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496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试题.docx

作物栽培学

(二)02670试题

作物栽培学选择题

1小麦属于(A)。

A谷类作物B豆类作物C纤维作物D油料作物

2小麦春化阶段要求的首要条件是(B)

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高压条件D低压条件

3春大豆播种一般在5——10厘米土层,稳定达到(C)度。

A4,B6,C8,D10

4水稻结实期追施的是(D)

A送嫁肥B分蘖期C穗肥D粒肥

5水稻插秧的高产期(C)

A5月1日左右,B5月5日——5月15日,C5月15日——5月25日,D5月25日——6月5日

6根外追肥是(D)

A基肥B种肥C追肥D叶面肥

7耕地的目的(D)

A改良土壤B增加土壤酸性C增加土壤碱性D抗旱保湿

8深松的深度(C)

A10——20厘米B10——30厘米C30——60厘米D60——90厘米

9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B)

A0——3厘米B3——5厘米C5——7厘米D7——10厘米

10秋施肥是(A)

A基肥B种肥C追肥D叶面肥

11中耕的目的是(A)

A松土除草B增加土壤酸性C增加土壤碱性D加深耕层

12深施肥的深度(A)

A10——20厘米B10——30厘米C30——60厘米D60——90厘米

13甜菜种子的播种深度(B)

A0——3厘米B3——5厘米C5——7厘米D7——10厘米

14尿素必须在(C)才能保持不结块。

A常压下B高压下C密封下D常温下

15旋耕的深度(A)

A5——10厘米B10——15厘米C15——20厘米D20——25厘米

16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水稻心叶(n叶)现(C)叶的输导组织联系最为密切。

An叶Bn-1叶Cn-2叶Dn-4叶

17当母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必须有(C)张以是叶才有什么较高的成穗可能性。

A2张B3张C3张以上

18稻谷在催芽时,为了促使其萌发整齐,在种谷破胸前种子堆的温度宜保持(D)。

A40度以上B25度左右C20度左右D35——38度

19A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容易获得成功。

(A)

A早熟早稻组B晚熟晚稻组C中熟中稻组D晚稻中稻组

20江苏的晚粳稻品种、中粳稻品种中籼稻品种到海南岛的三亚(最南端)冬繁,11月中旬播种,出穗最迟的是(C)。

A晚粳稻品种B中粳品种C中籼稻品种

21伸长节间数为5的品种,基部第2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C)。

A苞分化期B枝梗分期C颖花分化期D减数分裂期

22伸长节间数为5的品种,基部第1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B)。

A苞分化期B枝梗分期C颖花分化期D减数分裂期

23伸长节间数为6的品种,基部第1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A)

A苞分化期B枝梗分期C颖花分化期D减数分裂期

24伸长节间数为7的品种,基部第4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处于(C)

A苞分化期B枝梗分期C颖花分化期D减数分裂期

25水稻出苗后,(C)芽鞘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

A在芽鞘现出时B在不完全叶抽出时C在第一完全叶抽出时

26水稻发根与出叶保持着一定的同生关系。

当第5叶抽出时,(B)几叶节上开始发根。

A不完全叶节B第2叶节C第3叶节D第1叶节

27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来自土壤释放,另一部分季的施用,一般来自土壤的占稻株吸收总量的(C)。

A40%,B50——60%,C65——70%,D80%以上

28水稻移栽时期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温度是主要的制约因子,一般以当地温度连续5天日均气温达到多少,可作为粳稻短期早栽的指标(C)。

A16度,B15度,C14度,D13度

29一般情况下,水稻主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应具有几张叶片,才能成为有效穗。

(B)

A2张B3张C4张D5张

30一般认为我国的高产稻田适宜的日渗漏量(减水深度)在(C)。

A35毫米以上B30——35毫米C10——15毫米D5毫米以上

36大面积生产上表明,每生产500kg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N素约为(C)。

A4.05——5.10kg,B9.15——19.1kg,C7.5——9.55kg,D4.5——7.01kg

37中苗一般指(C)的秧苗。

A3叶期内B3——4.5叶C4.5——6.5叶D6.5——9叶。

38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与心叶联系最为紧密的是(C)。

An叶Bn-1叶Cn-2叶Dn-4叶

39大苗一般指(D)的秧苗。

A3叶期内B3——4.5叶C4.5——6.5叶D6.5——9叶。

40水稻促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B)。

A3.5,B2.5,C1.5,D0.5

41在水稻大田生产上,理论上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指(N指主茎总叶片数,n指主茎节间数)(B)。

A叶龄余数为n-2的时期B叶龄N-n时期C叶龄N-n-1时期D叶龄N-n+1时期

42水稻籽粒谷壳大小主要决定于(A)。

A减数分裂盛期B穗轴分化期C花粉充实完成D抽穗期

43我省稻田的主体复种方式是(A)

A稻麦两熟B麦=大豆-晚稻,三熟制C麦-稻-稻D油-稻-稻

44主茎16叶的水稻品种,穗分化开始时的叶龄是(D)。

A12,B12.5,C13,D13.5

45水稻保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C)。

A3.3,B2.3,C1.3,D0.3。

46粳稻稻谷发芽朗朗的饱和含水量为其谷重的(B)。

A25%,B30%,C35%,D40%

47籼稻稻谷发芽良好的饱和含水量为其谷重的(A)。

A25%,B30%,C35%,D40%

48生产上水稻安全开花期温度指标为:

秋季2——3天日均温小于(B)。

A15度B20——23度C30度

49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B)。

A一样B比早稻强C比早稻弱D相差不大

50主茎15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叶龄是(B)。

A12,B13,C14,D15

51水稻出苗后芽鞘节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的时间为(C)。

A在芽鞘现出时B在不完全叶抽出叶C至第一完全叶抽出时

52一个稻穗从穗顶露出到穗基节抽出一般需(C)

A5——7天B2——4天C8——10天D10天以上

53一般认为,大田分蘖期苗体的含氮率必须大于(D),分蘖才能正常发生。

A2.0%,B2.5%,C3.0%,D3.5%

54促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B)

A3.3,B2.3,C1.3,D0.3

55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其最上3个发根节位的发根期处于(C)。

A倒6叶至倒2叶期B倒5叶至倒1叶期C倒4叶至孕穗期D倒3叶至抽穗期

56在我国,丁颖是最早系统观察研究稻穗分化的,他把整个幼穗发育划分为几个时期(D)。

A6个时期B7个时期C9个时期D8个时期

57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最上3个发根节位的发根期处于(B)。

A倒6叶至倒2叶期B倒5叶至倒1叶期C倒4叶至孕穗期D倒3叶至抽穗期

58单季晚稻出现“一黄”的最佳时期是(C)。

A分蘖盛期B分蘖末期C拔节期D幼穗分化期

59当颖花(小穗)的长度生长至最终长度的(A)时,其花药内大量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

A45%,B60%,C75%,D90%

60水稻的种子根有(A)。

A1条B2条C3条D4条

61当颖花(小穗)的长度生长至最终长度的(C)时,减数分裂达到盛期。

A45%,B60%,C75%,D90%

62当主茎第12叶抽出时,最多有(D)个次分蘖。

A6,B7,C8,D9

63一般认为,稻体吸收N、P2O5和K2O的比例大体为(C)。

A1:

2:

3,B1:

3:

2,C2:

1:

3D2:

3:

1

64当主茎第10叶抽出时,最多有(C)次分蘖。

A5,B6,C7,D8

65当主茎第8叶抽出时,最多有(B)个2次分蘖。

A5,B6,C7,D8

66感光性强的品种,开始接收光周期诱导的叶龄一般为(A)叶期。

A4,B5,C6,D7

67稻穗为(D)。

A肉穗状花序B复穗状花序C总状花穗D圆锥状花序

68一般认为,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低于(A)时,就会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

A2——4ppm,B3——5ppm,C4——6ppm,D5——7ppm

69根据凌启鸿水稻叶龄模式理论,晚稻组(N=18,n=6)其拔节的时龄余数为(A)。

A倒4叶B倒3叶C倒6叶D倒5叶

70主茎第10叶正处于迅速伸长期,其需养料主要由(D)叶提供。

A5,B6,C7,D8

71我国的野生有(BCE)。

A粳型野生稻B药用野生稻C疣粒野生稻D籼型野生稻E普通野生稻

72主茎数18,伸长节间数为6的品种,其最上第二个发根节位的发根期处(B)。

A14叶——16叶期B15——17叶期C16——18叶期D17叶——孕穗期

73早稻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C)时可以栽插。

A9度B12度C15度D18度

74一般认为,日均(B)是安全开花授精的温度低限。

A18——21,B20——23,C22——25,D24——27

75自然条件下,籽粒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日均温(D)。

A18——23,B19——24,C20——25,D24——27度

76一般高产稻田的成穗率为(A)以上。

A30——40%,B50%,C60——85%,D90%

77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B)左右。

A0.1,B0.5,C0.9,D0.8

78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B)。

A玉米B水稻C小麦D油菜

79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A)的反应。

A日照长度B水分C温度D养分

80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B)。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麦

81玉米起源于(C)起源中心。

A印度B中亚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

82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A)。

A白菜型油菜B棉花C小麦D大豆

83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D)株/亩。

A1千左右B2万左右C1万左右D4千左右

84我省主要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B)左右。

A10%,B20%,C30%,D40%

85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2——16度的复种制度为(B)。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二年三熟

86如要求基本苗为15万,种子粒重为45克,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均为90%,则每天亩需播种子(B)千克左右。

A6,B8,C10,D12

87(A)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

88(B)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

89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C)。

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净生产量

90(A)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B单穗粒数C种子千粒重D颖花数

91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D)。

A水稻B马铃薯C甜菜D大豆

92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B)。

A光合作用B补偿能力C相互抑制D相互促进

93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D)。

A种植密度B水肥供给C病虫危害D环境条件

94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C)。

A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直线增长期D减慢停止期

95作物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B)。

A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直线增长期D减慢停止期

96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C)。

A相对生长率B净同化率C叶面积比率D比叶面积

97下列作物中,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A)

A油菜B水稻C甘蔗D玉米

98我国现有大田作物(C)

A30——40种B50——60种C60——70种D70——80种

99培育和推广作物抗虫品种防御虫害属(B)。

A生物防治B农业防治C物理防治D植物检疫

100生产上既作生长调节剂、又作除草剂应用的是(B)

A赤霉素B2,4—DC多效唑D6—BA

101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地(A)

A遗传性B温度C日照长度D氮素营养

102下列可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