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701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小抄两用版).doc

1.细胞:

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细胞生物学:

从细胞整体,亚显微结构和分子三个不同层次上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统一起来研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3.拟核(nucleoid):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仅含有一DNA区域,无核被膜包绕,该区域称之为拟核,拟核内仅含有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裸露的DNA链。

4.细胞膜:

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质膜,又称质膜。

5.相变:

由同一类型的磷脂合成的脂双层,可在一个凝固点上由液态转变成晶态(凝胶状态),这种物态转变称为相变。

6.核定位信号(NLS):

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

7.核输出信号(NES):

引导RNA输出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exportin。

8.着丝粒:

处于主缢痕的内部,是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

9.主缢痕:

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称为主缢痕,光镜下,相对不着色。

10.次缢痕:

在某些染色体上除具有主缢痕外,还有另一个染色较浅的缢痕部位称为次缢痕,其大小和范围是恒定的,常存在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上,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

11.端粒:

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

通常由一简单重复的序列组成,进化上高度保守。

人体细胞中序列为GGGTAA。

12.核基质:

是真核细胞间期中除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一个精密的网架系统。

又称核骨架。

13.核仁(nucleolus):

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呈圆球形,一般1~2个,有时多达3~5个。

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单位。

14.核仁趋边(边集):

在生长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常趋向核的边缘,靠近核膜,即发生该现象

15.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

包括: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三种类型。

16.微管组织中心MTOC:

微管聚合从特异性的核心形成位点开始,这些核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中心,其存在位置为间质的中心体。

17.微管:

真核细胞质中的一种中空圆柱状的结构,主要由微管蛋白组成,作为细胞中骨架系统,微管具有维持细胞形态,组成新细胞的功能。

18.微丝:

真核细胞质中含肌动蛋白的细丝,直径约为5-9nm,微丝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如细胞形状的维持、细胞运动、细胞收缩等。

19.中间纤维(IF):

中间纤维是一种直径约为10nm的纤维状蛋白,由于其直径介于粗肌丝和细肌丝以及微丝和微管之间,因此命名为中间纤维。

20.基粒:

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粒,由许多蛋白质亚基构成,分为头部、柄部、基片,又称为ATP酶复合体。

21.嵴:

线粒体的内膜上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形成嵴。

22.内膜系统:

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关的内膜形成的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内膜系统,如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3.信号序列(signalsequence):

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有些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酶(signalpeptidase)切除;通常信号序列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每一种信号序列决定特殊的蛋白质转运方向。

24.信号斑(signalpatch):

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25.信号肽(signalpeptide),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一般16~30个氨基酸残基,含有6-15个连续排列的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由于信号肽又是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的一段序列,又称开始转移序列(starttransfersequence);

26.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由6种多肽组成,结合一个7SRNA,属于一种RNP(ribonucleoprotein)。

能与信号序列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暂停。

27.协同翻译转运:

多肽链通过内质网膜入腔是和翻译同步进行的,这种转运方式称协同翻译转运。

28.翻译后转运:

有少数蛋白,在它们合成完成之后,也能被转移到内质网腔,这种转移方式称为翻译后转运。

29.分子伴侣:

能特异性的识别新生肽链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之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进行折叠,装配和转运,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只起陪伴作用的蛋白。

30.N-连接的糖基化(N-linkedglycosylation):

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糖为N-乙酰葡糖胺,在内质网上进行。

31.O-连接的糖基化(O-linkedglycosylation):

与Ser、Thr和Hyp的OH连接,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在高尔基体上进行。

32.纺锤体:

是在前期末出现的一种纺锤样的细胞器,有星体微管、极间微管、动粒微管纵向排列组成。

33.有丝分裂器:

中期细胞出现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以及纺锤丝所组成的结构,称为有丝分裂器,为有丝分裂所特有,确保两套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它是一种临时性的细胞器。

34.收缩环:

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

收缩环由大量平行排列但具有不同极性的微丝组成,它是存在于绝大多数非肌细胞中的具有收缩功能的环状微丝束的代表。

35.细胞周期:

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时间。

36.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是一类随细胞周期的变化呈周期性的出现与消失的蛋白质;类型有A、B、C、D、E;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结合后参与细胞周期相关活动的调节。

37.成熟促进因子(MPF):

是一种在G2期形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MPF为一种蛋白激酶,能使组蛋白H1上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特殊位点磷酸化,促进有丝分裂的启动及染色质的凝集。

38.细胞同步化:

使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共同进入周期某一特定阶段的过程。

39.Hayflick界限: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并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的;它们的增殖能力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

40.细胞调亡(apoptosis):

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

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emmedcelldeath,PCD)。

41.调亡小体:

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细胞,细胞膜发生皱缩、凹陷,染色质变得致密,最后断裂成小碎片,进一步发展,细胞膜将细胞质分割包围,有些包围了染色质的断片,形成了多个膜结构尚完整的泡状小体,称为调亡小体。

4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是指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摄取细胞外蛋白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43.糖萼:

膜糖类以各种形式连接在膜蛋白或膜脂分子上,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出现,均匀分布在生物膜的非胞质侧,在质膜上位于细胞外侧,形成糖萼或称细胞衣被。

44.组蛋白:

是真核细胞中特有成分,属碱性蛋白,分子内富含碱性氨基酸,大量的正电荷使其与带负电荷的DNA分子紧密结合。

45.粗面内质网:

在粗面内质网的外表面有许多核糖体附着,由于表面粗糙而得名,称粗面内质网。

46.滑面内质网:

在内质网膜的表面无核糖体的附着,因无颗粒而光滑,称光面内质网。

47.液态镶嵌模型:

是Singer和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的,即流动的脂双层分子构成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层中。

48.单纯扩散:

一些物质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能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能量就能通过膜的脂双层,这种跨膜运输称单纯扩散,又称被动扩散。

49.易化扩散:

又称被动运输,是在介导蛋白的帮助下,使需运送的物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的一种跨膜运输。

50.主动运输:

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的过程称主动运输,在运输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消耗。

51.协同运输:

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中,,许多主动运输不是直接由ATP提供能量,而是由储存在膜上离子梯度中的能量来驱动的,这一能量来源与进行耦联转运的蛋白相联系来完成物质跨膜运输,即一种物质的运输依赖第二种物质同时运输,称为协同运输。

52.有被小窝:

因为细胞表面的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继而此部分质膜凹陷形成有被小窝,小窝与质膜脱离形成有被小窝。

53.受体的再循环:

带有受体的部分膜结构芽生、脱落、再与质膜融合,受体又回到质膜,这一过程称为受体的再循环。

54.网格蛋白:

在内吞过程中,质膜上LDL受体与配体特异结合部位的胞质面有一些蛋白附着,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称网格蛋白,是一种纤维蛋白,它与另一种较小的多肽形成了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中有被的结构单位,即三腿蛋白复合物。

三腿蛋白复合物包括三个网格蛋白的多肽和三个较小的多肽。

55.三腿蛋白复合物:

网格蛋白与另一种较小的多肽形成了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中的有被的结构单位,包括三个网格蛋白的多肽和三个较小的多肽。

56.常染色质:

在间期细胞中结构较为松散、碱性染料着色较浅,纤维直径约10nm,螺旋化程度低,能活跃地进行复制和转录的染色质称常染色质。

57.异染色质:

在间期细胞中结构比较紧密、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纤维直径约20-30nm,螺旋化程度高,转录不活跃的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58.随体:

与次缢痕相连的球形或棒状小体,是鉴别染色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59.核仁组织者:

每一个rRNA基因的袢环称为一个核仁组织者。

60.核仁组织区:

构成核仁,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区都有核仁组织区。

61.核仁周围染色质:

在核仁中,除了纤维中心内、致密纤维成分、颗粒成分,还有一些异染色质包围在核仁周围,称为核仁周围染色质。

62.核仁相随染色质:

核仁周围染色质与伸入到核仁内载有rRNA基因的常染色质统称为核仁相随染色质。

63.基质:

线粒体内腔充满了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称为基质

64.初级溶酶体:

是刚从高尔基复合体出形成的内含多种水解酶的含酶小泡。

此时小泡中缺少被水解的底物,小泡中的水解酶亦无活性。

不同类型或同一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中的初级溶酶体的体积、形状均存在差异。

65.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在细胞质中与含被水解底物的小泡融合,从而使水解酶被激活,底物开始水解,此时的溶酶体就称为次级溶酶体。

66.残余小体:

又称后溶酶体,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故名。

残体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常见的残余小体有脂褐质、含铁小体、多泡体和髓样结构等。

67.有丝分裂:

是高等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核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后,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器将复制好的两套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细胞在遗传上的稳定性。

68.后期A:

动力微管可因其动力端(A端)微管蛋白的去组装,而不断的缩短。

由此带动了染色体动粒的移动。

染色体两臂的移动常落后于动粒,上述染色体向极运动常被称为后期A。

69.后期B:

染色体的向极运动可与两极间的距离增加有关,这种情况被称为后期B。

70.星体:

每对中心粒周围出现放射状的星体微管,由此构成两个星体,并排列于核膜附近。

71.减数分裂:

也称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生殖细胞的一种特有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使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保证有性生殖过程中,生物物种染色体的数目恒定。

72.极间微管:

中心粒之间也有微管形成,因这些微管由纺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