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719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料厂项目建议书.doc

宜良县双兴年单班产5万吨饲料厂

学号:

20113101282011310152

姓名:

李继华魏高杰

宜良县双兴年单班产5万吨饲料厂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新建年单班产5万吨饲料厂

(二)项目承办单位:

宜良县双兴饲料厂

(三)项目建设地点:

宜良县北古城工业园区

(四)建设规模:

年生产加工5万吨优质饲料。

其中,鸭饲料4万吨,肉鸡饲料1万吨。

项目总投资概算3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

总占地27亩(18000m2),建(构)筑物面积5763m2,露天堆场及晒场面积1300m2,绿地面积6666m2,建筑系数32%,绿地率37%。

(五)资金来源:

公司自筹2000万元,拟利用银行贷款1200万元。

二.项目建设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1、对养殖业的支持:

由于饲料成本占养殖业成本的70%以上,因此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推广饲料加工新技术,是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改革开放以后,只用了15年时间就使全国内肉、蛋、奶和养殖水产品产量分别净增2986万吨,949万吨,466万吨和886万吨。

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提高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的品质。

2、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从整个国内饲料加工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在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之后,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以正大、希望、通威、正虹等为代表的近20家大型饲料企业集团,饲料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强势品牌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

水产饲料行业也是如此。

但与发达国家饲料加工企业相比我国水产饲料企业在规模、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因此,随着饲料加工业总体规模的继续增长和市场集中程度的提高,部分规模小、设备差、技术和管理落后的饲料生产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而具有规模、品牌、科技优势,符合未来饲料产品健康和环保要求的饲料加工企业将在发展壮大中获得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3、政策环境

宜良工业园区于2008年3月31日挂牌成立,2012年批准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

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建材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重点粮食转化产业基地、昆明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由当初的只长石头不长草的荒山逐渐变成一座日新月异的工业新区。

宜良地处昆明“45分钟经济圈”,距昆明行政中心呈贡20公里,

处滇中经济区,是云南通向沿海和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是昆明通往滇东南的交通要道。

宜良劲走“工业上山”之路,一举成为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县,作为一支工业“潜力股”不仅吸引四方关注,更成为投资的沃土,实力日益凸显。

2011年9月,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在大理召开,宜良县正式确立了“造云南山地新城、建昆明东部新区、兴宜良花乡水城”的发展定位;制定了“一上一下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明确了“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粮仓”的发展目标,省市主要领导、国土部门给予高度肯定和表扬,宜良被省国土厅列为全省调整完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十个试点县之一。

园区强化“未来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发展在山”的认识,结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三个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对《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于今年6月完成省市专家评审。

《宜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园区规划面积57.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

明确园区发展目标:

实现“一个转变”即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两个促进”即促进工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和民生建设;“三个协调”即有效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有效协调工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四化”即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山地化、山地生态化的最终目标。

2008年以来,宜良园区逐年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不断完善园区水、电、通信、道路及场地平整“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

2011年,新增建成区面积

5.6平方公里,为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新项目的快速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改善了园区面貌,提升了园区的品位,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

截至目前,宜良工业园区现有企业9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

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宜良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

目前,宜良工业园区已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在建全省最大的饲料产业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板材包装基地。

宜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自2008年园区成立以来先后两次修编,于2012年6月编制完成《宜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并通过了省级备案和市级批准实施。

总体规划面积57.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

比照县城22平方公里面积,打造57.7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这无疑就是新建一个“工业新城”。

通过规划,如今宜良工业园区已经逐步凸显了组团化片区式发展的特点。

李跃忠介绍,园区产业布局主要以优质水泥建材、饲料加工、农特产品加工、板材加工、箱板包装、装备制造、五金加工等为主。

其中北古城建材片区以优质水泥、建材、冶金产业为主;北古城饲料基地以优质饲料加工产业为主;北古城板材加工片区以板材加工产业为主;箱板包装片区以箱板纸包装产业为主;狗街农产品加工片

区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木龙片区规划为大型工业片区以机械制造产业为主;耿家营市级特色产业园片区承接“退二进三”企业;为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有关会议精神,拟新规划片区统一建设标准化厂房,重点引进种子加工项目以及小微企业。

目前,饲料产业基地已签约入驻饲料企业24家。

其中,全国50强饲料企业12家,上市公司8家,外资企业2家。

协议投资额内资20亿元,外资600万美元。

广联、海大已竣工投产;通威、巨星、大西农、滇大、大北农主体竣工;华港、特驱、富港、麦优特全面开工。

为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宜良县先后投入8亿元,不断完善园区水、电、路、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同时,建立了“一对一”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仅今年“花街节”期间,宜良县就成功引进6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投资8亿元。

作为西南片区最大的饲料基地,园区内一大批项目正在急速推进:

昆明漓源饲料有限公司年产52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工程进度完成70%;云南大北农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工程进度完成80%;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目前正进行地基开挖、基座浇灌;福建华港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工程进度完成40%;四川特驱投资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工程进度完成80%。

4、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0年畜牧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生猪存栏294189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7702头。

商品猪出栏624871头,猪肉产量57644.44吨。

大牲畜存栏77982头,其中:

黄牛15351头,奶牛15773头,水牛26055头,马8849匹,驴1998匹,骡9956匹。

出栏大牲畜17401头(匹),大牲畜肉产量3370.4吨。

其中,出栏肉用黄牛7939头,肉产量1550.1吨;出栏肉用乳牛4338头,肉产量893吨;出栏肉用水牛4417头,肉产量854.9吨;出栏肉用马188匹,肉产量25.7吨;出栏肉用驴432匹,肉产量35.5吨;出栏肉用骡30匹,肉产量6吨。

羊年末存栏100857只(全部为山羊),出栏肉用羊66723只,羊肉产量1722吨。

年末家禽存栏6308430只。

其中鸭5200942只,鸡1104395只,鹅3093只。

出栏肉用家禽19167649只,禽肉产量34806.7吨。

其中鸭子出栏17039947只,鸭肉产量30812.9吨;鸡出栏2120630只,鸡肉产量3968.8吨;鹅出栏7072只,鹅肉产量25吨。

兔年末存栏16326只,出栏肉兔41626只,兔肉产量105吨。

存栏鹌鹑乳鸽58255只,出栏鹌鹑乳鸽14156只,肉产量2.5吨。

全县全年肉类总产量97671吨,禽蛋产量5452.4吨,牛奶产量43724.3吨,羊奶产量1722吨,蜂蜜产量18吨,畜牧业总产值15.7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49%。

全县各类养殖专业场户达到20120个。

其中,养猪场(户)15020个、养鸭场(户)1300个、奶牛场(户)3300多个。

猪、鸭、奶牛等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2%、73%和60%,初步形成了生猪、鸭子、奶牛三大产业。

三、产品方案、市场预测、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一)产品方案

本项目的产品主要为鸭、鸡全价颗粒饲料,其产品主要满足当地肉鸭和肉鸡产业化生产

的需要。

本生产线按照“高效、保质、保量、按时、低成本运营”的指导思想组织营运。

(二)市场预测

饲料业是我国农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联系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纽带,在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消费不断增加。

特别是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畜产品的消费将大量增加。

加上新一轮消费升级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增加,促进了饲料行业的发展。

宜良县在将传统养殖项目培植、壮大的过程中,宜良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转变观念:

把自然经济的鸭业生产向以出售为主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转变;把传统的饲养方法向科学的饲养方法转变;把低水平、低效益的小规模饲养向高起点、规模化的“两高一优”养鸭业转变;把只抓县内市场的观念向开拓省内外市场的观念转变;改单一的养鸭向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

同时,制定了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

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扶持发展、优化品种、办好基地、培育市场、鼓励流通、开展加工、提高效益的养鸭产业化发展方针指导下,全县的鸭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宜良县是一个以烤鸭文明的小城,是全国四大养鸭县之一,规模化养鸭历史达140余年,烤鸭制作工艺传承百年,“宜良烤鸭”享誉滇中。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宜良县开始大规模饲养鸭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宜良鸭产业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形成了种鸭饲养、孵化、饲料生产、白条鸭加工、烤鸭制作销售、储运、软包装食品加工、羽绒加工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促进了畜牧业、商贸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010年,全县鸭产业规模养殖户达1100户,饲养量达2224万只,出栏1704万只,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6万人,鸭产业产业链产值达5.8亿,鸭产业成为宜良县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饲料加工业是国家扶植和免税的一个新兴行业,在此巨大的市场面前建立这样的一个饲料厂,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总结:

宜良县的肉鸭养殖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必然会快速发展,其必定会带动鸭饲料篇二:

饲料项目建议书

四川省美索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年生产18万吨优质饲料

二00八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市场分析

第五章建设内容、规模及原材料供应

第六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七章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

第八章节能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环保设计

第十章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

第十一章消防

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六章结论及建议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新建年产18万吨饲料生产线

(二)项目承办单位:

四川省美索尔农业科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