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7672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docx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申论参考

人民日报评论员: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动摇

2016年03月05日08:

08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三个没有变”,寄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握大势、提升素质、发挥才能,推动企业取得更新更好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党的一贯立场,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必将极大提升非公经济人士乃至全社会信心指数,激荡起中国经济发展的浩荡东风。

  “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总书记的讲话,清楚阐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对非公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信心,就应该牢固建立在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和大政方针之上。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没有变”,回应关切、澄清迷雾,向全社会释放了清晰无误的信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这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实现的。

现在,非公经济创造了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的社会就业,超过65%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7%的对外直接投资,面对如此成就,有什么理由要去改变现行政策?

  “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产权和合法利益的法律政策,大力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推出了一大批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接续出台了一大批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现在的任务是,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总书记要求,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

”总书记寄语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特别是,总书记以“亲”“清”二字定义新型政商关系,分别从领导干部和非公人士角度提出要求,真挚诚恳、语重心长,表达了党对广大非公人士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厚望。

  总有一些人一些时候,看不清国家发展大势和前景,信心不坚定,结果总是错失机遇、晚了一步。

一时一事上中国经济发展会有波动,但长远看是浩荡东风。

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信心、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谱写人生事业的华彩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

“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能回避

2016年03月07日08:

08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

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

这番话高屋建瓴,揭示了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指明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方向。

针对近来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开宗明义:

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

5月20日民进党将在台湾执政,两岸关系会怎样?

习近平总书记把大陆方面的立场讲得很明确:

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对于两岸关系意义非同寻常。

远有1993年的“汪辜会谈”,开启了两会协商对话机制;近有2015年两岸领导人会面,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能够摆脱紧张动荡、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台海呈现安定祥和局面,都是因为有“九二共识”这个共同政治基础。

讲“九二共识”要讲两句话:

一是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二是认同“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

正是“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为两岸关系定位,明确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

认同这个核心意涵,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才是坚实的;否认这个核心意涵,共同政治基础就成了空架子。

不能只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而不认“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也不能只谈两岸沟通协商,而无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认同“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就必须坚决遏制“台独”分裂行径,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定意志,也是我们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责任。

两岸同胞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期待,我们不应让他们失望,更不能开历史的倒车,让两岸关系重回紧张动荡。

两岸关系正站在道路与方向选择的重要节点。

两岸和平发展成果得来不易,应当备加珍惜。

以情来说,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血浓于水;以理而言,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开创共同美好未来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同心干。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全面小康呼唤妇女智慧和力量

2016年03月08日08:

2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是第106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在这个春风拂面的美好日子里,请向身边的女同胞道一声祝福,致一份敬意。

最好的过节方式,是深刻体会节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当初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旨在纪念和鼓舞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解放而奋斗。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妇女解放运动,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社会进步运动,已经取得令人欣慰的成就。

当亿万女性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有着平等的权利,人们不应忘记,这一切并非唾手可得,而是一代代人抗争而来;更应当体会责任,只要有性别不平等现象存在,妇女解放的脚步就不应停歇。

在中国,女性被形象地称为“半边天”,这准确地概括了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时,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女代表、女委员在政治舞台上的亮丽表现,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成就的最好注解;此刻,千千万万秉持传统美德和时代风采的中国女性,正耕耘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用创新创造和务实奉献,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

她们绽放的笑脸,标示着一个文明社会和现代国家的魅力,展现着中国故事的精彩。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世界由两性组成,要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离不开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

当注重人民的获得感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男女平等在今天已不仅仅是权利的公平,还需要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就是要让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事务,让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并通过政策体系支撑,帮助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

中国的实践表明,推动妇女参与社会与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妇女无疑是重要的人力资源。

女性发挥自身优势,不仅能让家庭充满温馨和生机,还会为整个社会进步提供可贵的女性视角和努力。

决胜阶段的大量工作集中在社会民生事业,这是考验政策精细程度的领域,女性正可发挥擅长沟通协调的性别优势,以及更强烈的人格感染力和亲和力,这不仅有利于政策执行,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另一个角度讲,幸福是小康的重要尺度,而女性往往是幸福密码的掌握者,她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家庭建设等领域,以柔性的力量,时刻彰显着女性智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面小康是全民族追梦圆梦的壮丽篇章,它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历史契机,也为妇女建功准备了历史舞台。

期待亿万中国女性,走出历史、现实与文化的束缚,走进属于自己的大时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同时,成就自己的美丽人生。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16年03月22日07:

1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怎样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什么、怎么改,做出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作为我国第一个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意见》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迅速提升。

但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存在一些深层次障碍。

比如,人才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到位,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人才对外开放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人才流动不畅、得不到有效配置,等等。

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向“老大难”问题开刀,打破束缚人才事业发展的条条框框。

消除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院内院外的围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放活。

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必须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关系,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人才管理体制才可能理顺,人才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发挥。

直击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意见》根据我国人才发展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含金量高的重点改革举措。

比如,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天花板”……这些改革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顺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涉及面宽、政策性强,有的还触及深层次矛盾和利益格局。

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环境。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

只要我们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就一定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日报评论员:

基础在学 关键在做

——一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6年04月07日07:

2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广大党员要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学”得深入,“做”得扎实。

基础在学,就是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信奉党的政治主张,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规党纪,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好党章党规、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

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牢记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把握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要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结合岗位实际,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理解掌握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

学习要有目的,也要讲方法。

要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学,把学习党章党规与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统一起来,在学系列重要讲话中加深对党章党规的理解,在学党章党规中深刻领悟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关键在做,就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员合格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

每当我们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都要提出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问题。

这次学习教育,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做到“四讲四有”。

讲政治、有信念,就要保持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忘初心,对党忠诚,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

讲规矩、有纪律,就要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讲道德、有品行,就要传承党的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趣健康,道德高尚。

讲奉献、有作为,就要牢记宗旨,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体现先进性。

“四讲四有”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广大党员要自觉践行,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做”出党员样子,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重要观点。

“学”是“做”的基础,“做”是“学”的目的。

广大党员要把学和做统一起来,贯穿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全过程,统一于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和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员:

领导带头 以上率下

——二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6年04月08日08:

27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党内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

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依然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着学习教育的开展与成效。

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教育中作出表率,紧密联系领导工作实际,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要求更严一些、更高一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就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在“学”上用真功,在“做”上见真章。

如何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

学党章党规,对于全体党员应学习掌握的内容,领导干部都应熟知尽知,同时还要掌握好与履职尽责紧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提高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

学系列讲话,要在全面、系统、深入上下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尤其要把领会系列讲话蕴含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用以指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如何要求更严一些、更高一些?

做合格共产党员,这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要做到,但不能止步于认识阶段。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关键要用行动来说话。

对照“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领导干部首先就要作出表率、立下标杆。

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真正触及思想、触动灵魂,解决好“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家就会跟着学、照着做。

在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务必躬身践行、当好表率,既领之、又导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无论什么职级、什么岗位上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谈体会、讲党课、作报告,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带头立足岗位作贡献。

这样层层示范、层层带动,上级带下级、班长带队伍,就能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

人民日报评论员:

带着问题学 针对问题改

——三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6年04月09日08:

43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一条成功经验。

确保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际成效,关键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

这几年,我们党集中发力抓作风、严纪律、强制度,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但要看到,党员队伍中松垮散漫、名不副实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纪律涣散等问题也不是个别现象。

同时,党内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员教育管理还有待改进完善,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还需要加以整顿。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不解决问题,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学习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就看问题解决得如何。

带着问题学,才能学得深入;针对问题改,才能改得到位。

对于“两学一做”要重点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央印发的学习教育方案用“五个着力”作了归纳。

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学习安排具体方案,分别明确了全体党员和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这些问题还是一个总体概括,还需要结合各自实际再对照、再细化,这样才能更精准对焦,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带着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去学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就能不断解开思想扣子、纠正认识偏差。

针对自身问题边学边改、即知即改,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好一件件具体事情,就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学得怎么样、问题解决得如何,最根本的要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有没有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有没有切实解决好“不看齐”“看不齐”的问题。

“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中心工作、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体现在推动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体现在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上。

各级党组织务必以解决问题为牵引来开展学习教育,以取得实效为取向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全民普法,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16年04月18日08:

34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七五”全民普法规划也同步启动了。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关键一程。

这五年,无论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如何变化,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这是毫无疑义的。

从1986年开始,我国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全民普法规划。

从“一五”到“六五”,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得到逐步提高。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体公民中普及宪法、法律知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是今后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向,也是基本遵循。

回首过去五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深入宣传,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针对过去法治宣传教育在认识、机制和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深化依法治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提高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虽是一字之差,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变化,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

法治实践是法治宣传教育取得实效的最佳途径。

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从学法、尊法到用法、护法,才能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站在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我们既深感自豪,又充满期待。

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需要法治护航,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需要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发挥职能作用,更需要具有法律素养和法治理念的全体人民为之奋斗。

 

人民日报评论员:

网络发展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一论学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16年04月21日07:

1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

在近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这一要求为我们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促进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的中国有7亿网民,而互联网的影响已辐射到十三亿多人民的工作和生活。

远到偏僻乡野搭乘电子商务快车发展起来的“淘宝村”,近到几乎人手一机、须臾不可离身的移动网络平台,互联网的普及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

如何以新的发展理念统领网络发展,在互联互通、交流互鉴的同时确保安全可控,在资源共享、信息畅流的同时确保稳定和谐,在规范有序、互利共赢的同时促进繁荣创新,成为我们建设网络强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们在互联网变局中找准前进方向提供了指南。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坚持开放互通、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繁荣互联网、用好互联网;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趋利避害,规范互联网、净化互联网、呵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随着网络的发展,世界正越来越“平”。

而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期待和需求,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更多人平等享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网络应用普及都大有可为。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动力,落后产能调整需要新的替代,新的消费需求要靠新的生产方式去满足。

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此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我们不仅要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基础技术、非对称技术、颠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