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觉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909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念觉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一念觉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一念觉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一念觉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一念觉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念觉法.docx

《一念觉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念觉法.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念觉法.docx

一念觉法

本书简介

一念觉行法门,实质上并不是我的创造。

它来自先人们的发现。

作为用来自我觉悟的方法,我看到他们各自方法的繁缛或片面——有一部分人只关注“念”,另一部分人只重视“觉”,有的把这些东西缠结的分不清,像拧掉一筐子萝卜的叶,洗掉它们上面的泥,我对它们作了整理。

现在,我把一筐子新鲜干净的萝卜放在了你面前,我为它取名叫“一念觉行”。

它包括三层意思:

一个念头、觉、行动。

念头是“有”,觉是“空”。

对于一个生命来说,万有为念有;说空为觉空。

那念头只是一个念头,那觉人人相同,我强调的重点,是两方面的——念头和觉同等重要。

“一念觉行法门”的整个重点又在“一念”和“觉”上,至于“行”,它几乎没被强调,因为当你在“念”上用好了功夫,当你的“觉”性加强了——行动,那是个自然而然的行为。

在一念觉之后的行动,就自然是无为之为。

无为是心念清晰后的自然结果。

一念、觉、行——汲取了整个修行最精髓要领的部分,成为最清晰、有力和至简的法门。

它可以用在任何人的任何问题上,只要他们愿意,这将无往而不胜。

它不但能解决你当前直接的、明显的烦恼痛苦和障碍,它还能导致你最终的觉悟。

一念觉行法门第六个部分讲解,第一部分“念头”,第二部分讲“觉”,第三部分讲“念头和觉”的关系;第四部分讲“行”,第五部分内容“当下成道”,第六部分讲述“觉者的世界”。

一念觉行,一念觉醒,一念觉悟,一念觉知——遇到这个法门,深入地实践它,它不但可以直接去除你生活中的苦,作为修行的工具,它能还减少你多年行修的弯路和以为得修千生万世才能成道成佛的幻觉。

这简洁的方法强有力:

去苦……得乐,它带你到达至善至乐之门。

内在的事(2009-01-2610:

04:

14)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一念觉法》

我们一生要做的事,都不过是内在的事。

没有真正外在的事。

所有外在的事--都必须拿到里面去处理。

我们没有外在世界,我们都在自己的里面存活。

所以关心内在的事应该是我们所有的生活和所有的重点。

念头是我们里面的全部,它就是我们的生命。

除了念头,将没有生命。

我们要在自己的里面做什么?

除了去了解和直下内观自己当下的那些来来去去的心念、除了和它们做朋友、爱人和亲密伙伴之外,我不知道我们在里面还能干些什么。

外在的事只是内部念头的推动,而外部的事也只是为激起我们内在念头的显现而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快乐的、成功的、喜悦的或沮丧的--生命觉知。

外部事件没有本质的存在意义,它们的存在及变化无不是来引发你内在念头的改变以引起觉知改变而感知生命存在真实的。

外部事件根本就不是重点中的重点--重点中的重点是由它们为因,而引起你里面念觉的各种感受的。

生命是感受的,感受的才是生命。

除了感受是生命本身外,没有什么再是生命。

了解我们里面的念头,和它们做爱人、朋友、或亲密关系,才是我们生活中的生活,才是我们生命的实相。

我们对自己内在念头的清晰度,决定我们心智的清晰度。

我们对待我们里面念头的态度,决定我们自己生活的喜悦与否。

因此,你对念头清晰不清晰就是你对自己清晰不清晰,你对自我的念头友善不友善就是对自己的友善不友善。

除了了解你的念头之外,你没有什么真正的生活。

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从来没有移开过自己的内部,而一个真正生命丰富的人从来也没有忽略过自己的内部存在。

他们热爱自己的实质是,他们热爱自己内部的心念。

我们常说聆听心的声音,你真正聆听过自己心的声音吗?

心的声音该怎么聆听?

能聆听心的声音的必须是一个他自己里面不再有混乱、不再糊涂和不安的人,他必须是一个完全放松的人,必须是一个不再对外部“抓”任何东西的人;否则,假如他的心还有许多混乱、躁动、不安或不清晰,假如他的心还一直想伸手去“抓”外部的某些东西,他怎么可能能够真正地返折向内去“聆听”心的声音呢?

聆听心的声音必须是一个大安宁宁静者才能真正做到,否则,那只是一个梦中在说梦话“我要聆听心的声音,我要聆听心的声音”的人在说话--他虽然说了他要聆听自己心的声音,但是他听不到,因为他还在梦中。

一个说梦话的人怎能自己听到自己的梦话呢?

因此,没有真正静下来的人,虽然他们告诉自己倾听自己心的声音,事实上他们仍然听不到。

从自己内部传来的声音,并不是一个人凭他的意志、愿望或一相情愿想听到就能听到的。

那是一个深入自己、和真正的自己相逢的过程。

宁静你的心,净你的意,聆听你内在的声音,做你生命之道所要引领你做的事。

人们了解自己的困难,就是一个向内的困难。

他们有的想向内,但不知道内在哪里?

他们向内看看到的是自己的肝脾肠子,但没见自己的内。

他们以为“内”是一个可看见或可以想象见的“空间”,事实上那仍然是一种外而不是内。

内是什么?

向内看看什么?

向内看就是看心念、看念头。

内在的事就是念头的事。

内部就是念头的世界。

我们向外看长草莺飞花开花谢,和向内看念头生灭起落翻变,那是一样的。

假如你了解本质,外部和内部没有任何区别。

外部只不过是指向外部的内部。

外部内部没有本质区别,它们完全一致。

外部是一面镜子,内部是另一面镜子,它们相互映照出的都是对方。

存在在幻象上有差别的,但在真相之上毫无差别。

说内或者外,在为在还幻象阶段或意识有分别而平等智没出来的人因缘说法。

事实上,外在的事就是内在的事,而内在的事也是那外在的事。

但是无论说内还是说外,对于生命本体来讲,它们都只是一些念头变幻运用而已。

还是那句话:

除了念头没有生命。

所以热爱生命的人,去了解念头吧。

内在的事,就是念头的事。

请去勘察那些生命所谓的奥妙及存在。

 

人们都活在他们的“认为”里(2009-02-0310:

29:

40)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一念觉法》

人们都活在他的“认为”里,凡事没有你的“认为”你会怎么样?

没有你的“认为”你会如何?

你完全没有“认为”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为”制造一个故事。

你活在“认为”里你即活在一个故事里。

没有你全部的故事你是一个什么?

念头在你的里面升起,而你不认同它或你完全不被它拉走着,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不认为造成你痛苦的念头是真的,你会如何?

造成你痛苦的念头是真实的——你百分之百的确定吗?

你的痛苦和你的念头之间是什么关系?

当你对你的念头作不那样的“认为”时——你的痛苦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认为”是一条限定,一旦你进入你的“认为”——你就进入了某个限定的世界,你再也无法活在其它的层面。

“认为”之后是你坚信的世界,是一个狭窄的世界,是一个套子,一个你自己走进去并不愿再走出的笼子了。

“认为”制造你误以为真实的幻觉。

坚持着自己,使幻觉真实着它本身。

如果你对自己的“认为”一天不动摇,幻觉就自以为真的存在一天。

假如没有你坚持的“认为”,幻觉还会存在吗?

幻觉是“认为”的结果,而“认为”是幻觉的起始。

你的“认为”创造一条道路——当你坚持着你的“认为”你就走在狭窄的道路上。

“认为”不可能是一片平原,“认为”制造着羊肠小道。

“认为”制造有限的胡同,它让你只见到你事前心所设定的妄相的世界,你不可能见到更多的——因为“认为”像刀子一样切割了那本来存在的广大无边的世界。

当没有你的“认为”时,你面前是一片广大的大地,一旦有了你的“认为”--你就立即在广阔的大地上造出一条路来--那是一条狭窄的路、即使它再宽。

世界象一大块完整的蛋糕,而你的“认为”则像刀叉,它的侵入、掠夺或瓜分让你获得蛋糕的一小部分,它让你失去了整块蛋糕。

蛋糕在你的面前,假如没有你的“认为”——假如你的“意识”不去切割那蛋糕,会是什么样呢?

你将拥有整块蛋糕。

切割让你盘里蛋糕的数量减少而不是增加。

没有你的切割、你的认为,你将有整块蛋糕,一旦你切割、你“认为”——你的蛋糕减少了。

这就是你判断、认为、有意识而为结果。

努力让你在失去什么,而不是增加什么。

你的“认为”狭窄了你的心。

头脑是台切割机,是个建筑家,它把整个宇宙完整的空间切割开来、垒造成一个又一个窄小的空间。

对于完整的存在来讲,头脑是一种破坏。

头脑一生都在做着它自以为是的荒唐之事:

它砸碎本来完美的存在,构建它认为中的完美的存在。

头脑的疯狂在于头脑太相信它自己了。

而去“认为”、“认为”、“认为”……就是头脑的工作,没有它的“认为”它会失业。

每一个“认为”都是一个头脑,你有多少“认为”你就有多少头脑。

而人的头脑越多,他就越活的狭窄。

去“认为”像头脑编织一架笼子,它像是你去抓一只长着翅膀的鸟放到其中--而你的心就是那只鸟;去“认为”就像去垒造一座监狱,但它却把那艰苦的建地狱的人给投入其中,就结果就像你在山坳里下了抓兔子的套结果你自己的脚被勒住一样。

你知道自由要干些什么吗?

自由就是去除你那些“认为”。

没有你的“认为”世界会如何?

当你坚持你的认为时,是谁在不受限和不自由?

谁囚禁了你的心?

没有“认为”时谁还在烦恼困苦?

你知道所谓的修行是干什么的吗?

那就是达成你的自由的!

而自由如何达成?

那就是去掉你头脑里的新的与旧的“认为”。

阻止你的头脑继续去“认为”,这就是“心”的工作之一。

不活在自己的“认为”里,你将自由无限。

自由的工作就是解除我们时刻创造着的“认为”;没有“认为”对我们的囚禁,我活在更广大的宇宙里。

“认为”利用着“概念”铺设自己要走的道路,拿着“判断”的镰刀扫割着原野的花草--而这种行为在把你引导一个窄小的地狱而不是宽广的天堂。

“认为”的把你引入固定、僵硬、窄小和受限之中。

没有“认为”你会怎么样?

…当你头脑里所有的旧的“认为”死得干干净净、而新的“认为”又不会再产生时,你会是怎么样?

你将无边无际,你将自由无限--你将是宇宙,将是佛……

不再活在我们的“认为”里,将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之一。

看看“认为”之后人们产生的“应该”或“不应该”……它造成了我们的痛苦!

当没有我们坚持的“认为”时,应该或不应该就不是问题。

你想自由或无苦吗?

消弥你坚持“认为”的心就是那自由的工作内容。

如果人生有一个工作就叫修行的话,我想这就是。

“坚持”少一些,自由多一些;“认为”少一些,世界宽一些。

假如人们不活在他们的认为里,他们就活了他们的本性中了。

讲“心”与讲“念”(2009-02-0310:

26:

05)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一念觉法》

很久以来,几乎所有开悟、成道或对生命、意识所有体悟的人在讲述他们的自由、喜悦和解脱经验时,他们都几乎无一例外的在使用“心”这个词汇--他们都是谈论“心”。

道即是心,因为道即同心性;法即是心,因为心外无法。

心即是真相,因为当心成为它自己的时候真相自现;心即是世界,因为离心无世界……

但是“心”是无,直说心比较抽象,人们知道人的一切都是心的结果:

痛苦因它而起,幸福为它所造,自由即是心在自由--除你的心外没有你的世界--但是谈论这空无、不具体、到处在又见不到的空泛之“心”,却往往仍会使人迷糊、也找不到具体的路可走。

念头即是心。

心是无,但念头是有——如果用“念头”一词换掉经书里所有的“心”这个词汇,那将具体明白的多。

讲时时可感知的念头,比讲那在但抓不到什么的心更容易。

这并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心即念头、念头即心,念头和心只是站在“有”和“无”上的不同所见,它们是一,是一回事。

因此,论道要说心,讲心要讲念——这是种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

说道不说心,瞎扯;说心不说念,空谈。

有很多讲心的话听起来很好听,但是人们看了并无多大的收获。

谈论心--它除了让你的头脑感到舒服或感觉有营养外,对你的心本身并无多大的收获。

因此我的观察是,谈心是宽泛的、抽象的、不明确、不清晰的,对人的帮助并不多大。

比如,佛说法中“贪婪心、嫉妒心、贡高我慢心、爱憎恨心……”这些“心”是什么?

如何去除?

这似乎很抽象、很宽泛、抓不到边儿。

但是贪婪心、嫉妒心、贡高我慢心、爱憎恨心——只不过是一些念头——贪婪的念头,嫉妒的念头,贡高我慢的念头,爱憎恨的念头……。

如何去除这些心?

去理解那些念头,因着理解,让那些念头放下你就行了。

但是这些问题如果说“心”就比较抽象模糊,但说“念头”就比较清晰具体了。

因此,在这类表述中我尽量用“念头”这个词汇而不是“心”。

因此这本书,我主讲“念”——当然也说“心”。

但是什么是念头?

说白了念头就是想法。

念头即是意识运作的最基本的单元。

因此,当我们避开“心”--而去用“念头”谈论、解释一切时,它们一下子清晰、明了、直接了许多。

人存在的一切即是心,心存在的一切即是念,除了心念之外无有他处、他物。

人的心里面除了念头之外无物,当我们描述一些内在的经验故事时——我们说“心”如何如何,似乎大家感觉找不到北,不易真正明白那说的具体是什么,即使明白在讲什么也好象没有具体的道路到达那儿。

但是当我们避开讲“心”而说“念头”时--问题一下子清晰了,人们不但看到了具体的“事物”还看到了具体的“道路”。

当我们描述心及其真理时,有很多开悟的大师描述的很好,那语言很美、道理讲的也十分中听--但是越是那样它越容易让人粘在文字而不看到真正的真理在哪里。

人们对心经验的描述成了头脑美好的食物、它成了喂养头脑的美食。

以心讲心,以心观心,那是头脑所喜欢的游戏。

头脑对心的世界很感兴趣,但是它就是不可能真正进入它,因为一旦进入它--就意味着头脑自身消失了,因为心里怎么可能有头脑呢?

让头脑进入心,就意味着让头脑去自杀。

头脑怎么可能去自杀呢?

任何头脑都不可能真正去自杀,它所做的就是避免去自杀。

头脑是恐惧本身,所以用头脑去解决恐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用心去描述心--以引导他人达到自由、开悟的师父--他就象有一根很美、很艺术化手指去指给你月亮看一样:

看,月亮在那儿,它是多么的美……!

可是因为那根手指太具诱惑了,人们往往还是找寻月亮的过程中迷失在手指之上,因为手指是他们去寻求月亮时所第一个能够看见的,且还那么美。

即使那个师父告诉你,别看我的手指,去看月亮——但是这效果似乎不大,因为头脑是一个绝对的目光短浅、自私自利、只顾眼前实惠而不能从长远作计的人——-所以当头脑看到离它最近的美丽的手指时,它一定会将找寻更美的月亮放在之后。

讲“心”——那些指给你向内看的师父实质上还是在把你引向了外。

所以,用讲“心”的方式让人悟道——自由和离苦得乐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我开始强调讲念头。

在对真正阐述的道路上我自己也经验过找寻,在开始的时候我我一直惯用“头脑”,后来就是“自我”,再后来我使用“心”,再后来我使用“妄心”……直到现在我开始使用“念头”来描述我所描述的。

对我所想描述的——我发现使用头脑不勉励够全面,使用自我不够到底,使用心不够准确清晰,使用妄心不够美好——因此直到我开始碰触使用“念头”来阐述我所知道的“心”与“世界”的真相时,我才感到满意。

念头是人心及其感知中世界的根本成员或根本元素,所有你所触见的人物及真相都是它。

你不可能遇到别的。

所以讲心去讲念,讲世界去讲念,就是讲到家了。

讲到最为根本、最为彻底、最为清晰的地方去了。

这是讲念的好处。

 

但是光讲念(头)又似乎给你的感觉是做一个雕塑的作品只有骨架没有肉的感觉——因此还必须再讲一些心。

我书中的第六部分,谈了美国最为真正成道的女人拜论凯蒂关于做念头功课的一些事情。

但是我觉得让人们只去做念头或仅停留在念头的生灭、来去及克服、发现及认识的本体之上是不够的:

你还必须看到念头背后的心、心背后的无心……,当然如果念头做尽了,就自然见到或觉悟到心及无心了。

但是在没有彻底的做尽念头、见证心及无心之外,还是先将这个观念提前提醒出来,以使人更快的见到他们所想见到的,以使他们到达更快的到达他们诸世所梦想的、其实本来就是他们世界的安宁与喜悦。

我在这本书里讲心又讲念,讲念又讲心,因为我看到了单纯讲一个方面的不足。

虽然在无分别的真相世界,心念根本无别,但是二元显示中,在幻象里它们出现的还是有所不同。

我看到的不同,我乐意说出来与人们分享,但我不坚持我说的“真理”——因为没有真理,真理是宇宙里最初和最后的笑话。

如果没你的角度,那会是怎样?

(2009-02-0310:

36:

13)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一念觉法》

“认为”导致“角度”——凡事没你的角度,会怎样?

人们说话、做事——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且死死地抓着那个角度,从没想到移动过。

你为什么会坚持?

你为什么是一个坚决的人?

因为你有角度!

你在那个角度上不移不易,因此你是一个会坚决的人,甚至你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你为什么在那件事上固执不变?

因为你坚持着你的角度。

 

角度隐藏在你的背后,它是你目光的轨道,它决定你看到什么。

角度使你的心只去往特定的地方看到特定的风景。

角度使你只看到个体而错过无限。

平凡的人是一个有角度的人,所以他只看到它角度里的东西,圣人是一个没有角度的人,所以他看到了整个宇宙。

因为有自我的角度,所以平凡的人象冰,他有固定的形状;因为没有角度,所以圣人象水,他没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他有了所有的形状。

两个打架的人,是因为他们角度所连延的轨交叉了,那驰骋在那轨道的火车——心撞架了。

这是一棵树,真是这样吗?

从一只大象的眼里看,它也是一棵树吗?

那是一张桌,真是如此吗?

刚刚睁开瞳眼看世界的婴儿,它觉得那是一张桌子吗?

你是一个“人”,真是这样吗?

从一只蚂蚁的眼里看,你是一个“人”吗?

 

角度从自我一产生开始,它就替代了它,此后人们所做着一切,他们记着了“自我”,但忘了“角度”。

事实上,自我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角度。

人们的第一个角度是常常从他是一个“人”的角度出发看等一切。

你是一个“人”,真是这样吗?

你百分之百的确定你是一个人?

从一条鱼的眼里看,你是“人”吗?

从一只猴子的眼里看,你是“人”吗?

呣,你并不是“人”,你只是认为了你是“人”,如果没有你的认为呢?

凡事你从“人”的角度看问题,这限量了你的很多自由和视野。

你是一个男人,真是这样吗?

那刚刚吚呀学语,意识里只知你是一个“人”但还不知人有男女的幼儿看来,你是一个男人吗?

你是一个女人,谁说你是一个女人?

鹦鹉就不知道“人”是什么,更不知道你是女人。

你是一个失败或成功的男人,真是这样吗?

如果你不站在那个你认为失败的角度里你是一个失败的男人吗?

如果你不站在一个你认为你成功的角度里,你是成功的吗?

你是成功的或失败的,你百分之百的确定吗?

 

如果没有你的认为,你将变得空无,你成了宇宙;如果没有你的角度,你是宇宙里万物。

谁说你不是呢?

一旦你还觉得你不是那样——那么你又有角度了。

角度是杀死可能性的。

角度使你凝固、狭窄、单一、没有生命、成为死物!

 

你是一个做人失败的女人,真是那样吗?

我看你连女人也不是。

如果不加任何分别,如果没有任何立点的只是静静的看着你——我都不知道你叫什么你是什么?

我对你完全感到陌生,就像婴儿第一眼看着这个毫无命名的世界上的任何一物一样,我不知道你是谁?

是什么东西?

我完全陌生——对于你,对于这个世界。

这是楼房,这是道路,这是汽车,这是树,这是公园,这是一片公园里的湖,你正走在一个婆娑的世界里,真是这样吗?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我诸生以来所接受的那些概念和角度,我不知道我走在哪里。

我只觉得我走在一个没有名字、没有声音、没有万物、也没有我自己的一个完整、毫无分割的存在里,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谁,我只觉得自己在移动。

如果没有那所有的命名、概念和你的任何一个固定确立下来的角度,你只觉得你在飞——飞在一个没有名称的无语寂静的世界里。

 

如果没有你的角度——你没眼、没耳,甚至也没心,这世界是什么样?

现在你有眼、有耳、也有心了,世界或万物就是你认为的那样?

呣,自我一诞生,它就开始确立它的角度,分割它与世界,命名它的万物,定义它的好坏,那心创造它的故事然后分别去放在每一样它所见到的事物上。

呣,自我从它一诞生——存在于这有觉的世上,它就开始忙着创造它自己的世界,最终它创造了它自己那丰富美好的世界,但这世界和那真相的世界有什么关系?

它完全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大乌托邦的世界——天堂或者地狱。

它创造后,此后不久它就忘了这件——它创造了世界这件事,之后它以为那世界本来就有、千真万确的存在且和它自己毫无关系,而事实上是这样吗?

那整个世界都是它自己的作品。

世界是自我的作品,难道不是吗?

如果完全没有你的命名、分别、判断、区分或划分、心的创造——这世界是它现在你所觉知中的这个模样吗?

 

如果没有你,世界上没有天堂,也不存在地狱——现在你存在了,天堂或者地狱紧跟着而来,可见,地狱或者天堂都是你自己心的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角度就是一台望远镜的镜筒,天堂地狱都出这自这个镜筒——你往这看去,是地狱;你往那看去,天堂!

如果你把望远镜扔掉,天堂地狱在哪里?

同样,你把望远镜扔掉——你扔掉你所有的角度,好坏、大小、生死、快慢、美丑、成功或失败,在何处?

因为你事先已在无觉知中确立了一个角度,所以你分割了你和世界,紧接着你分割那世界,把它变得五花八门繁壅复杂。

象你本来和母亲一体,但自从你的自我意识从那宇宙的子宫里掉出来以后,你首先拿了一把剪子剪掉了你和母体相联的脐带——你分割和你这个世界,紧接着,你又像拿着一把刀,在世界这块完整的大蛋糕上挥砍一气,结果你把那完整的世界砍切的有数万块,然后你分别给它们命名,这是树,那是云,这是天空,那是大地……做那些事仿佛你在催眠中、仿佛在你梦中——但当你稍些清醒时,你却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你自己做的,你忘了,象是在梦游中所做的一样。

甚至,在那梦中你都不以为你在砍切本来的存在,你认真的以为你在艺术创造呢?

你在学习、你在雕刻、你在创造完美的世界。

嗯,直到有一天你完全清醒,你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然后你才知道你和这存在的关系。

带着同一具身体和心,你又回到了那原本的世界,这就叫醒悟。

以你刚醒来之时的状态生活,那就是成道。

同一颗心带着智者的智慧重返婴儿的简单自由纯真——这就是所谓的成道的过程。

成道实质是一个心的返原的认知过程(不是头脑的逻辑推理的认知过程),并把那认知重新活出来的过程。

心从它错走的梦里创造和梦里复杂中退回,找到最初的出发点、并重新认识出来的过程,那就是心的旅程——成道的旅程。

心,要想出发寻找原路,来到它最初的地方,首先它要拔掉它的角度、掷丢它的身份、砸碎它的坚持、走出它的认为……,然后,它才有可能到达那。

这是一张桌子,那是一把椅子,这是一面墙,我是一个男人,你是对的,她是错的……这一切真是那样吗?

如果没有你“人”或那“人”所信赖依持的角度,那存在是那样子吗?

你的世界是你的建构,在每一件事、每一个点上,你站在一个角度观察世界,你的世界是你眼中的世界——如果没有你的梦,世界在哪?

如果你换一个身份或移一个角度,你所看见的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吗?

如果你没有可坚持的身份,世界还怎么定义?

那定义还是真的吗?

 

嗯,问一下自己这样问题:

没有你所有的角度,那世界会是什么样?

一念觉法(6)(2009-05-2008:

15:

03)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一念觉法》

——一念禅法问与答——

问:

迷惑、解脱、开悟或自由是什么?

答:

一念。

一念不知即迷惑,一念不缚即自由,一念不迷即开悟,一念不执即自由。

问:

在何处修行?

答:

在一个念头上下功夫。

问:

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答:

一念法门。

一念不系即解,念上自由即脱。

问:

读经可否解脱?

答:

读经使人静心,不悟难以解脱。

问:

坐禅可否解脱?

答:

坐禅可以入静,不明难以见觉。

坐禅可以万世,最终一念解脱。

解脱和坐不坐禅无关。

问:

什么是禅?

答:

丢掉一切“概念”!

问:

什么是修行?

答:

修行是试图在梦中破解梦,还是一梦。

问:

你如何看法灵媒或高灵?

答:

心外无灵,即心是灵。

灵即一念,一念为灵。

心对空问,灵即回应。

自心问答,还在梦中。

问:

修佛需要读经典吗?

答:

佛不读经。

经就像蜘蛛的网,所粘都是想飞的虫。

经不可迷,一旦迷经,如虫粘网,表象上好像寻解脱,有路可走;实则因寻找,随成迷宫,暗坠陷阱。

问:

如何看待佛经?

答:

佛经中处处概念、故事。

概念是糞壳,故事即丛林,屎壳螂小心入糞壳,游兔小心入丛林。

问:

如何看待六祖开创的顿悟法门?

答:

“顿悟”称法迷人,“顿悟”二字惑人,不知如何操作无法入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