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337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docx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

炼焦工艺技术标准

一、炼焦工艺流程

焦炉通过装煤车将煤塔储存的炼焦用煤从焦炉顶部的装煤孔装入焦炉炭化室。

加入炭化室中的煤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软化、熔融形成气、固、液三相共存的胶质体然后进一步热解、缩聚、粘结固化收缩产生裂纹而形成焦炭。

焦炭成熟后用推焦车将焦炭推出由熄焦车开入熄焦塔内喷水冷却或装入干熄槽干法熄焦。

熄焦后由皮带经过筛分设备把焦炭分成不同等级分别装入不同的料仓内。

产生的荒煤气由焦炉上升管经循环氨水冷却后汇集于集气管中再经吸气管进入回收工序净化处理。

二、焦炉炉体技术参数

一)6m焦炉炉体技术参数

1、炭化室部位单位mm或m3

总长

有效长

有效高

机侧宽

焦侧宽

15980

15140

6000

5650

420

480

平均宽

锥度

有效容积

中心距

墙厚

450

60

38.5

1300

100

立火道高

5100

中心距

480

隔墙厚

151

2、燃烧室部位单位mm

3、蓄热室部位单位mm

格子砖总高

3172

单墙厚

260

中间斜道口

96×170

蓄热室洞宽

390

主墙厚

290

1.2.31.32斜道

120×177.5

二4.3m焦炉炉体技术参数

1、炭化室单位mm或m3

总长

有效长

炭化室高

炭化室有效高

机侧宽

焦侧宽

14080

13350

4300

4000

425

475

平均宽

锥度

有效容积

中心距

墙厚

加热水平

450

50

23.9

1143

105

700

2、燃烧室单位mm

立火道高

3730

中心距

480

隔墙厚

130

废气循环孔高度

机侧宽

668

焦侧宽

718

跨越孔高度

184

164

蓄热室、小烟道全高

2952

格子砖层数层

14

单墙厚

200

蓄热室高

2214

蓄热室洞宽

311.5

主墙厚

284

3、蓄热室单位mm三、产品及产品执行标准1、焦炭1执行国家技术标准GB/T1996—2003

指标

等级

>40

>25

2540

Ad%

≤12.0

≤13.5

≤15.0

St,d%

≤0.60

≤0.80

≤1.00

碎强

M25,%

≥92

≥88

≥83

M40,%

≥80

≥76

≥72

耐磨

强度

M10,%

M25时≤7.0M40时≤7.5

≤8.5

≤10.5

反应性

CRI,%

≤30

≤35

_

反应后强度

CSR,%

≥55

≥50

Ⅲ_

Vdaf,%

≤1.8

水分含量Mt

4.0±1

05.0±2.0

≤12.0

焦末含量

≤4.0

≤5.0

≤12.0

注百分号为质量百分数

2冶金焦炭分类

级别

块度

级别

块度

大块焦

≥40mm

焦丁

≥10~25mm

中块焦

≥25~40mm

焦粉

10mm

四、炼焦工艺技术要求

一、焦炉加热技术要求

焦炉的加热制度包括温度和压力制度。

1、温度制度:

以生产优质焦炭的焦饼中心温度来确定标准火道温度。

焦饼中心温度一般为1000±50℃。

1)直行温度的测量和调节,是控制焦炉温度的主要操作项目。

一般以机侧和焦侧中部立火道为标准火道。

5.5米焦炉标准火道设计为8和23火道。

2)直行温度于换向后5分钟或20分钟起由交换机室端的焦侧开始测量在两个换向时间内全部测完。

3)每班测两次直行温度间隔4小时一次每次测量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换算成换向后20秒的温度。

因下大雨等外界因素影响不能测量时要保证两次测温时间不得间隔8小时因故延迟测量要补测。

4)硅砖焦炉立火道测量点温度是交换后20s时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450℃最低不得低于1100℃。

5)直行温度与其平均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0℃。

边炉不应超过±30℃。

6)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直行昼夜平均温度的均匀系数来考核。

K均=〔M-A机+M-A焦〕/2M

式中M—焦炉燃烧室数

A机—机侧测温火道昼夜平均温度超过全炉昼夜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

A焦—焦侧测温火道昼夜平均温度超过全炉昼夜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

7)直行平均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考核

K安〔2N-(A机+A焦)〕/2N

式中N—在所分析的期间的直行温度的测量次数。

A机—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7℃的次数。

A焦—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7℃的次数。

8)横墙温度的测量调节。

是为了控制焦炉横向温度的均匀性为了便于温比较,单号燃烧室从机侧开始测温,双号燃烧室由焦侧开始测温。

9)从机侧第2火道至焦侧第2-4火道的温度应均匀上升并接近一直线即横排最高温度点应在焦侧第2-4火道各火道温度与标准温度线相对应温度差不大于20℃且相邻火道温度差也不大于20℃为合格。

10)炉头温度要求与其平均温度比较不大于±50℃。

11)延长结焦时间降低燃烧室温度时应考虑炉头温度不得低于1100℃当大幅度延长结焦时间时边火道温度应保持在950℃以上。

12)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320℃粘土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250℃。

13)测量炉顶空间温度在结焦时间的三分之二时进行炉顶空间温度800℃~850℃。

14)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00℃。

15)煤气燃烧所需空气过剩系数以废气分析检查。

取样是在煤气蓄热室小烟道出口处。

立火道空气过剩系数为焦炉煤气加热时1.20~1.25高炉煤气加热时1.15~1.20。

16)当焦炉用高炉煤气加热时应遵守下列规则

(1)焦炉两侧走廊和地下室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30mg/m3。

(2)高炉煤气含尘量不许超过15mg/m3。

(3)高炉煤气温度不应超过35℃。

17)煤气蓄热室的任意部位的吸力不应低于-5Pa蓄热室封墙以及废气盘与砌体连接处应十分严密。

18)不得将高炉煤气送入充满空气的蓄热室单用高炉煤气加热的焦炉应首先向蓄热室送入少量的高炉煤气待其在蓄热室内燃烧产生废气后再正式送入高炉煤气。

19)停止焦炉加热时必须停止出焦。

20)当停止推焦超过推焦计划时间达一小时以上时应减少全炉加热煤气量和空气量长时间停止推焦应根据温度情况停止加热。

21)修理中的缓冲炉、半缓冲炉以及病炉号均应建立相应的加热制度。

2、压力制度为了保证整个结焦时间内煤气只能由炭化室内流向加热系统和炭化室不吸入外界空气须制定炭化室和加热系统的压力制度。

1)在任何操作条件下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停止加热、停止推焦等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的压力应大于空气蓄热室顶部的压力和大气压力。

2)确定集气管的压力以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5Pa为原则并考虑调节装臵所造成的压力波动。

3)确定集气管压力时应考虑夏冬季大气温度的不同而使煤气静压头有10-20Pa的变化。

4)加热系统的压力主要根据空气系数和炉顶看火孔压力保持0-5Pa来确定。

5)双集气管内的压力应保持相等如果不相等时应采用分段管理桥管翻板的方法防止煤气倒流。

6)集气管内的煤气温度应冷却至80-100℃。

7)地下室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

8)无论结焦时间长短空气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的负压应保持大致不变其吸力不得低于30Pa。

9)每个蓄热室顶部的吸力与标准蓄热室比较上升气流时不超过±2Pa下降气流时不超过±3Pa在边部蓄热室上升气流时允许相差±4Pa下降气流时允许相差±5Pa。

10)定期测量蓄热室的阻力以检查格子砖的堵塞情况。

11)使用混合煤气加热时焦炉煤气主管压力应大于高炉煤气主管压力200Pa以上体积混合比为焦炉煤气是高炉煤气的3~7。

二、焦炉及设备维护技术要求

1、焦炉炉体维护

1)建立焦炉档案有计划地检查并记录下列情况与数据

(1)炭化室墙砖有无变形、孔洞、裂缝凹、凸、麻面、剥蚀、烧熔及其他缺陷

(2)炭化室底部与顶部情况

(3)炉头墙与炉门框及炉门坎之间的严密情况和缝隙大小

(4)立火道内烧嘴调节砖及调节孔的情况

(5)蓄热室串漏情况及格子砖状态

(6)砖煤气道是否有堵塞和窜漏现象

2)制定消除炉体有缺陷部位的修理计划进度表并立即付诸实施

3)炉体日常热修与维护应有专门的热修组并分区固定专人负责

4)修炉用的耐火材料及辅助材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5)无法用抹补法修理砌体时可采用喷补或焊补,补炉后应立即清除散落的泥浆等杂物。

6)对病号炭化室应特别监视和维护,并做好记录。

7)大面积热修炉室时必须留有不同结焦时间的缓冲炉在推空炭化室的炉头和装煤孔对应部位均需安设临时挡墙。

8)与修区相邻的炭化室中的焦炭完全成熟后才能推焦。

9)将炉室“填死”需经公司或厂批准。

10)每年检测一次蓄热室顶与交换开闭器之间的压力差以判断蓄热室阻力。

2、护炉铁件的管理

1)投产两年后的焦炉,炉长年伸长率不超过0.035%,当超过0.05%时应检查原因。

2)炉体伸长量=上横铁部位伸长量+下横铁部位伸长量/2mm。

3)炉体伸长率=炉体伸长量/设计炉长×100%。

4)横拉条处于完好状态拉条沟应严密杜绝装煤孔和上升管部位窜漏煤气和热气以及炉顶存煤着火烧坏拉条拉条直径细至原来直径的3/4时应补强细至原来直径的2/3时应更换。

5)炉门的修理和更换应按计划进行炉门修理站应经常存有备用炉门。

6)炉门框上的磨板应低于炉底炉门框侧面不应超过炉砖边缘否则需及时调整或更换。

7)抵抗墙顶面埋设的焦炉纵中心标志应保持完好测量炉长及炉柱曲度的挂线位臵每两年至少校正一次炉柱、弹簧、炉体伸长等的测量点应做好标记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测点上。

3、煤气设备

1)负责热工的车间工艺主任每月至少核查一次煤气设备与检查记录,并及时组织排除隐患。

每年检查一次煤气管件情况并测量一次管道各段压力差。

2)复热式焦炉的非经常运转设备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空负荷运行并定期维护。

4、焦炉机械

1)所有焦炉机械定期检修其易磨损件应有适量的备品保持备用焦炉机械完好状态定期轮换使用。

2)保持焦炉机械的轨道端部车挡的可靠性。

3)保证各种机械车辆和交换机的手摇传动装臵处于良好状态手摇轮柄应定点存放。

4)推焦杆、平煤杆在炭化室内时突然停电必须用人力将推焦杆和平煤杆由炉内退出将导焦槽内的焦炭扒出并熄火炉门关上提起装煤车漏嘴套关上装煤孔盖并将装煤车推离炉顶熄焦车内如由红焦应人工喷水熄灭。

三、装煤技术要求

1、为保证焦炉炼焦操作正常及质量稳定装炉煤料应进行检验符合炼焦工艺要求才能使用

2、对相邻班组的配煤质量波动要求。

水分±1%、挥发分±1%、灰分±0.5%、细度±2%。

3、煤塔储煤量应不少于其容积的三分之二、并应在每半年内彻底进行一次清扫清塔煤料不许装入炭化室底部。

4、装煤车由煤塔取煤应按煤塔漏咀的排列顺序依次地进行

5、每孔炭化室的装煤量应进行称量允许与规定装煤量偏差不超过1%。

6、装煤开始时应用高压氨水或蒸汽喷射使炉内产生适当负压平煤完毕后立即盖好装煤孔用调有煤粉的稀泥浆密封盖与盖之间的缝隙并进行压缝同时关闭高压氨水或蒸汽。

7、平煤应将煤料拉平以保证荒煤气由炭化室顶部顺利排出。

8、平煤带出的余煤应送回炭化室但禁止装入炭化室底部。

9、对病炉号应规定特殊的装煤制度。

10、上升管、桥管应在每炉推焦前清扫干净。

在同一座焦炉上打开上升管盖的数量不得超过三个。

11、禁止事项

1)将泥土、废砖及铁器等杂物扫入炭化室。

2)装煤不平煤或半小时以上再补充装煤。

3)使用弯曲的平煤杆操作。

4)煤车轨道无安全车档、接头断裂、轨距比标准大于30毫米继续行驶者。

5)煤车轨道固定在拉条上。

6)非装煤的炭化室打开上升管高压氨水。

7)炉顶堆存余煤。

四、推焦技术要求

1、推焦应严格地按循环图表进行、我厂5.5米焦炉推焦顺序为9-2串序串序。

2、确定焦炉最短结焦时间应考虑焦炉材质、现有炉体状态及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结焦时间不得任意缩短。

3、应根据生产任务规定结焦时间但不得短于允许的最短结焦时间。

4、在编制推焦计划时结焦时间不得短于周转时间15分钟烧空炉时不短于周转时间25分钟。

5、推焦系数

推焦计划系数K1标志着班推焦计划表中计划结焦时间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吻合的情况计算公式如下K1=(M-A1)/M

其中M—班计划推焦炉数

A1—计划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5分钟的炉数。

推焦执行系数K2用以评定班按推焦计划实际执行的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K2=(N-A2)/M

式中:

N—班实际推焦炉数

M—班计划推焦炉数。

A2—超过计划推焦时间±5分钟的炉数。

推焦总系数K3用以评价整个炼焦车间在遵守所规定的结焦时间方面的管理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K3=K1×K2

6、因故延迟推焦在故障排除后允许加速推出早已成熟的焦炭但每小时比正常计划增推炉数不得超过两炉。

7、乱笺的炉号应在不长于五个周转时间内恢复正常病炉号应在计划中注明作为特殊处理。

8、炭化室自开炉门到关炉门的敞开时间不应超过7分钟补炉时间也不宜超过10分钟。

9、焦饼推出到装煤开始的空炉时间不宜超过8分钟烧空炉时也不宜超过15分钟个别情况需延长时必须由车间负责人批准。

10、推焦车司机只有确实得到焦侧拦焦车和熄焦车做好接焦准备的信号后才能进行推焦。

11、每次推焦时均应清扫炉门、炉门框、保护板、磨板、小炉门上的焦油和石墨等赃物此外尚需固定班组分段负责尾焦在推焦后立即清除炉门应关闭严密严禁炉门冒火。

12、对每座焦炉应规定极限推焦电流当超过极限电流推焦时应进行分析并采取降低推焦电流的措施。

13、推焦车司机须准确记录每个炭化室的推焦时间一般指推焦杆头接触焦饼的时间装煤时间即平煤杆伸入小炉门的开始时间、推焦最大电流及发现的一切不正常的现象炉温过高过低、炉体损坏、装煤不满等。

14、对推焦必须严格管理

1)严禁一次推不出焦不做任何处理接连进行二次推焦

2)第一次未推出应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后经值班负责人同意后方准进行第二次推焦三次以上推焦时须有车间负责人在场允许才能进行。

3)再次推焦前必须清理焦饼将碎焦扒出直至见到焦饼收缩缝隙为止。

4)难推焦出现后应在短期内处理完毕。

5)每次难推焦后应记录难推焦的原因及处理经过并提出防止今后难推的措施。

15、推焦杆头应装设用压缩空气吹扫炉顶石墨的装臵并经常检查炭化室内石墨增长情况建立及时清扫石墨的制度。

16、各车辆的手动操纵装臵应经常保持完整好用。

17、禁止事项

1)相邻炭化室空炉时推焦

2)用变形的推焦杆或推焦杆头推焦

3)打开炉门烧空炉

4)强制推焦。

五、熄焦技术要求

1、推焦前熄焦车应停在出焦的炉前并使车厢一端与导焦槽错位1~1.5米对车时来回走行动车一次确认导焦槽对好后才能发出推焦信号用电机车接焦时焦罐必须正对导焦槽。

2、熄焦车接焦前车厢放焦闸门关闭严密电机车头的风包风压不应低于0.44-0.5MPa

3、熄焦车接焦时行车速度应与推焦速度相适应使推出的焦炭能均匀分布在车厢内。

4、熄焦塔的喷水装臵必须保持畅通好用保证熄焦迅速均匀对喷水管、沉淀池、清水池和高臵槽等设备应建立定期清扫制度。

5、熄焦操作应自动化并保证焦炭水分合乎质量要求。

6、熄焦轨道应保持整洁清扫轨道时应在检修时间内进行。

7、焦台的受焦与放焦应按顺序进行。

焦炭在焦台上应有20分钟以上的凉焦时间焦台上的红焦应及时熄灭。

8、为了保证各级焦率的完成车间应有专人负责对焦筛进行定期检测并参照中块焦产量与组成制定定期更换制度。

9、运焦系统各岗位设备应设有联系信号及联锁装臵开停设备时应严格按顺序进行或集中操作室统一操作。

10、禁止事项

1)同一个熄焦车厢内接两炉焦炭。

2)将未熄灭的红焦放到皮带上。

五、工艺检查和维护

表一焦炉工艺系统(温度、压力)检查制度表

部位名称

测定周期

备注

一、温度制度

1

机焦侧直行温度测量

每班两次

2

机焦侧炉头温度测量

半月一次

3

全炉横墙温度测量

每月一次

4

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

半月一次

5

炉顶空间温度测量

每季一次结焦时间改变1小时以上配煤比波动大

6

焦饼中心温度测量

半年一次春季、夏季测或结焦时间改变1小时以上

7

冷却温度测量

半年一次

8

小烟道温度测量

半年一次

二、压力制度

9

看火孔压力

半年一次

10

炭化室底部压力

每年一次

11

上升气流交换开闭器压力检查

按需要

高炉煤气加热时

12

废气盘进风门开度及铊杆提起高度

检查每月一次

13

蓄热室顶部吸力测量与调节

每周一次

高炉煤气加热时

每月一次

焦炉煤气加热时

14

格子砖阻力测量

每年一次

15

炭化室五点压力测量

每年一次

三、其它

22

全部立火道检查

每季一次

23

检查地下室末端放散水封

每周一次

24

吹风清扫设备

每周一次

25

地下室环境卫生

每周一次

26

油杯加油

半年一次

27

擦铊杆

每周一次

28

煤气试漏

半年一次

表二焦炉各部位检查及维护制度

部位

项目

循环周期

检查周期

炉顶

上升管根部

及时修补

一周一次

看火孔座砖及铁圈

及时修补

一月一次

装煤孔座砖即铁圈

及时修补

每天一次

炉顶表面

及时修补

一月一次

炉台

小炉头

及时修补

每天一次

炭化室墙及炉头墙

及时修补

三月一次

底脚砖

及时修补

一月一次

隔热砖

及时修补

半年一次

钢柱缝

及时修补

每天一次

蓄热室

蓄热室封墙

半年勾缝

每月一次

废气盘座与小烟道连接处

及时修补

每月一次

小烟道

及时修补

每月一次

蓄热室顶部

及时修补

每月一次

表三焦炉铁件测量调节项目和周期

测量项目

测量周期

备注

1

炉体伸长量

每季一次

炉体伸长量在结焦时间变更及时测量与钢柱曲度同期测量。

2

钢柱曲度

每季一次

3

上部大弹簧负荷

每月一次

4

下部大弹簧负荷

半年一次

5

钢柱小弹簧负荷

半年一次

6

小钢柱弹簧负荷

半年一次

7

钢柱与保护板间隙

每季一次

8

横拉条检查

每季一次

9

抵抗墙垂直度的测量及纵拉条大弹簧负荷的测量与调节

每年一次

10

上升管垂直度的测量

每年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