复垦耕地40余亩,补植复绿3万余株。

实现了办理一个案件,修复一片生态的法律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一案三查一跟进”生态检察模式的政治意义。

(12分)

40.2018年入夏,中国电影迎来了一部现实主义佳作,《我不是药神》于7月5日起正式在全国上映,在此前的试映中,这部影片已经收获了爆棚的口碑。

在影视界一片架空历史、脱离现实、玄幻穿越的风潮中,《我不是药神》的脱颖而出,很自然被人贴上一枚“现实主义”的标签,也成为相关话题讨论的核心聚焦点。

这自然没有错,但如果只是片面强调它现实主义题材这一点的话,可能反而会忽略掉它的艺术价值。

好的艺术当然来源于生活,但更要高于生活。

文艺作品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我不是药神》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那就是既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尽管上海的街道,偶尔一两句上海话的俏皮对白让我们倍感亲切,取材于社会新闻的故事原型也让人倍感接地气,但真正打动情感、震撼人心的,还是它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人文温度和思想深度。

这部影片的爆红,也许会引发新一轮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勃兴。

但愿在后来者的创作里,并不是只有对“真实”的再现,而忘记了文化艺术的真正精髓。

(1)《我不是药神》因其现实主义题材,被贴上“现实主义”的标签。

请结合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解读。

(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作者应如何推动“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勃兴”。

(10分)

(3)《我不是药神》关注的是我国部分救命药品价格畸高的现实,药品价格与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请从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更具“情感力量、人文高度”的角度,拟两条公益广告词。

(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41.(25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现:

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

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

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

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

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做了哪些准备?

(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4分)

 

42.(12分)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小人物历史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历史学界研究的新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

表3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

家庭总收入

家庭总支出

一幅大饼油条价格

1958年

971.2元

798.26元

4分钱

1979年

1568.3元

1003.97元

2角5分

2000年

30595.12元

13705.18元

5角

2008年

65872.45元

39564.72元

3元

2018年

112358.68元

78546.23元

6元

表3----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的的解读。

(要求:

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地理选做题】

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每年10月,当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时,江西余干县康山镇大量蓼子花在湖滩上竞相开放,形成绵延数十千米的蓼子花“海洋”,与远处的湖水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受美景的吸引,原本安静的小渔村(镇),每天涌入上万名游客,周末时,每天游客可达四五万人。

(1)简述10月份康山镇大量游人涌入的原因。

(4分)

(2)分析突然涌人大量游客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6分)

44.(10分)【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羚牛属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种。

但是,近年来羚牛数量逐渐增加,曾经被列为濒危动物的羚牛,如今却数量过剩。

由此引发频繁的羚牛伤人事件以及对同域分布物种(如大熊猫)的影响,同时对山林的破坏也十分明显。

指出羚牛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历史选做题】

45.(15分)【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铜钱制度是清代币制的主要内容。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银钱比价,总是离开清政府的“定例”而上下波动,有时波动的幅度较大。

在晚清以前的近二百年间,银钱比价波动常常成为困扰清朝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问题而备受朝廷重视。

  

雍正即位后,即着手对铸币制度进行改革。

 雍正五年,“定以铜铅各半配铸制钱,”将铜六铅四改为铜五铅五配铸,后来各朝都按这一比例铸钱;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二分铸造,此后,钱文铸重一钱二分成为定制。

……京城户工二局鼓铸用铜400万斤,后逐渐扩大到630余万斤,尽归云南办运。

各省铸钱亦大部分采用滇铜,滇铜替代洋铜成为各铸钱局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困扰清政府的铸钱用铜问题完全得到解决。

 为保证铸币制度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雍正皇帝还颁布法令,严禁民间使用黄铜器皿。

另外,严令打击私铸和使用私钱,并定各级官吏失察之罪。

-----摘编自二月河《纵论雍正财税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进行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进行币制改革意义。

(9分)

46.(15分)【选修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从历史

上看,两国曾多次发生战争,长期的相互为敌使两国结下了深深的仇怨。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曾在短短的70年时间里与法国打了3次战争,分别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法两国在欧洲互相仇杀,不仅使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苦,而且使欧洲经常处于动荡之中,严重影响欧洲的发展。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有人这样描述:

战败的德国已经成为一个遍地废墟的国家,一个缺乏粮食和原料的国家,一个社会混乱,前途未卜的国家。

因此在战后,要求复兴本国经济,便成为战后两国的首要任务。

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欧洲各国的有识之士尤其是德法两国的领导人提出了实行德法和解,实现欧洲联合的新目标。

1950年法国提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的舒曼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将法德的全体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以期通过对煤炭和钢铁实行共管,使一场新的法德战争成为不可能的事。

----摘编自李平《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在二战后和解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二战后和解的意义。

(9分)

47.(15分)【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

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爱因斯坦联同史怀哲和伯特兰·罗素一起行动,以禁止核试验和核武器战争,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这一声明促使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召开。

爱因斯坦是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晚年成为民主社会主义者。

他曾经说:

“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

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

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摘编自【美】沃尔特•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与战争的态度。

(9分)

江西省盟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A

B

C

D

A

C

B

D

B

C

24、【命题立意】先秦史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史又是先秦史的主考内容,政治经济文化都可能会涉及,本题是关于奴隶制崩溃在思想上的表现,考察学生透过现象找寻历史本质的能力。

25、【命题立意】秦汉史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这些年尤为关注西汉历史的考察,一般会关注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但是也不要忘了中国古代的君权并非是无限君权,君主专制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实际上君权是受多方面因素约束的,考察学生全面认识历史的能力。

26、【命题立意】明清史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本题关注近几年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即白银货币化问题,高考也关注史学热点问题的考察。

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7、【命题立意】明清史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本题把政治经济思想放在同一维度进行综合考察,考察学生在扎实的唯物史观指导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28、【命题立意】近代中国经济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近些年关注的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自然经济的解体等问题,在大方向都考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要关注对大方向的深究问题了,本题就是考察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后不断扩大的逆差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列强的侵略特权,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科技的落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所致。

考察学生对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能力。

29、【命题立意】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后如何看待五四运动,史学界依然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有一点,钱穆先生说的好: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历史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不是有理论上的很多种,有时只有一种不太好的选择,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30、【命题立意】新中国的成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历史的固有规律,西方人对中国不够了解,以他们的思维来分析中国的事情往往会出现偏差。

考察学生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背后的原因的探究能力。

31、【命题立意】建国初的经济建设也是高考考察的高频考点,几乎每年都会涉及。

过去关注生产力的进步层面的考察较多,较少探究生产关系的改造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本题主要考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用唯物史观分析建国初的经济建设问题。

32、【命题立意】本题古代希腊民主和古代罗马法律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罗马法的考察一般是两个方面,一是罗马法的精神和原则,一是罗马法的影响。

考察学生对材料主旨的把握能力。

33、【命题立意】西方民主制度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主要集中考察英国和美国的民主制度的确立过程以及原则。

本题考察对美国宪法制定的宏观原则即宪法制定最伟大的精神是选择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宪法。

考察学生的宏观历史把握能力。

34、【命题立意】工业革命是高考主要考核的内容之一,多关注于工业革命原因及影响的考察。

本题中英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口分布的变化其原因皆是由于工业革命,是大工业的威力,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经济地理面貌的变化,考察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和时空观念。

35、【命题立意】新兴国家的崛起一直是高考本题考查的必考内容,每年高考都会以不同的材料和视角呈现新兴国家的崛起态势。

本题考察学生的时空观念和时事政治的综合知识。

二、非选择题

41.【命题立意】高考主观题的命题原则是大问题,小切口,中外关联,古今贯通,关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社会转型史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关键方向,中国目前的历史发展也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转型节点,需要从历史中寻找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1)表现:

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

(每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共6分)

原因:

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每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共6分)

(2)准备:

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

(每点3分,任意答3点即可,共9分)

(3)唐宋:

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2分);西方:

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2分)。

42.【命题立意】本题是高考命题改革和创新的试验田,每年的高考题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没必要去猜测高考考什么,但是不管这道题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其考试的历史知识和史学素养是不会变的。

不同以往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