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故事集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401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故事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故事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故事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故事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故事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故事集锦.docx

《文言故事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故事集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故事集锦.docx

文言故事集锦

文言故事集锦

【原文】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

为三司度支推官?

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

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 

  【注释】

  ①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

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翻译】

  寇准年少的时候英武豪迈,通晓《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十九岁时,考取了进士。

宋太宗选取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常常会(被)免职离开。

有的人让寇准增加年龄,(寇准)回答说:

"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可以欺骗皇上呢?

”后来考取了(进士),被授官大理评事。

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次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来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

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后来)被征召到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

正赶上(皇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诉说利益与损害,皇帝更加重视他。

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曾经在宫殿里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话语不符合(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地)站起身来,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

皇上因此嘉奖他,说:

“我得到寇准,(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征啊。

二”

原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

“吾欲读书,何如?

”敦颐曰:

“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

“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

“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 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

②孤寡。

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

“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

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

“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

”敦颐说:

“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

”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

“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

”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

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

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

“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

” 

    熙宁初,担任郴州的知州。

由于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做了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昭雪蒙冤、泽及万民为己任。

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不慌不忙地视察。

因为有病请求改任南康军的的知军,于是把家安置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屋前有条溪水,下游与湓江合渡,于是就借营道县老家所在的濂溪这个名称来称呼这条溪。

赵抃第二次担任成都知府时,打算奏请皇帝重用他,还没有来得及敦颐就死了,享年五十七岁。

 

    黄庭坚称赞他“人品很高,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不贪图获取名声而锐意实现理想,淡于追求福禄而重视得到民心,自奉微薄而让孤寡获得安乐,不善于迎合世俗而重视与古人为友”。

三《后羿射箭》

  【原文】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

“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里之邑。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

“斯羿也,发无不中!

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傅弥仁曰:

“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翻译】

  夏王让后羿射直径为一寸的一平方尺大小的兽皮做的箭靶,于是夏王命令他说:

“你射这个靶,射中目标那么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目标,剥夺你拥有的封地。

”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没有中。

射出了第二支箭,又没有中。

夏王问大臣弥仁:

“这个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

”弥仁说:

“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

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

如果人们能够抛弃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原文: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②:

“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

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

“客有于此。

”客曰: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

“亡,更言之。

”对曰:

“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

“善。

”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

①靖郭君:

战国时齐威王的儿子田婴。

封于薛(在今山东省滕县),靖郭君是他的封号。

②谒者:

为国君掌管传达的近侍。

译文: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

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

“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

”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

“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

”田婴于是接见他。

那门客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

“海大鱼。

”然后转身就走。

田婴赶忙说:

“这位门客请留下来!

”那门客说:

“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

”田婴说:

“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那回事),再说下去。

”客人(这才)回答道:

“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

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摇荡而离开了水,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

(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

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也还是没有用啊。

”田婴称赞说:

“对。

”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原文】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

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注】①{制中}居丧期间。

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

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译文】自古有作为的明君,一定会有贤明的大臣辅佐他.宋朝有范仲淹这样的大臣,也是如此.范仲淹当初在家守孝期间,给宰相写信,尽情讨论国家大事,后来管理政事,完全实践了他说过的话.三国时,诸葛亮在草庐和刘备说了三分天下的谋略,后来用一生去实现当初的承诺.英雄豪杰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就是如此啊.范仲淹在朝堂执政,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天下人都知道,也相信他的坚毅品德和远大志向.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可以探究他想知道的,哪里比不上古人呢?

《甄彬还金》

  【原文】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

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彬得金,送还西库。

库人大惊曰:

“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不记录。

尔乃能见归,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辄以金之半主人具以姓名告之仰酬,往复十余,彬坚然不受。

因咏曰:

“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

  彬后为郫令,将行,辞太祖。

时同列五人,上诫之以廉慎。

至于彬,独曰:

“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翻译】

  有一个叫甄彬的人,很有度量。

他有一次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西库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在苎麻里发现用一条手巾包着的五两金子。

甄彬得到金子后送还西库。

管理西库的人非常吃惊,说:

“早先有人用金子抵押换钱。

当时仓促未能记录下这件事,你却能在见到后归还,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事。

”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因此歌唱说:

“五月天气仍旧穿着皮袄、背柴草的人,难道会是拾金不昧的君子吗?

  后来甄彬被任命为郫县县令,将要去上任之前,去向太祖皇帝辞行,同去辞行的有五人。

太祖皇帝告诫他们一定要廉洁谨慎,唯独对甄彬说:

“你昔日有还金的美名,所以不再以此告诫你了。

《说苑·敬慎》刘向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②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⑥?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⑦也,位已高而擅权⑧者君恶⑨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

“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

“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

”老人说:

“是有话说。

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

“(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

”老人说:

“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

”孙叔敖回答说:

“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注释:

1。

令尹:

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2。

老父:

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

衣:

穿。

3。

吊:

慰问,吊唁。

4。

不肖:

不能干,没有贤德。

5。

受吏民之垢:

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6。

岂有说乎:

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

7。

去:

离开

8。

擅权:

擅弄职权。

9。

恶:

对......感到厌恶

10。

再拜:

拜了两拜,表示礼节的之隆重。

11。

敬受命:

聆听您的教训。

12。

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3。

心益小:

思想越小心谨慎

14。

一:

全部

15。

国:

国家

16。

衣(第一个):

穿着

17。

为:

担任

18.冠:

戴着

19.患处之:

祸患潜伏在那里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

“可食乎?

”曰:

“可。

”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译文】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

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

“这东西可以吃吗?

”答说:

“是可以吃的。

”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

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

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

“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

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

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楚王就放了他。

 

   

【评析】

卫士与传递人对“可以吃”三个字有不同的理解,传递人理解为该药的服用方式是食用,所以说是可以吃。

而卫士的理解是可以允许我吃。

对语句的理解看来谁都没错。

另外长生不死的含义,到底是得病可以不死、砍头可以不死,还是吃了要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不死,这些都没有限定,所以卫士就可以钻语句多义的空子,故意搞了一个语句上的恶作剧。

一、原文:

齐桓公问管仲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二、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

“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管仲回答说:

“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

”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

管仲说:

“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

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

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

《诗经》中说:

‘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三、点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