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725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x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5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

  一、课题释疑理内容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

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

  生1:

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

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

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

  生3:

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

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

生4:

很好!

很引人注目。

生5:

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

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

  生6:

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

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

生7:

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

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

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

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生9‘:

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

你怎么知道的呢?

文中能找到证据吗?

  生10:

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

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

(板书:

未尽�D�D责

  任�D�D摄苦;尽一责任�D�D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

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

  生11:

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

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2:

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

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

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

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

  生14:

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

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

(生概括不上来。

)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

生15:

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师:

这与课题有关系吗?

  生16:

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

  师:

通过大家对文题的审读,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这不算读懂了课文。

真正读懂课文还得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

怎么读出自己的影子来呢?

比如老师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就想到我今天上这节课,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给了我压力,我就有了一种责任。

要是我推掉这节课,身体可能会轻松些,但是我就会担心其他老师们会怎样评价我,也许就有人。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习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

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苦乐

  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自悟

  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习。

  自读提示内容:

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

  《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学生自读学习

  三、互动质疑

  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

  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

  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点拨反馈(结合实践,谈苦乐)

  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

”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

  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

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

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习方式:

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

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

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

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

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

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

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苦未尽责任与最乐尽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讲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3.品味、学习本文凝练轻灵流畅亲切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方法

  活动式教学法,运用“实话实说”的活动形式组织课堂学习。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激趣解题

  1.老师提问:

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2.有关作者梁启超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两遍,查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并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师生交流讨论。

  (三)、研读课文品析交流

  1.老师事先把学生分成六个组,教师设计好关于课文1―3段的6个问题,并把它们分别写在纸条上,各组派一个人抽签选定问题。

2.学生品读1―3段,思考讨论问题的答案。

  3.设计的问题是:

  ①第一段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你能仿照这种句式仿写一两句吗?

  ②文中第三段说“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为什么?

  ③文中第三段说“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能举个自己感受过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④在这几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

找出来,简单赏析一下。

  ⑤课文写最苦的内容写了两段,为什么写最乐的内容只写了一段?

  ⑥读了这三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提出两三个来。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

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活动操作要领:

教师(主持人)依题号顺序提问,抽到本题的嘉宾先答。

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见,其他嘉宾和观众可以发言补充或争鸣讨论。

教师做相机点拨,掌握控制好讨论交流的话题走向。

做到既避免冷场又不可任由对话偏离话题。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全班学生思考: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有哪些论据?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②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

  2.集体讨论问题①②

  

(二)、研读课文品析交流

  1.教师组织分组、抽签、定问题。

  2.学生根据抽到的问题,品读课文相关内容。

  3.设计的问题是:

  ①前三段已经讲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第四五段还有必要写吗?

为什么?

  ②举例说明“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

”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③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⑤以“梁启超,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300字的短文。

  ⑥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

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5.操作要领同上。

  (三)、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5

  教师寄语:

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

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

  1、学生自我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

  七、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