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622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微生物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微生物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微生物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微生物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试题.doc

《微生物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试题.doc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2、PHB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3、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

4、菌落

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colony)

5、衰颓形

由于培养时间过长,营养缺乏,代谢的排泄物浓度积累过高等使细胞衰老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6、真核微生物

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7、质粒

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

8、单细胞蛋白(SCP)

通过细菌、酵母、丝状真菌和小球藻等单细胞或丝状生物的发酵生产的蛋白质。

9、寄生

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10、腐生

以无生命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生活方式。

11、包涵体

始体通过二分裂可在细胞内繁殖成一个微菌落即“包涵体”

12、巴斯特效应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是一种厌氧发酵,如将发酵条件改变成好氧条件,葡萄糖分解速度降低,乙醇停止生产,但当重新回到厌氧条件时,葡萄糖的分解速度增加,并伴随大量的乙醇产生。

13、噬菌斑

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14、伴孢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棵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δ内毒素)。

15、烈性噬菌体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烈解(释放)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16、温和性噬菌体

凡在吸附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以长期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都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7、自养微生物

按其最初能源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能对无机物进行氧化而获得能量的微生物,即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另一类是能利用日光辐射能的微生物,称作光能自养微生物。

18、呼吸链

指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或电子)传递体,其功能是把氢或电子从低氧化还原势的化合物逐级传递到高氧化还原势的分子或其它无机、有机氧化物,并使它们还原。

19、异型乳酸发酵

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20、Aw

它表示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其定量含义为:

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

二、是非题

1、间体在G+和G-细菌中间同样发达。

  (ⅹ)

2、荚膜菌常造成粘性牛乃、粘性面包,因而对食品工业而言都是有害的。

(√)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都需要在再生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

4、细胞中质粒可自行消失,也可自发产生。

(ⅹ)

5、溶菌酶的作用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碳与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碳间的β-1,4糖苷键。

(√)

6、青霉素的抑制作用在于它干扰肽聚糖单体之间肽键的形成,从而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

7、鞭毛与菌的趋避性运动有关。

(√)

8、啤酒酵母与青霉菌的子囊孢子形成过程相同。

(ⅹ)

9、葡萄糖可作为所有微生物的碳源。

(ⅹ)

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为:

水>Na+>Al3+>Mg2+(ⅹ)

三、填空题

1、脂多糖的基本组成为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为获得G-菌原生质体,可通过加入脱色剂去除脂多糖。

2、真菌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刨子,分生刨子,节刨子,厚亘刨子等,

有性孢子有卵刨子,接合刨子,子囊刨子,担刨子,合子。

3、病毒的主要组成为核酸和蛋白质。

具有形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高度寄生性,

特殊的抵抗力等特点。

4、溶原性细菌具有遗传性,自发分裂,诱导免疫性,复愈,溶源转变等特点。

5、影响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的因素有微生物种类,菌龄,培养基的组成。

6、生长因子是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包括维生素,碱基,啉及其衍生物,淄醇等,以生长因子划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7、为降低培养基氧化还原电势Eh,可通过升高PH,降低氧分压,加还原剂等手段。

8、酵母菌生物氧化在线粒体内进行,而细菌生物氧化部位在细胞质。

9、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分为需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三大类。

枯草芽孢杆菌属于需氧微生物,肉毒芽孢杆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

10、至今发现的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均为原核生物和古生菌类微生物。

固氮的六个必要条件为ATP的供应,还原力[H]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N2,镁离子,严格的固氮酶厌氧微环境。

11、在发酵工业上,可通过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等方法获得大量有用代谢产物。

12、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时,将葡萄糖经EMP途径产生丙酮酸,由丙酮酸生成的乙醛被脱羧成乙醇。

四、绘图并作简要说明

12

1、啤酒酵母单、双倍体共存的生活史。

2、青霉与曲霉的简单子实体。

3、烈性噬菌体与温性噬菌体的生活史。

4、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5、营养物跨膜运输的四种类型。

6、有氧呼吸典型的呼吸链。

7、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机制。

8、当环境中葡萄糖、山梨醇同时存在时,E.coli生长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五、简答题

1、1.什么是微生物?

它包括那些种类?

至今人类发现的最大和最小的微生物类群各是什么?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可分为三类:

原核类的细菌(真菌和古生菌)、放线菌、霉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覃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最大的微生物最小的微生物

1、2.什么是微生物?

主要特点,举例说明。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

a.体积小,面积大:

典型的菌株体积仅1μm3左右,比面积却有6ⅹ104

b.吸收多,转化快:

发酵乳糖的细菌1小时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c.生长旺,繁殖快:

大肠杆菌每分裂1次时间为12.5-20.0分中,每昼分裂72次,后代4722366500亿万个。

d.适应强,易变异:

某些硫细菌可在250℃甚至300℃高温下生存。

e.分布广,种类多:

人体肠道中聚居着100-400种不同微生物,个数大于100万亿。

2、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特点,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重要意义?

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菌薄,层次较多,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菌弱。

机理: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而G-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较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菌呈红色,而G+菌仍为紫色。

意义:

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脱色能力)的不同,正由于这一物理特性的不同才决定了最终染色反应的不同。

3、如何理解“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间而更接近细菌的一类微生物”?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它与细菌十分接近。

①细胞壁主要为肽聚糖,②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③革兰氏呈阴性,④都属于原核生物,⑤都是单倍体,多核。

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形成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有分化为孢子丝,与丝状真菌的基本单位“菌丝”类似,但是它们差异很大,①真菌的菌丝比放线菌粗,②细胞壁的成分完全不同,丝状真菌的细胞壁由几个质层,蛋白质层,葡聚糖蛋白网层等构成,③菌丝体分化不同,丝状真菌菌丝体分化成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④繁殖方式不同,丝状真菌的气生菌丝体回转化成子实体,孢子在其里面或外面产生,放线菌则通过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分生孢子。

4、如何理解“菌落特征与菌体细胞结构、生长行为及环境条件有关”?

菌落特征取决与组成菌落的细胞结构,生长行为及个体细胞形态的差异,都会密切反映在菌落形态上,如有些细菌有荚膜,在其细胞壁外就会有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而有些细菌有鞭毛,也会反映与它的菌落特征上,同时菌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形态特征也有差异,在利于生长和不利生长的情况下,细菌的形态有差异,有些细菌在恶劣的条件下能形成芽孢等休眠体结构,培养基的种类不同也会形成菌落形态的不同,使用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同一种细菌时,其菌落特征不尽相同。

5、试述细菌糖被的类型及其对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意义。

意义:

①用于菌种鉴定,②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③用作工业原料,④用于污水生物处理。

6、比较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的主要异同点。

生物氧化

非生物氧化

步骤

多步式阶梯

一步式快速反应

条件

温和

激烈

催化剂

化学物质或无催化剂

产能形式

大部分ATP

热、光

能量利用率

反应场所

线粒体(真核)细胞膜(原核)

体外

氧化形式

加氧、脱氢、失去电子

加氧、脱氢、失去电子

氧化功能

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中间代谢产物

产生大量的能量

氧化过程

脱氢(或电子)递氢(电子)受氢(电子)

氢(或电子)递氢(电子)受氢(电子)

放能

逐步放能

一次全部释放能量

7.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结构、群体特征及繁殖方式的异同点。

细胞结构

群体特征

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