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654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重点)

1..阴离子间隙(AG):

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

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小管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发生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3.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5.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  

7.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8.CVP (中心静脉压):

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9.休克代偿期:

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10.氧供依赖性氧耗:

VO2随DO2而相应提高,反映DO2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应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随DO2升高而增加为止。

        

11.应激性溃疡(SU):

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受到诸如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打击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肠粘膜缺血造成胃肠粘膜的损害。

临床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12.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指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而导致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急性尿毒症综合征。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并伴有恶心呕吐、嗜睡、水肿、血压升高及血尿、蛋白尿等,常伴有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13.MOD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14.A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15.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当炎症加剧时,过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解放,酶类失常和氧自由基过多,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失调,或加以细菌毒素的作用,可引起体温、心血管、呼吸、细胞等多方面失常称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16.ARF(急死肾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7. 血/气分配系数:

指麻醉药气体与血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容积血液中该气体的溶解量。

  

18.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常见的如正常时在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拟杆菌等,污染到伤口、腹腔内、泌尿道内等,就可造成感染。

  

19.二重感染(super infection)  指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后,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此时在原有感染灶或自身其它部位的耐药细菌异常增殖,发展成明显的感染。

    

20.气性坏疽:

是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大面积肌肉坏死,故又称为梭菌性肌坏死,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急性感染    

21.感染;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

    

22.软组织感染:

是指发生于皮下、皮下组织、淋巴管和淋巴结、肌间隙极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等处软组织的外科感染。

  

23.疥(furuncle):

和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

  

24.痈(carbuncle);是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极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疥融合而成。

  

25.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是皮下、经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26.脓肿(abscess):

是在身体个部位发生急性感染后,病灶局部的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脓液积聚,其周围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将脓液包绕。

  

27.全身化脓性感染:

是指致病菌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的严重全身性反映,主要包括败血症和脓血症。

  

28.败血症:

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全身性症状。

  

29.脓血症(sepsis):

是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

7  

30.脓毒症(sepsis):

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  

31.菌血症(bacteremia):

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映。

  

32.毒血症:

是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映。

  

33.破伤风(tetanus):

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

  

34.皮瓣移植:

是自体皮肤移植的一种类型,适用于修复软组织严重缺损,肌腱、神经、血管裸露,创底血液循环差的深度创面,特别是功能部位,可概括为带蒂皮瓣移植和游离皮瓣移植两类。

  

35.血色素尿:

当血管中的红细胞大量破坏,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大大增加,大大超过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未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血红蛋白尿,使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称为酱油尿。

  

36.清创术:

将开放污染的伤口经过伤口清创后变成为接近无菌伤口,从而为伤口闭合与组织修复创造条件  

37.肿瘤:

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经所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TNM分期法:

T指原发肿瘤,N为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38.肿瘤标志物:

指表达或表达水平与肿瘤相关的分子,如蛋白质、酶、DNA、RNA 

姑息手术:

指通过创伤性不大而病人又能耐受的手术治疗方法,以达到解除或减轻症状,手术后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进而可争取综合治疗机会,改善生存质量。

 

39.库欣反应(cushing):

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库欣反应。

  

条件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中的一些在体内的合成率很低,当机体需要量增加时则需体外补充,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

  

40.出氮量:

精确收集24小时尿量,测定其中尿素氮的含量,加常数2~3g即为出氮量。

  

41..移植术(transplantation):

指将某一个有活力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即移植物(graft)用手术或其他的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异体)的体表上或体内某一部位。

不包括那些能用在体内或固定在体表,不含有人或动物的组织或细胞的物质,如应用假体、人工合成物质或人造器官。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

第三章体液和酸碱平衡

1.什么是等渗性缺水?

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

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2.什么是低渗性缺水?

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

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②大创面慢性渗液;

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3.什么是低钾血症?

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

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

  

常见病因:

①长期进食不足;

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

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4.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40mmol/L;

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40ml/h后,再静脉补钾。

  

5.什么是高钾血症?

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

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

  

常见病因:

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

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

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6.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

  

答:

(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2)降低血钾浓度。

主要措施有:

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③透析疗法  

④对抗心律失常。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

 

7.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

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

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

③肾功能不全。

  

8.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

①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

③缺钾;④利尿剂的作用。

  

第四章:

输血

9.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

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

  

10.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答:

①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④细菌污染反应;

⑤循环超负荷;⑥疾病传播;⑦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⑧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⑨免疫抑制;

⑩大量输血的影响,如低体温、碱中毒、高血钾、凝血异常等。

  

11.输血可传播哪些疾病?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