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643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docx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

意大利肖像画的发展

▲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十五世纪,肖像画逐渐成为西方艺术中的一种艺术类型,用以流传被画人物的形象、身份和地位。

在整个十五世纪,只有那些君主、高阶的神职和政界人士等王公贵族们,才允许被画成肖像,并公诸于世。

直到十六世纪,形形色色的人物姿态和各种画幅尺寸的肖像画才显现出更为广泛的社会阶层,尽管仍仅限于富裕的社会精英。

但与此同时,在高端业界,开始逐渐把那些1比1真人大小的或3/4真人大小的肖像画定义为“正规肖像画”。

通常对于一幅受人喜爱、令人神往、使人喜形于色的肖像画,观赏者不仅会对画中人物的形象、体质特征进行品头论足,更会对画中表现的人物的气质倍加赏鉴。

尽管如此,那些超级收藏家们,尤其是梅迪奇家族,也收藏了大量来历未知的、无法考究的或已被遗忘的人物的肖像画,而这些画的价值则与其作者的知名度相对应。

▲自画像,肖像画的一种。

最早的自画像出现于十四世纪,当时的画家们把他们自己和向他们聘画的被画者一同画入宗教题材的场景之中。

初创时期,画家只在神圣作品中刻画自我形象,位于他们赞助者一旁。

后来他们开始专注刻画自己的形象。

这些作品从中体现了艺术家所再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蕴含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可以说,自画像更能从艺术的角度反映出艺术家的性格。

人物肖像也隐藏着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人物的解读。

乌菲齐博物馆拥有最古老而且是迄今为止最为广泛的这类绘画藏品。

乌菲齐博物馆的自画像收藏起源于红衣主教莱奥波尔多梅迪奇所收藏的80件艺术珍品,其中,最初收藏的15件典范精品,已列入梅迪奇家族遗产之中。

有一些珍藏品是由科西莫三世大公进一步扩充收藏的,主要为外国艺术家的杰作。

这些杰作原保存于碧提宫中,后于1687年转移到了乌菲齐,并按其尺寸大小分列为两类标准。

十七世纪末,乌菲齐的此类藏品就已达到全欧洲无可比拟的地位,入选乌菲齐博物馆已成为画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作为梅迪奇大公储位继承者的洛林的彼得利奥波得将此类艺术品的收藏增加至330件。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气势磅礴、无可阻挡的艺术品收藏运动,230多位艺术家荣列于乌菲奇博物馆。

如今这类艺术收藏品的数目已达1650件之多。

 

画作体现画家本人

▲在西方美术史上,荷兰和意大利是肖像画的起源地,并在这两个国家的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15世纪,荷兰肖像画的声望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意大利,这在意大利的早期收藏中可见一斑,当时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统治者不断的派本国的画家去到佛兰德进行学习,直到16世纪,由于意大利肖像画法的结构和观念的复杂化,这种趋势才有所改变,他们能够实际探索别人未曾触及过的领域,开始逐步表现人类思维的层面,发展高深的视觉手段以加强肖像画作品同欣赏者之间的联系。

▲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肖像画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不变的特点:

其一是“民主化”,肖像画最初是以一种优先级别的题材来保护的,渐渐的才开始融合了整个社会大背景。

其二是随着肖像画变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而在尺寸上不断扩大。

最早的肖像画是用来欣赏然后收藏在柜子里,而不是挂在墙上的。

▲15世纪,肖像画被确立为西方的一种绘画类型,可以将画中人物的形象流传于世,而且保留他们的地位和尊严。

最初,君主和地位显赫的人通常采用侧面像。

后来肖像画在普通群众中得以普及。

到十六世纪后,肖像画取得了突破,人物姿态更为自然。

▲以下画作体现了西方肖像画的发展规律:

 

君主侧面像普通人侧面像

 

人物半身肖像人物“全身”肖像

 

人物形象自然全身人物肖像

 

▲通过欣赏以上肖像画,我们知道:

起初的西方肖像画描绘君主的侧面像,随后艺术家将目光转向普通大众,描绘他们的侧面像;后来随着肖像画的发展,肖像画由描绘人物的半身转向描写人物的全身,同时人物形象更自然。

▲总体来说,意大利的肖像画多以描绘人物的半身居多,同时在构图上以描绘人物的四分之三脸为主。

20世纪以后,意大利的肖像画较之前的作品而言,以传达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主。

但多数意大利的肖像画以描绘半身肖像为主,也有描绘人物全身或近似全身的肖像画。

▲此次画展所展出的一些肖像作品,可以让观者从中看到意大利肖像画的特点:

1、深层次意义——《奴隶》P95

(女孩饰以金锁链得名。

尽管她很高贵,但却丧失自由)

2、四分之三脸为主——《格罗斯肖像》P97

(体现了意大利的肖像画多以描绘人物的半身居多)

3、描绘贵族的生活(早期)——《法国王后玛丽亚·德·梅迪奇肖像》P100

(300余颗珍珠,体现奢华)

4、体现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征——《自画像》蒂贝里奥·蒂蒂P108

(画家将调色板纳入画面,体现画家的身份)

——《自画像》卡罗勒斯·杜兰P116

(从中表明画家的身份,手拿调色板与画笔,此外,画家眼神的刻画充满了自信)

5、随意(晚期)——《自画像》萨托里奥P119

(该画不同于之前的自画像,体现了自20世纪以后,意大利的肖像画趋于“写

意”,较之前的作品而言,刻画得更为随意、自然)

6、半身肖像为主

在意大利的肖像画中,多以描绘半身肖像为主,但也有描绘人物全身或近似

全身的肖像画,如安米桑尼《自画像》P120

 

▲自画像作为肖像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画展中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此次画展所展出的自画像,在表明画中人物身份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自画像》蒂贝里奥·蒂蒂P108

在该幅图像中,画家摆出愉快、随意的姿势,凝视着侧方。

他手中握着调色板,

双眼注视着画布,似乎是另一个正在作画的艺术家。

他穿着黑色的工作服,上面露出大大的白色衣领。

这幅肖像画尤其注重活泼和丰富的面部刻画,表现了他对自然主义的追求。

《自画像》阿堪基罗·里萨尼P113

该画的作者是擅长所有流派的罗马画家,尤其描绘动物更是高手。

在自画像中,里萨尼正在描绘平静的生活,周围是很多动物,他因真实而生动的动物描绘而著称。

这幅作品中简单的家庭生活——购物筐中的家禽看来来刚从市场上买来,刻画的时间正是被抓起来烹调之前的短暂瞬间。

这就是他在这个领域格外成功的原因。

但这种简单只是表面的,其实画家对每幅作品都是用最高的精确度来研究于考证,他用一面镜子来检查作品的平衡,并用一盏油灯来照亮绘制对象。

装着家禽的柳条筐几乎是这位艺术家的“签名”。

画家手中的画笔与身后的画作表明了画家的身份。

《自画像》卡罗勒斯·杜兰P116

画面中作者以经典的姿势拿着画笔和画板。

然而,这幅画最引人注目的是画家的眼神,充满了自信;通过明暗对比效果,充分表现了画家在肖像画和其他作品中的表现力。

《自画像》雅科波·达·恩波里P107

该画作者专注于为梅迪奇家族提供服务,他们几次委托他为其家族庆典筹备舞台布景的装饰器具,并创作巨幅婚礼画作,用于纪念费尔迪南多一世与玛丽亚,卡特里纳与埃莉奥诺拉的婚礼。

此外,画家必须与梅迪奇家族保持亲密的朋友关系。

这位画家的自画像完全符合他在自传中的性格描述:

活泼、率真,但是态度生硬、性情暴躁。

《自画像》彼得·范·拉尔,又名班波丘P109

该画作者是一位具有显著和坚定现实主义思想的画家,曾跟随卡拉瓦乔学习。

除了擅长风景画,他还以发起罗马“街景”风格而著称。

这种风格的画被称为“乡土风景画”(小矮子),名字源于范·拉尔因为矮小所得到的绰号。

矮小、瘦削且驼背,作者享受这种怪诞和滑稽的“顽童”角色,使他嘲讽和狂放的个性更为突出。

作为在生活和艺术方面都极具天赋和学识的艺术家,他在贫穷和非英雄的世界中找到了“喜剧”。

《自画像》贾斯特斯·沙特曼斯P110

画家是梅迪齐宫廷的画家和御用肖像画家,并成功将君主的需要与精细的自然主义刻画结合。

他一直担任宫廷画家直到去世。

他与50岁左右创作了这幅肖像画。

该画的黑色镀金边框是原件。

《自画像》利维奥·梅休斯P111

该作者曾主管“乌菲齐博物馆画作布置”。

同时,曾是画作评价方面的专家,而他自身的才华也深受费尔迪南多·梅迪齐亲王的赏识。

由于琥珀色和褐色阴影的暗化,该自画像的细节难以辨认。

作品中,一个45岁左右的男人手握黑色画板作画;纸张上有他的签名,在他身后的画架上,一幅风景画已经开始。

然而,这时的画家明显比精力充沛、自信和富有活力的画像人物忧郁。

在这幅画中,一个活力点通过显著和洁白的领带笔触来表现。

作为一个兼收并蓄和勤于创作的艺术家,他绘制了很多宗教题材作品、风俗画作品和肖像画,展现了晚期巴洛克风格的灵魂。

《自画像》费尔迪南多·加利·达·比比恩纳P112

自从这幅画被修改为直角长方形后,直到公元2000年才恢复其原有样式。

画家把那些其他画家为他画的肖像画用于了他的关于城市建筑的一些著作之中。

这幅画的创作时间推断,可依据这个著名舞台设计师画中的年龄,即31岁在帕尔马担任宫廷的建筑师和肖像师期间。

费尔迪南多是一名非常活跃且享有盛誉的舞台设计师,因而曾长期为皇帝效力。

但迫于健康的原因,他返回家乡,并创立了建筑学校。

他天性傲慢,但他能勤勉地与他的兄弟弗朗西斯科合作,后者曾在宫廷中工作过。

《自画像》克里斯汀·赛博德P114

该画的艺术家是热情的现实研究者,这一点在这幅自画像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高度特写的视点、对皱纹和帽子布料的一丝不苟和近乎超现实的定义。

他软化了笔痕,混合运用了明暗法,在脸部刻画中,禁闭的嘴唇和沟状的眉毛反映他在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他坚定的目光深深地触动着我们,就像我们也在画中一样:

他在正面画画,我们在反面观看。

他还擅长创作明亮的风景画,具有与肖像画中一样的混合内在特点。

作者创作该作品时为49岁。

《自画像》佩拉希奥·帕拉希P115

该画的作者曾对新古典主义和纯粹主义绘画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在米兰以肖像和历史画家的身份,获得了成功。

他善于在国家题材中融入新的浪漫主义。

这幅自画像中也表达了相同的特点:

笔法干净,画中人严肃、克制。

作者在遗嘱中明确声明将此幅作品赠与佛罗伦萨市,并注明此幅作品“尚未全部完成”。

《自画像》莱昂·约瑟夫·佛罗伦萨·博纳P117

该画作创作后不久,即受到乌菲齐博物馆管理层的邀请。

作为感谢,乌菲齐还邀请画家参加了同年举行的纪念米开朗基罗诞辰四百周年的庆祝活动。

然而,因为作者从开始就对此作品不满意,因此他于1905年又送来了第二版自画像,加强了笔触效果和色调对比,并希望收回第一幅作品。

但是乌菲齐博物馆决定同时收购两幅作品。

 

《自画像》菲利斯·卡伦纳P118

作者于1912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中第一次展出此作品,并于同年赠与乌菲齐博物馆。

这幅作品明确表达了作者保留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艺术气氛。

画中人那凄凉忧郁却又饱含穿透性的目光,孤独的红色光线渲染的深色背景,这些都是欧洲象征主义元素,而不是作者在事业顶峰时所表现的特征——那种由暗白色、沙黄色和棕色构成的昏暗土色。

作者持之以恒地专心于关心那些富有建设性重要意义的透视平面和形体上。

《自画像》朱利奥·阿里斯蒂德·萨托里奥P119

在该画创作时,正是画家生命中相当重要的一段时光。

画家于55岁高龄,被征为志愿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随即负伤,被德军俘虏,两年后才在教皇的请求下释放。

出狱后,他立即重赴前线,用画笔记录战争景象,但随之又负伤。

在加入战争之前,他已是知名的画家。

在这幅画中,表现了画家一种决然不同于庄严的直观性和自发性。

《自画像》朱塞佩·安米桑尼P120

在富丽堂皇的服饰和珠宝后面,在化妆品和粉饰后面,画家通过肖像家的技巧,为我们犀利的展示了该社会阶层极大的不安全感。

作为一名敏锐的折衷派画家,他在生命中各个阶段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甚至受邀为巴黎总统和埃及王国作画。

在这幅自画像中,他在镜子中大量自己。

《自画像》塞尔吉奥·特鲁希略·麦格耐特P121

画家是一个多方面的艺术家,不仅从事绘画,在雕塑、插画、设计、陶艺,甚至是壁画方面均有涉猎。

这种明显的拉美传统,常常带有庆祝和历史的印记;他在其中融合了20世纪30年代的古典主义,与哥伦比亚文化古老而传统的形象,以一种婉婉道来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国家、特别是原住民文化的历史。

这幅画捐赠给乌菲齐博物馆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心理深度,表现了画家在肖像体裁上纯熟的技巧。

 

《自画像》贾科莫·巴拉P122

巴拉是未来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创作了多种多样的自画像,并为许多作品起了有趣的未来主义双关语的名字。

在这幅自画像中,虽然未来主义早期的创新元素几乎已经无法察觉,但巴拉通过使用斜透视,如同运动的瞬间快照,在漩涡动态中重新塑造了这种回想。

背景中黑色的线条表达了运动的感觉,而面部使用绿色笔刷则造成一种人工照明的效果。

▲此次画展重点画作欣赏: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梅迪奇肖像》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梅迪奇肖像》

画中的人物是一位公爵的女儿——玛丽亚。

由于父母早逝,她从小在一个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从中她了解到绘画、雕塑的基本原理,以及风格主义的雕刻。

1600年,她嫁给了法国国王并代理佛罗伦萨的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1610年,她被加冕为王后,之后不久,她的丈夫被暗杀。

画中描绘了王后身穿珍贵的蓝色丝绒长裙,采用立体浮雕绣法,缀上金色百合,她用300余颗大珍珠,众多顶面磨平的钻石装点一身,体现了她奢华的生活。

 

《男子肖像》P92

十五至十六世纪佛罗伦萨佚名画家

该幅肖像刻画了一位铜色长发的青年男子,头顶一个大大的黑色贝雷帽,衬托出他脸色的苍白、冷漠,歪斜的眼眸凝视着我们,这是一张高傲而勇敢的面庞,神情专注而紧张。

在过去,人们认为这幅画像是阿尔布雷特·丢勒的作品,他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绘画大师,对当时众多意大利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前十年间,在意大利画家描绘的肖像画中,这股北方风格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勾勒人物的精神状态,同时强调脸面特征(在此情况下,采用蓝色背景),并塑造人物的全新姿态。

作品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人物的体态容貌,并且剖析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画家运用典型的佛兰芒艺术手法,那种灼热的色调。

然而他是一位佛罗伦萨艺术家,可见深受北方风格的影响。

这幅肖像的作者也可能是菲利皮诺·里皮,这位令人崇敬的绘画大师于1504年在佛罗伦萨逝世。

这幅画是费罗尼收藏品的一部分,1865年被乌菲齐博物馆珍藏。

《男孩肖像》

(传)洛伦佐·迪·库若迪P91

朦胧的深色背景下,透出一缕微弱的亮光,衬映出一个男孩的肖像,他戴着一顶红帽,穿着一袭朴素的棕色长袍,神情专注,若有所思。

这件作品似乎与红衣主教莱奥波尔多·德·梅迪奇庄园的另一画作遥相呼应,过去人们认为是马萨乔的作品,在1675年的目录清单中曾有所描述。

开始,该作品在碧提宫内名为萨拉迪·德·普罗米修斯的展厅展出,到了1861年,转移到乌菲齐博物馆,当时部分展馆不向公众开放,该绘画以皮耶罗·迪·科西莫之名展出。

随后,被正式认定为洛伦佐·迪·库若迪的作品,他是安德烈·德尔·委罗基奥的学生和追随者,也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佩鲁吉诺的学伴。

该幅画像属于系列肖像画中的一幅,可以断定为1490年之后的作品。

这位画家赋予了作品较大的自由度,而非采用传统模式的板画肖像画,这往往受限于赞助人的苛刻期望。

他摒弃了笔直的站姿,而将人物设定为头部自然倾斜,同时减少凝滞姿态,这样体现了人物独特的洞察力,并使形态更具流畅性。

《老妪肖像》P94

十五至十六世纪北欧佚名画家

深色背景下,无名画家描绘了老妪四分之三的形体,展现了她庄严的姿态,她那警觉、严厉的目光,彷佛穿透我们,投向一个难以辨识的地方。

木板背面的盾型徽章可能揭示了她的贵族血统。

画面上难以看清黑色礼服,但大大的白帽挽住了她的头发,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北部国家的典型风格。

画家运用雕塑方法使人物神情毕现,使观众的目光驻留在人物的脸庞,这彰显了画家的艺术代表性。

在过去,人们认为该幅画是汉斯·梅姆林的作品,部分题字被原有画框遮住,人们无法清晰辨认。

除了人物年龄之外,1533年这一时间也印证了一个时代,因此排除了十五世纪著名的佛兰德大师的亲笔署名。

《奴隶》P95

雅科波·内格雷蒂,又名帕尔玛·伊勒·韦齐奥

这幅迷人的画像,以前称为“奴隶”,因年轻女孩饰以金锁链而得名,20世纪末被乌菲齐博物馆收购。

这件作品曾名声大噪,原属于意大利最重要的两个王公贵族的珍藏,一个是罗马的贝利尼家族,另一个则是佛罗伦萨的科尔西尼(家族。

同时,也是帕尔玛·伊勒·韦齐奥最富有诗意的作品之一,他的女性肖像画作是古代藏品的骄傲,充分体现了浮华绚丽的风格,以及拥有蜜色秀发的威尼斯美女。

画中女子懒洋洋地倚靠着架子,炫耀她红白长袍的珍贵面料,通过光线反射映照出她的纯洁与激情,而撩人的白色罩衫露出酥胸,绽放一抹春色。

《男子肖像》P93

这幅小画的背面写满题字,其中两位赫然在列,印证了这幅作品曾经的辉煌;他们是画家提香和乔万尼·贝利尼。

事实上,这幅肖像并非这两位大师的作品,更像是拉坦齐奥·达·里米尼的作品,他是贝里尼的门生兼助理。

在画家笔下,蔚蓝的天空漂游着如絮的白云,人物在这背景下跃然纸上。

黑衣、黑帽、浓密的棕色头发剥离了男子神情的严肃,他倾斜着高贵的头,仿佛陷入沉思,他回避我们的注视,只见那忧郁的目光怅望着无尽的远方。

《女子肖像》P96

该画从人物优雅娴静的姿态,背景的透视构图以及拉斐尔风格的倾斜眼神来看,这幅肖像可能属于安德烈·德尔·萨托的艺术流派,他的学生深受佛兰芒和德国风格的影响。

从画中女子的帽子形状以及面部特征来看,她可能是北欧人。

《科尼利厄斯·格罗斯肖像》P97

这是一幅采用黑色背景的男性半身肖像,画家为后世留下了该画家的容貌特征,但时至今日,在他身上依然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在这幅肖像中,他长着红发,蓄着胡须,面朝右侧露出四分之三的脸庞;身着深色服装,微微敞开的领口露出雪白的衬衫,与画面的褐色基调形成对比。

他头戴黑色贝雷帽,与背景的颜色相互交融,使人难以分辨。

这幅画的主要特点在于,男子右手拿着一个椭圆形小银器,上面精细地雕刻着丘比特和花枝。

在画面右上方,我们可以看到题字。

画家留下了作画的时间1544年,同时也留下了人物的年龄。

《男子肖像》P98

棚木镶板,光滑的壁柱垂直进行分割,这便构成了这幅肖像的背景。

画中架子覆盖着皮革,上面摆放着一只墨水瓶,几张封口的信笺和一本笔记本。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更像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写字台,而不是可能让我们找到一些书籍的学者书房。

此前,画作被认为是弗朗西斯·萨尔维亚蒂的作品,随后又与弗朗西斯·布里纳联系在一起,而米歇尔·托西尼的作品常令人联想起僵硬的姿势,圆胖的手和手指几乎没有任何握力,因此认为是米歇尔·托西尼的作品才更有说服力。

画作修复后再次揭示了画面原有的着色,展现了珠宝的精致细节,以及胡须、金发的微妙处理。

遗憾是桌上的信封没有清晰写明地址,那可是重要线索,有助于确认年轻男子的身份。

《科西莫二世·德·梅迪奇肖像》P99

这幅画描绘了费尔迪南多一世和洛林的克里斯廷之子,王楚科西莫二世的容貌特征,画面处处洋溢着青春朝气。

画面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地描绘出几件象征王位的物品,传神地反映出年轻继承人的王室血统。

这幅绘画于16世纪在佛罗伦萨设计完成,是官方肖像画的典范,尽管画家也可能受到佛兰芒肖像画的影响,从他对奢华细节的关注,对装饰物、面料品质的格外用心,便印证了这一点。

画中人物所穿的短上衣,是典型的军装,可能采用羊毛制成,饰以镀金刺绣,与他马裤上条纹刺绣完全一致;他的佩剑挂在金、银绣花的腰带上,做工十分考究。

桌上的时钟配有精心装饰的外盒。

《青年时代的莱奥波尔多·德·梅迪奇肖像》P101

画中表情严肃的男孩是莱奥波尔多·德·梅迪奇,大公科西莫二世和奥地利玛丽亚·马达莱娜的小儿子。

画中人物的穿着表明他当时年仅10岁,他一生注定以教会为职业,1667年当选为红衣主教。

这位红衣主教拥有出众的智慧和修养,他着迷于自然、科学,也醉心于艺术作品。

《费尔迪南多·德·梅迪奇肖像》P102

画家为这位赞助人描绘了富丽奢华的服饰,这暗示了人物的显赫身份。

但在画中,他佩戴镀金纹饰的精致胸铠,一手持着指挥军队的军令杖,一顶头盔放在他身旁的桌上。

衣着细部尽显优雅,比如刺绣领结,考究的蓝色外衣,流露高傲、高贵之态。

《科西莫三世·德·梅迪奇肖像》P103

尽管画中的人物并未真正体验过真正的军队生活,但在画中,他一身战甲,展现出英勇的军事领袖形象。

这幅肖像的着眼点不在人物的衰老,而是他傲视一切、无所畏惧的目光,暗示了他的荣耀。

《朝圣者打扮的女子肖像》P104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位朝圣者打扮的年轻女子,在画面右下方注有日期和签名。

绘制的垂挂物表明了人物是一名年轻的女性朝圣者。

这位女子的头上装点着贝壳和朱砂红羽毛,挂着一根拐杖,手里拿着另一个贝壳。

格力莫曾被赞誉为法国的伦勃朗,惯于刻画年轻男女,将他们塑造为朝圣者、学者、工人、演员和音乐家。

他们大多数为半身像,保留了浓重的原始风貌。

通过浓色上釉的技法,以及服装和背景的厚重感相对比,来传递人物愉悦的表情,画中的橘黄色、棕色等更加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