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303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十堰市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1月)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6分)(2019高三上·烟台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番茄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爱之情便__________。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

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赠予的爱称——西红柿。

可是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才在餐桌上_____________。

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

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

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

但最终总会出现_________的人。

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

有一天,他___________吃下了一颗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回味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去见上帝。

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食欲大增。

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

现在,无论中餐、西餐,番茄都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崭露头角   敢作敢为   鬼使神差    

B.与日俱增   崭露头角   敢为人先   阴差阳错    

C.与日俱增   初露头角   敢为人先   鬼使神差    

D.与时俱进   初露头角   敢作敢为   阴差阳错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B.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C.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D.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B.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C.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D.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6分)(2019高三上·无锡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正在哪里”的文学观照

①“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经典的哲学命题始终萦绕在世人的脑海中,引发阵阵沉思。

其实,在这三个命题之中,还蕴含着另外一个命题,那就是“我正在哪里”。

“我从哪里来”,是要理清自己的来路,寻根溯源;“我要到哪里去”,是对未来走向的一种前瞻性思考,展望自己的去路;“我是谁”试图解决“我”的本质性意义,是人向内用力,对自身进行拷问。

而“我正在哪里”,是从外部的角度,让人确立自己的坐标和支点,对所处的时代、时空进行精准的定位,摸清楚自己所处的外在环境,对人自身进行更为透彻的审视。

在某种意义上说,文艺领域提倡现实题材创作,就是期待作家艺术家围绕“我正在哪里”的命题进行艺术化的回答与阐释。

②书写过往,一头扎进历史的故纸堆,有时看来是一件颇为快意的事,因为路径可能是现成的,可以轻松上路,再运用好一些刚面世的新资料和现代化的新思维、新手段,总是能留下一些新的发现或者新的思考,区别在于多与少、深与浅。

③书写未来,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一种无羁绊的放纵,竭尽全力地搅动自己的脑容量,去对世界进行私人化、个性化的观察与开拓,只要无限地忠诚于自己大体上可行了。

尽管“未来已来”,但更远的未来还在路上,还是可能歇口气的。

④而书写现在,却是一件棘手的事。

大家都在场,都身处其中,绝对的“零距离”,稍有偏差和不符,就容易冠之“不真实”“太离谱”的罪状。

好不容易把事情梳理得纹路清晰,但发展中的事实陡然拐弯,有了新的轨道,于是一切努力可能会显得有些陈旧,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笑话。

⑤“我正在哪里”的现实题材创作是难的。

现实生活的话语方式、言说姿态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以往的变化,再一味搬弄那一套“老古董”,纯属无效劳动,甚至成为反面教材。

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偃旗息鼓、败下阵来,作家艺术家必须要有切实的行动,要有专业的敏感,而走走过场,无异于隔靴搔痒,难有真收获、大收成。

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直面时代,是作家艺术家的使命,也是宿命。

⑥自然,现实题材创作不是对现实进行简单的搬运,而应该是一种创造,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创造。

孙犁说过:

“为人生的艺术,不能完全排斥为艺术而艺术。

你不为艺术而艺术,也就没有艺术,达不到为人生的目的。

”现实题材创作不是单向的,而是复合的,要有大的气度和胸襟。

同时,有必要明确的是,现实题材创作本身并不意味着“高级”,简单化地滑入“题材决定论”,以为只要是现实题材创作就有“豁免权”,就天然地“高人一等”。

现实题材创作就是好的,这是一个伪命题,而以为篇幅长的、规模大的就好上加好,更不是一种好风气。

文艺创作是有水准要求的,是有自身发展规律的,是有一套完备的价值评判体系的。

任何文艺作品,都要经过这套评判体系的衡量,才能得出真正的斤两。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正在哪里”蕴含于三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之中,更强调从外部环境着手,确定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从而透彻地审视人自身的问题。

B.“书写过往”强调翻出新意,“书写未来”强调个体发挥,而“书写现在”则具有不可预测性,一味原样照搬,极有可能产生无效劳动。

C.“我正在哪里”的现实题材创作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现实生活随时在发生变化,创作者稍有偏差和不符,很容易被人冠以各种罪状。

D.进行现实题材创作,是艺术家的使命,只要围绕“我正在哪里”进行艺术化的回答和阐释,艺术家们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传世精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通过与三个经典哲学命题的对比,指出“我正在哪里”命题的本质特征,引出现实题材创作要围绕这个命题来回答和阐释。

B.第②、③段导出“书写过往”和“书写未来”两个概念,揭示其特点并加以完全否定,与下文“书写现在”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

C.第④、⑤段指出“书写现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并分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提醒艺术家要直面现实,切实行动,完成使命。

D.第⑥段进一步论证现实题材创作应该是一种包容性的创造,要符合文艺创作自身的发展规律,要经得起其价值评判体系的衡量。

(3)进行现实题材创作要注意哪些方面?

请简述。

3.(9分)(2020高三上·舟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恺漫画》序

夏丏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

“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

”我说。

“很好!

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

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

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再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

”我忍不住了。

“哪里!

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的。

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励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

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说:

“这太咸了!

“好的!

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

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能。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

“不要紧!

天雨,我有木屐哩!

”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得的法宝。

我总还有些不安。

他又说:

“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这是何等的风光啊!

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了吗?

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

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

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的了。

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实有同一的归趋。

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

真的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

能把它捕捉了用文字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

不会作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

否则虽自号为诗人画家,仍是俗物。

与和尚数日相聚,深深地感到这点。

自怜囫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

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

虽然愿从今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何尝有十分把握!

言之怃然!

正怃然间,子恺来要我序他的漫画集。

记得子恺画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

在这三年中,子恺着实画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过十分之一。

其中含有两种性质,一是写古诗词名句的,一是写日常生活的片断的。

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用画表出一次,至于写日常生活片断的部分,全是子恺自己观照的表现。

前者是翻译,后者是创作了。

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

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弟子,我给子恺画集作序,恰因当前所感,并述及了和尚的近事,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缘啊!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说“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请结合原文,概括“我在这几日的观察”的具体内容,试分条陈述。

(2)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作者在序文中介绍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类漫画,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

”请结合上下文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4.(12分)(2018高一上·丽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

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

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

我就问他说:

“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

”他喃喃地说:

“在前线牺牲了。

”“那么妈妈呢?

”“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

”“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

”“没有一个。

”“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

”“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

“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我要领他当儿子。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

“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

”他几乎无声地问:

“谁?

”我又同样悄悄地说:

“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

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

“爸爸!

我的亲爸爸!

我知道的!

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

一定会找到的!

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

”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当时居然没有放掉方向盘,真是奇怪极了!

但我还是在无意间冲到水沟里,弄得马达也停了。

在眼睛里雾没有消散以前,我不敢再开,生怕撞在什么人身上。

就这么停了约莫有五分钟,我的儿子一直紧紧地贴住我,全身哆嗦,一声不响。

我用右手抱住他,轻轻地把他压在自己的胸口上,同时用左手掉转车子,回头向家里开去。

我哪儿还顾得到什么谷仓呢?

根本把它忘掉了。

我把车子抛在大门口,双手抱起自己的新儿子,把他抱到屋子里。

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

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

我就是这样把他抱到屋子里。

主人夫妇俩正巧都在家里。

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神气活现地说:

“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

好人们,接待我们吧!

”他们这对没有孩子的夫妇,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跑来跑去,忙碌起来。

我却怎么也不能把儿子从自己的身上放下。

好容易总算把他哄下来了。

我用肥皂给他洗了手,让他在桌子旁边坐下。

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

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

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

“姑姑,您为什么哭呀?

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

”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

吃过饭,我带他到理发馆去,给他理了个发;回到家里,又亲自给他在洗衣盆里洗了个澡,用一条干净的大毛巾把他包起来。

他拥抱了我,就这样在我的手里睡着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床上,把车子开到大谷仓,卸了粮食,又把车子开到停车处,连忙跑到铺子里。

我给他买了一条小小的呢裤子、一件衬衫、一双漏孔皮鞋、一顶草帽。

当然喽,这些东西不但尺寸不对,质料也不合用。

为了那条裤子,我还给女主人骂了一顿。

她说:

“你疯啦,这么热的天气叫孩子穿呢裤子!

”说完立刻把缝衣机拿出来放在桌上,在箱子里翻了一通。

过了一小时,她就给我的凡尼亚缝好一条短裤、一件短袖子的白衬衫。

我跟他睡在一块儿,好久以来头一次很安宁地睡去了。

不过夜里起来了三四次。

我一醒来,看见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我尽量不翻身,免得把他弄醒,但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坐起来,划亮一根火柴,瞧瞧他的模样儿……

我天没亮就醒了,不明白为什么感到那么窒闷。

原来是我这个儿子从被单里滚出来,伸开四肢,横躺在我的身上,一只小脚正巧压在我的喉咙上。

跟他一块儿睡很麻烦,可是习惯了,没有他又觉得寂寞。

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

(1)简要分析第一段中对话描写的作用。

(2)说说末段画线句的含意。

(3)简要分析文中“女主人”的形象特点。

(4)“我”的激动情绪在第三段中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1分)(2018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说之难洪迈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

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

秦伯曰:

“晋国和乎?

”对曰:

“不和。

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

秦伯曰:

“国谓君何?

”曰:

“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然。

”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

太后不肯,曰:

“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

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

后曰:

“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曰:

“甚于妇人。

”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于是后曰:

“恣君之所使。

”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

“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

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

”雎曰:

“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事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

”使人召泽,谓之曰:

“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

”对曰:

“然。

”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

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

“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

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

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卒之代为奏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

“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死者二十七人矣。

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

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

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丨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容斋随笔》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盟,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春秋战国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曾举行过多次会盟。

B.质,本义抵押。

先秦时诸侯之间结盟,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做‘质’或‘质子’。

C.黑衣,春秋战国时王宫卫士常穿黑衣,故此处以黑衣借指王宫卫士。

“补黑衣之缺”即为充当宫中卫士。

D.烹,即烹刑,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髡刑、黥刑、凌迟、戮刑等同为死刑。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饴甥在与秦王谈判时,以守为攻。

他没有直斥秦王的无礼,而是摆出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对秦王是否放归晋侯的争论,让秦王自作决断。

B.左师触龙劝说太后时,采取了迂回策略。

他先从为儿子谋差事谈起,迂回指出爱儿子就要让他有功于国,从而说服太后让长安君作人质。

C.蔡泽想代范雎为相,先有意散布自己想取而代之的消息,来激怒范雎,再借商君、吴起、闳夭等人的事例进一步威胁他,使其拱手让出相位。

D.茅焦劝阻秦王放逐母亲时,大义凛然,不惧秦王的汤镬之刑,列数夏桀、商纣的狂妄脖理行为来责备秦王,最后使秦王母子和好如初。

(4)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②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7分)(2019高一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C.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D.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7.(3分)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2分)

8.(1分)(2019高三下·包头模拟)“打call”是一个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中英文混合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出多种含义。

请根据下列句子的不同内容,分别用一个汉语词汇替换每个句子中的“打call”一词(每个替换词语不超过三个字)。

①这里四季有花,美食地道,街巷有故事——高颜值的广州得到了外地朋友的疯狂打call。

②为尽快解决案子,女子与南阳的赵军法官近千次打call,至今仍未得到满意答复。

③作为90后,要在新时代保持“初心”,坚定信念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国打call。

④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应有尽有,你不来打call?

⑤国力的迅猛增强,吸引留学生归国成潮打call未来。

9.(1分)(2019高一下·九台期中)下面是一所高中的学生会机构组织图,请写一段话,把这些机构的关系表述清楚,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0.(5分)(2019高二下·定陶期末)某班级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下面是部分学生发言中的一些话语:

学生甲:

鲁迅说:

“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

”中国人的骨子里,自古注重文明礼节之道,如“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学生乙:

文明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的举手投足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

学生丙:

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身边人的模范带头构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每个人定下了道德的基调。

学生丁:

最近,辽宁省某开发区法院作出判决,在3起拉拽公交司机案件中,被告人均构成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地铁上吃小龙虾乱吐虾壳者也被拘留了……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2分)

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