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4285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9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docx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修改88

2.4、超前管棚施工10

分水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G354石阡香树园至河坝段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投标书。

2、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

4、我公司在类似隧道取得的成熟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项目分水岭隧道建筑界限尺寸为净宽:

2*0.75m(检修道)+2*0.5m(侧向宽度)+2*3.5m行车道、净高:

行车道5.0m、检修道:

2.5m。

起讫桩号为K20+902~K21+352,全长450米,Ⅲ级围岩127m,Ⅳ级围岩258m,Ⅴ级围岩55m,明洞10m;隧道进口段位于直线上,出口段位于圆曲线上,圆曲线半径为600m,隧道为上坡隧道,纵坡坡度为2.2%。

分水岭隧道各级围岩分布情况表

序号

名称

隧道桩号

总长度(m)

Ⅲ级

围岩

Ⅳ级

围岩

Ⅴ级

围岩

明洞

长度

1

分水岭隧道

K20+902~K21+352

450

127

258

55

10

2、工程技术标准

本隧道按设计时速40km/h的标准进行测设,其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

40公里/小时;

隧道建筑界限:

宽9.5米,高5米;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隧道设计使用年限:

主体结构(衬砌、洞门):

100年,可更换、修复构件(水沟、)

3、工程自然条件

3.1地形地貌

石阡县地处湘西的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隧道附近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剥蚀型地貌。

隧道区附近海拔931.3~1046.5m,相对高差115.2m,隧道穿过一山体,轴线通过高程在933.78~1014.49m,相对高差81.12m,自然直角为10°~20°,进出口处地势较为平坦。

分水岭隧道位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镇境内,隧道位于山区,地形较陡峭,隧道进出口为原省道S305,交通条件较好。

3.2气象特征

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3.1~17.1°,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1.9~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3.2~27.2°;全年降雨表现为两峰两谷型,最高峰出现在6月,次高峰出现在10月,平均降雨量达917.6mm,占全年降雨的83.7%,4-10月日照时为833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6.5%。

平均相对湿度76~82%,平均风速1.3~2m/s。

3.3地质情况

1、地质构造、水文及地震

石阡县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一遵义断拱一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两区之间以红石-石家场(石固)-石阡断裂为界。

境内主要发育北北东向褶皱及断层,被晚期发育的北东向断层错动,呈“S”型弯曲,具反时针扭动特点。

隧道位于石阡县龙井镇境内,隧道附近发育一些小构造,附近岩层综合产状130°∠30°,节理产状270°∠56°、197°∠72°,无活动断层和区域性断裂带通过,整个区域不受构造活动影响。

隧道区横穿一山脊,地势起伏较大,进出口均位于不同沟槽附近,沟槽为周围山体地表水汇集区,为山间季节性溪沟,受降雨影响较大,雨季水流量较大,枯水期近于干枯。

勘察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粉质黏土、角砾土、碎石土地层内,含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向补给,由斜坡地段以渗

流的形式向沟谷排泄。

根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内地震动反应频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

2、不良地质现象

场区不良地质有溶洞及构造破碎带等软弱围岩。

4、施工条件

4.1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沿线的主要公路有:

S305省道及地方乡村道路网等,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隧道进出口距离省道及村道较近,进入施工现场可就近从隧道出口修建便道连接原有道路进入。

4.2材料供应条件

工程所用钢材、水泥可自铜仁、贵阳采购。

一般建筑材料可在地方采购。

各种筑路材料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碎石

碎石加工场沿线分部有7处,基本在沿线10公里内,前期调查出厂价在40-60元/m3。

另运费起步价3元/m3,每公里增加1元/m3。

费用较高,因此项目部根据线路情况计划设置3处碎石加工场兼做拌合场。

(二)砂

项目所在地基本为机制砂,出厂价约100元/立方米,平均运距在30公里左右。

项目部另行考虑自行生产机制砂。

4.3水电供应条件

(1)施工用水

洞口用水主要为施工及生活用水,水源取自隧道出口右侧山涧处自然水,自然水面高度约比隧道出口洞顶高程高20m,水压能满足施工生活所需,水源离洞口距离约150m。

采集措施为:

自然采水,供水管道采用Ф60PVC水管。

水源处实施人工围砌蓄水池,施工现场采用大型蓄水罐蓄水。

计划于2017年8月上旬组织人员进行蓄水池的砌筑与管道铺设安装作业、中旬完成蓄水罐的安置及通水作业。

(2)施工用电

分水岭隧道施工用电,配制为500KW变压器一台。

变压器位于隧道出口左侧,设置高度为洞顶高程向上8米处,与空压机房平行设置。

计划于2017年7月上旬完成变压器基座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并督促供电用电部门架设电线杆及拉线作业,保障7月下旬通电。

4.4通讯条件

本项目虽地处山区,但通讯条件较好,施工时另配置一定数量的对讲设备。

第三章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设置

针对本工程特点,由铜仁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TRJYYT1标项目经理部对隧道施工全面管理,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总工程师1名。

下设八个部门和一个工区。

分别为:

安全科、机料科、工程科、财务科、办公室、计划合同科、工地试验室、档案室、隧道一工区。

每个科室各设科长1名,试验室设主任1名。

项目经理对本工程的实施负全责,其他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并落实责任到人。

组建职能完善、体系健全、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代表我公司负责对内组织、协调、指挥生产,对外配合业主、监理及地方有关部门工作,确保合同履行。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见附图一。

2、管理人员配置一览表

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

序号

姓名

岗位

1

陈品明

项目经理

2

朱慧明

项目总工

3

过秀国

项目书记

4

杜朝化

三分部负责人

5

王斌

二分部负责人

6

张龙

一分部负责人

7

肖立江

副总工兼工程科科长

8

许建利

工程科科员

10

张鑫宝

工程科科员

11

杭晨亮

工程科科员

12

熊蒲宏

工程科科员

13

鲁超

工程科科员

14

王世全

工程科科员

15

乔森

工程科科员

16

李嘉诚

工程科科员

17

王亚君

工程科科员

18

王志杰

工程科科员

19

谢尚铕

质检科科长

20

李润枝

安全科科长

21

周啸鹏

安全科科员

22

郑单

安全科科员

24

徐路平

安全科科员

25

徐海林

安全科科员

26

陈忠辉

财务科科长

27

石娜

出纳

28

吴新才

试验室主任

29

傅狄武

机料科科长

30

姬雄

机料科科员

31

纪凯翔

合同科科长

32

杜程程

合同科科员

3、施工队伍布置

隧道一班组承担分水岭隧道的全部施工任务,采用出口单向开挖施工,为便于靠前指挥和协调管理,工区就近工点部署,临时驻地设置在隧道出口,前期暂租民房使用,后续新建房屋进行驻地建设,新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单层彩板房。

生产设施临近工点布置,施工现场新建生产用房,采用钢结构。

第四章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1.1施工调查

我部组织先遣人员对现场情况作进一步详细调查,核准临时道路、给水、通讯、电力及临时房屋布设方案等。

1.2技术准备

1)岗前培训

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种等进行高速公路隧道标准化施工、验收暂行规定,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技能培训,学习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的法律法规等。

2)设计文件复核

接到施工设计文件后,结合设计技术交底,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编写会审记录。

如有现场与设计不符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同时抄报监理与业主,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3)测量和试验

我部已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院的交接桩进行了复测,建立测量控制网。

我部已建立工地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检验设备并对其进行标定,及时完成临时资质申请,抓紧进行原材料的试验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制定试验检验工作计划。

4)制定不良地质及地质灾害的技术保证措施

分水岭隧道存在一定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坍塌、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提前制定技术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做到有效预防,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1.3机械设备准备

针对本隧道工程施工工期紧,地质条件较复杂等特点,我们将在分水岭隧道作业线上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在钻爆和运输作业线中配备空压机、钻孔台架和挖掘装载机,全部采用无轨运输;隧道衬砌采用整体液压衬砌台车、混凝土输送车灌注混凝土工艺;配备满足隧道施工的通风、防尘设备,为隧道快速掘进做好准备。

1.4材料准备

隧道施工用砂石料均由我部自有料场生产加工,并在砂石料场取样试验;根据进度安排,将制定主要材料的用料计划,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选择合适的地材,工地试验室提前做好各种标号混凝土、砂浆的施工配合比。

1.5施工方案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审查核对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并对线路中线、高程进行复测,对原材料进行鉴定,选定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机具、人员按承诺进场,现场实现四通一平、完成征地拆迁、技术交底,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各项施工方案,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按程序上报审批。

2、临时工程

2.1临时便道

隧道出口离既有S305省道约150m,施工便道由隧道出口连接S305省道,由于离既有省道较近,施工条件便利,但由于省道车辆较多,且连接处为一180°回头弯,故在和省道的交汇路口需加设安全警示标牌,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便道实行交通管制,防治社会车辆进入,便道长度150m,宽度5m,设置一处长20m、宽6.5m的错车道,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

所有路面结构均采用20cm泥结碎石硬化。

2.2施工用水

洞口用水主要为施工及生活用水,水源来源于隧道出口右侧山涧处自然水源,海拔高度为隧道出口洞顶高约20米处,距离约150米。

采集措施为:

自然采水,供水管道采用Ф60PVC水管。

水源处实施人工围砌蓄水池,施工现场采用大型蓄水罐蓄水。

计划于2017年8月上旬组织人员进行蓄水池的砌筑与管道铺设安装作业、中旬完成蓄水罐的安置及通水作业。

2.3施工用电

我部已确定变电站位置和需配置变压器的功率,已与业主和当地电力部门联系,现正在上报施工用电方案。

计划架设一条电力专线作为施工用电,在隧道出口设置设置500KW变压器1台,另外配备1台300kW的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变压器位于隧道出口左侧,设置高度为洞顶高程向上8米处,空压机房边上。

计划于2017年7月上旬完成变压器基座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并督促供电用电部门架设电线杆及拉线作业,保障7月下旬通电。

 

分水岭隧道出口洞口平面布置图

施工便道

仓库

办公区生活、

拌合站

料仓

接S305

钢筋棚

隧道出口

变压器、空压机房

机械停放、材料堆场

2.4洞口污水处理

为满足环保要求,在隧道进口端设置一座污水处理池,隧道的施工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由隧道中心排水沟集中引排至地表水系,严禁排放含有污染物质或可见悬浮物质的水。

2.5通讯联络

队伍进场后,为主要工程管理人员配移动电话,方便项目部和各施工队之间、各级人员与业主、监理及外界的联系,加强各部门和人员间的沟通。

2.6混凝土拌和站及料场建设

混凝土拌合站布置于隧道出口右侧沿大里程方向约100米处,设计场地占地20*60m。

架设一台JS1500型拌和站(配制100吨散装水泥罐),设3级料仓,于料仓右侧设一座沙石机。

计划于2017年7月中旬进行场地清理平整工作,场地软土地基需进行换填压实。

7月下旬进行拌合站基础开挖,8月上旬进行拌合站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钢支架搭设。

完成3级料仓的分仓浆砌作业及顶棚搭设,并进行场地硬化。

8月中旬进行拌合站设备安装及水泥罐吊装作业。

8月底前完成拌和站的调试及标定工作,保障月底投产。

2.7钢材加工棚建设

钢材加工房布置于隧道出口左侧沿大里程方向60米处,设计长30米,宽10米。

用于钢拱架及钢筋加工,设置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堆放区。

计划于2017中旬前完成清表及场地硬化。

于7月下旬进行钢筋棚棚架搭装作业。

8月上旬完成冷弯机安装调试工作。

2.8空压机及发电机房建设

空压机及发电机房布置于隧道出口右上侧山坡处,距离洞口15米。

占地18*5m,配备23.8m³螺杆式空压机3台,储气罐3个,250KW柴油发电机一台。

计划于2017年7月上旬完成场地平整、硬化及地面排水工程,8月上旬进行空压机及储气罐的安装调试工作。

2.9仓库及员工生活区建设

员工生活区布置于隧道出口右侧沿大里程方向约150米处,设计占地550平方米,包含员工宿舍、员工食堂、洗浴室、男女厕所。

计划于2017年下旬完成场地平整硬化工作,于8月中旬完成板房搭建,下旬前完成生活区的通水通电工作,保障入住。

仓库布置于隧道出口右侧30米处,占地150平方米,其中包括设备仓库及速凝剂仓库。

计划于2017年7月下旬完成场地清理及硬化工作,8月上旬完成板房的搭建及通水通电工作,确保8月份中旬投入使用。

2.10弃渣场

隧道弃渣场位于隧道出口右侧,往小里程方向80米处。

原S305国道旁边。

弃渣路线运距约650m。

预计弃方量4万立方米。

2.11火工品存放点

临时炸药库计划设置在白沙与本庄之间K33+000山坳中,拟建一处5吨炸药、5000发雷管库。

借地面积约10亩(含值班室),保卫人员3人,24小时巡逻。

仓管员1人,犬1条,监控防雷设施各一套,消防器材消防水池配套。

临时炸药库按安全要求规定布置,并报经当地公安部门核准。

安排专职人员看守。

第五章施工方案

1、主要施工方法概述

隧道开挖采用人工挖掘或弱爆破开挖,洞内采用凿岩机钻眼、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弃碴场,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衬砌采用液压台车施工,墙拱一次浇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高压泵送混凝土入模,插入式振捣器配合附着式振捣器捣固。

洞内附属洞室、沟槽、路面工程以及装修在二次衬砌完成后进行。

隧道涉及的辅助施工措施主要有:

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等。

超前长管棚设置在隧道进、出口V级围岩地段,长管棚外径108mm,壁厚6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环向间距40cm,纵向外插角1~3°,并配合混凝土套拱施工,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以便安全进洞。

超前小导管设置在洞身各级围岩地段,采用外径42mm,壁厚4mm,长400cm的热扎无缝钢管,在钢管距尾端40cm范围外钻Φ6mm压浆孔。

钢管环向间距约40cm,外插角控制在15°~30°左右,尾端支撑在钢架上,每排小导管纵向至少需搭接1m。

2、洞口与明洞施工

明洞及洞门施工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排水系统、洞门、明洞、坡面防护以及洞口的辅助工程等的施工及其他有关作业。

明洞工程按图纸设计先施工完成,以减少干扰,并保证安全,为加速隧道施工创造条件。

洞口施工时,如地质情况有变化或其他原因需变更设计或施工方案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办理。

2.1、施工原则及程序

洞口工程施工总的原则按先治水,后开挖支护,再施做洞口大管棚,然后进行暗洞开挖施工,施工一定距离后,满足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文件规定的安全距离后进行洞口斜切段、斜切延伸段的二衬施工。

施做大管棚和进入暗洞开挖前,必须进行洞口顶端实际地质调查和观察,对有沟壑和坑洞处必须填平夯实,并按监控量测相关要求进行地表沉降观测,及时为施工作业提供可供参考的量测数据成果。

施工程序:

暗洞开挖

洞口截水天沟明挖临时支护大管棚

明洞衬砌回填

2.2、截水天沟施工

在洞顶开挖线外距仰坡5~10m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开挖截水天沟,作好洞口地表防排水。

天沟开挖采用人工进行,对局部出露裸岩部位采用气动风镐凿除,人工砌筑沟槽。

2.3、洞口仰坡、洞门边坡处理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洞口、洞门仰边坡主要采用锚网喷防护,喷C20砼厚10cm,设置φ6钢筋网(间距20*20cm),锚杆采用砂浆锚杆,单根长度及布置间距根据岩土风化程度分别按设计布设。

隧道施工完成后对外露的临时边仰坡采用喷播植草进行绿化。

①在洞门刷坡前就先放出开挖边线,准确定位洞顶截水沟的位置(截水沟设置在隧道开挖线5m外),及时施工洞顶截水沟,以防止刷坡后雨水冲刷洞顶及雨水渗入土层影响土层结构造成滑坡,截水沟沟底宽80cm,沟壁高80cm,坡度1:

1,沟底及壁厚30cm;

②在洞门刷坡时严格按设计坡度进行放线,防止出现亏坡现象,如果刷坡较高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台阶并在台阶上增设水沟,防止集水面较大时雨水冲刷坡面;

③在刷坡完成后应及时按设计要求施作锚杆、挂钢筋网、喷砼,防止坡面过长时间裸露;

④洞门墙范围边坡开挖坡率与洞口路基边坡一致;

⑤边坡开挖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边开挖边支护,下台阶在上台阶支护完毕后再开挖严禁大挖大刷。

⑥边、仰坡面上应打仰斜式排水孔,内插φ80mm软式透水管,端部扎紧,与水平面成9°的夹角,间距为3*3m,透水管打设深度为5m。

⑦洞口边仰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做明洞和明洞回填,套拱施做前应预留明洞范围内的核心土。

⑧施工应选在晴天干燥季节进行,先清除浮石和浮土,施工中应在洞口及坡顶位置设置量测点,加强量测,及时反馈信息。

2.4、超前管棚施工

分水岭隧道洞口工程按设计图纸在明暗分界里程处设置进洞超前管棚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沿拱顶开挖线外侧布置,钻孔前先施做砼导向墙。

(1)超前管棚施工参数如下

1)导向墙采用C30砼,截面尺寸:

70×200cm。

孔口管管径:

Φ140mm,每环33根。

2)管棚设计参数:

①钢管规格:

热扎无缝钢管Φ108mm,壁厚6mm,节长3m、6m。

②管距:

环向间距40cm。

③倾角:

平行于路线纵坡;方向平行于路线中线。

外插角1-2°。

④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m。

⑤管棚注浆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采用水泥浆分段注浆,注浆参数:

水泥浆水灰比1:

1,注浆压力:

初压0.5-1.0MPa,终压:

2.0MPa。

(2)导向墙施工

导向墙浇筑在边仰坡开挖支护结束后进行,浇筑前测量放出开挖轮廓线,环向沿开挖轮廓线,径向×纵向:

1.2×2.5m范围采用人工开挖,局部硬质段配合风镐开挖,土槽内表面成型好。

无超欠挖,以保证后期初期支护厚度。

立侧模埋设导向管,导向管距离砼墙底部40cm按外插角固定好,浇筑混凝土采用溜槽进仓,振捣采用Φ50软轴棒,人工辅助对侧沟死角进行振捣。

浇筑由两侧底角开始对称向上,至导向墙顶収仓。

导向墙及导向管结构尺寸及位置关系见图“V级围岩进洞护拱大管棚设计图”。

 

V级围岩进洞护拱大管棚设计图

(3)管棚施工

根据线路中心线控制点坐标,利用全站仪放出洞口里程中心桩并标出里程高程;根据隧道轴线中心桩,利用全站仪根据隧道设计尺寸,放出管棚轮廓线,然后根据设计间距逐个标出管棚位置,同时根据钻机设备和现场地形条件修整出摆放钻机设备的平台。

放样完毕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批复后才能布置施工,并随时检查其中线水平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采用管棚钻机钻孔,钻孔直径108mm,仰角上扬3°;仰角控制采用钻机平台控制,以水平尺测量。

导管加工按设计要求间距30cm梅花形布置φ12cm的注浆孔,原地焊接两根,其余接长在孔口安放是逐节焊接节长,管头加工成尖形以便安装。

止浆段采用质橡胶圈箍套住长管棚,橡胶圈箍外径与钻孔相同,随长管棚一起打进孔内。

导管加工示意图见图5“导管加工示意图”。

管棚超前导管结构示意图

采用管棚钻机施做管棚,台车的钻杆长度为1-2m,钻深孔时必须接杆。

随着孔深的增长,需要对回转扭矩、冲击力及推力进行整调,要严格控制推力,不能过大。

为了确保钻杆接头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钻杆联接套应与钻杆材质相同,两端加工螺扣。

管棚钻机就位前,测量工应准确画出钻孔位置。

施钻时,管棚钻机大臂必须顶紧在掌子面上,以防止过大颤动影响施钻精度。

钻机开孔时钻速宜低,钻进20cm后转入正常钻速。

第一节钻杆钻入尾部剩余20-30cm时停止钻进,人工用两把管钳卡紧钻杆(注意不得卡丝扣),钻机低速反转,脱开钻杆。

钻机沿导轨退回原位,人工装入第二根钻杆,并在钻杆前端安装好联接套,钻机低速送至第一根钻杆尾部,方向对准后联接成一体。

联拉钻杆时应将大臂落下,在地面安好钻杆后,大臂重新升起就位。

换钻杆时,要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有无损伤,中心水孔是否畅通等,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以确保正常作业。

在安装长管棚之前清孔,清除坍塌碎渣。

对清孔后的钻孔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有孔位、孔径、孔深。

安装:

检查合格后,安装长管棚,以钻机将管棚顶入孔内。

注浆采用水灰比1:

1的水泥浆注浆。

注浆初压0.5-1.0MPa,终压:

2.0MPa,采用地质钻孔的方法取芯检查该注浆效果,注浆扩散半径往开挖外侧大于0.5米即认为达到注浆效果。

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2.5、明洞施工

分水岭隧道明洞洞门形式为端墙式,明洞施工采用明挖施工方法,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

①在明洞拉槽开挖前结合路基情况事先做好排水工作,洞顶环形截水沟应先期完成。

洞口开挖原则:

以尽量减少洞口刷坡,争取早进洞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挖,设计图纸提出的开挖进洞位置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经业主、设计、及监理共同确认后进行调整。

洞口仰坡及明洞开挖边坡防护以临时加固为主,边、仰坡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其开挖要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②明洞基础应落在稳固的基础上,如遇基础不稳,应进行处理,具体方法视实际情况确定,明洞基础承载力不小于350kpa;

③明洞开挖遇有地下水时,将地下水引离开挖面;

④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核对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若地基承载力不足时,报告监理工程师,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⑤在进行明洞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施工;

⑥开挖到位后,抓紧仰拱及填充施工,尽快形成环封闭,保证建筑物稳定;

⑦明洞背回填土,填土偏压坡率尽量符合原貌自然坡。

回填土石(石径不大于10cm),分层人工压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3米,压实度不小于70%。

洞门完工后,修整洞口地形并绿化(植草/植树木)使之与洞门环境相协调;

⑧粘土防水层与边、仰坡应该搭接好,封闭紧密,防止地表水下渗。

防渗层与边坡搭接长度大于0.5米。

⑨隧道出口为上坡,路基边沟在距洞口不大于1m处设反坡排水,坡度不小于0.5%,防止洞外水进入隧道。

⑩明洞施工施工顺序图

 

3、洞身开挖

3.1、Ⅴ级围岩开挖

采用“大管棚+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开挖采用留核心环形开挖。

①施工工序

施工步骤:

超前支护→上部环形开挖→上部初期支护→核心土开挖→下部开挖→下部初期支护→铺设防水层→模筑二次衬砌。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各部位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初期支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