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1158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docx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就把此项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由一名副职领导专职管理,安排专人从事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开展工作。

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为建设优美小集镇打下坚实基础,完成了场镇道路绿化工作,高速路口景观改造工程。

大力整治场镇“五乱”现象,并配备专职场镇协管员,添建垃圾桶、垃圾池,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强化服务,拆除违法建筑,遏制了乱修乱建现象蔓延,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镇党委政府也不断摸索与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镇的工作路子,特别是今年7月柏树现场会后,镇党委政府从新调整思路,安排布置了我镇的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一)抓机构建设,为城乡环境整治提供保证

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专人负责,部门配合的领导机构,由党委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全体镇干部、各机关单位全部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明确了各部门的具体职能。

在“七进”活动中,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项,职能部门具体落实一项的工作职责。

制定了各部门的活动方案,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二)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

从宣传着为切入口,以力争把我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场镇整洁、居民素质明显提高、场镇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场镇功能明显完善、场镇秩序明显规范、场镇卫生明显好转、场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活动。

召开镇级各部门、各村支部、村委领导协调会议6次,安排部署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并由领导干部带队分户发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倡议书10000份,分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6000余份,同各部门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七进”活动责任书。

并利用宣传车、广播、标语、海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意义和规章制度,在全镇范围营造浓厚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氛围。

(三)抓设施建设,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四)抓制度建设,强化检查,逗硬奖惩

柏树现场会后,镇党委政府从新审视镇情,制订并完善了相关制度、目标考核、管理细则,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落实了责任机制,实行镇干部、各机关单位包段责任制。

对清扫清运队的工作开展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制度,不定时抽查,并从当月工资中拿出100元进行考核;对居委会的考核也与工资挂钩,对镇干部的考核与每月津贴挂钩,对城管人员的考核以百分制计分考核;对机关单位的考核以党委政府书面形式上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对各住户的管理严格按照“门前五包”来实施。

工作运行以来,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我镇镇干部、各机关单位、各住户的热情,有效的推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就业压力增大,找工作也越来越难,许多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整日闲赋在家,靠父母养活,这类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啃老族”。

“啃老”现象目前在城市中越来越严重。

那么,古城xx有多少“啃老”一族呢?

这一现象又该如何解决?

日前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走近身边“啃老族”  家住xx区夫子庙附近的周伟(化名),今年33岁,至今还与父母合住,连对象都找不到。

他的生活十分单调,每天睡到中午起床,等父母做好饭吃饱后,就去小区门口或者附近花园和退休老人一起打牌、下棋,吃过晚饭就在家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直到半夜才睡觉。

周伟的父亲为此伤透了脑筋,昨天,他一脸忧愁的对记者说,儿子自幼娇生惯养,不好好学习,职高毕业后,工作一直不好找。

前些日子,亲戚托了熟人让周伟去一家单位当保安,可周伟喝酒打架被“炒鱿鱼”。

父母曾经也让他参加下岗再就业培训,可是周伟觉得那些“低档次”的工作,让他无颜见人。

现在,周伟每天以养老的心态在家里白吃白喝,身上没有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

用句戏言,就是在混吃等死。

当然,这只是“啃老族”的一种类型。

高不成低不就也是形成“啃老族”的另一因素。

  去年从xx某重点大学毕业的小赵(化名),所学专业是被人羡慕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他至今还没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记者从小赵朋友处得知,在家待业的一年多时间里,小赵先后去过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寻找创业的机会,但都无功而返。

今年初,他和朋友去东北“扒分”,到临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直到现在,小赵还在人才市场上徘徊,靠父母每月接济度日。

  在xx像这样的还很多,面对这些要靠上辈养活的“啃老族”,他们的父母或长辈又是持何种态度呢?

“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逼他去做他不想干的事,家长又舍不得,看着孩子整天在家混日子,心里虽恨,可又没有办法,既然生下了孩子,那只有养着吧”家住xx白下区的刘先生说起“养小”经历,一脸无赖。

“养儿防老,现在倒好,女儿已经二十好几的人了,还不能自立,夫妻俩那点可怜的退休工资,已很难应付女儿要吃要玩所需的开支”王女士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啃老族”现象剖析  xx大学社会学专家朱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啃老族”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孩子生理性健康,比如衣着是不是避寒保暖,膳食是不是营养可口,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性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

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造就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使得孩子从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

  此外,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消费能力越来越高,有条件的家庭都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即使家庭困难,也会先满足孩子的要求,“寒门养贵子”。

在就业上,因为社会工作岗位有限,再加之对学历、岗位的要求较高,那些从小就在高起点长大的孩子,虽然暂时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圈,但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孩子还是希望回到父母的羽翼下挡风避雨。

  有关专家还指出,受长期精英教育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而是执着于“公务员”、“白领金领”等热点职位或者“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开放地区”等热门区域,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工作,择业观念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群体竞争力,应届毕业生往往即使没有工作,也不愿去急需人才的县、市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乃至广阔的农村和西部地区,因此,城市“啃老族”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

  如何对待“啃老族”  从伦理上看,成为“啃老族”固然都有各自的客观原因,然而,不管这些“新新人类”的家庭经济支柱是否坚实,就社会责任感而言,就业是成为成年人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个人信用建立的基础,正所谓工作是消费的基础。

特别是在那些只有退休金作为生活保障的家庭,事实上,“啃老”的行为,不仅给父母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是在没有支付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占用着社会的公共福利,降低了老人的收入标准。

有必要指出的是,就“新失业群体”自身而言,忽视自身就业本领的培训,本领不大而又好高骛远是就业障碍的根本原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长期的失业,不仅不可能“从天下掉下来个大馅饼”,而且对社会就业群体的长期游离,也会使自己边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不会因而成熟,而且会钝化自身的生存嗅觉,最终成为无根的浮萍,愧对自己的青春。

按老话说,此谓不孝不仁者也。

  从经济的角度看,相对于正在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而言,这部分人大多是有就业意愿却找不到工作,或者至少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长期工作。

在目前高速发展的中国,由于许多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劳动力的市场已经出现一定分化。

一方面大中型企业的为高端人才以及技术工人提供着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只有初步文化技术水平的新增劳动力难以涉足其间;另一方面,“普通工”的就业市场,由于许多企业为节约成本,宁愿雇佣农民工,这使得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更为困难。

事实上,我们只有像江中联提出的那样,一方面对所谓的“新失业群体”进行培训,而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主使用高效率的劳动力,为经过培训的劳动力提供出路,才有可能缓解目前的结构性就业问题。

  就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  记者采访今年应届毕业生了解到,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底线已经跌破1000元,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xx一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学历迷信的年代已经过去,工作能力、经验以及社会竞争力才是他们选才的标准。

据了解,对应聘者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和单位占了用人单位总数的66%;明确表示“没有工作经验不予考虑”的占21%。

  针对应届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就业问题,xx市人才市场副主任张军告诉记者,XX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截至去年9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338万人,比XX年增加58万人,毕业人数增幅达20.7%。

近几个月,每逢周六都有大约350家单位前来招聘,可是应聘的青年大约有7000至8000人,其中应届毕业生就占40%。

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xx市再就业办公室的有关人士昨天告诉记者,今年就业压力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据xx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再就业办公室统计,截止今年5月,xx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达6.2万。

今年1月到5月,实现再就业人数达3.08万。

如何解决“啃老族”这一社会现象?

社会学专家朱力教授指出,政府首先应成立专门机构帮助青年就业,建立“新失业群体”的动态档案,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妥善安排培训、就业打好基础;其次,要就业,须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这些“啃老族”没有经济来源,技能培训就应该免费;同时,我国应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

    相关链接:

“啃老族”六大特征    据了解,目前“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六类人群:

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居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四类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最后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在美国和日本,也存在20多岁、大学毕业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

他们被称为“neet族”。

“neet”(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

##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发布了我市上半年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并对下半年的供求趋势作了预测。

报告认为,##市市上半年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整体状况和就业需求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下半年的需求仍将主要集中在以服务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需求旺盛推销仍据职业排行首位根据该项报告的统计,##市上半年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有17560家次,招聘各类人员225500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为306000人,其中单位在职人员为70114人,企业下岗待工人员为9986人,失业人员为98618人(其中预备就业人员为12088人),外省市人员为68239人,离退休人员为2054人,本市农村人员为56989人。

从产业需求状况看:

上半年第三产业的需求人数为183390人,占81.3%,第二产业需求人数为41910人,占18.6%,第一产业的需求人数为200人,占0.1%。

从经济类型需求状况看:

依次为股份制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

从行业需求状况看:

排在前列的分别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制造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电力、煤气和农、林、牧、渔业等。

从职业需求状况中可以看到:

推销员市场需求人数为76606人,已连续17个季度位居需求首位。

上半年前10位的职业分别是推销员、营业员、餐饮服务人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秘书、财会人员、饭店服务人员、记者、编辑、中西餐厨师。

网上招聘抬头复合型人才短缺明显在对上半年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特点和问题所做的分析中,报告认为:

(一)、大型洽谈会有隐忧、专场供需会受青睐、上网招聘更盛行。

全市上半年举办了大型综合职业招聘洽谈会18场,比去年同期减少2场,参会单位达6000余家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表明用人单位参加大型招聘洽谈会的热情正在降温,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型招聘洽谈会虽然参会的单位和个人数量不少,但由于环境和时间的限制,成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招聘手段和渠道也逐渐增多,如在众多新闻媒体的人才与就业专版上刊登招聘广告、参加经济实用的定期和专场招聘洽谈会等。

尤其是区分不同求职对象和不同职业需求的专场洽谈会虽然参会单位和个人数量不很多,但针对性强、洽谈成功率较高,应成为今后职业招聘洽谈会的发展方向。

享有“第四媒体”称谓的因特网日益为众多职业、人才中介机构所重视,网上招聘求职盛行一时。

现在##地区开通的人才职业网站已有30余家,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网、##市人才网、赛伯工作网、百分网等。

目前各人才网站都在积极探索着生存和发展之路,随着竞争的加剧,各网站还会推出自己的服务特色。

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以满足人才供需双方的各种需求为前提,应打破网络单一的服务方式,将网络、平面媒体、猎头等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实现优势互补,走立体化服务的道路,只有这样职业人才网站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供需双方趋于冷静、复合型人才市场短缺。

当前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加大了对用人单位科学招聘用人的职业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表现在单位招聘人员日趋理性和务实,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招聘,也体现出再就业工程鼓励用人单位招聘下岗职工的优惠政

策发挥了明显作用。

求职者的心态也正日趋成熟,许多人在择业时一改被动应考的形象,反过来“考”招聘者,通过各种途径观察、审视招聘单位,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这标志着求职者正力图追求在人力资源市场流动中的主动地位。

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职位越来越市场化,表现为职业分类越来越细,并且不断有新的职业和岗位出现,市场需求对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应聘人员不仅需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应掌握最新科技最新管理理论,了解市场行情、具备公关和管理能力、精通计算机知识,这种复合型人才需求走势看涨。

例如企业招聘“财务总监”,相当于原来的总会计师,而它既要懂得财务,又得通晓管理。

此外,精通计算机如今要具备综合开发能力,例如,网络编辑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职业,应聘者除熟练掌握Photoshop、DreamWeaver、Fireworks等软件操作外,还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像做旅游网页的编辑,还要具有历史、地理等专业知识。

(三)、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招聘求职行为有待规范。

随着人力资源流动的日趋明朗化、规范化,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通过一则招聘广告便能达到双向选择的目的。

但调查中发现,不少单位频繁出现在各类招聘洽谈会上,主要是由于人员流动性过大,陷入一种常招聘、高流失的恶性循环之中,用人单位招聘、用工行为不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

表现在招聘时承诺的薪金及福利待遇不兑现、试用期满后借故辞退、不与应聘者签定劳动合同、不按规定上各项社会保险等。

使应聘者得不到应有的权益,造*员严重流失。

而一部分求职人员轻率跳槽也给招聘单位带来了管理上的失控和经济上的损失。

这里提醒求职者应当注意的是人的确应该流动,可是职业流动率和职业满意程度并非成正比关系,盲目和过于频繁的流动会降低自己的职业背景优势,削弱自身的敬业精神和招聘单位对其职业稳定性的信心,因此有流动意向者应在能发挥个人能力并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合理流动。

(四)、劳动力市场倍受新闻媒体关注。

如何搞活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就业工作如今引起众多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几乎所有知名报纸都开辟了专版,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劳动力市场行情、开展咨询服务、发布招聘求职广告。

新闻媒体参与劳动力信息资源的竞争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能更贴近现实生活、服务读者。

但应在权威性、时效性和独家信息上下功夫,根据读者群的特点进行定位,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树立良好信誉和具有生命力。

(五)、市场日趋成熟规范,劳动力价格逐渐合理。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晴雨表,它客观地反映了劳动力余缺的状况,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和稳定,劳动力价格也逐渐趋于合理。

日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发布了200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实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制度的重要措施,它有利于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对于企业合理开发劳动力资源和鼓励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当前影响劳动力价格的因素除了职位所需学历、技能、年龄以外,还有行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知名度等差别。

(六)、政府部门开办的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受信赖,劳动事务代理需求空间广阔。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办的公益性职介收费价格低、服务功能全、可信度高,而且有存档和社会保险业务,因此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都愿意接受它的服务,许多求职者包括一些破产、改制企业的职工和下岗职工纷纷将档案存在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公益职介机构。

这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