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2077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docx

九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

九年级

第一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一、兴起原因:

1、专横的宗教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2、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二、范围:

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三、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思潮

四、代表人物:

1、但丁:

代表作《神曲》;意大利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

2、达芬奇: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3、莎士比亚:

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五、实质(性质):

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六、作用(影响):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

一、条件

1、地理知识发展—地圆说

2、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二、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物质动力):

黄金财富的诱惑

3、直接原因(客观原因):

东西方传统商路的阻断

三、代表人物

哥伦布:

1、意大利的航海家

2、重大贡献:

发现美洲新大陆

3、航行路线:

(1)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或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

(2)第二种说法参考书本P13“自我测评”的答案C

4、航行的主要目的:

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需找黄金等财富。

5、评价:

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影响

1、对世界:

(1)打破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2)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西欧: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拼搏的精神。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亚非美:

殖民扩张掠夺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第三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一、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斗争双方:

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

斗争焦点:

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三、过程

(1)开始——1640年,新议会召开

(2)两次内战(1642—1648年)

(3)共和国时期(1649—1660年):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年)

(5)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四、《权利法案》(1689年)

1、内容:

(1)对国王的权力作了明确规定

(2)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

(3)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2、目的:

限制国王的权力

3、作用(影响):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1)国内: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前提。

(2)国际: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

注意:

笔记抄于课题空白处,要求尽量在同一页上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革命任务(目的):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三、战争的经过:

美国独立战争经过

(1)爆发标志:

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

(3)建国: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4)转折:

1777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

1781年10月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6)结果:

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四、《独立宣言》的发表

1、时间:

1776年7月4日

2、制定机构:

第二届大陆会议

3、起草人物:

托马斯.杰斐逊

4、核心内容(根本目的):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

5、文件的意义(划p22页书本内容):

不但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还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五、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1)对美国:

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对国际:

②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地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

六、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七、评价华盛顿(主要贡献):

“战争时期的第一人”:

领导美国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平时期的第一人”: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划书本p24页)

第5课为“民主”“共和”而战(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三、革命的经过:

(1)革命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2)结束的标志:

1794.7.27热月政变

四、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见课本P29)

(1)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的基础。

(2)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特点)

(4)但它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

(局限性)

五、《人权宣言》的发表

1、《人权宣言》主要内容:

(见课本P27-28)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

(2)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3)强调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2、评价《人权宣言》:

(1)进步性:

倡导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2)局限性:

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3、《人权宣言》的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六、材料阅读(答案)p30

矛盾的原因:

《人权宣言》中关于“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规定了整个第三等级的利益,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而《霞不列法》中关于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规定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资产阶级巩固统治的要求。

七、自我测评(P31):

l、《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反映了宣言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此,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不能。

因为根据《人权宣言》规定: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统治阶级的财产多,人民只有很少的财产,因而法国人民不能享有与统治阶级平等的权利。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一、拿破仑上台

1、背景(见课本P32第一段)

2、上台标志:

1799的雾月政变。

自任执政府第一执政。

二、拿破仑的文韬:

《拿破仑法典》

1、时间:

1804——1810年

2、目的:

加强统治,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3、法律文献:

《民法典》(1807年改名《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4、主要内容:

(见课本P33-34)

(1)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

(2)吸收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成果

5、评价:

(1)对法国:

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

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效仿.

(3)局限性:

打上资产阶级烙印。

三、拿破仑的武略:

拿破仑对外战争

1、滑铁卢的惨败(1815年),拿破仑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2、拿破仑战败的原因:

(1)连年征战,经济困难;

(2)国内人民的厌战;(3)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抵抗(主要原因)

3、评价拿破仑战争:

(1)进步性: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对内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对外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

(2)侵略性和争霸性:

但法国对外战争也有与英俄争霸的一面,并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第8课改变世界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原因:

1、条件

(1)政治前提:

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3)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的资金和原料;

(4)手工工场阶段技术的积累,及大批技术工人培养;

(5)殖民扩展、圈地运动等使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

2、直接原因: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而原来的生产方式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概况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涉及国家和地区:

率先开始于英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3、开始行业:

棉纺织业

4、开始标志:

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4、重大发明(标志性发明):

瓦特蒸汽机

瓦特蒸汽机的优点:

为工作机提供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

瓦特蒸汽机的意义:

(P47自我测评)

(1)、生产方面:

为整个工业部门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2)、生活方面:

,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发明了一些新的交通工具,大大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3)、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面貌,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三、交通运输的革新

1、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1807年、水路交通)

2、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14年、陆路交通)

3、意义:

缩短了时空距离,扩大了人们活动范围。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2、3点划在P45-46小字部分;4、5点补充在P46“每课一得”上空白处)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英国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建立了现代大工厂制度,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4、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5、思想方面:

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注意:

笔记抄于课题空白处,要求尽量在同一页上

一、改革的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改革的直接原因: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三、改革的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根本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力,避免人民革命。

四、改革的时间、人物: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

五、改革的内容(划书p74):

1、农奴获得自由,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奴。

2、农民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拿钱赎买一块份地。

但只有使用权。

3、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六、改革实质:

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七、评价改革(划书p75):

进步性: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局限性:

1.经济上:

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

2.政治上:

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得俄国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八、改革性质:

是一场沙皇(地主阶级)主持下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一、战争背景

1、根本原因:

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两种经济制度:

北方:

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南北矛盾焦点问题: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

二、战争经过

1、爆发:

1861年4月南方叛乱

2、转折: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宅地法》作用:

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开发了西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奴隶制向西部扩张。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

为废除奴隶制提供了法律依据,提高了黑人奴隶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积极性。

两个文件的共同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从而扭转了战局。

3、结果:

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三、战争影响

见课本P81最后一段正文

四、战争性质:

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五、林肯功绩: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发展。

六、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你认为美国的革命给我们提供了那些宝贵的经验?

一个国家强盛的前提是要取得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

七、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比较(先抄到P82每课一得下面空白处)

(一)相同点:

1、方式一样,都是武装革命;都颁布了法律文件推动革命的发展

2、根本原因:

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革命任务:

都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革命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5、战争影响: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不同点:

1、革命对象:

独立战争的革命对象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的是南方种植园奴隶制。

2、革命任务:

独立战争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南北战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3、革命性质:

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具有双重性。

南北战争则带有内战的性质。

4、战争影响:

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南北战争使资本主义发展更加迅速

16课 明治维新知识点

一、幕府统治危机――改革的必然性

1、政治:

德川幕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闭关锁国;

2、经济方面: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3、国内矛盾(内忧):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4、民族矛盾(外患):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二、倒幕运动――改革的可能性

中下级武士是倒幕派主力

三、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

1、目的:

巩固明治政府统治,富国强兵。

2、各条内容作用:

(1)政治上:

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2)经济上: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国力。

(其中“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其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

(3)军事上:

维护社会稳定,壮大军事实力。

(4)文化上:

提高国民素质,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

(其中“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体现了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5)政体上:

《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天皇权力至高无上。

3、改革的评价(影响)

(1)改革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积极影响:

①废除了封建制度,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日本逐渐富强起来。

使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②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3)消极影响:

改革不彻底,保留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在改革后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威胁。

四、启示: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符合国情;

改革是强国之路;

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科教兴国。

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划P114正文第一段)

1、政治:

腐朽的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侵犯剥夺人民利益

2、经济: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3、科学:

17-18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长足发展

4、阶级力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二、核心思想(内容):

理性主义

三、目的:

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弘扬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四、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代表人物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批判天主教会;倡导自由平等、人权、君主立宪制

提出“三权分立”

“人生而自由平等”

“人民主权说”

“社会契约论”

共同点

(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

抨击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

提倡理性、科学、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五、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六、影响:

1、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影响和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3、鼓舞亚洲人民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七、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抄到书本P118“活动建议”下面的空白处)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背景

 14-17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17-18世纪

资本主义进一步(迅速)发展

兴起

与扩展

 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从英法开始扩展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批判

对象

 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

核心

 人文主义(只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

 理性主义(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性质

都是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都打击了封建势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八、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九年级下册

第一课  俄国向何处去

一、十月革命的爆发(从P2题目空白处抄起)

1、背景:

“一战”加剧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概况:

(1)时间:

(2)地点:

(3)领导者:

(4)结果:

(见P3划书)

3、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意义:

(P4想一想:

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见课本P4第一段划书)

 在段后加上: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记到P4两幅宣传画两边空白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国内战争时期)(记到P4两幅宣传画两边空白处)

(1)原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展开联合反扑

(2)目的和内容(P4页小注)

(3)特点:

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4)作用:

帮助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2、新经济政策(1921年)(记到P5上方空白处)

(1)原因:

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群众的不满。

(2)内容:

(P5小字第一段)

(3)特点(“新”之所在):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4)意义(作用):

(P5正文最后一段)

①、政治经济:

(划书)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补记)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理论: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划书,标注清楚是理论方面的意义)

(5)理解“退一步,进两步”:

(记在P5“每课一得”上方)

“退一步”:

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两步”:

进第一步:

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进第二步:

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启示:

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政策应随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记在P5“每课一得”上方)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和约》(从P11课本标题空白处抄起)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

1919年1月—6月操纵国:

英法美(巴黎和会上获利最大的是英法两国)

(2)、召开目的:

分赃和称霸世界

(3)、中心问题:

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实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

(见P12最后一段划书)

领土方面、殖民地方面、军事方面、赔款方面。

(其中殖民地方面的规定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分赃会议)(记到段后)

3、中国问题:

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说明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弱;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

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5、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及作用(抄写并划书P13小字)

(1)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对德《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和约

(2)作用:

英法为主导,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3)存在问题:

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二战”祸根。

二、《九国公约》(记到P14上方空白处)

1、华盛顿会议:

(1)召开目的:

协调列强(主要是美日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2)召开时间:

1921—1922年操纵国:

美国

(3)中心议题:

中国问题

(4)会议实质:

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5)会议影响:

会议诸条约调整了……,构成“华盛顿体系”(划P14说一说旁边一段小字)

2、《九国公约》

(1)内容:

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2)《九国公约》的实质(作用):

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或:

使中国重新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记到P14下方空白处)

1、构成: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

2、实质: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影响:

1)构成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战后和平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蕴藏了尖锐的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体系并不能长期维持。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内部、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记到P18“黑色星期四”标题旁的空白处)

1、爆发原因:

(1)直接原因: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2)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大危机的爆发

标志:

1929年美国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崩溃(首先开始于金融领域)

3、大危机的特点:

破坏性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4、大危机的影响(见P19最后一段,划书)

(1)经济上: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各国工业产量倒退,贸易总额减少,众多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2)政治上:

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3)国际关系上:

加剧各国的矛盾与冲突,引出一连串关税战、倾销战与货币战。

动摇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补记)

二、罗斯福新政(抄到P20-21空白处)

1、新政的背景:

(1)19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