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248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 湘教版.docx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湘教版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素材湘教版

中国古代的庙宇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

中国许多名山在山腰或顶部建有佛寺、庙宇、宫观。

国佛教、道教要进行修持、修炼,脱离尘俗,必然要找到行人车马少的地方,建设“山寺”、“道院”。

中国有句古话:

“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

中国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宫观建筑,其要求相差不多,凡是庙宇都是根据礼制制度建设的,不论如何大的庙宇,都要根据礼制建造十分完整的一套左右对称式的建筑,仅仅不同于各个殿宇的开间尺度,庙宇中的院内组合等等,但在局部处理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变化。

道教建筑则不然,他们尊奉老子、张天师等建庙求仙,自己修行,使之长生不老,所以在庙宇建筑设计时都要求在深山中,选择天然胜地,利用人为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手法,划时代的建筑,不墨守成规,做自由式的布局。

例如在悬崖绝壁处建庙,架桥,桥上建屋,有大有小,远近不一,高低叠错,楼台殿阁建造其间。

这样一来,好像是仙山楼阁,仙人要在这里下凡,或者作为迎接神仙的佳境,所以道教建筑绝大部分如此,他们选址尽力在山路难以攀登的山顶或山怀之中。

中国五岳名山,中国道教十大名山大多数都以这种式样出现,将庙宇建在山顶端。

为什么在山中或高山顶建造庙观?

主要目的是登高远望,僧人道士进行修行,环境好,一是敬神;二是迎接神仙;三是一尘不染;四是长生不老;五是它能与世隔绝。

同时,还使广大信士登入空门,引其入胜,思想开阔,使人神往,体现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向往的意境

中国的八处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已进行了3年多,在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中国的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湖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张家界市,占地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质公园分布区内出露泥盆纪(距今3.4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受后期地壳运动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

竟高达350米,石峰形态各异,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学价值。

其它尚有方山、岩墙、天生桥、峡谷等造型地貌以及发育在三叠纪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观。

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揪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占地总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及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保存系统而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

庐山环境幽雅,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

带。

地质公园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2.9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平方公里。

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

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

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

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

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

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的秀丽多姿。

整个山区保存着较好的亚热带常绿林,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丹霞山世界公园除了美不胜收的自然风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和片状分布的山顶、山谷原始生态群落及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以及历史上人类利用丹霞地貌的各种古遗存等,这一切都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于2001年底被评审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被我国政府列入向联合国推荐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参评名单。

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属花岗岩峰林景观。

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峰高峭拔、怪石遍布。

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

区内奇峰耸立,巍峨雄奇;青松苍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云海浩瀚,气势磅礴;温泉水暖,喷涌不歇。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丰富的水景显示了天然的完美和谐。

黄山风景区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地方。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

园区内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

已开发各类自然景观7种170余处,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占地总面积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类。

五大连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被誉为“中国火山博物馆”。

因这里有丰富的具有医疗价值的矿泉,又被称为“中国矿泉水之乡”。

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于1200万年~100万年的地质时期,2座火山喷发于1719年~1721年,是中国最新的火山之一。

区内火山锥体拔地而起,锥体中的火山保存完整,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长达10余公里,阻塞河流形成五个串珠状湖泊—五大连池。

这里的熔岩地貌类型多样,有世界稀有的火山喷气锥、喷气碟,有典型的绳状熔岩、翻花状熔岩及各种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象形熔岩、火山弹、浮石、熔岩隧道等。

园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难得的科学旅游,休假康疗胜地。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以“天下第一奇观”著称的云南石林公园,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

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

石林形态类型主要有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等。

特别是这里连片出现的石柱群,远望如树林,人们望物生意称之为“石林”,石林术语即源于此地。

石林地貌造型优美,似人似物,在美学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园区内彝族风情浓厚,环境宜人,与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

云南石林把当地文化、地质形成、生态保护和完善管理有机融为一体,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它们和珍稀的地质遗迹相配合构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世界地质公园景观。

神秘的北纬30度

一本探讨北纬30度神秘现象的奇书,它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艾尔曼博士,书里展示了世界北纬30度上种种奇异的景观,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及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洲等等。

当我看完这本书、跟随作者历经了一幕幕光怪陆离的秘境后,兴奋之余不免有些遗憾:

有谁知道中国的北纬30度上存在哪些奇异的景观和神秘现象呢?

北纬30度横贯整个中国大陆腹地,由西向东穿越西藏、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几大省区,整个地带大山大川广布、物产人文荟萃。

“高山藏幽谷,深海隐玄机”,再加上无数被岁月掩埋的沧桑之变,因此这个地带鲜为人知的奇景谜团无疑十分众多。

从中国北纬30度最东端的杭州湾,到风景奇绝的黄山;从气势磅礴的长江三峡,到苍苍茫茫的神农架,我们沿着这条神奇的地带跋涉西行。

或许,企盼揭开北纬30度神秘的谜底,这样的愿望太浅薄也太狂妄,但我们将努力以探索的视角去展示这条神奇的地带。

珠穆朗玛傲视群峰

长江三峡气势磅礴

钱塘江潮天下奇观

中华鲟鱼神秘“爱国”

花山谜窟千古谜

黄山、庐山、峨眉山

日月同升何日见?

悬棺为何高悬峭壁上?

佛光、圣灯的传奇

神农架——远古洪荒的备忘录

古老三星堆——挑战思维和想象

......

中国的北纬30度上也有这么多神奇的现象,看来真是“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了。

神秘基因,谜窟破谜,日月并升的奥秘,神农架的白熊白鹿野人之谜,三星堆又是何人的杰作?

种种奇景数不胜数,这么多奇物怪事一齐分布于北纬30度这个区域,仅仅是因为巧合?

还是有什么玄妙的“天机”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员宋长青:

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这条温度带是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于人生存的地带,它的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早期人类可以比较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

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于希贤:

地球啊它是地质板块,七大板块构成,这七大板块就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还有这个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还有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这七大板块当中其中六大板块的交接地带,缝合交接线啊,都在北纬30度(附近),板块在地质历史时期漂移的过程当中,有的就俯冲,有的就被抬升,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到了,就把欧亚板块抬升起来,所以形成了世界最高的世界屋脊,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

地理学家的分析为北纬30度线上高山深谷、物种繁多等自然与人文奇观寻找到了一些答案,而对北纬30度,地质学家看问题的角度又有所不同。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何国琦:

地球在旋转的过程当中,如果它的速率有变化的话,它的整体上就会发生一些变形,加快的时候是两极稍稍的压扁,赤道的地方稍稍的膨胀,反过来呢,就是两极的方向稍稍要伸展,赤道的方向是压扁,它的交替,就会造成地球一定纬度上的一些地质作用的出现。

还有一种玄妙的学说,更从奇特的角度诠释北纬30度线上种种神秘的现象。

于希贤:

我们祖国的祖先就有一个说法,这样一个说法就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人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宇宙小的地球,那么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又是一个大活体,所以中国古代就用这样的一张图,修真图,就是道家的修真图来表现人是一个小的宇宙,二十四个节气夏至、小暑、大暑、春分在人体当中都有所表现,那么人体当中他所表现出来的心肝肺都是和天地之间的大活体有关系,那么我们这个地球它本身就是一个活体,这个活体呢中国古代就把它看作是阴阳结合、有新陈代谢这样的活体,这样的活体必然就有一些敏感地区,就像我们人的身体上面就有筋络穴位和敏感地区,比如丹田,命门穴等,这样一些敏感地区也会与地球上相应的位置对应,那么这个地球的30度线附近地带,就正是这种对应的一种反映。

专家们的观点是见仁见智、各不相同,有的听起来甚至有点“离经叛道”,但这当中不乏智慧的闪光,我们可以自己去参透、去领悟。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一团,好像是个大鸡蛋。

大鸡蛋的里面,只有盘古一人在那里睡大觉,一直睡了18000年。

有一天,他突然醒来了,睁眼一看四周,到处都是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盘古急得心里发慌,于是就顺手操起一把板斧,朝着前方黑暗猛劈过去。

谁知这一劈可不得了,刹时间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巨响,使得这个大鸡蛋一下子裂开了,其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而另一些重而混沌的东西,则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刚分时,盘古怕它们再合拢上,于是就站在天与地之间,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不敢挪身一步。

自那以后,天每日升高一丈,地也每日加厚一丈。

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的增高而每日长高一丈。

这样,顶天立地,坚持了18000年。

终于使天地都变得非常牢固。

但由于他过度疲劳,终因劳累不堪而累倒死去。

就在他临死之一瞬,没想到全身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

他口里呼出的气,顿时变成了风和云;他呻吟之声,变成了隆隆作响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头发和胡须,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草地林木;肌肉变成了土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和坚石、珍宝;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也就是说,盘古自身造就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虽然是个神话,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一种朴素的天体演化思想。

古人所设想的天地未开之前的混沌状态,与今天人们认识的宇宙早期状态是多么的异曲同工啊。

国旗上的地理知识

一、从国旗上的植物看国家

加拿大素称“枫树之邦”,在加拿大的国旗上有一枚枫叶,枫树是加拿大的国树,枫叶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

海地的国旗上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棕榈树。

格林纳达国旗上有这个国家的特产肉豆蔻,肉豆蔻是一种香料作物。

黎巴嫩的国旗中有一棵雪松,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

赤道几内亚国旗上绘有一棵高大粗壮的红树,这是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热带树。

伯里兹国旗上居中位置有50片绿色的树叶环绕国徽,伯里兹森林资源丰富,并特产许多贵重木材,居民以伐木为主要生计,国旗上撬杠、锤子、斧头、锯都是伐木的工具,这些图案反映出伯里兹的主要特点。

塞浦路斯的国旗上有两条交叉的绿色橄榄枝

,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在塞浦路斯随处可见。

斐济国旗上有一棵可可树、三根甘蔗和一串香蕉,形象地表明该国的经济特点是种植这些热带作物。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国旗上有一片面包果树叶,这种树是常绿乔木,树高十余米,果实可食用,肉质粗松如面包,含有淀粉,味道象马铃薯。

二、国旗上的动物

乌干达国旗居中是一只皇冠鹤,皇冠鹤是乌干达的国鸟,津巴布韦国旗左方有一只津巴布韦鸟,它既是津巴布韦特有的标志,也是古老文化的象征。

巴布亚新几内

亚国旗上有一只极乐鸟,极乐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鸟。

基里巴斯国旗上的军舰鸟是该国最常见的海鸟,也是力量和自由的象征。

危地马拉国旗中有其国鸟----格查尔鸟,秘鲁国旗中有象征动物群落的南美骆马。

三、从国旗构成看宗教信仰

绿色是穆斯林国家的吉祥色,大多数穆斯林国家国旗中采用绿颜色,并配有新月图案。

如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

国旗中有轮子的图案是佛教的象征,如印度。

四、从国旗看国家行政区划疆域

美国国旗――星条旗,红白相间13道(红7白6)象征着发动战征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但白星的数目要随时根据州的数目而变动,每增加一个州就增加一颗白星。

澳大利亚“米”字图案表示属英联邦成员国,国旗中最大的七角星象征组成澳大利亚六个州和北部自治区。

菲律宾国旗中太阳和光芒图案,八道长的光芒代表最初解放和独立的省,三颗五星代表了菲律宾的三个地区,即吕宋、萨马和棉兰老三大地区。

瓦努阿图共和国共有73个岛屿,群岛呈“丫”字型排列,国旗中“丫”字表明了该国的疆域轮廓特点。

五、从国旗看国家位置

南半球的夜空中能很清楚地看见南十字星座,因此南半球很多国家的国旗上有南十字星座,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瓦萨摩亚和巴西等国。

佛得角国旗中有黄色贝恰贝壳,表示该国是一个濒临海洋的岛国。

地球和地球仪背景资料

一、中国郑和发现美洲大陆

美国一本畅销书《1421年:

中国发现美洲大陆》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给早已把“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首先发现美洲大陆”奉为天经地义的史学界来说,该书的出版无异于扔下了一颗原子弹。

该书作者加文·孟席斯经过14年悉心研究考证,得出一个惊世结论:

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间驾船远航的中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

孟席斯在书中说,1421年,郑和率领一支拥有800艘船只的庞大舰队从中国出发,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这期间他们在北美、南美、澳大利亚、新

西兰、太平洋、印度洋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迹。

这一发现不仅让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提早了约70年,而且还将世界环球航行的

历史又往前推进了100多年。

大量的考古和人文学研究证据均表明中国人早在欧洲人开始远洋航行前几十年就抵达了美洲,首批到达美洲的欧洲人在那里发现了中国鸡、中国米、中国瓷器和玉石,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了说中文的人,这些欧洲探险家还错以为到了中国。

孟席斯还认为,欧洲探险家所用的航海图是由中国人绘制,后来辗转落入欧洲人手中的。

这一新观点引起了人们对那段历史新的兴趣,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将会随之而来。

全球有200多名教授研究过孟席斯列举的包括残骸、DNA检测结果等来自不同来源的证据,85%的人对其观点表示认可和支持。

二、浅说地球形状

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个常识性的知识了。

不少人还知道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由于许多原因,使人们对地球形状在认识上存在缺憾,认为地球原先不是扁球体,而是一个正球体,只是由于自转运动才逐渐变扁的,而且会继续扁下去。

鉴于这种认识,有必要作如下说明。

其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公元前35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扁平的。

公元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地圆论也因此得到了证实。

100多年后,科学家牛顿在研究地球旋转中的离心力时,通过计算说明地球是个扁椭圆体,赤道部分向外鼓出,两极地区则呈扁状。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地证实了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半径长两极半径短的椭圆球体,并精确到了两极半径也不一样长。

其二,地球在其形成的最初阶段就是扁球体,而不是后来因“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由正球体变成的。

其三,从地球行星体形成以后其形态总的发展历程来看,地球不仅不是逐渐变扁,相反是逐渐变圆。

当然,只要地球存在自转,它也就永远不会演化成正球体。

三、“地球”概念提出的第一人——柏拉图

“地球”这一概念究竟是谁先提出的?

有人认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其实最早确定这一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

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就认为宇宙中最完美的形式是球形,因而人类所居住的大地应该适应“宇宙和谐性”的要求。

由于当时柏拉图参加的学术组织对外保密,因而柏拉图的“地球”观长期得不到传播。

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在观察了月食等大量的自然现象后,才予以发表出来。

直到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是球体形状才得到证明。

四、地球大小测算的第一人——埃拉托色尼

公元前240年,古希腊地理学家、数学家、被后人誉为“地理学之父”的埃拉托色尼,去埃及旅行时发现:

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光总能直射进地处北回归线的阿斯旺地区的深井中,而相距在此正北的800千米处的亚历山大却无这种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方形的。

埃拉托色尼想,果真地球是方形的,这种现象又如何解释呢?

地面一定是弯曲的,才使亚历山大偏离了太阳直射。

埃拉托色尼利用自制的简单仪器,通过观察测量,并运用几何学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周长为40000千米,地球半径约为6400千米。

这与1971年第十五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采用的地球半径数据(平均半径6371千米)只相差29千米。

五、地球年龄测定的第一人——帕特森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帕萨迪纳理工学院的克莱尔·帕特森教授,根据测定岩石矿物中铀裂变的最终产物——铅的相对丰度(用ppm),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以完成了地球年龄的测定工作,确定了地球的年龄为45.5亿年。

帕特森被称为第一个测定出地球年龄的人。

六、地球质量称测的第一人——卡文迪什

地球质量到底有多大?

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却无奈不知从何“称”起。

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想用测定引力的办法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但最终没有成功。

到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经过深入研究认为,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是称出地球质量的惟一可行办法。

在实验室采用此法极为困难,当时没有精密的度量仪器。

后来他受孩子们拿小镜子反射阳光玩的启发,改进了测量地球的仪器,并最终在1798年第一个称出了地球的质量为60万亿亿吨。

这一数值,与当今科学家测量出的地球质量59.8万亿亿吨,仅误差0.2万亿亿吨,可谓相差无几。

卡文迪什也因此而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七、地球的八次奇变

奇变1——出现生命:

第一次奇变是在1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

塞尔维亚尼什哲学院副教授帕夫莱博士在一块19亿年

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了植物含有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表明地球已有生命。

奇变2——出现昆虫:

第二次奇变是在4.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1厘米长的小昆虫。

它是由日本生物学家在本州岛山脉中最古老的有机化石残片里发现的。

奇变3——出现恐龙:

第三次奇变是在2.2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恐龙。

美国古生物学家在亚利桑那沙漠发现这个恐龙化石。

奇变4——出现猿人:

第四次奇变是在4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猿人。

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河岸有一具距今400万年的古尸,经鉴定是一具猿人尸体。

奇变5——出现石器工具:

第五次奇变是在250万年前,人类使用石器工具。

考古学家亦在埃塞俄比亚东北亚沙漠地区发现一批原始石制工具。

奇变6——出现直立人:

第六次地球奇变是在160万年前,直立人的出现。

这是在肯尼亚北部图尔纳两岸发现的。

经鉴定:

这具骨骼化石是一个12岁的男孩,身高与现代人一样。

奇变7——出现原始村落:

第七次奇变是在1.5万年前,出现了原始村落。

在俄罗斯波加尔斯克地区发现了极其珍贵的原始村落遗址。

奇变8——出现象形文字:

第八次奇变是在7000年之前,出现了象形文字。

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墓壁上残留着绘画,墓内有陶器,上面镌刻有象形文字。

八、纬线的几何学特征

1.赤道是所有经线中点的轨迹,或者说赤道是过地球仪球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和地球仪表面的交线。

2.纬线是地球仪表面与经线相互垂直的线,亦即所有的纬线均平行,所有的纬线平面均平行于赤道平面。

3.纬线上的纬度数值实质上是赤道平面与当地铅垂线(即当地与地球球心的连线)的夹角度数,亦即为一个线面角的度数。

纬度的大小实际上是一个线面角的大小。

由于线面角最大为90°,因此,南北半球的纬度数各为90°。

4.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单独构成纬线圈(极点除外)。

5.赤道为最长的纬线,向两极方向逐渐缩小为点;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等。

6.纬度数值向北

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值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九、经线的几何学特性

1.任何经线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线的一半,所有的经线都是一个半圆,而地轴则是这个半圆的直径,地轴为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2.每条经线的经度数值实际上是当地所在的经线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