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4157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docx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相关制度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客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

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其中,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

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指一个(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

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其中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

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存;贮存区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144

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

七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7)压力容器。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场的特征。

危险源辩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

在进行危险源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等。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需考虑

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多大

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

(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

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

同一种危险源其数量不同,危险的程度也不同。

(3)辨识危险源的分布,危险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

对于I类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是确定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有毒有害物质量的多少、强度、作用范围,对于重要的生产区域和装置,还需要了解系

统内能量流动、有害物质的传递过程。

对于Ⅱ类危险源的辨识,主要

是找出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

(二)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境、

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而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总图。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

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

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

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危性较大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现场。

(7)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8)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三)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l)询问、交谈。

对于生产系统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巾的危害。

从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

存在的危险源。

(2)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

(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产单位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5)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险源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

毒性、生物退化

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

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增加。

(6)安全检查表。

运用已编制好的安仝检查表,对生产系统实

施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7)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

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

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

源风险的对策。

(8)事件树分析。

事件捌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

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各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9)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

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人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其各自特

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

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

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

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实际上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密切相关。

一般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是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

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

以考虑。

(1)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每一个重

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①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

理技术措施。

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以及矿山、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

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

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③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并及时完善重大危

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④应针对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

演练,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置应急演练。

⑤应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使其全面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⑥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及应急措施

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⑦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⑧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或安

全监控设施,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或监控设施有效运行,并落实监控责

任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应作为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内容。

⑨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做好检

测、检验记录。

⑩应对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

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消除。

⑩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需资金

的投入。

所需资金在安全投入专项资金中单列。

(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①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

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

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②辨识危害。

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考虑谁会受

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③确定风险。

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

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

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

以及一旦失败将造成的后果。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

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如表6-1所示。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

表6-1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

险,并检盎风险是否可承受。

(3)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

危害辨

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因此,控制措施

-150–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的充分性必须得到持续评审和修订。

同样地,如果条件变到使危害和风险受到显着影响时,则应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行评审。

案例:

某家具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事故简介

A家具生产公司,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原有生严规模不能

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

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公司决定选择新

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

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严,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

为新厂址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

(1)公司地址.A公司地处集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

司相邻,A公司以东10千米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

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郐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

专线运输.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

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000平方米,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

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平方米,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A公司生产

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

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

叉车,运输车辆等。

(3)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

工组装、喷漆等。

专家点评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事故分类,主要的危险

因素及产生部位如下:

(1)机械伤害。

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触电。

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

(3)物体打击。

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

(4)起重伤害。

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

起重伤害。

(5)火灾。

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

引发火灾。

(6)中毒和窒息。

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

(7)车辆伤害。

又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事故隐患的概念、成因与分类

1事故隐患的概念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

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

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的成因

事故隐患成因有“三同时”执行不严;国家监察不力;行业管

理职责不明;群众监督未发挥作用;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资金不落

实等。

3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

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

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

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

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

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担负的主

体责任作出了如下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

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

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

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

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4)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

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

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

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5)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

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

(6)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南生产经营单位(车问、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治理

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

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7)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

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巾无法保

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

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

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

养,防止事故发生。

(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H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炎部

门报告。

(9)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

资质的安伞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材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

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

(1)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分析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月、每

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杳治理情况按相关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每月10日前和下一年1月10日前向相关部门报送统计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资料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宁。

(P155-156)

(2)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牛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l日前向安伞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伞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①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③隐患的治理方案。

(3)重大事敝隐专-家评估制度凡在事故隐患排卉整治工作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牛产经营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巾介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的等级,论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并制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

四、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全面排查治理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

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

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没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汁、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没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第三节安全生产检查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安全生产检查通常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

检查周期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如每年一次、每季一次、每月一次、每周一次等。

定期检查面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则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日常的检查包括班组硷查、车问检查和厂级检查。

班组检查每班必须进行,又分为班前安全检查和生产中的安全检查,班前安全检查是工艺设备的防火控制要点,生产中的检查是班长或安全员在生产过程中,检查员工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机器设备运作是否正常。

这是工厂中最基本的安全检通过认真的检查,很多的隐患都可以发现,事故可以避免。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由各级生产单位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

龟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国庆节)前后,职工注意力在过节上,容易发生事故,而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项)安全牛产检查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存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

如对危险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

量检测检验都属专业(项)安全检查。

专业(项)检查具有较强的

针对性和专业要求,用于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

通过检查,发现潜在

问题,研究整改对策,及时消除隐患,进行技术改造。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

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由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组织有专业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安全生产巡视和检查。

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查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查工人安全生产权利的保障情况;查事故原因、隐患整改情况;查责任者的处理情况等。

此类检查可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利的维护。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l查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文件为依据,对照检查各级领导和职工群众是否重视安全工作,人人关心和主动搞好安全工作,使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在单位和现场得到落实。

具体讲,就是要杏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抓的深度和广度。

2查领导

检查各级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是否真正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是否认真解决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和安全生

产上的重大难题,做到奖惩严明,支持安技部门人员的工作,尽到自己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

3查制度

首先检查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深人人心、严格执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是否能及时得到纠正、处理。

特别要重点检查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是否认真执行安全牛产责任制,能否达到齐抓共管的要求。

4查措施

是否年年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汁划,是否每个工程项日都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其中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地是否认真按措施执行。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是否随生产施工任务下_达、按时完成,劳动条件和安全设施是否得到改善,预防了哪些重大事故。

5查隐患

深入生产下问、施工现场检查劳动条件、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安全用具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要求。

安全道路是否畅通,材料、构件、产品堆放是否整齐,电气设备及其线路设置、压力容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管理是否按规定、条例要求。

垂直运输设备和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有无带病运行情况。

脚手架、吊篮是否按规程和设施要求搭设。

职工是否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6查事故处理

检查有无隐瞒事故的行为,发现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是否制订了防范措施,是否项项落实。

凡检查中发现未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的事故,要重新严肃处理,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7.查组织

企业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否成立和经常进行活动,各大保证体系是否形成和发挥作用,安全机构是否没立,安技干部是否按规定配备,素质条件是否能胜任工作并相对稳定,班组安全是否建立,是否发挥作用,是否达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网。

8.查教育培训

新人厂的工人是否经过认真的三级安全教育,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是否都经过特种安全培训、考核、持证操作。

各级领导干部、安技人员是否经过专门安全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书,全体工人是否都学习过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能否达到懂知识、有技能、好态度的水平。

以上八个方面要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哪方面问题突出,就确定哪方面为检查的重点,灵活掌握运用。

三、安全生产检查的办法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

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

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

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

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

2安全检查表法

(1)安全检查表法的定义。

①为使检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②安全检查表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

素,确定检查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