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359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docx

《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

  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

  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

  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

  (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着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艰苦探索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凤栖梧》执着追求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2、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略)

  

(1)名字:

柳永、柳三变、柳

  七、柳屯田。

  

(2)特点:

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点拨《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

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

哪些句子抒情?

怎样情景交融的?

板书:

  (线索)

  (重点)离别前:

勾勒环境离别时:

描写情态离别后:

刻画心理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第1句:

写景。

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

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

写人。

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

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

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

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

凄清、萧瑟(板书:

凄清、萧瑟)第3句:

写景。

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

过渡。

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

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

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

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

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

  (板书:

留恋、难舍)第5句:

点题。

用“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

名句。

是作者的想象。

  (鉴赏见后)第7句:

高潮。

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

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

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

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

伤感、苦涩)

  【小结归纳】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

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板书:

情景交融)

  (五)难点讨论(小黑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古人:

折柳相赠,暗“留”之意杨“柳”—“留”的谐音离人:

见柳思人,离愁又生。

眼前景晓风—“凉”

  (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

别后情(明)

  (暗)

  “残”月—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

景中有情

  (六)朗读、背诵要求:

正确流利、感情充沛、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尽量当堂完成)方式:

检查学生、教师示范。

  (七)课外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

  (3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