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037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docx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

  a;现在学校教研组想要开展有些实效性的活动,非常困难。

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在素质教育旗帜飘扬下,我们实行的是扎扎实实的应试考试,并且很深入人心,深入每个与教育相关人的肺腑中。

从学校至家庭,校长、老师、学生、家长,一概唯分是从。

分数是校长的政绩,教师的饭碗,学生好坏判断的标准,家长的荣誉与期望。

除了“分数”,似乎没有什么更值得我们去关心了。

应试这场灾难,我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参与者。

对其无尽的害处本文无法细数。

只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笔者发现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如此困难,正是“应试”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应试”不需要教学研究,应试教育让学校教研活动“走开”。

  一、应试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简单劳动,研究的意义不大。

  应付考试的是当前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叫做应试教育。

考试的分数是应试教育的核心。

现实中的教育人,都很现实,只关心考试,只重视分数。

所以现实中的教育止不住地一再降格。

  现实中教育先降格为学科教学。

学校教育在学科分工的过程中,先把人的诸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修养、公民素养等成为人的教育功能先丢去,当然本来在教育中这部分功能本来占的比例就不大,关于成为人的教育又不考试,所以现在就彻底放弃吧,可以遗憾地说我们的学校正在教书,但不育人。

  其次、学科教学再次降格为学科知识的教学。

每个不同的学科教学除了特有的学科知识内容外,还有特有的学科能力与学科方法,及其对学科的情感与兴趣的教学功能。

以物理学科为例,它的学科方法有:

逻辑推理,综合与归纳等,这些物理方法只有讲究教法,在物理过程中才能体现。

然而这要消耗很多的教学时间,更何况课上得再好,学科方法也未必学得会,否则岂非人人都能成物理学家了。

现实一点吧,学生只要多做一些有关物理方法的习题,反复地做能应付类似的考题才是实惠。

又如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物理的人都知道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不具备物理实验能力的人可以说根本不懂物理,可现实中,考试无法实际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验能力,上课时做实验学生会激动一点,纪律难以控制,还浪费教学时间,所以实验不会做,没关系,实验题会做就可以了。

至于说学习的兴趣那更是有些不着边际的事,以数学学科为例,谁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简直天方夜谭。

而学生数学成绩好,兴趣自然就来了。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与方法、兴趣与价值观。

能力与方法、兴趣与价值观因为不需“应试”毫不犹豫地被舍弃了。

现在的学科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是可以用等号连接的。

  我们的教育即便已经降格为学科知识的教学,居然还没有停止下降的步伐。

从应付考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关于知识的讲解可以从轻处理,概念的引入,与形成,规律的来龙去脉太消耗教学时间。

会做题目才是关键,题目做多了,知识自然就记住了,理解似乎也会深刻起来。

会用知识来解题了,知识就上升到了应用的层次。

所以为了考试,教学工作就是不断地做习题和讲习题,学科知识教学最终变为学科习题的教学,教育本来是复杂的脑力劳动,终于变成了简单习题训练。

  从教育到学科教学再到学科知识教学,再到学科习题教学,教师只要会做习题就足以应付了,我们的工作这样简单,这样的工作还需要研究吗?

  二、应试之下,研究教学有害无益。

  应试教学固然是简单劳动,那么我们把他作为复杂劳动来研究进行,效果难道不会更好吗?

结论是否定的。

教研活动一般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诸如:

新课的引入、情景的创设、实验的研究、提问的艺术等教学艺术的问题。

研究这样的问题或许上课的质量和水平会有提高。

但是要是认为上课有艺术。

学生考试的成绩会有提高,那就错了。

  笔者自己的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个事实,本人教龄十五年,教研组长,教学能力即便说不上好,自然也不会差,更何况每次上课我都当回事,我平时上课的样子,就是我开课的样子。

但是班级的考试成绩却不如使用题海战术的老师的班级成绩好。

说实话一开始我一直不相信会是这样的结果,只是多次的事实教训,我不得不承认题海战术,投入时间大量地扎扎实实地训练习题,比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更能取得好的应试成绩,更适合当前的教育形势。

应试教学很简单,只要能应付考题就行了,简单的事情简单地做,简单的事情做复杂了效果当然不会好,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效果不如用手一个一个地打。

  教师要在应试教学中如鱼得水,关键是看习题练得怎么样,而不是看课上得好不好,习题做了一遍有一遍,就像谜语猜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不会猜,但是把谜底记住了,就得分的,然而偏偏不实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教猜谜语的方法和知识,则未必能猜出来的,教学成绩未必好。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少教学艺术高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总是架不住年轻而精力充沛的题海轰炸式教学,多少发达地区的学校,讲教法、讲理念,可结果考试成绩总不如教学上训练扎实,死缠烂打的学校,这些事实都在说明考试的成绩与教学的水平相关性不大,与教研活动开展的好坏也无关。

应试之下,教师都很现实的,“教研活动”既然无用,被认为是花架子,参加了又如何,即便教学水平提高了,也不能出成绩。

教师们当然没有兴趣参加什么教研活动了。

  三、应试之下,教研活动开展实质性的活动很难。

  什么是有效教学,现实地说能出考试成绩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在现实中,教师们很现实,教研活动都能敷衍了事已经很给面子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无情人的眼里教研活动自然是一个花架子可有可无的。

教研活动要安排得皆大欢喜,难,难于上青天。

听课是完成任务,可以带着试卷来,这样边听课边批改一下,或者做一下练习,也不放过备课的时间。

若是要评课,那就无关痛痒的说几句吧,要是轮到开课,那是较麻烦的事,众目睽睽之下,总不能用5-6分钟背一下基本概念,40分钟用来做练习。

只好勉为其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概念讲授、难点突破、知识巩固来上这么一遍。

紧张、有一种许久未好好上课的感觉。

要是围坐在一起讨论,那总是教研组长一个人的事情,他说他的话,你做你的事。

讨论一些教书育人的事情,你理直气壮地认为那是德育处的事情,提早退场,难道教师不该有育人的作用?

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认为自己水平不高,可又不想学习,因为坚信教学的水平是天生的。

要是讨论物理教学论,那理所当然是花架子,一脸的鄙夷。

要是讨论物理习题,是最实际的了,却发现押轴题终究是压不住宝的,于是又感乏味。

  应试之下,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难!

不知道教学研究有用否?

不知道教学研究该研究些啥?

不知道又有谁愿意来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这是实话!

实话不好听,但实话总要有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