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683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docx

共同品味新课程杨晓芸校长报告

共同品味新课程

一一西北大学附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杨晓云

2007年9月,随着陕西省教育厅关于高中课程改革文件的正式出台,陕西

省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

面对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课程改革,我们应

该怎样积极应对,怎样操作,怎样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反馈、总

结与提升?

高中课改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和经验可以照搬,没有

通畅的捷径可走,需要不断的尝试与积极的实践。

在陕西省全面进入课改前,我校就从多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我们在充分

尊重国家课程方案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全力突出新课改背景下的办学特色,

努力促使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促使学生获得

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促使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特色——这是一个逐渐变为现

实的目标,也是我们经过不断探索、辛勤工作的有力回报。

从准备课改到实施课改的几年来,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从而更坚定了探索的信心。

借此机会跟大家交流分享,希望能在共同的讨论中继

续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考验着校长领导力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对教育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它进一步坚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项真正有效的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使学生获得真正有效发展的改革。

因此,校长对课改的价值判断与基本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实施新课改的方向。

作为高中课程改革新观念的引领者,具体实现策略的选择者和执行者、课程实践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和激励者、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校长被赋予了较高的期待。

尽管新课程推进可能存在过于理想的地方,尽管高考等因素对我们可能产生一些制约,尽管我们的教师的专业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尽管我们有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

但是,校长不能自己迷茫、盲从,也不能自己气馁。

因为推进高中课程实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校长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课程不断建设、探索、创造、完善的过程中,校长应当表现出校长的领导力,而且应成为核心领导力。

校长的课改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课改理解力,二是课改规划力,三是新课程开发力,四是课改指导力,五是文化构建力。

如果校长课改领导力不到位,就会制约或阻碍课改的推进。

二、新课程改革焕发出学校办学特色

新课改在某种意义上是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课改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上焕发出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

校长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更是学校实现新课程的设计师。

校长要对国家课程体系进行校本化改造,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及结合学校的发展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特色与文化底蕴加入到课程中来,因此对学校课程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课程改革为学校办出特色提供了可能

“高中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选修课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实现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提供了显示的可能性。

2.珍视个性发展,造就学校特色

纵横课改的发展,宏观地看,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独特的,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

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这就要求每所学校必须认真研究自己所处的独特环境和自己独特的学生。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独特的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必定是有个性的发展。

他是校园文化的物化表现,是学校管理的综合展现,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表达。

这一系列的独特性造就了学校的亮点,亮点的集合,就形成了特色。

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调整制定了自己新的办学理念:

坚持学生的全面

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理念、学校课程管

理、校本课程开发路径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新课改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保驾护航

(一)实施课程培训,强化课改理念

为了确保高中新课程实施起好步、开好局,2006年10月,我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

1.扎实培训,强化理念

学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坚持培训先行,确保学校管理者、实验教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新课程培训。

课改实施前,学校组织管理者、各科实验教师80人次参加国家、省、市、

区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走出去”学习经验。

学校领导、部分骨干教师先后赴宁夏、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取经学习,先行学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成长记录袋、选修课的设置、教学班和行政班的管理经验,对我校实施新课改给予很大的启发。

另外,我们聘请陕西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迎春等5位教授作为我校校本教研指导专家,定期做专题报告,“请进来”提高认识。

并邀请首批课改试验区银川一中校长戴冰清、市教研室教研部等专家来我校做课改现场指导工作。

同时,学校制订了明确的培训目标、科学严密的校本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等。

建立教师个人培训档案,开展培训交流和研讨。

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带头宣讲。

杨晓云校长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祁银锁副校长的“走进高中新课程”、教务处芦竹艳主任的“如何制订普通高中学科课程规划以及学生选课手册的解读”、教科研室刘海蓉主任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课程编排建议”、政教处黄闯主任的“关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班与行政班的管理”,教务处文晓琴副主任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及学生成长记录的建立”、王朝绚老师的“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报告,在全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积极的响应。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新课程的实施,既需要学校的积极投入和扎实实施,也需要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了解和大力支持。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课改宣传工作组,通过会议、印发材料、课改专刊、板报、橱窗、展版、横幅、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我们实行对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培训。

仅课改实施前,学校就先后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会12场次。

并召开了学生和家长新课程说明会,就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课程编排建议、学生选课手册的解读、关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班与行政班的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生成长记录的建立等问题向学生和家长做了详细解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同时,组织课改年级老师集体备课,分析教材、探讨教法,让老师提前感受课改,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

3.硬件投入,提供支持。

为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学校投入几百万元,扩建、新建了新课程配套的专用教室、理化生探究室等教育、教学设施,为选修课和通用技术等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基础。

同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

(二)确定总体思路,出台校本文件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校动员,齐抓共管,经过充分酝酿,及时提出了高中课改的总体思路,即“积极应对、主动投入、认真实施、稳步推进、注重成效”,将课改校本化。

同时,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课程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课程实施与研究指导小组、选课指导委员会、学分认定和管理委员会、学校课程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

另外还成立了l0个工作研究机构,形成层层落实、广泛参与、人人有责的局面,共同推动学校新课程积极、稳妥实施。

科学的管理是推动新课改的关键,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使课改校本化,在全体老师的积极投入和学校中层领导及各部室的研究下,我校编写了《西大附中校本文件汇编》,出台了《西大附中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推进的核心就是把握课标,并推出了一些示范课、研讨课,要求各教研组的备课组集体听课,研讨教学方法。

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情绪稳定了,兴趣了浓厚了,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出现了一些对新课程的赞美之声。

一次偶然的尝试,初次智慧的交锋和碰撞令我们体会到了教师间合作的魅力。

因此,我们将周五下午第三节后作为例会时间固定下来,定期召开课改例会,按照“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次提高”的原则进行,校领导坚持每次到会,和大家一起“摆困惑、提看法、找对策”。

我们将其称之为例会制度,对于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有效的校本教研,并总结了一点思考、三点对策、四点启示。

一点思考

我们认为新课程实施交流例会是改革前教学行为的预设,是课程实施过程的摸索,是对前一阶段课堂教学工作的回顾、反馈、总结、反思与对下一阶段课堂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安排。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实施已经6年多了,但它还远未成熟。

课程实施中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逐渐涌现出来。

目前,我们还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是都在摸索中前行。

根据校情、学情、教情以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摸索出适合学生全面成长、个性发展的路子。

三点对策

(1)问题即课题,反思即行动。

教学是一种师生间双向互动、沟通对话的

活动。

师生间经常性的互动应作为一种教学生态中的常态。

教师通过平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谈话、座谈、作业批改、家访、电话沟通、电子信箱留言,BBS网上交流等手段,及时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及学习方面的情况,及时有效地收集学生们对教与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教学反思,从教学反思中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同伴即同学,互助即共赢。

新课程实施中新问题层出不穷,面临新问

题的挑战,全体老师应思想重视,积极应对。

新课程实施备课小组之间、备课小组内部都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与研究习惯。

教师们利用每周五下午和工作之余研究解决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探讨并尝试独立解决学科存在的特殊问题。

这就将普遍性问题与个别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老J)币irJ既是工作中的同事同伴关系,又是学习型团体中取长补短的互助同学关系。

工作中的交流切磋益己利人,同时使相互之间的情感沟通顺畅了,教学艺术日益提高了。

(3)资讯即平台,交流即提升。

现代资讯十分发达,这为教学活动提供了

极具价值的条件。

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特别丰富。

教师们充分利用有用的信息,根据教学实际借鉴;对专家及兄弟学校有前瞻性的建议与有益的经验拿来就用。

努力作到资源共享,讲求实效,在信息构筑的教育平台上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一个自上而下,逐渐展开的过程,也是自下而上,逐步提升的过程。

我校高2010届学生修习过程及学分的认定管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课改专刊的出版、校本文件的出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等,无不得益于教师们之间零距离的交流与合作,高中新课程实施例会的开展,为教师们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平台。

同时,使得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点启示

(1)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是新课程实施例会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保证。

次召开新课程实施例会,校领导都要亲自参加,这是西大附中新课程实施例会能够始终坚持的强有力的保障。

(2)为学生发展着想,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未来负责是新课程实施例

会的灵魂。

西大附中的新课程实施例会从开始之日起,就一直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而服务。

可以说,没有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与矛盾,新课程实施例会就没有了方向,失去了灵魂。

(3)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是新课程实施例会的存在之基。

新课程之所以

“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态的处理和实施课程,而是将课程与社会、知识、学生三者结合起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统筹进行。

每一次例会并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但都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某种启示和行动思路。

敏锐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实施例会的灵魂,是新课程实施例会存在的基础。

(4)教师们的热心参与是新课程实施例会的动力之源。

会议的基本功能就

是参加会议的成员相互协商以解决共同的问题。

参加会议的成员相互协商是会议存在的过程,而解决共同的问题则是会议的目的。

西大附中新课程实施例会从开始至今,每一次都是在高一全体教师的热心参与之下召开的,会议主题的确定无不是广大教师热心参与新课程实施的真实体验的反映和崇高使命感的流露。

正是教师们的热心参与使得新课程实施例会由单纯的教研活动成为了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反映教改动态,出版课改专刊

为了关注教改前沿最新成果,提供最佳可用有用实用教学资讯,突出一线教改工作的及时跟进,真实反映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我们每月定期出版一期课改专刊。

专刊涉及六个版块:

课改大事记、专家链接、课改解读、课改心得、课改掠影、课改圆桌。

课改专刊能够解决教学的困惑、分享经历的喜悦,我们将其定位为教师进交流探索的园地,同时又是展示自我风采教艺、促进专业发展的平台。

3.注重专家引领,推进课程改革

2008年,我校建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会,成立了专家工作室。

这是由特级教师牵头、全国大赛获奖者、省级教学能手及兼职教研员共同参与的一个学校专家团体,引领我校教学科研、课改的发展。

我们将其定位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智囊团,先进教科研成果的“中试基地”,附中教研成果的“孵化器”。

“研究会”的成立,恰好解决了先进教学成果与我校教学实际的对接问题。

通过富有经验的中心成员的先行探讨与局部试点,可以实现外来经验的“本土化”,使全校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实现平稳、高效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会”相当于科研成果在我校的“中试基地”。

“研究会”上承全国课改的大趋势,下连我校教学的小环境。

既开阔视野,

又脚踏实地,无论在理论的建构还是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好可以解决课改中间环节缺失这一制约其发展的难题,进一步成为我校教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研究会”承担着促进学校发展的使命,宏观地思考学校的未来。

成员们没有行政管理人员具体繁杂事物的缠累,可以更宏观地思考学校的未来,更直观地点出管理中的漏洞,更清楚地感知一线教师的困惑。

他们秉承科学精神提出探讨与论证,为我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保障,促进我校管理资源与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说,“研究会”的成立使附中在全国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中发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独特声音。

4.开展课堂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首先是关注课堂,这是课改的核心所在。

如果我们的课堂没有改变培育方式,所有的改革都只能是学生发展的外包装。

面对新的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我们如何能有重点地开展渐进性、持久性、广泛性的课程改革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校把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课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对课程的本质、结构、功能、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与评价、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有正确的认识。

为此,我们提出要强化校本教研,把目光聚焦到课堂上,把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上。

我校从四个维度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对课改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月活动,要求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课后由教研组组织研讨,任课教师写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教学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推进新课改。

同时我们还利用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座谈,旨在通过教学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推进新课改。

交流研讨活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了激励作用。

在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校王毅军、刘海蓉老师分别获得语文组、政治组一等奖第一名;在第三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乔朵老师荣获一等奖。

在第四届全国多媒体技术教学活动中,我校周宏老师获一等奖;在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校王毅军老师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5.注重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行为

我校开展了“案例式”教学研讨,提炼出许多问题引发大家讨论。

例如:

教学目标的定位如何避免偏难、偏低或错位;教学活动、教学情景的创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问的难度、梯度、思维价值如何把握;课堂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如何突出学科特色;如何优化多媒体使用等等。

通过大家的研讨,共同破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我们鼓励教师写教后记,定期组织教师对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

结,做到课课有反思。

教师们针对当前的课改理念,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编写校本教材,撰写论文。

学校要求教师每科教案有反

思,进行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日记经验以及高中课改教学设计的交流和评选活

动,展示校本教研成果。

现在,我校有70%的教师每年有论文参评,近300篇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或获奖。

经过专家评审,我校出版了《教海泛舟》、《教学反思集》和《教学设计》三本书,汇集了我校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被我们称为“西北大学附中校本教研三部曲”。

(四)构建特色课程,办有选择教育

随着陕西省2007年9月全面进入高中课改,我校本着必修课“把握方向,

坚守常规,确保质量”,选修课“力求创新,突出特色,发展能力”的原则,在

选修课的开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选修课的开设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它的设置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的个性,而且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方面也不无裨益。

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拓展,是学

校特色的体现,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

只有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才能培养高

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我校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策略:

首先,保证确保国家必修课程100%开出,使每个学生修满必修学分116;第二,保证国家选修l的开出,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个选修I学分;第三,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l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6个选修Il学分。

1.开设时间和层次

课改伊始,我校采取逐步过渡,稳步进入的方法,在高一第二学期开设选修

11,并实行走班制的尝试。

初期,我们为学生提供了80多个选修课程,包括五

大学科的竞赛课程、学生成长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学科拓展课程和大学

资源利用课程。

同时将已经存在的12个社团纳入学生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

择。

目前,我校的选修课程是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选择的,每学期可以修习2个学

分,那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高中三年有三学期都有选修课的开设,他最多可

以有6种选择不同课程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成长

选择。

选修Il是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我们在校本课程上凸显了自己的特色。

必修课和主要必修课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实施一年后,我校已将选修课的选择范围扩大到选修I中,给学生更多的选

择机会。

在高一的第二学期初步对部分科目进行选修I内容的走班教学,目前,

我们更加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将那些知识递进关系不明的必修科目也纳入学

生自由选课的范围,把选择权向必修部分延伸,我们正在生物和历史学科中尝试

把选修课扩大到必修课程中。

在保证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拿到所需必修学分的前

提下,全面落实学生的自由选课权,使整个课程真正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

最大限度的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2.开设内容和资源

选修课是校本的,供不同学生选择,发展个性。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

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校选修课实践探索的宗旨。

我校专门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西北大学附中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

案》,明确了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通过对我校课程资源的整合,建立符合我校

学生独特发展要求、具有附中特色、包含两f-JA.类的校本课程体系。

实现校本课程(选修II)的菜单式呈现及学生选课的超市化运作。

此外,早在开设选修课之前,我们就以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发展

方向,同时还做了家长关于学校开设选修课的调查问卷,经整理、汇总后,将学

生的需求和家长的愿望传达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兴趣以及自己的特长

确定自己所能开设的课程及课程纲要,然后报请校课程中心,经批准后,通过校

园网,公布自己的课程方案,学生根据开课方案进行选择,教务处再适当调整,

最终形成了我们现阶段的校本课程模式。

至今为止,我校已经成功地开发出各类

课程56门,涵盖所有学科。

正因为开课的内容是从学生中来,因此我校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度达90

%。

对于我们来说,来自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教师生命状态的变化是对我校课

改成就的最高认可。

为此,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编写校本教材。

教师们针对当前的

课改理念,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开发校本课程,

编写校本教材,为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丰富的资源,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校的校本教材已出版发行了8本。

为了使学校的选修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还充分利用西北大学丰富的教

育教学资源,聘请大学多名教授为学生授课。

现在我校已开设了多门大学精品课

程,如:

长期从事地质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j西北大学造山带

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国伟教授为我校学生开设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

其成矿背景》课程;长期从事进化生物学研究工作的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

长、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舒德干教授为我校学

生开设的《寒武大爆发》课程,以及地质系屈红军副教授开设的《宝玉石鉴定》、

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教授开设的《金丝猴家族》、经济管理学院陈希

敏教授开设的《金融投资与股票》;文学院院长李浩教授开设的《唐诗宋词鉴赏》,

张阿利教授开设的《影视文学》、胡宗峰教授开设的《英语电影欣赏》等,此外

还有考古、陕西地貌等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

我们得到了西北大学多个院系的支持,接纳附中的学生使用其实验室、标本室、

仪器室、博物馆等。

这些优质资源的加入,大大拓展了西北大学附中选修课的深

度与广度,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我们第一年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基本是本年级教师和教研组长,同时根据学生

和家长的意愿聘请了部分大学教授兼职开设选修课。

第二年扩大到了高中部全体

教师。

第三年扩大到初高中的全体教师,同时,家长等校外人员也相继加入到选

修课的行列,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共享了校内校外资源。

尤其是今年我校的一位爱

好摄影的教辅人员开设了“摄影与技术”的选修Il课程,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对于我们也是一个的启示。

3.开设步骤和管理

教务处公开选修课内容:

高一第一学期初,每位教师上交自己的开课内容,

以备课组为单位研讨后上交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教务处将开课计

划和开课内容公布在西大附中网站上,召开学生大会,说明开课程序。

目前,我

校每学期为学生提供80多门选修课程,其中包括器乐演奏、航模、西安房价的

线性回归分析、文学与戏剧表演等3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

教师公开推介指导:

教务处组织各教研室开展“选修课推介会”,由执教

教师推介自己所教的课程并公布教师的有关信息,导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引

导学生,尊重学生的选课自由,发展学生个性,并对每位同学的选择进行了统计

分析,对选课过多或过少的科目进行了疏导分流。

大学教授以展板的形式公布内

容、教案。

学生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