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考复习提纲及训练题解析.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考复习提纲及训练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考复习提纲及训练题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考复习提纲及训练题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期末专题复习提纲及练习
专题一基本理论和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物质
(酸碱盐暂不要求)
二、化合价与原子团
1.规律与口诀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在带电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
2.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带电原子团:
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锰酸根离子MnO42-
硝酸根离子NO3-、磷酸根离子PO43-、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钡()硝酸银()
氧化铁()氨气()二氧化碳()氮气()
碳酸氢钙()氯化亚铁()一氧化碳()
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铁()
三、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本质:
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实质):
四、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类型
其他反应类型
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
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
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
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夏天,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其原因是()
A.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微粒体积增大
B.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太大,使轮胎爆炸
C.车轮摩擦时会产生热量,使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更大,造成气体体积膨胀而爆炸
D.夏天温度高,使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因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爆炸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______(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1)水是由水构成的,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和氢,每两个氧_构成一个氧,每两个氢构成一个氢,大量的氧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聚集为氢气。
(均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不能再分的微粒是,由此说明原子是最小微粒。
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阴离子、阳离子中,按要求填写: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4)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5)带正电荷的微粒是;(6)带负电荷的微粒是;(7)不带电荷的微粒是。
8.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
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
C.衣柜里卫生球消失了仍可闻到其气味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
9.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是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10.为了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的气味。
这种现象说明()
A.微粒的质量很小B.微粒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C.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D.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碘酒C.碳酸氢铵D.河水
12.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水C.液氧D.水银
13.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正确的是()
A.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1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D.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原子是显电性的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分子大,原子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固体分子是不动的
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16.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
17.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相对分子质量C.原子种类D.相对原子质量
18.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氯化钠晶体出现
B.水通电后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C.水蒸气冷凝后变成
D.固体碘升华
19.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20.下列各种原子各lg。
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氧原子(32)B.铁原子(56)C.氢原子
(1)D.碳原子(12)
21.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的是()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带负电荷的离子
2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钠C1NaB.氧化铜CuO2C.氧化镁MgOD.氦气He2
23.在N2O5和N2O各3个分子中,含有相同的()
A.氮分子的个数B.氮原子的个数C.氧原子数D.氮元素的个数
24.对2P2O5的正确描述为()
A.表示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磷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B.表示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
C.表示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有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
D.表示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每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
25.符号“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它们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1”表示1个硫元素B.“2”表示1个氢分子
C.“3”表示3个氢分子D.“4”表示4个氧原子
26.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份是双氧水(H2O2),下列关于双氧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氧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B.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双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氢分子组成
D.双氧水分子由二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27.有X、Y、Z三种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分别为+1、+5、-2,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X2YZ3 B.XYZ4 C.X3YZ4 D.X2YZ4
28.N2表示氮气,还可以表示()
①氮元素 ②1个氮分子 ③2个氮原子 ④氮气由氮元素组成 ⑤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⑥2个氮分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9.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物质:
Na2S,S,(M),H2SO4,其中括号内的M可能是()
A.H2SB.Na2SO3C.MgSO4D.SO3
30.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
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4:
19B.3:
5C.1:
3D.2:
17
31.已知氨气也能还原氧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CuO=3Cu+3H2O+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N2H4B.N2C.N2OD.N2O4
3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的质量比为87:
32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33.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3Li
锂
4Be
铍
5B
硼
6C
碳
7N
氮
8O
氧
9F
氟
10Ne
氖
11Na
钠
12Mg
镁
13Al
铝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17Cl
氯
18Ar
氩
(1)同一周期(横行)中,相邻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差为;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12号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也发生如下反应:
2Mg+CO2点燃C+2MgO,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专题二O和C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
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A.金属单质B.非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
2.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4.下列气体中,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氢气
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种物质是()
A.CO2B.SO2C.COD.NO2
6.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7.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CO2用作气体肥料B.CO2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CO2用来制Na2CO3
8.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B、O2C、H2D、CO2
9.“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
10.有关2CuO+C高温2Cu+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uO具有氧化性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
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0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12.现有A~F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B、C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是固体单质,D、E、F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实验部分
一、气体的制取
(一)气体的制备思路,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归纳:
反应原理
→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
检验(验满)
→
尾气处理
(二)组装仪器:
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三)操作顺序:
1.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3.记录实验现象、数据。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比较
项目
O2
CO2
反应原理
装置类型
固体+固体
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
实验装置图
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
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2.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4.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时,
应
长颈漏斗下端要
2.固体+液体→气体型装置的比较
(1)反应容器:
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
(2)加液仪器: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
(3)常见装置:
图1图2图3
二、物质还原性实验比较
CO
C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
主要步骤
1.连接仪器,装药品
2.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
3.实验结束先撤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至室温,再停止通CO
4.整个实验过程都必须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1.连接仪器,装药品
2.加热
3.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对进行验纯。
2.先通气后点燃防爆炸。
3.先撤灯后停气防氧化。
1.为提高温度一般再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
2.实验结束,应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使试管炸裂。
三、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O2
法一: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内
法二:
燃着的木条放入瓶内
木条复燃
木条燃烧更旺
CO2
法一:
燃着木条放入瓶内
法二:
通入澄清石灰水
木条熄灭
石灰水变浑浊
CO
法一:
经过灼热的CuO,再通人澄清石灰水。
法二: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附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四、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O2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洗气瓶装澄清石灰水,长进短出)
CO2
O2
通过灼热铜网
CO2
CO
通过灼热氧化铜
CO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五、常见的颜色
黑色:
Fe3O4、CuO、C粉、铁粉
红色:
铜、通入CO2后的石蕊试液
淡蓝色: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氢气燃烧的火焰、液氧
1.拟在烧杯中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
A.400mL烧杯B.250mL烧杯C.100mL烧杯D.50mL烧杯
2.使用下列仪器操作时,盛装的液体物质不能超过容器的1/3的是()
A.被加热的试管B.被加热的烧杯
C.被加热的烧瓶D.被加热的蒸发皿
3.酒精灯不易点燃或燃烧不好,可能的原因有:
①酒精灯不用时没盖上灯帽;②灯芯外露部分已烧焦炭化;③灯内酒精只占容积的1/2。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B.①只有C.①②D.只有②
4.下列有关使用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被称量物
C.潮湿或具有腐蚀性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D.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5.实验制氢气时收集氢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排水法;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③瓶口向下排空气法。
()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③
6.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某溶液时的操作正确的是()
A.往量筒中直接倾倒加入该溶液至某刻度
B.往量筒中直接倾倒加入该溶液至距刻度约1cm处,然后用滴管滴加至该刻度
C.往量筒中直接倾倒加入该溶液到超过该刻度时,用滴管吸出溶液至该刻度
D.用手将量筒提起在眼前水平观察读数
7.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8.区分02、H2、C0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9.区分02、H2、C0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0.在右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
是
A.H2B.CO
C.CO2D.O2
11.请根据本小题A、B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A图B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
(4)如B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解释原因。
答:
。
(5)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用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请说明理由。
(已知:
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答:
。
12.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
(2)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写出实验室制取该产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
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E装置?
。
13.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O2,应选用上图中的(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上图中的(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
(4)右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
试管中反
应发生后a处变化是,
b处变化是,烧杯中的
现象是。
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答一点即可):
。
1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16克氧化铜和过量的炭粉均匀混合,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Ca(OH)2溶液
装置A
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
(2)同学们想通过测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进一步分析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是否还有其它产物。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反应前、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装置
反应前
反应后
A
试管的质量36.2克
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质量20.0克
试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54.8克
B
反应后瓶内液体比反应前增重1.1克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下列4项中跟这一结果有关的有哪几项?
。
(填编号)
A.装置中还有一部分CO2未被Ca(OH)2溶液吸收
B.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O
C.氧化铜和炭粉没有完全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有同学认为用图示装置C代替上面的装置A,加热前先通一会气体X,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该气体,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能准确的
说明问题。
你认为在O2、N2和H2三种气体中,
X应选择哪一种气体?
。
装置C
15.
(1)下左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写出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右图。
①实验中玻璃管里固体粉末的颜色变化是,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该装置有何不妥?
。
(3)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改正后的装置
对一份由铁粉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进行探究。
他们取了7.2g固体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通入足量的CO进行实验,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称得玻璃管中固体质
量为6g,请计算:
①该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②该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专题四计算(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Ca-40Mn-55)
1.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①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原子个数∶另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原子个数;如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w(C)∶w(H)∶w(O)∶w(N)=12∶1×4∶16∶14×2=3∶1∶4∶7
②纯净物中元素的质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尿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