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真题解析肖秀荣教授.docx
《政治真题解析肖秀荣教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真题解析肖秀荣教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真题解析肖秀荣教授
2012年政治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答案】A
【考点点拨】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的内容,考点是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
思维有两种含义:
一是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二是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而动物是没有思维能力的。
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思维为主要形式,以语言为外壳,因而能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的反映。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
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
选项A为正确答案。
选项B和选项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选项D是人和动物的共性,不选。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B
【考点点拨】量变质变规律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的内容,考点是量变质变规律。
本题题干中数学题每一个乘数都是90%,5个90%连乘结果是约为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分析题干可以看出,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就是量变引起质变。
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答案】B
【考点点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的内容,考点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B正确。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在现象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错误。
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因此,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出来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不包括工人的工资(工资属于必要劳动部分,不是剩余劳动部分),C错误。
工人的工资只是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一部分(预付资本还包括购买生产资料等不变资本的支出),所以,A错误。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答案】C
【考点点拨】资本积累的后果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的内容,考点是资本积累的后果。
本题漫画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
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
阶级斗争、革命才是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生产社会化并非必然产生两极分化;虚拟资本泡沫化不是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答案】D
【考点点拨】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的内容,考点是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毛泽东一生十分强调调查研究。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许多意义深远的调查报告,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长岗调查》、《才溪乡调查》、《寻乌调查》等。
毛泽东不仅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
早在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就在鲁迅艺术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提出:
“要把中国考察一番,单单采取新闻记者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带有‘过路人’的特点。
俗话说:
‘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
’我希望你们都要下马看花。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124页)。
1956年9月25日,毛泽东在和拉丁美洲一些党的代表所作的《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的谈话中,再次谈到:
“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
……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134页)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所以,D项正确。
A选项讲的是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观点正确,但与题干强调的“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不相符合,不选;B选项“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也不符合题意;C选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表述错误,正确表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故C选项也不正确。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
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答案】D
【考点点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的内容,考点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含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D选项正确,AC选项讲的是所有制,B选项讲的是分配,都不符合题意。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议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答案】A
【考点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的内容,考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制度。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修改。
新修改的选举法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所辖的下一级各行政区域或者各选区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在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镇,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分配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分配的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
”这一修改意味着农村人口在选举上及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向平等原则迈出了一大步(1954年我国选举法规定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为1:
8;1995年修改为1:
4),促成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的充分实现。
吴邦国指出,会议作出的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更好的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A选项正确。
其他三个选项都与题意不符。
8.邓小平指出: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B
【考点知识还原】见表100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的内容,考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近代以来,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浴血斗争中,中国人民体会到,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各民族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发展和进步。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步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且主要聚居在广大边疆地区,但在内地所有县以上行政区域都有居住。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所以,B选项正确。
AC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D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都与题意不符。
9.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答案】D
【考点点拨】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的内容,考点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这一点,即使帝国主义分子自己也是不能否认的。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因此,他得出结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法国议员指出:
“中国土地广阔,民气坚劲。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故D为正确选项。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A、B错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重要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故C不选。
1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答案】C
【考点点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点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中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因素),这就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
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两者不是相同比例的,其中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因此,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
B选项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外部因素,它提供的经验不可能成为中国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B错误;AD选项也不符合题意,都不能选。
11.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答案】B
【考点知识还原】见表135
【考点点拨】道德修养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的内容,考点是道德修养。
本题题干引用的是荀子《劝学》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四个备选项,有三句是孔子的话,一句是刘备的话。
A选项“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是孔子的话(见《论语》),意思是说:
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
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强调的是道德修养的自觉性;B选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时期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意思是说:
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
刘备以此劝勉刘禅要进德修业,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强调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与题干“积善成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含义上近似,是正确选择。
C选项“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也是孔子的话,意思是说: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甚麼事都依靠自己;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小人,甚麼事都责求别人,不符合题意,不选;D选项“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还是孔子的话,意思是说:
有把一整天的力量都用在实行仁上而力量不够的吗?
也许有,但我没见过,也不符合题意,不选。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
A.知识产权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答案】D
【考点知识还原】见表137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的内容,考点是中国法律部门的划分。
2010年,我国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一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D符合题意。
《公司法》属于民法商法的组成部分,C项错误;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主要有《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专门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还有大量关于知识产权的法规和规章,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商法的组成部分,A项错误;商法是民商法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司、证券、票据、保险等法律制度,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B项错误。
13.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答案】A
【考点点拨】人生目的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的内容,考点是人生观。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C
【考点点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的内容,考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
15.与“天宫一号”两度完成“太空之吻”的“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7日顺利回“家”,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标志着我国
A.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B.实现了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
C.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为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答案】D
【考点点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的意义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势与政策》的内容。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为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D选项正确。
2011年12月16日,胡锦涛在庆祝天宫神八对接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胡锦涛强调:
“我们先后成功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顺利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等一次次重大跨越,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
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完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的战略任务,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表明我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是“第二步”战略任务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为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但它只是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并非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C项错误;天宫神八对接成功,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国际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