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508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大纲.docx

人格心理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人格心理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时/学分:

51/3

开设学期:

第3学期

开设单位:

教师教育学院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

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通过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在塑造人类行为和影响个人心理现象当中的作用,是在综合了生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出整体性解释。

具体来说,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人格的测评方法,各范型的人格相关问题研究,人格障碍等。

具体是不同人格范型对诸如“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人的行为是自由的还是由某种未知的原因所决定的?

人的性格是稳定的还是可以改变的?

人的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什么是健康人格?

怎样测量人格?

怎样改变异常行为等”此类问题的回答。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人格的内涵及其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各种人格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2.了解人格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间的批判与继承关系,深入理解各种人格理论在人格问题及其相关研究上的独特之处。

3.学生能能够运用人格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掌握人格测量、人格障碍的矫正以及人格教育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加以运用。

4.学生能将人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生活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人格理论及其研究指导自己的人际交往,掌握人格的测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健康,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

章题

讲授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践

学时

上机

学时

小计

1

人格心理学概论

4

4

2

古典精神分析

4

4

3

新精神分析

6

6

4

特质论

6

6

5

生物学论

6

6

6

行为学习论

6

6

7

交互作用论

4

4

8

人本论

7

7

9

认知论

4

4

10

积极心理学

4

4

合计

51

51

四、教学教法建议

1.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解人格心理学基本理论前提下,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人格问题的能力,强调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实施教学,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本课程的特点在于信息量大,在学法上要求学习者课堂当中做好笔记并在课外进行人格心理学方面的文献查阅,同时对于人格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奥尔波特等)的人格理论进一步查阅其它参考书进行深入理解,对课程当中存在的大量术语或名词翻译的情况,建议结合相应的英文工具书进行掌握。

3.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学生在掌握有代表性的人格测验工具的使用方法、施测范围以及计分方法和分数解释,初步掌握人格心理测量编制技术,加强课程间尤其是与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卫生学等课程的衔接和渗透。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

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20)%+中期考核(30)%+期末考核(50)%

本文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教学目标:

1.掌握人格的概念;

2.掌握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3.理解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4.掌握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和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学时)

人格的词源分析、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人格的心理学定义、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学时)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人格心理学的建立、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1学时)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人格的科学理论、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方法(1学时)

一般方法论原则、人格心理研究过程、主要研究途径、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法建议:

本章内容建议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人格的科学理论、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人格心理学的建立、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既可保证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考核要求:

1.学生能够掌握人格的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3.学生能够理解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4.学生能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和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章,第2章.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章.

4.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1章.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2.掌握弗洛伊德对梦、恋母情结、幽默等概念的人格心理解释;

3.学会评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4.理解精神分析的起源。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1学时)

弗洛伊德的生平、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1学时)

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学时)

性、力比多、动欲区、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1学时)

研究方法、人格评价:

投射测验、精神分析的应用:

精神分析疗法

教法建议:

本章内容建议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以及精神分析的应用进行讨论。

这样,既可保证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考核要求:

1.学生能够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2.学生掌握弗洛伊德对梦、恋母情结、幽默等概念的人格心理解释;

3.学生能够学会评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4.学生能够理解精神分析的起源。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3、4章.

3.L.A.Pervin,周榕等译.人格科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章.

4.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章.

5.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5章.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异同;

2.掌握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分析自己的生活风格及其形成;

3.理解自我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间的继承关系,掌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4.了解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解释和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

5.了解新精神分析的近期研究与应用价值。

教学时数:

6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体心理学(1学时)

阿德勒的生平、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个体心理学简评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2学时)

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文化论(2学时)

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

第四节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1学时)

研究方法、儿童依恋与成人依恋、焦虑及其应对

教法建议:

本章内容建议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的理论及人格应用进行讨论。

这样,既可保证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考核要求:

1.学生能够掌握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异同;

2.学生能够掌握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分析自己的生活风格及其形成;

3.学生能够理解自我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间的继承关系,掌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5章.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章.

4.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5章.

第四章特质论

教学目标:

1.掌握特质概念及人格特质论的主要特征;

2.熟悉卡特尔人格问卷的实测步骤,计分方法,结果解释;

3.掌握奥尔波特关于特质的概念、分类及机能自主的涵义;

3.掌握卡特尔关于特质的分类及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

4.掌握大五因素结构理论,了解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应用。

教学时数:

6

教学内容: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论(1学时)

奥尔波特其人、特质的概念、人格特质的常规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机能自主性、自我认同感、健康人格

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2学时)

卡特尔的生平、特质及其分类、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大五人格因素研究与应用(1学时)

大五因素的来源、大五因素的跨文化研究、大五因素结构理论、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特质论的测量方法(1学时)

第五节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1学时)

考核要求:

1.学生掌握特质概念及人格特质论的主要特征;

3.能够掌握奥尔波特关于特质的概念、分类及机能自主的涵义;

3.能够掌握卡特尔关于特质的分类及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

4.学生掌握了大五因素结构理论,能够了解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应用。

教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进行讨论。

2.课外文献查阅,对于大五人格因素研究与应用大五因素的来源、大五因素的跨文化研究、大五因素结构理论、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应用,学生能通过文献查阅了解这块内容。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7章.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章.

4.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3章.

5.L.A.Pervin,人格科学,周榕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章.

第五章生物学论

教学目标:

1.掌握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及其理论意义;

2.掌握艾森可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

3.掌握心理类型学及其对MBTI编制的影响。

4.领会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

5.了解人格特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教学时数:

6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体潜意识论(2学时)

荣格的生平、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原型研究、人格动力论、人格发展论、心理类型学、态度与功能的组合

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1学时)

艾森可其人、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人格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行为遗传学(1学时)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感觉寻求倾向研究、害羞或抑制性气质、EAS气质模型

第四节进化心理学(1学时)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进化心理学在人格领域的运用、

第五节人格的脑生物基础研究(1学时)

脑的变化与人格改变、人格研究中生物测量使用的方法、常用的生理测量、脑的不对称性及其个体差异、人格特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考核要求:

1.学生能够掌握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及其理论意义;

2.学生能够掌握艾森可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

3.学生能够掌握心理类型学,使用MBTI人格测验进行测量并会对结果予以解释。

教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集体潜意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人格的脑生物基础研究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物学论的争议与评价进行讨论。

2.课外文献查阅,对于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进化心理学在人格领域的运用、感觉寻求倾向研究、害羞或抑制性气质、EAS气质模型等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9、10章.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章.

4.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4章.

5.L.A.Pervin,人格科学,周榕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章.

第六章行为学习论

教学目标:

1.领会行为主义的人性观及主要人格理论;

2.掌握强化的概念与原理,掌握行为塑造与矫正的原理;

3.掌握观察学习产生的过程及观察学习的实质;

4.了解自我效能感的涵义及对其最近研究结果;

5.了解行为矫正原理在人格及心理咨询领域的运用。

教学时数:

6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1学时)

第二节操作性条件反射论(1学时)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强化与强化的原理、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第三节刺激—反应论(1学时)

学习的四个要素、学习、内部精神现象与学习、

第四节社会学习论(2学时)

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行为适应与治疗

第五节行为测量与行为治疗(1学时)

行为测量、行为治疗

考核要求:

1.学生掌握强化的概念与原理,掌握行为塑造与矫正的原理;

3.能够掌握观察学习产生的过程及观察学习的实质;

4.学生了解自我效能感的涵义及应用;

5.掌握行为矫正基本技术。

教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强与强化的原理、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行为适应与治疗,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行为学习论的争议与评价进行讨论。

2.课外文献查阅。

对于行为测量、行为治疗在人格领域的运用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最新研究进展。

3.案例教学法。

教师呈现行为问题的代表性案例应用行为矫正的原理予以解释,学生对青少年儿童身上行为问题应用理论加以解决。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3章.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章.

4.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6章.

第七章交互作用论

教学目标:

1.掌握沙利文的人际关系人格理论;

2.理解人格与文化交互作用理论的重要思想;

3.理解默里的人格理论;

4.了解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1学时)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第二节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1学时)

默里的人格理论、默里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环境的作用(1学时)

第四节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1学时)

考核要求:

1.学生能够掌握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人格理论;

2.学生能够理解交互作用理论的重要思想;

3.学生能够理解默里的人格理论;

4.学生能够了解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教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默里的人格理论、默里的研究方法,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

2.文献查阅与讨论法:

涉及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并整理资料,以学生试讲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2.课外文献查阅,对于人格的文化决定论、环境的作用、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论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章.

2.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4章.

3.L.A.Pervin,人格科学,周榕等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章.

4.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5章.

第八章人本论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2.掌握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熟悉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原理和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技术;

3.学会对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4.掌握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的应用。

教学时数:

7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1学时)

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论(2学时)

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理论

第三节罗杰斯的自我理论(2学时)

现象学与自我概念、人格的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倾向与积极看待、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与恢复正常

第四节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1学时)

存在论、人格论、人性善恶并存论

第五节个人中心疗法(1学时)

考核要求: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能够使用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原理和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技术进行实践;

3.能够识别并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格理论异同;

教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理论、现象学与自我概念、人格的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倾向与积极看待、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与恢复正常,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

这样,既可保证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2.课外文献查阅,对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最新研究进展。

3.案例教学法,教师呈现代表性案例,应用个人中心疗法的原理予以解释,学生对简单问题应用理论加以解决。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1章.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章.

4.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7章.

5.L.A.Pervin,人格科学,周榕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章.

第九章认知论

教学目标:

1.掌握凯利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2.学会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进行评价。

3.掌握罗特行为预测理论和控制点理论并结合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决策过程。

4.掌握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5.结合案例分析理解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掌握认知疗法的技术、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

认知方式、心理分化论、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个人建构理论(1学时)

人是科学家、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行为预测论与控制点理论(1学时)

行为预测理论、控制点理论、适应不良与行为改变

第四节人格的认知因素(1学时)

个体的认知变量、原型、图式理论、

第五节认知疗法(1学时)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认知疗法的技术、案例分析

考核要求:

1.学生能够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进行评价;

2.学生能够掌握罗特行为预测理论和控制点理论并结合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决策过程;

3.学生理解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并掌握情绪ABC理论;

4.结合案例分析认知疗法的理论要点,掌握认知疗法的基本技术。

教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人是科学家、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个体的认知变量、原型、图式理论、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

这样,既可保证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2.课外文献查阅,对于罗特控制点理论查阅文献获得相关研究进展。

3.案例教学法,教师呈现代表性案例,应用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予以解释,学生应用认知疗法的技术对简单问题加以解决。

4.心理训练,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按照认知疗法进行自我指导训练。

参考书目:

1.郑雪:

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章.

2.J.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5章.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章.

4.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8章.

第十章积极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根源和主要特征;

2.理解幸福感与人格因素、自尊、控制点的关系;

3.了解积极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积极心理学的兴起(1学时)

积极的含义、积极心理学的根源、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与研究层面

第二节幸福与人格(1学时)

幸福感的结构与稳定性、幸福感与人格因素的关系、幸福感与自尊、控制点的关系、解释幸福感产生的理论模式

第三节健康与人格(2学时)

变态人格研究的启示、人本主义的健康人格观、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的探讨、构建健康人格的理论模式

考核要求:

1.能够说出积极心理学的根源和主要特征;

2.能够分析幸福感与人格因素、自尊、控制点的关系;

3.明了积极心理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教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对于积极的含义、积极心理学的根源、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与研究层面、幸福感的结构与稳定性、幸福感与人格因素的关系、幸福感与自尊、控制点的关系、解释幸福感产生的理论模式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