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750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x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

(二)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1.【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建设电解铝厂的区位条件。

考查地理的综合思维。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和图例可知甲地有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经济落后,劳动力廉价丰富,本地市场狭小。

【试题答案】A

2.【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为背景材料,分析中国选择合资伙伴的目的。

考查学生获取调用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的综合思维。

【试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公司与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烟台港集团合资主要利

用其海运优势,以达到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

【试题答案】B

3.【命题立意】本题以四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及降水资料图为依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查地理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试题解析】通过气候分布规律和降水量,可判断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

风控制。

【试题答案】D

4.【命题立意】本题通过气候资料判断自然带,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试题解析】通过材料可知,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试题答案】C

5.【命题立意】本题以淘溪川现象为背景材料,分析淘溪川现象成功的基础。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淘溪川文创街区是立足于世界瓷都景德镇,因此发展文化街区吸引天南海北精英荟萃的基础是高知名度。

也是淘溪川成功的基础。

【试题答案】C

6.【命题立意】本题通过淘溪川现象为背景材料,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试题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淘溪川文创街区是在原有工业遗产基础上的产业升级,主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试题答案】B

7.【命题立意】本题以淘溪川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淘溪川现象吸引来天南海北的精英,有利于文化交流。

【试题答案】A

8.【命题立意】本题以梅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推知光照和温度对植被影响。

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判断地理规律的能力。

体现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试题解析】高纬度植物多生长在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多;夏季白昼长于冬季,所以长日照植物开花春季长于秋季;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光照越长。

【试题答案】C

9.【命题立意】本题以梅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考查以北京花匠为使梅在春节期间提前开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判断地理规律的能力。

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梅花在华北地区开花时间为3-4月,要使梅花在春节期间提前开放,需要提高环境的温度。

D正确。

B、C措施降低了温度,不正确。

【试题答案】D

10.【命题立意】本题以长江和鄱阳湖的相互作用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试题解析】长江和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即湖泊与河流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长江、鄱阳湖水位高低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

【试题答案】A

11.【命题立意】本题本题以长江和鄱阳湖的相互作用为背景,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试题解析】三峡水库运行并没有改变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基本特征,4-6月的放水加强了长江作用,从而加强了河水对湖水外泄顶托作用,由于此时正值鄱阳湖流域的雨季,使鄱阳湖水量增大,增加鄱阳湖流域发生洪涝的概率。

【试题答案】D

36、【命题立意】本题以以色列农业微灌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考查地理的区域认知和地理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主要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通过材料和调用知识可知电脑微灌技术给该国农业带来的影响及该国灌溉技术发达的主要原因。

【试题答案】

(1)该国主要位于北纬30°以北,地中海沿岸,因此属于地中海气候(2分);热量充足,生长期长,有利于农业发展(2分);夏季炎热干燥,光照条件好(2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2分);(夏季)降水少,制约农业的发展(2分)。

(2)节省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化肥、农药等资源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减少劳动力使用。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6分)

(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制约农业的发展;河流水、地下水(水资源短缺)等灌溉用水短缺,因此必须发展节水农业;科技发达为发展先进的灌溉技术提供了保证;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6分)

37、【命题立意】本题以黄河三角洲材料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

考查地理的区域认知,地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河三角洲随着时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不断演变,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

【试题答案】

(1)1990-2000年黄河下游径流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泥沙在下游河道沉积。

(4分)

(2)变化特点:

海岸线整体向海(或东南)推进;1987~1989年向海推进较快(1分);1989~1992年向海推进速度变慢(1分)。

原因:

黄河由中上游带来大量泥沙(2分);在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海水的顶托导致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强于海水侵蚀,导致海岸线向海推进(2分);1987~1989年上游来沙较1989~1992年多,因此堆积作用更强,海岸线向海推进速度更快(2分)。

(3)退耕还林、还牧,恢复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2分),导致下游入海泥沙减少,河流沉积作用减弱(2分),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退缩(2分)。

(4)为鸟类迁徙提供中转站(2分);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是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2分)。

43.【旅游地理】

【命题立意】本题以宁夏的旅游资源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地理的区域认知、地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能力。

【试题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环境风沙大,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地势高,所以在旅游中要从以上环境的不利条件入手。

【试题答案】1.旅游需注意穆斯林地区、景点的禁忌和习惯,尊重回族风俗;

2.沙漠的风速大,在沙漠行走应做到防风防沙准备,可以准备防风眼镜;

3.昼夜温差大,做好保暖;

4.太阳辐射强,做好防晒和防紫外线保护;

5.为适应当地环境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准备必要的药物。

44.【环境保护】

【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现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地理的区域认知、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试题解析】通过材料,结合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试题答案】

1、由于露天开采剥离表土,将破坏土地资源;

2、影响植物生长,造成植物资源的破坏;

3、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出现采空区。

4、由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破坏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5、矿井废水不经处理就外排,淤塞河道,破坏河流水系。

6、开采堆放煤炭和矿渣,可能破坏耕地和占用耕地。

(任答五点得满分)

答案及解析

24.【命题立意】本题考察中国古代分封制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试题。

从材料中可知周代分封制的特点是: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隶属关系,突出王权至上、强本弱末的根本原则。

A、C、D选项虽然也与分封制有关,但是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B

25.【命题立意】本题以汉代土地所有制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从汉朝初年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国家税收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看,加剧了土地兼并。

A项错在并没有出现大量的自耕农,C项并没有保护非耕地,反而是破坏了非耕地,D田庄经济产生应该在东汉。

【参考答案】B

26.【命题立意】本题以程朱理学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属于具有发散性的试题。

程朱理学虽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都有较大影响。

选项中的各类艺术成就的出现从时间和特点来看,A项是明清时期特点是异彩纷呈,B项是元朝时期特点是最求意趣,C项是唐朝时期服饰的华丽夸张都与材料的主旨相悖。

【参考答案】D

27.【命题立意】本题以权力监督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试题解析】封建社会权力监督本身缺乏独立性和受制约说明其实际效能有限和不完善。

【参考答案】A

28.【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由材料“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可知指的是洋务运动,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部分区域的现代化”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早期近代企业多由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官员举办,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而非自然经济的解体,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参考答案】B

29.【命题立意】本题以马克思主义宣传为切入点,考查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该题重点讲述李大钊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的社会认知。

A选项中的一九一七革命是指十月革命,B、C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参考答案】D

30.【命题立意】本题以三民主义之民生切入点,考查孙中山土地政策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孙中山民生思想中平均地权并未涉及到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因此无法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被剥削地位,也无法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因此具有“空想”色彩。

【参考答案】A

31.【命题立意】本题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干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材料指出重视农业的重要性,农村改革使得农民生产能力得到解放,粮食的超速增长,重点在于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参考答案】A

32.【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2005年—2015年原油生产和消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重点在于通过表格中原油生产和消费数据的比率,得出结论消费增长大于生产,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原油的需要日渐与世界原油市场联系紧密。

【参考答案】D

33.【命题立意】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通过对题干材料分析可知,通过在罗马法中借与贷之间的关系规定,得出结论“以原物还主”,指权利借贷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本色已费”“以他物代之”得出事实层面借贷。

【参考答案】A

34.【命题立意】本题以美国政治体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搜集信息和处理问题等相关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中参众两院对总统提案的否决,体现了宪法赋予国会的权利,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彼此相互制约平衡。

【参考答案】C

35.【命题立意】本题国际格局多极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中虽然叙述了美国在全球化趋势下,强权、霸权犹在,但更多国家都在参与重构全球秩序,表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D

41.【命题立意】本题以文艺复兴时期和民国时期的教育为切入点,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关于教育问题的叙述,考察教育的特点和共性,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分为两个设问。

(1)题分析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总结教育的特点。

(2)题以对我国新文化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介绍,比较两则材料,找到二者的联系,从教育的目标、理念、方式等方面入手,主要考查考生对西方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教育的联系与共通之处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答案】

(1)特点:

以人为本(突出人文主义);教育内容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养料;培养目标发生改变(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昌险家);教育理念革新,强调人的身心健康;教育对象范围扩大。

(10分,每点2分)

(2)继承与借鉴:

理念---符合自由人价值的教育;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完全人格的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方式---教育独立

(9分,每点3分)

影响:

弘扬教育的内在价值;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6分,每点2分)

42.【命题立意】本题以文化促进大国崛起为切入点,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文化自信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论题:

可以从多个角度提炼论题。

例如:

文化因素对大国崛起的影响;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地位重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因素促进大国的崛起等。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因素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2分)

阐述:

正:

从英法美的崛起看。

1500年以来伴随资本主义工商业及和工业规模的开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产生、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发展完善。

英法美等国正是在实现了科技革命、制度创新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具备了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条件之后,他们才较早地获得了通向崛起之路的历史机遇。

(8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反:

从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崛起夭折的国家看。

西班牙、葡萄牙虽然在占据了中央集权的优势下开辟了新航路,但由于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思想文化的相对落后和缺乏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支撑最终崛起失败;荷兰虽然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海外贸易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工业发展和军事的优势导致崛起失败。

(8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总结:

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我们要努力为自己寻找到精神和价值的支撑,建构继承传统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世界,才能真正促进中华民族的崛起。

(2分)

示例二:

论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2分)

阐述:

正面:

在英国成为大国中,英语通过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其语言的影响力不可小看,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无疑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而科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则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则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正是在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使英国在世界舞台上驰骋近两个世纪。

(8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反面:

近代中国文化的落后,世界文化中心由东方转移到西方,中国备受侵略和宰割。

15世纪时,葡萄牙、西班牙凭借自己的海洋大发现,率先进入大国行业,但很快就被荷兰、英国取而代之。

而当后发国家德国、日本想取代这些老牌大国以不义之举侵害他国之时,无一例外遭遇失败,而且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葡萄牙、西班牙靠殖民掠夺,建立起巨大财富,但它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它自身没有可以长久支撑的先进文化,也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思想、文化上的影响。

(8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总结:

文化实力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国家的基因和崛起的精神支撑。

一个国家外部力量的崛起,一定是它内部力量的外延,内部力量的强大正是来源于它的文化力量,文化实力影响国家地位和崛起的进程。

重视发展文化软实力,重拾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使之发扬光大。

(2分)

44.【命题立意】本题以辽代萧太后的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改革的措施、特点和影响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总结和概括,切记不要用材料中的原话,应对原文进行提炼和概括。

【参考答案】

(1)措施:

重新编制部族;实行科举取士;推进法制汉化;整顿吏治;改革赋税。

(2)意义:

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使辽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进了辽的汉化进程;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45.【命题立意】本题以二战后孤立主义为切入点,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以及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二战后国际关系,具体可以从经济、政治,主要是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入手。

【参考答案】(15分)

(1)原因:

欧洲已失去世界经济政治中心地位;德国成为战败国,英法沦为二流国家;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6分)

(2)表现:

对苏联实行冷战,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集团;在亚洲实行热战,在中国导致国共内战,发动朝鲜战争;在美洲和欧洲与苏联展开激烈争夺,出现古巴导弹危机和德国的分裂。

(9分)

46.【命题立意】本题以宋代政治家包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综合人物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结合材料对政治家包拯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建议:

以法治吏;节财节用、轻徭薄赋;农商并重;改革科举;(6分,任答3点得6分)

(2)原因:

忠君爱国;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

(9

分,任答3点得9分)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

(二)政治参考答案

12.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现场学习型试题。

以需求收入弹性为素材切入,考查居民收入、商品需求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需求收入弹性是反映需求量和收入关系的量,其值为正则为普通商品,值为负为低档商品。

①中的企业宣告倒闭属于生产环节,与需求收入弹性没有直接关系;②中由于没给出需求收入弹性的情况,仅凭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的数值,推测出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是不科学的;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呈上升态势,依据③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可推断旅游产品为普通商品;④家用轿车销量上升,摩托车销量下降,可推断出家用轿车为普通商品,摩托车为低档商品。

【参考答案】D

13.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措施型试题。

以十九大报告及民营企业发展等素材切入,考查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在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地位的说法不准确,①中“提升地位”的表述不准确;②中“取消市场准入条件限制”的表述不准确;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依法使用生产要素方面是平等的,在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是公平公正的,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14.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传导路径型试题。

以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素材切入,考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政府增发国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即生产性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缓解经济滞缓现象,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相对减少,所以“过度投资”现象得到一定遏制,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提高个税起征点,个人收入会有所增加,不会减少,消费水平也随之上升,而不是下降,③表述错误;政府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力度,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不一定促使“农产品畅销,农业效益提高”,④表述不准确。

【参考答案】A

15.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以C919首飞的素材切入,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全球化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题中“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可见,C919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拉动就业;“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根基”说明C919成功提升了制造业实力,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③表述不准确。

【参考答案】C

16.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表明型试题。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为切入点,考查了依法治国、公民权利义务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出台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尊严,规范引导公民的政治素养,公民遵守《国歌法》是履行政治义务的体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国歌法》出台属于立法的环节而不属于执法环节,②不符合题意;《国歌法》的出台与保障公民权利无直接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B

17.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可能性推断型试题。

以“移动支付智慧城市”的长春市当地素材切入,考查政府职能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移动支付智慧城市”是利用移动支付满足市民方便、便捷生活的需要,分别属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多跑网路,少跑马路”是智慧政务的表现,与“智慧出行”不符;智慧政务方便了市民参与政治生活,却不能“有效提高市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质量”,④表述不准确。

【参考答案】A

18.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以特朗普访华为素材切入,考查国家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政策,并非“中美双方”共同奉行的外交政策,①表述错误;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稳定与良性互动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只有相互尊重各自国情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才能走向合作,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在国际社会上我国主张不结盟,③中“战略同盟”的表述不准确。

【参考答案】C

19.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从“知识跨年”这一社会现象入手,考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知识跨年”成为新时尚体现了学习型社会中人们面对社会压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渴求,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知识跨年”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知识跨年”体现了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但题干并未体现有关主旋律文化的信息,②不符合题目要求;国家对文化市场应坚持引导和管理,并不直接提供文化产品,④表述错误。

【参考答案】B

20.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自然科学材料型试题。

以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发现为素材切入,考查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新疗法的发现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人们打破桎梏,不断创新,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对规律的创造性利用”既不能改变物质的唯一特性,也不能改变物质的根本属性,只有对事物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