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1174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docx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

能力就像一串粽子

日期:

2007年07月18日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见习记者王真

编辑:

徐泓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编者按:

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余世维上周四在杭州为一群企业界人士讲课,主要是讲如何提高人的管理能力,怎么当好“领袖”。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扮演着领袖的角色——企业领导、部门主管、车间主任、一家之长等。

当好一位领袖,与大家都有关系。

余博士主要讲了当好领袖的7种根性——根本性格,今天起,我们陆续刊登他的演讲内容。

  做一个领袖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而除此以外,领袖和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什么人可能会成长为领袖?

  领袖有两把宝剑,一个是他的根性,一个是他的能力,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我们以后观察别人和对照自己像不像领袖,要看清楚。

一个领袖有两条腿,他的左腿叫做根性,他的右腿叫做能力,两条腿都健康才能成为领袖。

可是如果一条腿有问题,我们就比较难分清楚是能力有问题还是根性有问题。

  那么,我们来看看,对于根性我是怎么解释的。

根性就是根本性格,一个人很小就要注意他的性格了。

到了我这种年纪研究根性,已经有点晚了,我都60岁了,还来研究什么根性;坐在台下四五十岁的人要改变根性也晚了,因为要花很多力气才能改变;台下二三十岁的人要特别注意你的根性,如果你有个孩子才四五六岁,那正是开始培养的最好时候,根性是越早注意越好。

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领袖,就要培养别人没有的性格——领袖根性。

  领袖根性讲起来就像一棵树。

如果你在花园里种了一朵玫瑰,然后你对玫瑰说,长大吧!

长大吧!

像松树一样长大吧!

这些话叫做废话。

玫瑰花是不可能长成松树的,一棵树之所以能长成树,它的种子就要具备树的条件。

  我认为领袖根性大致有7种,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担当,这7种领袖根性的大树让你的人生真正长成森林。

我将拿古代的帝王来举例,穿插我国企业成功或失败的例子来描绘这7棵树。

  但是,领袖有两条腿,右腿——能力,我们多多少少解释一下,能力就是操控的本事。

我把领袖的能力分为6个:

我在浙江这个市场上发现什么机会,这个叫做洞察力;我具备什么条件,这个叫做思考力;我如何确定这个市场,这个是决策力;谁来帮我忙,是组织力;他们听我的话吗?

这个是影响力;我的想法能落实吗?

是执行力。

  刚才我用一棵树来代表一种性格,那我用什么来代表能力呢?

能力就像一串粽子,用手一提就可以借着绑绳,抓住每个粽子,而组织力是绑着每个粽子的绳子,有了绳子,一些散兵游勇可以建成一支部队,一些流程作业可以优化重组,一些方案可以排列顺序,且条理分明,一些重要资源能调整整合,充分利用。

  我们来看看组织力的案例。

马雪征女士,今年53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没有IT背景,也没有学过财务,但她是联想电脑的首席财务官、副总裁和执行董事。

马雪征说:

“我不懂财务,但我知道两件事情,一个是方向,一个是团队。

”她的组织力很好,能够把一些懂IT的组织起来,然后给一个方向,说:

“冲啊,兄弟们!

”叫冲的那个人虽然没有开过枪,但那些听她指挥的兄弟们都带着枪。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

领袖的第一个根性是沉稳

做皇帝都是要承受委屈的因此你要学会沉稳

日期:

2007年07月19日

来源:

都市快报

 编者按:

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余世维博士7月12日在杭州为一群企业界人士讲课,主要是讲如何提高人的管理能力,怎么当好“领袖”。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扮演着领袖的角色——企业领导、部门主管、车间主任、一家之长等。

如何当好一位领袖,与大家都有关系。

余博士讲了当好领袖的7种根性——根本性格,《教育大汇》陆续刊登。

  7种根性,就像7棵树,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棵树——沉稳。

领袖的第一个根性是沉稳,一个人如果沉稳,他给人的感觉一定是比较缜密、谨缜、专业、完美。

  我们拿古代的帝王看看。

公元17世纪,满清有个康熙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开疆辟土,版图特别大。

康熙皇帝8岁就登基了,他的父亲顺治很早就离开了他,顺治的遗诏特别交代了4个亲王辅佐他:

一个是索尼,年纪太大,苏克萨哈,年纪太小,遏必隆,个性太软弱,鳌拜,就是那个有名的鳌拜。

  康熙皇帝14岁开始亲政,那个时候,鳌拜要杀苏克萨哈,康熙皇帝不愿意,鳌拜上去,居然挥拳,我说杀就杀!

非死不可!

苏克萨哈就人头落地了。

  康熙皇帝一定非常难受,据说在花园里面发牢骚,妈的,我要干掉那个鳌拜!

他的奶奶,就是孝庄皇太后,站在后面正好听到,她说,放肆!

这个话如果鳌拜听到,有你当皇帝的份!

康熙皇帝一直看着地上,发誓16岁干掉鳌拜。

  16岁,鳌拜有一天上朝,是一个人进去的,康熙皇帝就把他抓起来,关在牢里面。

你认为,是康熙皇帝看到鳌拜一个人进来的时候,赶快叫人家准备吗?

  康熙皇帝每天都在等。

8岁受鳌拜的气,一直等到16岁,把鳌拜抓起来。

各位,做个皇帝况且要受这样的委屈,这叫做非常的沉稳。

  同样在17世纪,另一个皇帝就不太沉稳,崇祯皇帝朱由检。

他把大将军袁崇焕害死了。

因为袁崇焕打败了皇太极。

结果,皇太极散布流言,说袁崇焕解决了金兵回北京做皇帝去了。

袁崇焕就被召回北京,崇祯帝下命令让他回来述职,把他给搞死了。

  同样17世纪,一个沉稳的康熙皇帝,一个急躁的崇祯帝,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古代帝王讲完了。

我要提醒在座的各位,面对中国这一场博弈,整个社会的开放、国计民生的商机,每个人都是心猿意马、摩拳擦掌,我给你个忠告:

你最好沉稳点。

  沉稳的人碰到公司有危机,不会惊慌失措。

  沉稳的人面临有人叛变或窝里反的情况,不会坐困愁城,一筹莫展。

  各位,如果我现在问,你们公司有哪几员大将?

我猜你马上讲得出来;但你们公司的大将走了呢?

“我不知道。

  杨元庆可不可能离开联想?

杨元庆怎么可能离开联想?

照你这么讲,唐俊离开就是意外喽?

所以,一样的道理。

男人们,躺在你们身边的女人你以为她不会走吗?

上海的离婚率是20%,每100对里面有20对要离婚。

所以,各位你要想好,躺在旁边的这位随时可能离开。

重要的是,你不要一筹莫展。

  沉稳的人碰到市场出现逆转的情况不会无计可施,失去斗志。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在世界第一的宝座上坐很多年的公司,美国通用公司在这个宝座上坐了多久?

76年。

但是今年春天,结束了,日本丰田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量超过它88000辆车,把通用拉下宝座。

这个事情对美国通用来说,一定是很难受的,有人采访了他们的总裁瓦格纳,瓦格纳先生说了句潇洒的话:

暂时的超越又不是世界末日。

  沉稳的人面对重要的投资绝对不会草率行事。

  我国的企业家最近都比较浮躁,都想快速发展,这个中间就显现出不沉稳。

这里,我给中国企业一个建议,主动找你,或者你一找他就马上点头答应的公司千万不能买,会来找你买的公司通常都有问题。

你一开头他就马上答应的人通常也有问题,就好像一位没有结过婚的男士,爱上一个小女孩,小玉,嫁给我好吗?

她说OK!

什么时候?

要不要明天?

这个时候,我建议回去思考一下,怎么这么快?

  各位,那个愿意主动嫁给你的,不是说不好,有问题占七八成。

你看,有个统计数据,全球购并,成功的只有1/4,3/4是失败的。

会生很多蛋的鸡是不卖的,卖给你的都是不生蛋只吃饲料,你恨不得把它杀了的鸡。

沉稳这棵树讲完了,我再给大家提提生活与工作中的建议。

第一,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有的时候我们遇见发脾气的人、生气的人、撒娇的人,我们会说:

这个人很自然,很真情。

这种说法其实是纵容。

人和动物不一样,人应该有理智和知性,不会随便显露情绪。

情绪不能解决问题。

  第二,不要随便逢人诉说你的困难与遭遇。

  第三,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要先做思考,不要先讲。

  第四,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第五,重要决定或处分尽量与别人磋商,最少要隔一夜再发布。

  第六,走路与说话不要慌乱。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

领袖的第二种根性是细心

日期:

2007年07月20日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见习记者王真

编辑:

徐泓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编者按:

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余世维博士7月12日受杭州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邀请,在杭为一群企业界人士讲课,主要是讲如何提高人的管理能力,怎么当好“领袖”。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扮演领袖的角色——企业领导、部门主管、车间主任、一家之长等。

如何当好一位领袖,与大家都有关系。

余博士讲了当好领袖的7种根性——根本性格,《教育大汇》陆续刊登。

  领袖应具备的第二种根性是细心。

心细的人,外在表现的就是谨慎、缜密、专业和完美。

  这个我们又要今古论证,先拿一个帝王来解释,再把这棵“细心树”展开。

这次我们讲的是女皇帝武则天,她是一个做事情非常细心的人。

  武则天其实根本就不是后妃,在唐太宗的时代,她连做后妃的资格都没有,她是替唐太宗换衣服的。

一般人在做这个工作时只会说,皇上,等会儿您穿哪一套衣服?

武则天知道,唐太宗换来换去就是那几套重要的衣服,所以武则天自己做了个衣架,把唐太宗常常穿的几套衣服挂好,所以皇上一进寝宫,她就说,皇上,这几件衣服您打算穿哪一件?

嗯,第五件。

唐太宗很舒服。

  人如果非常细心,他提出的目标或者口号就不会没有方法,没有手段。

我发现,我们有些人很喜欢讲目标和口号,都讲成了习惯。

每年都讲相同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最主要是把目标做出来,讲口号有什么用呢?

  一个口号没有方法和手段,就是不细心。

所以各位,做企业也是一样的,不要在公司讲太多口号目标。

  最近,于丹小姐讲论语心得,大家都非常有兴趣,这是件好事,表示大家对国学都有兴趣。

我太太是文学硕士,经常和我讨论国学方面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都是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但他们系统的方法论还没有形成,讲的都是想法、思想和道理,至于怎么做,这都不是他们注意的问题。

  我不认识于丹教授,哪天碰到她了,很想给她一个建议,以后讲《论语》,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论语心得,一个是论语操作。

甲午战争的时候,拿论语去打,怎么打得赢?

我这里就是要提醒,再精彩的思想,如果没有方法,是做不出来的。

  我们后代子孙应该提炼方法,德国、法国、英国之所以成为强国,是他们不断研究方法,这就是细心。

反过来说,细心的人一定有方法手段,你的细心和方法结合起来就叫做专业。

  细心的人在各种竞争中总是先人一步,高人一分,高人一档,并且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会有破绽和漏洞。

  听过新东方吗?

老总俞敏洪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第一届MBA,新东方外语补习班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教育产业,那么,你认为俞敏洪的成功在哪里?

两点:

一点是所有新东方的学生都是他的资源,俞敏洪在美国上市,替他做审计、做调查的,都是他的学生;第二,中国企业想在美国上市,财务报表要送去检验,第一次如果没有检验通过,第二次、第三次就很困难了。

俞敏洪做了件很聪明的事情,很早就让审计师进入公司。

他比别人细心,多走了一步。

  我们都没有想到,一个外语补习班能在美国上市,其实,什么事情都有可能,重要的是,想到了就要开始做准备,这就是细心。

  “细心树”讲完了,我再给大家提提生活与工作中的建议。

  关于细心,余世维给大家提建议

  第一,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要常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听说现在有个新观念叫做农业学韩国。

中国以农立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很久以来,农业就很受别国关注,是被学习的。

怎么要反过来向韩国学习呢?

  我请教你,这中间的症结在哪里?

有很多问题其实根本不用到韩国去,想想问题的原因,我们自己就可以解决。

  在中国的社会里,老百姓种石榴、杨桃、芒果、桂圆等,那么我请教你一个问题,你的水果是被谁出口了?

韩国规定,出口水果的必须是水果商,这个水果商就是水果的种植者。

所以对比看来,我们就知道我们国家农民贫穷的原因,是他们只负责生产而不销售。

  第二,对于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挖掘它们的症结所在。

  第三,对于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第四,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第五,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第六,自己要随时随地对不足的地方补位。

  一个老板总有做不到的事情,有看不到的时候,你作为一个细心、有潜质的中层、下属,你就要补位,为老板把事情办妥,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你也做,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就去补老板的位,为他解除后顾之忧,体现你的细心,老板一定会信任你。

  

余世维的"忽悠"与中国企业的"盲从"

 2006年8月14日 浙江在线 进入论坛

  余世维们的流行

  2000年的中国培训市场,突然掀起了一场陈安之的成功学风暴,这个来自台湾的激励大师以其充满激情的演讲风格和铿锵有力的语调,以及众多玄虚的背景和互动搞笑式(陈安之为活跃课堂气氛而搞的互相瘙痒式的“亲密接触”)的场内气氛,使得国内企业的培训需求一下火了起来,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连续多场次地给全体员工进行精神激励饕餮大餐。

当时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奇怪的逻辑:

认为听了陈安之的成功学,什么事都可以成功。

传言有个业务员,因为听了陈安之的课以后,在一次拜会经销商前,真的就近找了一家卫生间,然后对着镜子连续喊了30次:

“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但当他见到客户时,客户客气地告诉他,你人不错,但你们产品的质量不好,我不能跟你们合作……这个业务员顿时傻了,因为这个业务不成功,他就会被淘汰,但他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他喊了这么多口号,自己还是未能成功呢?

  而近两年的企业培训市场又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又是一个从台湾来的培训讲师余世维老先生,这个戴着近视眼镜,说话一口台湾味的哈佛博士,仅凭一台老式投影仪、和几张500强企业领袖的头像,以及几个惟妙惟肖的企业故事,就吸引了国内企业界,并令很多企业老板慷慨地掏出大巴大巴的银子,把余世维请到公司,为自己的员工提供智慧食粮,以为老余一来,就能为自己的企业带来腾飞。

国内企业盲目的狂热追捧,使余世维轻而易举并且毫不客气地拿下了“中国企业培训第一人”的桂冠。

  余世维们的忽悠力

  2004年5月,我在广州太平洋电脑市场以5元一片的价格买下了全套余世维的DVD培训碟,初听蛮有吸引力,给了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但很快我发现,我只是对他的讲课风格有兴趣,至于内容上的收益少得可怜,除了听到他讲述的一些动听的案例故事外,我没有获得任何他课程标题上注明的内容。

尤其是余世维讲的营销类课程,认真听完全部章节,也没有从他这里学到一招半式的营销技能,全部是空洞的理论,这真令我大失所望。

  我想起2000年时听陈安之们的培训课,发现余世维其实跟陈安之,是两个非常相似的空洞培训讲师,说空洞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课堂里热血沸腾,走出来一片空白”。

  我这不是故意耸人听闻,2005年,我利用咨询顾问身份,对曾经聆听过余世维培训课程的23家国内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大部分是企业营销管理层的经理和人力资源总监,我发现这些受训的企业管理者大部分都很喜欢听余世维的课,但问到他们获得了什么收益,大家都想不起来。

  前一段时期,国内流行“执行力”,很多企业管理专家和一些培训老师,也动辄必谈执行力,培训市场更是以主讲“执行力”为时髦,我也问过很多曾经听过余世维关于执行力的课程,他们反映,尽管余世维罗列了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案例,讲述了很多关于执行力的理论以及中外企业家对执行力的观点,同时还给听课者演示了很多的图表资料,但等他讲完课,仔细一琢磨,才发现这课听得太不值了,花了四、五百元钱,仅仅只是弄明白了一个汉语名词,什么是执行力,但究竟如何去执行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这位余老先生却没有告诉听课者任何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也就是说,他虽然讲了执行力课程,但自己的培训却没有达到执行力的效果,因为培训讲师的培训效果以听课者的获益程度为评判标准,听众没有收益,也就表示你的培训执行不到位。

  很明显,我们都被这个叫余世维的哈佛博士给忽悠了!

  余世维们的成功之处

  对陈安Z之流,我们大可不必再谈,毕竟他的培训已经成为全中国的笑柄,但对余世维,我们还是值得一谈,因为直到现在,他的声音依然在全国各地的机场书店里畅响。

可能很多人会对我提出疑问,既然你说余世维的课程内容空洞缺乏实用价值,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还会花重金来听他的课,使得他凭空又多了一句自我广告语:

“中国企业管理培训第一人”呢?

我分析了一下,发现余世维的成功有几个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对于我们本土的企业管理专家和培训讲师来说,确实具有借鉴意义。

  余世维的培训能在中国得到追捧,经过归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的劣根性融入整个培训中,如讲到产品质量,余世维就会把日本的企业如何如何做与中国企业如何如何做进行等同比较,再把这两个国家的历史渊源与民族之间的纠葛大肆渲染,从而使我们的听众感受到一种压抑和叹息,感觉我们自己真的很差,太多不如人家的地方。

  二是大量故事性很强的案例,尤其是全球500强企业案例的详细解剖,使得我们的听众一下子象进入了MBA课堂一样,感觉就是不一样,加上大量的图片资料和500强企业领袖的头像以及他们的观点佐证,使得在场的听众感觉到这堂课的珍贵与荣耀。

三是余世维讲课的风格比较独特,无论是他十分通俗的语言甚至有时甚至掺入了国内的市井俚语,还是老式投影仪的衬托、以及善于把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当作案例的主角来宣讲,都使得我们的听众耳目一新;

  四是余世维对自己的培训业务的宣传以及渠道开拓做的非常细致和到位,余世维对自己的培训目标人群——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定位很准确,而这些人群经常活动的地方就是机场,所以余世维几乎垄断了全国的所有机场书店,直到今天你只要进入机场候机楼,就能听到书店终端电视机里传来的带有台湾味普通话的讲课声音。

  除此之外,余世维还搬出了很多的国外名校学历和头衔,以及自己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的大型企业担任过重要职位等背景资料(尽管有网站抖出暴料,说余的很多背景资料是伪造的),所有这些,都令我们的企业听众感觉到课程的重要性与讲师的权威性。

  中国企业的盲从

  分析余世维们的成功,除了以上这些主观条件外,中国企业的盲从和国内培训讲师的呆板在客观上也成就了余世维。

  就象余世维喜欢搬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背景,来演绎现代企业管理案例一样,中国企业确实存在着传统道德上的先天缺陷和民族的劣根性影子,如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而只是看着其它企业在请某人,或者某人在管理界名气很响,就觉得很有必要把某人请进来给我们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洗洗脑,充充电,其心里的想法就是跟风和赶时髦,所以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只是注重形式,感觉上是做一场活动,是给员工激励的一种,未能把培训的效用最大化。

  企业内部培训,应该是跟据新的战略的形成,而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必须掌握战略所需要的技能才投入的一种智慧资源,对公司来说,这样的培训跟其它资源一样,具有战略上的意义,而对员工来说,通过培训,能令个人得到进步,而个人的进步又能体现一家企业对员工的福利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这个道理很多企业都懂,但做起来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广州有一家IT企业,因为经受不住陈安之业务员的多次上门推销,就以每张300元的价格买下了80张培训门票,2个多小时花去了二万四,得到的只是两小时的热血沸腾。

而对企业实际的需要——营销技能的提升没有一丝的帮助。

我问经理,为什么会去听陈的课,经理回答说,陈名气很响啊,主要是想感受一下……

  这就是中国企业对培训的理解。

  国内培训讲师的无奈

  抛开陈安之余世维不谈,我们国内也有很多的企业管理专家和著名的培训讲师,但为什么他们不能向陈余一样靠培训一夜暴富呢?

譬如原罗兰贝格中国区前总裁宋新宇博士,放着好好的咨询顾问不做,竟然去玩自己并不擅长的培训,而且也学陈余之流卖起了培训光蝶,我冲着他的名气,买了一张他的培训光碟,但只看了五分钟,我就无法坚持,并开始头晕,除了他语言和声音的呆板之外,几个小时老是一动不动地坐在摄影机前,就让人的听课的精神一扫而光,想想堂堂一个著名咨询公司的总裁,竟然连自己的培训都无法吸引别人,简直令我深感意外。

  由于职业关系,笔者接触过很多国内的培训代理机构——也就是以提供培训服务为主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发现这些培训机构只是养了一大帮电话营销员来开拓培训业务,自己根本没有固定的培训讲师,等到有了业务,才根据企业的需要,去物设合适的培训讲师。

培训讲师接到授课指令,就花时间去备课,然后到约定的时间实施培训。

  可想而知,为什么余世维之类的培训能这么快速地在国内企业盛行,这完全是由于本土企业管理专家和培训讲师对自我形象的包装、培训内容与培训氛围的整合以及培训课程的推广渠道开拓等缺乏创新造成。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培训市场现状亟待改变,一方面企业要确认自己的战略思路,围绕着战略需求进行培训的规划,必要时,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内部培训体系,以确保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作为专职企业培训机构和培训讲师,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不能仅仅依靠贩卖已经过时的经验来忽悠企业,这样既坑害了企业,也影响了自己的个人进步;同时要借鉴陈安之和余世维们的成功经验,无论在培训风格,内容安排、案例剖析和现场氛围等,都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真正让听课者接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知识营养和培训体验。

  (本文作者沈坤:

营销硕士,精锐纵横广州公司总经理、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商业评论》等多家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96年涉足市场,曾担任两家集团公司营销总监职务,99年进入营销咨询业,7年来一直专注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变革与营销突围,尤其擅长快消品的渠道管理和品牌传播策划。

余世维博士浙江精彩讲课:

领袖的第三根性是胆识

日期:

2007年07月23日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见习记者王真

编辑:

徐泓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编者按:

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余世维博士7月12日在杭为一群企业界人士讲课,主要是讲如何提高人的管理能力,怎么当好“领袖”。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扮演领袖的角色——企业领导、部门主管、车间主任、一家之长等。

如何当好一位领袖,与大家都有关系。

余博士讲了当好领袖的7种根性——根本性格,《教育大汇》陆续刊登。

  领袖的第三种根性叫胆识。

一个人有胆识,外在表现就是强势、果断、冒险。

有胆识的人在需要力排众议的时候,不会瞻前顾后。

有胆识的人,发现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不会犹豫不决。

  我给各位提个建议,有儿子的,小学三年级以后,就不要常常牵他的手,很多妈妈喜欢牵儿子的手,这个儿子很快就没有胆子了。

在外国,我看到小孩摔跤,父母都是不扶的。

  温州人很聪明,很勤劳,这个我们有目共睹,但是温州人生意做得成功,原因是他们第一批下海。

他们是胆子大的中国人的代表,他们跳下去快,抢到的机会多,胆子也越来越大。

温州人跳下去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吗?

一定还有。

  各位企业家,问你们一件事情,你们公司有哪几个人,你希望他们早点走人?

有吗?

全世界每个公司都有这种人,老板的小舅子、老板娘姐姐的儿子。

大部分老板都有几件没有魄力去做的事情,这个就是胆识不够。

已经不能再用的人,就不要一再容忍,徒添困扰。

  我们来讲个案例,TCL董事长李东升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内疚》,TCL发展到今天,李东升先生发现它进入了瓶颈,公司有些干部违反了企业的规矩,但没有让他走,我装着没看见,公司里面有些不错的人要走,但是碍于情面、碍于老板的面子,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