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581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docx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解读

2011年舟山统计公报》解读

2012年03月19日16:

11定海新闻网字体【大中小】打印

  阳春三月,全面反映我市2011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的《舟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

  细读《统计公报》中的各项数据和图表,从各个不同侧面生动展示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克难攻坚,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的引领下,我市呈现经济较快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建设有效推进的靓丽风景。

  市统计局人士对这一份统计公报作了细致解读。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处于全省第二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493美元,经济发展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

  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高出GDP增速3.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踏上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新征程,却面临着极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从国内及我市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物价上涨过快,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船舶制造业等行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航运市场依然低迷。

  面对挑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促进经济运行良性运转,增速逐季回升。

分季度看,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8.5%,上半年增长8.9%,前三季度增长10.7%,全年增长11.3%,增速从落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转为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和2.3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

  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统计公报》从多方面显示了我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表明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1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9:

45.1:

45.0,朝着更趋合理化、更加协调、更符现代化方向发展,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合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比例连续四年在10%以内。

  从三大需求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8.4%,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9%。

固定资产投资在重大项目推进带动下,实现24.3%的增长,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对第一产业特别是渔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倍,其中渔业投资增长5.1倍。

外贸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1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快于加工贸易20.2个百分点,低端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步调整、转移,体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对新兴经济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开拓有力,出口增幅快于传统市场,对朝鲜、孟加拉国、东盟、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出口金额均在4000万美元以上,出口增幅均超过80%。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在临港工业快速发展促进下,重工业继续较快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重轻工业比达到4.01:

1(以轻工业为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4.9个百分点。

  从渔农业内部结构看,渔业的高投入为远洋渔业生产能力质的提高奠定基础,2011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比上年增长72.9%;种养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粮经比例为1:

1.22(以粮食播种面积为1),比上年提高0.04。

  从科技创新成果来看,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科技投入和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

全市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651项,其中国家级44项,省级222项,分别比上年增加21项、23项和33项。

申请专利1504件,授权618件,分别比上年增加925件和242件,其中申请发明442件,授权59件,分别比上年增加249件和26件。

2011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个数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

从企业名牌创建效果来看,2011年末全市拥有浙江名牌和舟山名牌数量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个和1个。

各类注册商标数量比上年末增加45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著名商标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件、6件和17件。

  三、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统计公报》以多项数据显示了我市在民生事业上取得的积极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4949元,比上年增加1411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541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3.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7183元,比上年增加3472元,增长14.6%。

  重点民生工作取得突破性推进,我市连续5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2011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剔除中央石油价格改革专项补助和中央代发地方债券支出)为7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在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上,取得新进展。

2011年,全市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4.32亿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148套,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226套。

新开工改造城市旧住宅区5.42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382户。

全年全市危房解危面积2.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582户,完成渔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446户。

  四、社会事业齐头并进,节能环保成效明显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市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和节能环保工作也取得明显进步。

  在教育方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进一步普及和开放。

2011年全市各类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出现可喜的“一增一减”。

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比上年增加757人,在民办学校就读外来人口子女减少790人。

学前三年至高中段15年教育全面普及,各类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提升,分别比上年提升6.87个和2.15个百分点。

  在医疗卫生方面,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有序实施,“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

至2011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66家,其中医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0个。

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人员也快速增长,执业医师2659人,比上年增加135人;注册护士2335人,比上年增加200人。

  在节能环保方面,2011年我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3%。

全市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34.0%,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

创模工作顺利推进,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通过考核验收,被命名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进一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安全管理常抓不懈

  统计公报通过多项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城市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均有明显进步。

  从城市建设方面来看,至2011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增加1.99平方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比上年增加151.97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均比上年有所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排水管道长度比上年增加88公里;供水总量比上年增加8万立方米。

新渔农村建设全年共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2.48亿元,完成待整治村建设72个、污水治理村建设6个,培育建设中心村10个。

  从安全生产方面来看,2011年全市各类生产事故比上年减少8起,各类生产事故死亡(失踪)人数比上年减少13人。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下降下降2.4%。

  总体来看,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了局,为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起好了步。

成绩固然欣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2年,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把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推进新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民群众对新区的期盼与愿景化为努力工作的坚实动力,努力开创群岛新区建设新局面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格局,呈现逐步回升态势,顺利完成年初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但经济运行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发展动力还需加强。

2012年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我们要以新区人的思想,肩负新区人的使命,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开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大幕。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经济运行逐季回升

全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按可比价计算,一季度GDP增长8.5%,上半年增长8.9%,前三季度增长10.7%,全年增长11.3%,排位也从靠后前移至全省各市第2位。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3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344.82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344.39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比例从上年的9.6:

45.5:

44.9调整为9.9:

45.1:

45.0,第一产业连续4年在10%以内。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预计为67657元,折算为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约10475美元。

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继续较快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出1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6%。

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4.5%,高出GDP增速3.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平稳增长

1、渔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2011年,全市实现渔农业总产值149.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渔业产值134.69亿元,增长25.6%。

全市渔业生产克服气候、新休渔制度实施等因素影响,保持较好势头,水产品产量141.95万吨,比上年增长8.3%。

由于新建远洋渔船相继投产,远洋渔业生产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远洋渔业产量21.06万吨,增长72.9%。

分品种看,小黄鱼增长24.2%,鲳鱼增长13.6%,蟹类增长13.0%,贝类、头足类增长22.4%。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3.52千公顷,下降2.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57千公顷,下降4.5%。

全年生猪年末存栏16.18万头,下降5.2%;家禽年末存栏102.22万只,与上年持平;肉类产量2.12万吨,下降5.8%;禽蛋产量6362吨,下降3.6%。

2、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市工业拉动GDP增长约5.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7%。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下同)实现工业增加值198.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7%,增速居全省首位,高出全省平均6.8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4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15.45亿元,增长18.2%。

规模以上工业中临港工业完成总产值939.80亿元,增长19.5%,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89.5%。

规模以上工业九大主要行业全面增长,石油化工业增长43.9%,电子电机业和电力生产供应业分别增长35.4%和20.3%,船舶修造业呈现回升态势,增长17.6%,水产加工业小幅增长4.9%,其余各行业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重工业发展较快,比重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中重、轻工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892.94亿元和222.51亿元,分别增长21.1%和8.1%,重工业比重达到80.1%。

3、服务业发展良好。

全市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4.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高于GDP增速1.7个百分点。

(1)旅游经济形势较好。

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60.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接待国际游客27.75万人,增长8.1%。

从主要景区看,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全年旅游人数分别为519.66万人、346.58万人、153.55万人,分别增长8.6%、12.0%、12.8%。

全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3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全年星级宾馆入住率为56.4%,星级宾馆营业收入10.07亿元,增长15.8%。

(2)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提高。

2011年,舟山港域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6054万吨,比上年增长18.0%。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8577万吨,增长15.9%。

分品种看,主要货种增长稳定,石油及天然气5216万吨,增长15.8%;金属矿石8954万吨,增长18.7%;粮油类670万吨,增长24.4%;煤炭2416万吨,增长14.2%。

集装箱吞吐量20.68万标箱,增长44.7%。

(3)海运业务稳定。

2011年,全市海运货运量为13470万吨,增长40.7%,增速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海运货运周转量1625.13亿吨公里,增长35.0%,增速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海运业加运力调结构的步伐加大,2011年末,全市有海上货物运输船舶1558艘,总运力452.26万载重吨,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118艘,比上年末增加9艘,运力231.01万载重吨,占全市总运力的比重达51.1%。

(三)三大需求拉动各异

1、消费市场比较活跃。

201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红星美凯龙、凯虹广场等大型市场相继开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挂牌交易,进一步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2.25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3%;住宿餐饮业生意红火,实现零售额39.46亿元,同比增长23.2%。

市场规模和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居民消费已经由满足基本需要的“衣”、“食”消费逐步上升到更加丰富的“住”、“行”等商品消费。

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来看,销售额增幅前5位的分别是金银珠宝类、汽车类、金属材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分别增长86.8%、65.2%、48.0%、46.4%、41.3%。

2、投资形势逐渐好转。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伏较大,下半年以来,全市着力破解影响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中的各种难题,努力推进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扭转了投资逐步回落的态势,顺利完成全年目标。

从季度增幅来看,一季度为14.5%,上半年回落至全年最低点5.5%,三季度上升到18.4%,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0.53亿元,增长24.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351.73亿元,增长16.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7.5个百分点。

受到船舶修造企业投资较快增长的带动,四季度以来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工业投资额181.27亿元,增长25.6%,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2.1个百分点;在新区效应的作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强劲,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19.46亿元,增长1.0倍,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2.3个百分点。

3、外贸出口比较平稳。

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2.64亿美元,增长23.5%。

进出口增幅差异较大,进口总额57.91亿美元,增长52.5%,增速比上年提高37.0个百分点;出口总额74.73亿美元,增长7.7%,增速比上年回落77.8个百分点。

船舶出口下降明显,出口总额38.23亿美元,下降16.0%。

出口产品中,水产品、农产品、服装、油品等形势较好,分别增长20.3%、15.4%、31.3%和101.7%。

从出口市场看,传统市场除韩国和香港有不同程度下降外,对日本和欧盟出口都有所增长;对新兴经济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较快,对东盟、俄罗斯和印度出口分别为6.46亿美元、0.45亿美元和1.27亿美元,分别增长1.4倍、84.4%和1.1倍。

新兴市场的开拓,增强了全市外贸的抗风险能力。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

一是亿元企业竞争优势凸显。

全市工业总产值上亿元企业家数达到141家,比上年增加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3.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5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89.92亿元,增长14.4%,新产品产值率达26.0%。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高技术、高附加值为主的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3亿元,增长43.1%,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0.7%。

2、外资引进提升产业层次。

2011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788万美元,增长10.0%。

利用外资亮点纷呈:

一是合同外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合同外资达2.42亿美元,首次年度合同外资突破2亿美元大关。

二是海洋经济利用外资占主导地位,涉及仓储物流业、海洋科技、海洋工程、船舶配件等海洋产业的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2.19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90.5%。

三是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比上年提高54.5个百分点。

四是利用外资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市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8个,大项目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占全市的75%和92%。

五是世界500强引资有新进展,全市新批世界500强企业1家,外方投资者母公司为美国摩根大通和法国路易达孚。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2011年,全市财政对科技的支出为2.75亿元,增长12.7%。

二是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引导性强的重大科技项目。

2011年,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08项(国家级44项、省级222项、市级142项),全年申请专利1504项,增长159.8%,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42件,增长129.0%;授权专利618件,增长64.4%,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9件,增长78.8%。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

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市级和县(区)级创新型企业50家。

(五)发展环境健康有序

1、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增速居全省第四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

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0.8%、19.2%、19.6%、12.8%。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8.10亿元,比上年增长41.0%。

其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34.0%、17.4%、22.6%、83.6%、29.4%。

2、金融信贷运行平稳。

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14.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62.66亿元,增长14.2%。

在贷款投放上继续突出对海洋特色产业的支持,船舶修造业、港口物流业、海运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为104.24亿元、180.85亿元、106.4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00亿元、31.47亿元、21.27亿元。

表外及市外金融机构融资增长较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业务余额为202.91亿元,比年初增加77.27亿元;市外金融机构对我市企业融资余额487.76亿元,比年初增加69.61亿元。

3、价格上涨趋缓。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自2010年9月份持续较快上涨以来一直处于高位运行,2011年呈前高后低态势。

一季度上涨6.5%,上半年达到6.6%,其中6月份创下近三年来单月最高涨幅7.0%,三季度回落至6.4%,全年控制在6.0%以内,上涨5.8%。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3%,消费品价格上涨6.6%。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虽然全面上涨,但涨幅均有所回落,其中食品类仍是价格上涨的主力,上涨12.5%,其次是居住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上涨6.9%和4.4%,其余上涨幅度均在3%以内。

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和生产成本提高推动等因素影响下,2011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上涨,下半年之后出现较明显回落。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主要是船舶修造业下降较快,下降8.2%。

4、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运行。

2011年四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4,企业景气指数为130.3,分别比上季度回落13.3点和7.2点,但仍都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运行。

全年企业家信心平均指数为135.4,比上年上升0.1点,企业景气全年平均指数为134.2,比上年回落1.3点。

2011年,住宿餐饮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住宿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双双运行于较强区间之上。

住宿餐饮业企业家信心全年平均指数为168.2,企业景气全年平均指数为176.3,均创历史新高。

(六)民生保障较快推进

1、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201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87%,比上年降低0.03个百分点;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52人。

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持续扩面。

2011年末,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17、32.45、18.10、25.74和16.6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05、2.86、1.57、2.46和1.68万人。

不断强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11年末,城镇和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2481人和9811人,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和渔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100%和98.34%。

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6元(2010年和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采用新权数汇总,下同),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转移性收入增长28.2%,增速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退休金、养老金、低保和失业保险金等保障标准均有所提高。

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08元,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其中转移性收入增长74.2%,增速比上年提高58.3个百分点,非经营性收入已成为渔农村居民不可或缺的增收渠道。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88:

1缩小至1.84:

1。

二、2012年经济走势判断

2012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