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4065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docx

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

随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各学科

(文化课)命题说明

语文

一、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层级及具体要求如下:

I级

1.能正确地认读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能工整、规范、准确的书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段)。

3.对要求背诵、默写的古代诗歌能准确记忆,正确书写。

4.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弄懂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口语交际,能做到中心明确,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能根据场合和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流,语言简明连贯。

II级

1.通读文章(段),能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材料与观点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4.阅读简单的科技作品,能归纳出说明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及说明层次、顺序、方法等。

5.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

6.诵读古典诗词,能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针对名句作赏析,感受诗歌所流露的情感和主旨。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重点语句含义,赏析写作特色。

8.能主动、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III级

1.阅读文章,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根据写作要求,能审准题意,选好材料;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好写作思路。

4.写记叙文内容具体,线索清晰,能很好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丰富生动。

5.写作时感情真挚,能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捕捉事物的特征,抓住事件(人物)的特性,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6.能写一般性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完整,用语恰当;能写一般性的说明文,做到对象明确,特点鲜明,解说到位;根据生活需要,能写日常应用文。

二、考试范围

中考命题将妥善处理考试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的古诗文名句积累、基础知识积累、语文实践活动、古现代诗文的阅读理解、写作等五项能力。

安排好选材比例,处理好直接涉及到教材的内容与选用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现代文阅读材料来源于课外,古代诗词赏析材料来源于课内(见附录),文言文阅读材料课内课外兼顾,古诗文的背诵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材为主,文学名著的阅读考查一般限于教材及教材附录所涉及到的篇目(见附录)。

阅读理解赏析分浅层次阅读理解和深层次阅读赏析两个层级,浅层次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是读准、读通,读懂;深层次阅读赏析的能力要求是读透,读出个人感悟、情感与评价。

浅层次阅读题目设计有:

(1)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

(2)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分析关键语句、段落含义及作用;(3)简析人物形象、情感等;(4)根据文章(段)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等创新题(限于浅易层级);(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

深层次阅读的题目设计有:

(1)把握文章最深刻的主旨、内涵,品析文章深刻的哲理;

(2)分析文章精妙的写法,品析文章语言的精妙;(3)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4)与文本对话,提出“我”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我”对文本哲理内涵、写法、用语等的评价,“我”的读后体验等;(5)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等创新题(较难层级)。

三、考试内容

1.古诗文名句积累与欣赏

考查形式有两种:

直接背诵默写、理解性背诵默写。

要求积累与欣赏的古代诗文具体目录见附录部分。

2.基础知识积累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字书写,汉字的音、形、义,成语的运用与积累,标点符号的运用,病句判断及修改,文学名著阅读等。

3.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根据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

关心学校、本地区及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考查点:

(1)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2)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3)能根据搜集的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设或观点;(4)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5)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4.古现代诗文的阅读理解

古诗词的赏析主要考查古诗词的内容的理解,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和古诗词中作者流露的感情,能够鉴赏古诗词的重点字词和名句,重点篇目见附录部分。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及根据文章(段)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等。

文言文阅读材料课内课外兼顾,进行比较阅读。

考试不涉及句式方面的知识。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及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所选用阅读的现代文包括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

一般文章的阅读考查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文本中表达的效果,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侧重在学生对形象(性格)、情感、语言的领悟及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上。

浅层次阅读中的现代文考查:

(1)经典短文或消息;

(2)科技作品或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分析。

深层次阅读即文学作品阅读,主要考查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叙事性)两大类。

5.写作

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考查学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其命题形式主要是命题式记叙文、材料式议论文两类。

在尊重学生写作个性与自由,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考查审题、立意、取材等基本技能,考查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考查学生推敲开头、巧设结尾、铺陈线索、设置悬念、安排过渡的能力,考查学生平时观察社会、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而自由地展示其写作技巧与写作水平。

命题式记叙文写作在传统考查叙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写人的考查成分,鼓励学生写出性格丰满、形象鲜明的人物出来。

建立更科学、更人性化的作文评价体系,其主要内容是:

(1)充分领会写作要求,要求学生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

(2)不求全责备,多打高分,敢打满分,拉开差距;(3)对各类不同特点、不同体例的作文均建立适合各自特色的评分细则。

在充分尊重评分细则的前提下,对下列作文要适当或重点加分:

①所叙内容(情节)符合生活的真实;②文章内容符合年龄段的年龄特征,有自己的思考和语言个性;③写作内容充实,充分展示了写作者多读、博识、深思的底蕴。

同时,对下列作品要酌情扣分或打低分:

①思想消极悲观,主题不昂扬;②编造苦难生活经历;③情感虚假,无病呻吟;④不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乱用网络语言。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和分值:

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三)试卷结构:

1.全卷分古诗文名句填写、基础知识积累和语文实践活动、浅层次阅读理解、深层次阅读赏析、写作五个部分。

2.试卷的题型结构:

为了凸现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考虑学生答题的方便,考试卷采用的主要试题类型有:

选择题(10%以内)、填充题、问答题(简答题)、图文表述题、答案开放的表述题、作文题等。

全卷文字约7000字。

3.试卷的分数结构:

语文卷面满分150分。

其中古诗文名句填写9分,基础知识积累和语文实践活动26分,浅层次阅读理解35分,深层次阅读赏析20分,作文60分。

4.试卷的难度结构:

全卷的难度值为0.65左右,难、中、易的分布约为25%、60%、15%。

附录:

一、要求朗读、背诵、默写、赏析的古诗词(10首)

1.《观沧海》(七上)

2.《钱塘湖春行》(七上)

3.《天净沙·秋思》(七上)

4.《使至塞上》(八上)

5.《春望》(八上)

6.《赤壁》(八下)

7.《饮酒(其五)》(八下)

8.《行路难(其一)》(八下)

9.《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上)

10.《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九上)

二、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词(40首)

1.《龟虽寿》(七上)

2.《过故人庄》(七上)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七上)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

5.《夜雨寄北》(七上)

6.《泊秦淮》(七上)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七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七上)

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七上)

10.《观书有感》(七上)

11.《山中杂诗》(七下)

12.《春夜洛城闻笛》(七下)

13.《逢入京使》(七下)

14.《滁州西涧》(七下)

15.《江南逢李龟年》(七下)

16.《约客》(七下)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上)

18.《长歌行》(八上)

19.《黄鹤楼》(八上)

20.《送友人》(八上)

21.《秋词》(八上)

22.《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八上)

2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

2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下)

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八下)

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八下)

27.《登飞来峰》(八下)

28.《观刈麦》(九上)

29.《卜算子·咏梅》(陆游)(九上)

30.《商山早行》(九上)

31.《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九上)

3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九上)

33.《朝天子·咏喇叭》(九上)

34.《从军行》(九下)

35.《月下独酌》(九下)

36.《羌村三首(之三)》(九下)

3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九下)

38.《雁门太守行》(九下)

3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九下)

40.《别云间》(九下)

三、要求阅读浏览的文学名著(4部)

1.《西游记》

2.《水浒》

3.《鲁滨逊漂流记》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要求熟读、理解、掌握的文言文(14篇)

1.《童趣》(七上)

2.《陈太丘与友期》(七上)

3.《孙权劝学》(七下)

4.《狼》(七下)

5.《陋室铭》(八上)

6.《记承天寺夜游》(八上)

7.《与朱元思书》(八下)

8.《小石潭记》(八下)

9.《醉翁亭记》(八下)

10.《唐雎不辱使命》(九上)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下)

12.《曹刿论战》(九下)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14.《愚公移山》(九下)

数学

Ⅰ、考试能力要求

1、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2、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四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3、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4、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5、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

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试题将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不出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

6、试卷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与结果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层次: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具体涵义如下: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Ⅱ、考试内容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的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的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3、“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来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

4、“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5、“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以下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分述如下:

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考试内容: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考试内容:

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进行简单的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考试内容: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考试要求: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4、整式与分式

考试内容:

整式,整式的加减法,整式乘除,整数指数幂,科学记数法。

乘法公式:

(a+b)(a-b)=a2-b2,(a-b)2=a2-2ab+b2,(a+b)2=a2+2ab+b2。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2)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3)会推导乘法公式:

(a+b)(a-b)=a2-b2,(a-b)2=a2-2ab+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会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和方程组

考试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经历用观察、画图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1、函数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变量,函数及其表示法。

考试要求:

(1)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能举出函数的实际例子。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2、一次函数

考试内容: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y=kx+b(k≠0),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考试内容: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考试要求: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y=(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

考试内容:

(1)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能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推导和记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角

考试内容:

点、线、面、角、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在实际背景中认识,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2、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试内容:

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4)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5)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基本性质。

(6)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8)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三角形

考试内容: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中位线,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5)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4、四边形

考试内容:

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平面图形的镶嵌。

考试要求: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探索并掌握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