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1093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蟋蟀的住宅》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语文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3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

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内而外地写出了住宅的特点。

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的特点。

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

学生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6个学生,其中女生14人。

在经过三年的学习,本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

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让作者如此喜欢它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语,先同桌互读、互纠,然后全班交流,掌握音、形、义:

隐蔽隐藏搜索选择住址洞穴柔弱倾斜平坦扒土宽敞随遇而安毫不可惜

(2)师生相互强调易错字:

蔽、毫、倾,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特点、建造)理清文章脉络:

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2-6)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修筑住宅?

(7-9)

三、潜心品读,感受伟大

(一)感知特点,初识伟大

1、默读2-6自然段,画出写住宅特点的句子,再用几个词语概括写在旁边。

2、汇报交流

交流一:

外部特点课件出示: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交流二:

品读“随遇而安”:

过渡:

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

联系上下文看看。

交流三:

内部特点

(1)你感受到内部什么特点?

板书:

光滑简朴干燥卫生

(2)你觉得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

(“喜爱佩服”等)

(二)解读修建,再识伟大过渡:

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

(足与钳子)在你的想象当中,你觉得这种工具是怎么样的,书本上是怎样描述的呢?

(柔弱简单)如此简单柔弱的工具,蟋蟀是怎样建造出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

1、自读7-9,划出建筑时相关动作的句子,加深理解。

2、交流汇报课件出示:

“它用前足扒土,还有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课件出示填空:

“它用前足___土,还有钳子____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___-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_____到后面,倾斜地______开”。

课件出示:

结合“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这句话哪个词跳入你眼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蟋蟀的住宅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吗?

(从住宅特点,从劳动工具等方面来谈)

2、总结:

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

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

我们不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你想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蟋蟀说些什么呢?

五、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对于蟋蟀如此平常的小昆虫,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如此可爱的小动物呢?

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

(预设:

因为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

因为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六、拓展延伸,亲近生命

感谢法布尔,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怦然心动的文字。

在《昆虫记》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课件出示:

哦,我的蟋蟀们!

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法)法布尔《昆虫记》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想说?

各抒己见。

预设1:

“熟悉”的“悉”字加“虫”字旁,就是“蟋”;“率领”的“率”字加“虫”字旁,就是“蟀”。

“宅”字是宝盖头,下面不是“毛”字。

什么是住宅?

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

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把蟋蟀住所称作住宅,可见作者非常喜欢蟋蟀。

预设2: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思考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住宅。

预设3:

(1)出示课文生字语,先同桌互读、互纠,然后全班交流,掌握音、形、义:

隐蔽隐藏搜索选择住址洞穴柔弱倾斜平坦扒土宽敞随遇而安毫不可惜

(2)师生相互强调易错字:

蔽、毫、倾,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预设4:

(1)仔细琢磨,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向阳隐蔽干燥)这些特点好在哪里?

①抓住“骤雨”生发:

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

②抓住“九寸深,一指宽”生发:

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一下子就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

)朗读句子。

(2)想象引读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别的昆虫因为没有房子而飕飕发抖,你伏在洞门口,抚弄着触角,舒服地晒着太阳——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其它昆虫找来找去找不到阴凉的地方,热得直喘气,你呢,躺在自己挖掘的隧道里,那里面就像安装了空调一样凉爽——课件出示: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这个句子写法很特别?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想象引读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

交流二:

品读“随遇而安”:

过渡:

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

联系上下文看看。

(1)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

别的昆虫怎样随遇而安?

指名朗读: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2)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

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

(3)我们又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

教师小结:

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

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预设5:

(1)蟋蟀在建筑时的先后动作是怎么样的呢?

(2)同桌间互读,边读边思考,你觉得难度最大的是哪个动作,为什么?

并相机进行朗读。

预设6:

自由谈体会并朗读

预设7:

(1)你还认为蟋蟀的住宅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吗?

(从住宅特点,从劳动工具等方面来谈)

(2)你想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蟋蟀说些什么呢?

预设8:

(1)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

(预设:

因为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

因为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预设9:

读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各抒己见,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1.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况,教师由书写标题直接导入。

学生从题目中发现,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是带着一种喜爱的感情来写蟋蟀的家的。

这样他们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并进一步产生了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2.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4.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习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书写。

5.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6.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7.通过关键词的重音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8.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填补课文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校园的美丽。

9.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情

板书设计

11.蟋蟀的住宅

选址:

排水优良、温和阳光(不随遇而安)

特点:

外部:

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有平台(工程伟大)

内部:

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时间:

秋天动工

建造方法:

扒、搬、踏、推(不辞劳苦)

整修:

冬季不时整修

要求:

平整、光滑、干燥、舒适

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并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课文主要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门,以期达到编者选编课文的目的以及突出教学重点,并落实。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做到有效教学,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也有丰富而创新的教学智慧,包括互动、指导、等方面的智慧。

学生做到了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