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0935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池塘冰面上的温度为-16℃,下列几种情况温度恰为0℃的是(  )

A.冰层的上表面B.冰层的下表面

C.冰层的下面所有的水D.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2.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3.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39℃,40℃C.38℃,40℃D.39℃,39℃

4.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于26℃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D.等于26℃

5.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6.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D.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7.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

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汽化、凝固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D.液化、凝固、熔化

8.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9.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10.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A.熔化B.凝固C.蒸发D.凝华

1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万州区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熔化时的温度

12.祖国山河美景四季如画,下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

二、填空题

13.如图右,两个相同的水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

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

房间甲的气温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14.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

该物质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

15.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__________。

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直到300℃时还未熔化完,可见玻璃是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6.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

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17.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较大.

18.烤肠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如图是加热烤肠的情景,增加烤肠内能的方法是_____;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____。

三、简答题

19.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请写出理由.

四、实验题

20.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一般的过程是:

“估、选、放、等、读、取”.“估”就是估计被测液体温度;“选”就是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放”就是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等”就是让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会;“读”就是读取数据;“取”就是把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对于“放”你认为图中A、B、C、D正确的是  ________ ;

对于“读”你认为图中

(1)、

(2)、(3)正确的是 ________;

图中甲的示数为  ________、乙的示数为 ________

2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2.物理课上,同学们分组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进行测置的.“超越组”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选填“高”或“低”).“先锋组”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根据实验数据.他们描绘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無問題,可知此时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

2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而形成的。

(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

24.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实验室有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冰层的上表面与空气接触,温度应为-16℃,故A错误;

B.根据晶体的熔点可知,在冰层的下表面,即与水接触的地方,若温度低于0℃水会结冰,若温度高于0℃,冰会熔化,所以接触的地方温度正好为熔点即0℃,故B正确;

C.从水面开始,再往下,水温会高于0℃,故C错误;

D.除了冰层下表面以外的冰,温度都低于0℃,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重点是晶体熔点及熔化特征的应用,在有水有冰的状态下,温度为熔点,所以冰和水接触的地方一定为0℃。

2.C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不符合题意;

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不符合题意;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减慢,符合题意;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B

【解析】

用示数为39℃的体温计测体温38℃的病人时,水银不能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仍为39℃;用这支体温计测体温为40℃的病人时,液泡内的水银膨胀,仍可使液柱上升,达到40℃,故选B。

4.B

【解析】试题分析:

酒精挥发性比较强,也就是说酒精在常温下比较容易汽化为气态的酒精蒸气,汽化要吸热;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解:

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低于26℃;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实验室内的温度相同,即等于26℃.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蒸发致冷的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5.C

【解析】

试题分析: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是凝华过程;

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液化过程;

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是凝固过程;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过程。

故选C。

考点:

凝固及其现象。

点评:

关于物态变化的基础题,关键要搞清楚每一种物态变化过程是由什么状态转变成的什么状态。

6.D

【解析】酒精灯盖上帽可以减少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控制液体表面积,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A不符合题意;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体的蒸发,B不符合题意;把蔬菜用保鲜袋封好,即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控制了表面空气的流动,所以会使蒸发减慢,利于保鲜,C不符合题意;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既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又使液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蒸发加快,D符合题意,故选D。

7.C

【解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小水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故选C.

8.D

【解析】试题分析:

铁等金属是晶体,晶体在凝固前首先放热降温,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完全凝固后放热继续降温.

解:

铁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A、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B、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区别,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凝固或熔化图象;根据温度是否变化判断晶体还是非晶体.

9.C

【解析】试题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

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知识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0.B

【解析】

解:

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糕,用舌头去添了一下,舌头被“粘住”了,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区分,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温度有所熟悉和了解。

A、健康成年人的温度为37℃;不合题意;

B、万州区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26℃;不合题意;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温度为23℃左右符合题意;

D、冰熔化时的温度为0℃;不合题意;

故选C。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

点评:

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温度的掌握和了解,平时要多记一些温度值。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A错误,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

B错误,雨的形成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

C.正确,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凝华;

D.错误,冰的形成是液态变成固态,属凝固;应选C。

考点:

物态变化

13.低于

【解析】

由图中可知:

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

故答案为:

低于.

14.晶体固液共存48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结束后处于液态。

由图像可知:

该物质是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为固体状态,该物质的熔点是480℃。

考点:

晶体熔化的特点,熔点

15.相同非晶体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解:

因为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所以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直到300℃时还未熔化完.说明玻璃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玻璃是非晶体.

故答案为:

相同;非晶体.

【点评】此题考查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16.放出不变

【解析】

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

17.空隙;比热容;

【解析】

解答:

(1)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

,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空隙,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点睛:

(1)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常用来做冷却剂、取暖剂、防冻剂等.

18.热传递大

【解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将烤肠放在高温的物体上加热,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加热的物体温度不应太高,而加热时比热容越大的温度升高越慢,故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大。

19.小冬的想法更合理.

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不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能保持水沸腾,水的温度都相同且不变,而且小火烧还能节约能源.

【解析】

试题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水沸腾的特点,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变.

答:

小冬的想法更合理.

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不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能保持水沸腾,水的温度都相同且不变,而且小火烧还能节约能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沸腾的条件以及沸腾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0.B

(2)36-14

【解析】

试题分析: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温度计的读数要先弄清楚其量程和分度值,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

(1)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

C、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D错误.

故选B.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正确的是

(2);

(3)由图知: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甲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6℃;乙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4℃.

故答案为:

B;

(2);36;﹣14.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1.冰51吸收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乙图可以看出,该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一个晶体的熔化图象,而冰是晶体,蜡不是晶体,从丙图可以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液面在50℃上面一个格的位置,所以应该是51℃;

(2)此小题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

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继续吸热,熔化停止,而放回去后又能继续吸热,熔化就继续,可见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22.热胀冷缩;高;94;小于;小;A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由于容器底部的温度高于水内部的温度,故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高;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4℃;根据图象可知,从7到10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由于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小火继续煮,可节省燃料;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选A。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23.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液化水重新沸腾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析】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烧瓶内气压变低,看到的现象是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4.-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先降低后升高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融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3)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4)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故答案为:

(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