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4157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1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

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

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

多媒体展示:

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

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进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

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

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

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

  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兹举一例,仅供参考:

①按照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00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砂子开始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min、2min、3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

这说明了什么?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

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

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

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

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

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

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

①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

吸收的热量Q1=4.2×103J。

  展示问题2:

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

吸收的热量Q2=2×4.2×103J=8.4×103J。

  展示问题3:

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

吸收的热量Q3=50×8.4×103J=4.2×105J。

  展示问题4: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

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

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

Q放=cm(t0-t)。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

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

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

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

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

弹力大小的计算。

  3。

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

由此引入新课

  师:

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

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

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实验2:

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3:

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

没有。

  生2:

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

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

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

(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

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

  A1000J5S

  B1000J10S

  C4000J1min

  D6000J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

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

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

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

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教师引导:

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

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

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

谁做功少?

谁用的时间多?

谁用的时间少?

谁做功快?

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

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

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小结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点评

  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

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4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苏埠镇戚桥学校

  刘宝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七磁生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l过程与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教学难点】

  1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教

  具】

  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神秘地):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

想认识他吗?

下面请大明星出场!

  课件展示:

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

  师(遗憾地):

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

大家可别小瞧他!

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

课件展示:

电的应用实例。

同时

  师(富有激情地):

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

这位大明星就是——课件展示:

法拉第简介。

  师:

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

  磁生电

  2师(打趣地):

磁能生电?

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

  师:

开个玩笑。

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

  师:

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依次):

  问题1:

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

问题2:

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问题3:

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

师引导学生回答。

答问题1:

  生:

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中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答问题2:

  生:

电路中有电流时,电灯可以发光,电流表会有示数等。

师(补充):

由于这个实验中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普通的小灯泡根本不会发光,普通的电流表的指针也不会偏转,所以我们要用更灵敏的检流表检测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答问题3:

  根据检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第二次实验中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第二次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第一次不同。

师:

下面,请大家按图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

  3课件展示:

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

  师:

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按照实验提示分步进行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

第一步:

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时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第一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

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

第二步:

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产生电流?

若不是,请注意导线的运动方向。

  第二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

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师:

如果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似?

  课件展示:

三幅动画:

(1)小刀锯磨细木棒;

(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

生:

切割。

  师:

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如果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

  课件展示:

第三步:

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比较让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三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

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

  4场方向一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课件展示:

第四步:

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四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

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总结: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

(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师:

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板书

  1、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

  3、发电机

  1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

  5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师:

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发电机模型。

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转子和定子。

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板书:

2基本组成:

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师:

发电机的转子是用很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

教师请一名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注意转速不要太快),提醒其他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师:

大家是否观察到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以前电路实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生:

这个小灯泡在不停地闪烁。

  师:

小灯泡为什么会闪烁呢?

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课件演示:

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和强弱的变化师:

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有什么不同?

课件演示:

干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情况师生交流总结:

  1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

2发电机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师:

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板书:

  4、交流电:

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