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5077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6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docx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

自考机关管理(0509)最新复习资料整理

机关管理

第一章绪论

一、机关

1.机关的含义:

字面含义即发动和控制的意思。

本书一般泛指社会系统中专司管理,具有较稳定隶属关系,有相应职能和权限的各类各层组织实体,包括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以决策、辅助、执行及事务管理为职能的各类各层组织实体。

2.机关的功能:

(1)发动功能、

(2)控制功能(也称管理功能)、(3)代表功能。

3.机关的构成要素:

(1)机关必须以不可缺少的社会管理功能为组构依据;

(2)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组织原则构建,这是使机关获得合法地位和权力的保障;

(3)机关的构建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被授予法定的权限,能代表相应政权、政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在其所辖范围内行使权利,并且有开展独立活动和处理各种事项的能力;

(4)机关必须由领导人或领导集团与若干相对稳定和精干的机构及工作人员组成。

4.机关的分类体系:

大范围:

(1)国家机关、

(2)政党、团体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机关;(3)企业单位所设立的机关。

不同角度分:

(1)职权和管理范围: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工作性质和作用:

行政中枢机关(首脑机关核心);行政职能机关;行政辅助机关(综合性、专业性、政务性、事务性)

(3)实施任务时间长短:

常设机构;非常设机构。

(4)组织形式:

独任制;合议制;混合制。

5.机关活动的基本原则:

(1)目标重合原则;

(2)逐级控制原则;(3)信息畅达原则;(4)效率卓著原则。

二、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种高度科学化、组织化的活动。

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要素:

(1)管理者(主体);

(2)管理对象(客体);(3)保证管理在管理对象中发生作用的手段、技术和方法和物质载体。

三、机关管理

1.机关管理的定义:

机关管理是以机关为对象的管理,是以全面提高机关效能为目的,对机关内部核心事务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的活动过程。

2.机关管理的特性:

(1)综合性和整体性;

(2)事务性和程序性;(3)时效性和服务性;(4)技术性和操作性。

3.机关管理的基本原则:

(1)系统和整体的原则;

(2)忠诚和服务的原则;(3)质量和时效的原则;(4)集中统一和分工协作的原则;(5)简化与规范的原则;(6)成本控制与追求效益的原则。

4.机关管理的职能:

(1)决策与计划;

(2)组织与用人;(3)指挥与控制;(4)协调与教育。

5.机关管理的特点:

(机关工作区别其他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与保密性;

(2)权威性和服务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科学性与时效性。

6.机关管理的基本任务:

(1)为事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1.概念:

指的是影响机关管理活动质量与效率的各种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

2.体现在:

(1)机关管理决策的技术水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前沿技术的认知程度;对本机关技术环境要素合理配置的程度;决策中应用先进技术的有效程度)。

(2)机关管理举措中的技术含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管理网络的构建与运作技术;物流管理数据分析与控制技术;能量流管理系统控制技术)。

(3)机关管理操作中的技术手段与设备,机关管理操作中,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还是现代操作方式,使用传统办公工具还是现代办公设备系统关系到办公效果的提高,质量和效益。

五、机关管理的生态环境

1.机关管理生态环境的概念:

指影响机关生存发展的一切生态因素的总和,包括机关人员构成及其更新活力、体系规范、价值取向、组织气候、功能结构、整合程度、运作机制、发展创新意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沟通的有效程度、自我调控能力,及其构成和机能有效新陈代谢的活力等。

2.机关管理生态环境需注意方面:

(1)与时代的契合程度决定其生态状况(简述我国时代发展不相容的机关“种群生态”;类型:

井蛙式自满生态;秋虫式自悲生态;封闭式无序生态;蚕茧式自我束缚生态)

(2)机关生态平衡影响其功能(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机关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机关生态的调适;机关生态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机关生态代谢影响其创新(不同效果包括:

科学有序代谢,富有创新成效;无序代谢,创新力减弱;代谢迟缓,创新力衰退;代谢停滞,创新力枯竭)。

(4)机关领导核心的生态影响整体发展(影响包括:

领导班子生态,影响机关决策的科学性;影响机关管理各部分的正常运转;对全体机关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直接影响。

3.机关领导核心生态主要指的是机关决策层生态,尤其是领导人的价值取向,人格素质,行为作风,事业责任心,工作能力等,其影响是全面的整体的。

第三章机关管理组织

一、机关管理组织

1.机关管理组织的概念:

指在特定的机关管理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机关管理目标,发挥法定的机关功能,体现其组织意志,经过科学设计、权责分配、职能分工,所构成的运作系统或管理结构模式。

2.机关管理组织透视分析:

(1)从静态观察;

(2)从动态观察;(3)从生态观察;(4)从心态观察。

P49

3.机关管理组织的作用:

(1)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决策指挥作用;

(2)机关的有机联系和整合作用;(3)机关的指导、规范作用;(4)满足组织成员心理需要的作用。

4.机关管理组织理论的发展阶段(一般按时代发展划分):

(1)以效率为中心的机关管理理论。

内容:

a强调协同一致,b:

强调机关上上下层级之间相互配合,彼此呼应,指挥灵活,运作自如,c:

追求机关管理的经济而有效,d:

应事权明确,

(2)以人为中心的机关管理理论,内容:

a:

注重思想交流;b:

互相影响、互相激励;c:

强调上下一体化;d:

内外并重;E提高自由度。

(3)注重激励的管理理论,内容:

a:

注重权责分担;b:

强调协同一致;c:

由静态的权责分配体系发展到强调机关士气,强调全体成员的权责观念和服务竞争。

(4)融入多学科理论。

内容:

a:

融入军事组织理论;b:

融入生物组织理论的知识;c:

引入机械组织理论。

5.机关管理组织的基本原则:

(1).构建原则:

(1)精干合理原则(基本);

(2)整体效能原则(基本);(3)管理幅度原则;(4)协调一致原则。

(2).运转原则:

(1)管理回路原则;

(2)适应性原则;(3)法治原则;(4)目标统一原则;(5)权责相称原则。

(3).改革原则:

实事求是

6机关管理组织构建的依据:

(1)机关构建程序中的依据,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2)机关内部分工的依据,机关内部机构的划分,一权利与制约的关系,二要便于机关工作的运作,三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要有明确的指示;(3)机关内部合作的依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以机关运作制度和程序要求为依据,加强监督。

二以纪律为依据和保障。

三加强整体合作,要以机关协调要求为依据,四加强沟通。

二、机关管理组织的结构

1.机关管理组织的概念:

指其内部各种管理部门排列组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机关模式、规模、层次、幅度、密度等,也包括机关内部成员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结构。

2.机关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步骤:

(1)确定机关目标;

(2)明确机关的职责;(3)规划整个机关的整体框架和工作流程。

3.机关管理组织的结构类型:

(1)直线型与职能型结构;

(2)复合型机关结构;(3)阵矩型机关结构(又称目标——规划机关结构)

4.机关内设机构类型:

(机关管理组织的类型)

(1)领导机构:

(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次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2)辅助机构:

a:

综合复制机构:

办公室,秘书处。

主要任务:

带领导机构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

B:

服务型综合辅助机构:

总务,人事部门,作用:

促进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更好滴提高工作效率。

C:

技术性辅助机构:

参事室,研究室,法制室,会计师,作用:

为领导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以及财务,法律,整体运转等方面的依据和对策方案。

(3)执行机构:

作用:

执行领导机关的决策,计划,以实现机关管理目标,如机关的民政,公安,工业,农业等。

(4)顾问机构:

广泛联系社会群众,对领导者提供适应社会需要的参谋咨询。

简述机关管理组织有形与无形两种要素的具体内容。

有形要素:

主要指机关实现预期 目标的实践过程中所必须的人员,技术,设备,工具,材料,能源,经费等物质条件。

无 形要素:

主要指共同目标的认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良好的沟通网络和规 章制度体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机关风气和整体协调配合等等。

第四章机关管理保障

一、机关管理(三大保障:

法律保障、监督保障、后勤保障)

二、机关管理的法律保障行政法作为独立的法律,产生于18世纪,欧洲,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是《唐六典》

1.行征管理的法律依据:

(1)行政管理法规(因目标和依据可分为:

a:

执行性行政管理法规通常叫实施办法,实施细则,执行措施等b:

补充性行政管理法规又称补充规定,补充规则。

C:

自主性行政管理法规通常叫条例,聚义,规则,规定等)。

(2)行政法规,(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法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

2.行政法类型:

(1)管理程序的环节分:

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诉讼法。

(2)部门和内容分:

经济行政法、文化教育及科技行政法、军事行政法、等。

(2)不同作用分:

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

3.行政法的渊源(法源)):

(1)宪法,

(2)法律,(3)行政法规和规章,(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法律解释,(7)行政协定和条约,(8)政府行政机关与群众团体联合发布的行政规章。

4.机关管理行为的法律约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约束机关职能活动遵从规范;

(2)约束机关组织的构建;(3)约束机关管理行为,(内容:

机关管理民主化,必须以法律为保障;机关管理科学化,必须遵从法律规范;机关管理效率化,必须以遵从法律规范为前提)。

5.机关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

(1)执行法律的责任;

(2)保护人员权利的法律责任;(3)补偿赔偿的法律责任;(4)尽职尽责的法律责任。

三、机关管理的监督

1.监督概念:

指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社团体及人民群众对机关管理活动的监察与督导。

2.监督任务:

发现和纠正机关管理活动中的失误与偏差,保证机关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3监督目的:

使国家各级政府及各级各类机关在宪法,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管理活动,检举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违法或错误行为,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受管理机关和工作人员的侵害,充分调动管理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4.监督主体:

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权力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普通公民。

5.监督主体对象:

各级行政机关。

6:

监督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党和国家的政策,宪法,法律,法规及有关条例。

7.监督的职能:

预防性职能;补救性职能;完善性职能;参与性职能;评价和促进性职能;情报性;教育性职能;廉政建设功能。

8.实施机关管理监督的原则:

(1)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3)监督过程连续性原则。

9.机关管理监督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制定监督计划——考察评价——实施监督控制,即纠正偏差,处置问题。

10.机关管理的群众监督:

A人民监督;B社会监督;C舆论监督。

11:

机关管理中监督的形式:

a:

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

b:

党的监督,国家监督,人民监督:

c:

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事后监督:

d:

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e:

政治监督,经济监督。

四、机关管理的后勤保障

1.基本任务:

合力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管理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

2.机关管理的后勤保障内容:

(1).机关财务管理:

A:

要求

(1)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资金;

(2)严格执行会计制度;(3)定期检查分析预算执行及财务活动情况;(4)实行会计监督;(5)按照规定妥当保管财务档案;(6)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

B:

财务管理内容包括:

现金管理;会计报表管理;经费预算决算管理;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

(2)机关物资管理

A:

办公用品管理:

抓好三个环节:

办公用品采购;办公用品的保管;办公用品的发放。

B:

办公环境管理:

要求:

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照顾室内的通风采光;要做好办公室空间管理。

3.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1)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分开;

(2)在成为独立实体的基础上,机关内部的后勤服务机构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内;

(3)“集体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在机关后勤管理中推广。

(4)机关基本上不再直接为工作人员提供个人生活服务。

第五章机关管理制度

一、机关管理的制度体系

1.机关管理制度体系的生产基础:

(1)机关管理实践是机关管理制度产生的沃土;

(2)任何机关管理制度的产生,都有着确定的机关管理的功利目标,都要为机关有序管理,提高机关管理效率,实现机关管理目标服务。

因此,机关管理制度必须与社会实践及机关管理实际为基础。

2.机关管理制度的作用范围:

机关管理制度是机关活动的原则。

它必须影响并规范机关管理活动及机关工作人员的全部成员,必须作用于机关对内外管理及交往的一切活动。

二、机关管理制度

1.机关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法律的从属性,层次的配套性,功利的目标性,范围的确定性,具体的操作性,时代的发展性。

2.机关管理制度的结构:

(1)统领性机关管理制度结构;

(2)纵向机关管理制度结构(特点:

具有层次的承接性;整体的目标性;在具体运作中由上而下具有领属性,由下至上具有从属性)。

(3)横线机关管理制度结构:

(特点:

具有业务活动的专指性;具有机关的整合性,具有互相协调性;对机关领导工作制度的从属性)。

3.机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原则:

实践需要原则、法治规范原则、权威性原则、强制与激励原则、教育引导原则。

4.机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

充分的调查论证、适时作出制定的实践、制度内容的设计、制度系统论证、制度批准执行、制度实施的宣传教育。

5.机关管理制度的实施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依据;

(2)机关管理职权依据。

6.机关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

试行阶段;补充完善阶段;稳定实施阶段。

7.机关管理制度的制约因素:

环境制约因素;意识制约因素;机关运作习惯的制约;目标差异的制约;领导者思想及行为的制约。

8.机关管理制度的修改原因:

时代发展的促动;制度存在的不足;机关发展的要求。

9.机关管理制度的修改过程:

(1)机关管理制度修改思想的确立。

(2)机关管理制度的修改过程。

客观分析要修改的制度还有哪些合理成分;全面了解相关的法律依据;发挥民主,组织对要修改的制度进行民主评议;对要修改的内容进行充分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对修改制度进行审查,批准,响应领导宣布后开始生效。

第六章机关管理程序

一、机关管理程序

1.机关管理程序的概念:

指为实现机关功能目标而对机关各运作环节、工作事务过程、办事流程所作的有序安排,体现机关管理规律的稳定步骤系列。

2.机关管理程序的构成要素:

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权责因素;事项因素。

3.机关管理程序的类型:

(1)工作性质分:

A综合办公事务管理程序(包括机关办文管理程序,办会管理程序,机关决策程序,决策执行程序,机关工作计划程序。

特性:

整体运作性;全面有序性;协调配合性;影响的普遍性)。

B专项业务管理程序

(专项业务管理程序的要求:

1.要符合专项业务的内容和特点,符合其所针对的业务管理工作特殊规律和要求。

2.要以有关业务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确保专项业务管理程序能有效规范各项业务管理行为,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3.系统一致性。

4.各项专业管理程序都必须为机关管理的总体目标服务。

5.专项业务管理程序要与相关业务管理程序相互匹配,相互制约,协同配合。

(2)出现几率分:

经常性事务管理程序;随机性事务管理程序

(3)所起作用分:

决策管理程序;执行管理程序;信息反馈程序;总结评估管理程序。

(4)机关管理要素分:

计划程序、组织程序、指挥程序、协调程序

(5)法定效用分:

强制性程序;选择性程序

(6)职能分:

人事管理程序;财务管理程序;生产管理程序;质量管理程序;成本管理程序;等。

(7)效力范围:

内部程序;外部程序

4.机关管理程序的功能:

规范功能;系统运作功能;控制功能;抗干扰功能;整合功能;保障功能。

5.机关管理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目标一致;系统规范;环环相扣;制约明确;有机整合。

6.机关管理程序设计的主要内容:

(1)按机关管理事务客观发展规律,设计其管理流程;

(2)按流程及流程内各环节,配置权责,规范权责关系,确定各管理程序、各环节活动的职能活动的范围、地位和作用;

(3)设计纵横协同关系和承继关系;

(4)设计程序的规范机制,即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程序运作标准体系。

7.机关管理程序设计的步骤:

设计内容的确定;设计要素的确定;设计原则的确定;程序草案的设计;程序的分析与论证;程序的试行;程序的确定和制度化。

8.机关管理程序的实施:

规范实施;程序实施自由度的把握;实施效果的反馈;构建实施过程的科学调控系统(注重哪些方面:

必须以机关领导层为调控中枢;必须有全面系统的监测体系;要设计与个管理程序互相匹配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9.机关管理程序的改进:

功能性优化;结构性调整;整体性重构。

(1)功能性优化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明确优化的前提;必须维护管理程序的基本性质和流程;必须保持机关管理程序间的相互协同性和程序各环节间的系统承接性。

(2)结构性调整应注意以下方面:

准确把握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设计;药进行科学论证。

(3)整体性重构应注意以下方面:

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和充分论证;重构程序必充分吸纳原管理程序的设计和经验;重构机关管理程序,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0.机关管理程序的实施要注重哪些实施效果的反馈?

一要把握各项机关管理程序相互匹配的反馈。

二要把握各项机关管理程序流程及环节在实施中的反馈。

三要把握机关管理程序运作与环境契合程度的实施反馈。

11.机关管理程序构建实施过程的科学调控系统注意哪些方面?

一必须以机关领导层为调控中枢。

二必须有全面系统的检测体系。

三要设计与各管理程序相互匹配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第七章机关人事管理

一、机关人事管理

1.机关人事管理的概念:

是指凭借科学的制度和手段,对机关工作中形成的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2.机关人事管理的意义:

(1)机关人事管理是机关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2)机关人事管理有助于社会发展;(3)机关人事管理是合理开发、使用人才的重要保证。

3.机关人事管理的内容:

总的来说为“进、管、出”。

(1)考试任用工作;

(2)考核工作;(3)培训工作;(4)人才流动工作;(5)奖励和奖惩工作;(6)工资福利工作;(7)退体后的养老金工作。

4.机关人事管理机制的概念:

指一整套关于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活动规则和制度化措施,是机关围绕内部管理的需要定制的。

目的:

在于保证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合理使用,流动和更新,维护机关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机关人事管理的机制,内容:

(1)竞争机制;

(2)保障机制;(3)激励机制;(4)更新机制;(5)监控机制。

二、机关人员的编制及分类(编制及分类是机关人事管理依据与基本出发点)

1.编制制度:

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

2.分类步骤:

进行调查研究;职务区分;职位品评;编制职级规范;制定修改法规予以实施。

3.分类:

薪给分类制(英、法);职位分类制(中、日、美)

4.机关人员的任用方式:

选任制、委任制、聘用制、考任制

5.机关人员的流动:

空间流动;专业流动;层次流动。

6.机关人员的交流:

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7.辞职具备条件:

(1)辞职应是机关工作人员自愿的行为;

(2)应写出书面申请;

(3)必须经任免机关批准后,才能办理其他手续;

(4)经过培训的人员,未满规定服务年限的辞职者,应适当偿还培训费;

(5)对关系国家安全和机密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辞职,须慎重研究。

未经批准,不得辞职。

三、机关工作人员考核

1.内容:

德、能、勤、绩

2.机关人员考核的种类:

(1)考核内容分:

工作成绩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工作能力考核、经历学历考核、性格考核。

(2)考核时间分:

定期常规考核、不定期特别考核。

(3)考核的集中程序分:

集中考核、分散考核、集中分散相结合考核。

(4)考核目的和用途分:

例行考核、晋升考核、转正考核、转换考核、评定职称考核。

(5)根据考核对象划分:

行政人员考核、科技人员考核、管理人员考核、领导者考核。

(6)根据考核主体划分:

上级考核、自我考核。

(7)根据考核标准的设计方法划分:

绝对标准考核和相对标准考核。

3.机关人员考核的方法:

个人判断考核法、代表人物比较法、序列法、分定考核法、相对比较法、工作标准法。

4.机关人员奖惩的原则:

(1)奖惩必须分明,公平合理

(2)奖惩必须以考核为依据;(3)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4)奖惩必须及时,注重时效;(5)奖惩要与教育相结合。

5.奖惩的种类:

奖励(嘉奖-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良,记三等功-较大贡献,取得显著成绩。

二等功-重大贡献,优异成绩,一等功,授荣誉称号-功绩卓越,有特殊贡献);惩罚。

6.培训的意义:

(1)机关人员培训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加强机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趋势。

(3)机关人员培训是改善我国机关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措施。

7.培训的原则:

(1)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2)培训和使用相一致的原则;

(3)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定向培训和配套培训相结合的则原。

7.培训的方式:

(1)多层次。

普及性培训;提高性培训。

(2)多形式。

脱产、半脱产、业余培训;自学;留学;配助手、带徒弟。

第八章机关信息管理

一、机关信息

1.信息特征:

客观真实性、多变性、可传递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

2.机关信息特征:

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内部性。

3.机关信息作用:

(1)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为实现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二、信息网络

1.信息网络的概念:

也称信息网、信息系统,就是由一个主管部门或信息中心领衔,将若干个信息点通过传输渠道有机地联系起来,各信息点定期或不定期向主管部门或信息中心输入或交换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大的信息网。

2.信息网络的必备条件:

信息点、信息人员、传输手段、信息刊物、工作制度。

3.信息网络的传输手段:

(1)按信息流向分:

单向传递;双向传递;反馈传递。

(2)按信息流程分:

邮政投寄;专人传送;无线电传递;计算机联网等。

4.健全信息网络的基本要求:

(1)体系完整(应具备纵向、横向、延伸、扩散四个分支系统)。

(2)反应灵敏。

5.机关信息系统的设置:

以“点少面广,合理有效”为原则,做法:

按行政序列设置;按行业管理系统设置;按经济区域设置;按特殊行业和特殊区域设置。

三、机关信息

1.机关信息的收集渠道:

信息网络;信息渠道;调查渠道;媒体渠道;信访渠道。

2.机关信息的收集内容:

(1)纵向信息(上级的信息;机关内部和下属单位的信息);

(2)横向信息(国际信息;社会信息)。

3.机关信息收集的要求:

(1)及时,准确,有用,这及时信息本身的特征,也是机关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

(2)及时,就是要将信息及时收集上来。

(3)准确,是指要确保每一条信息的内容都真实,有据。

(4)有用,是指对领导决策,指导工作和了解情况有用。

4.信息处理:

(1)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