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807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170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时间是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以知最早的人类,中国历史从元谋人开始。

(P2)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时间是距今约70万年至

20万年。

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P3—4)

3.①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多年(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会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P7—8)

②半坡人:

距今6000多年(黄河流域),种植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国家。

饲养牛,马,羊,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懂得纺线、织布、制造彩陶(P8—9)、

4.①华夏之祖:

距今四五千年,黄帝(轩辕式)和炎帝(神农式),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部落和皇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的主干,成为汉族的前身。

②“人文初祖”:

黄帝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从黄帝开始。

③尧、舜、禹的传说:

相传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

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单元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5.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也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P15)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P20)

6.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汤建立商朝。

7.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

8.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①春秋争霸的原因:

①春秋时,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

②大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的诸侯国的支配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

(实质)

②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按称霸时间先后P30)

③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a.齐国是东方大国,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国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组建强大的军队。

c.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土。

公元前7世纪中期。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P31)

9.战国七雄及形式图:

齐、楚、燕、韩、赵、魏、秦。

(P33)

(朝秦暮楚、三家分晋)

10.商鞅变法:

⑴时间: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⑵原因:

①是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当时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⑶主要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体现社会制度的变化标志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⑷影响:

①是战国时间最为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②经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军事力量,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③商鞅言而有信。

单元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封建社会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公元前221年——220年)

11.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P56)秦始皇的像。

P57)

12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P59)《秦朝疆域图》(P60)长城的起止点: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目的:

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

1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状态,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4.秦的暴政:

刑法苛严,赋税徭役繁重,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秦末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起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P63)

15.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全。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文化上:

统一文字。

④思想上:

“焚书坑儒”。

⑤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16.评价秦始皇:

⑴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同时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暴政。

①他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因此他是中国历史一位贡献巨大、影响巨大的皇帝。

⑵但秦朝建立后,施行了一系列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7.汉武帝促成大一统的措施和意义(P68—69)

措施:

①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思想上:

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④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意义:

①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②巩固了秦朝开创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19.丝绸之路(P84):

⑴时间:

西汉,张蹇通西域之后。

⑵(陆上)丝绸之路:

①从长安出发→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终点)②经过今天的省份和国家:

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阿富汗、伊朗、伊拉克。

③看到的民族风光:

西域的歌舞、沙漠、沙漠驼队,杨胡林等。

④当今开发丝绸之路应注意:

注意保护沿路的历史文献,不破坏自然环境,合理有效地把历史遗存与现代人文结合起来。

⑶⑷丝绸之路的的影响(意义):

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5)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交流情况:

①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乐器、歌舞传入中原。

②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丝绸、漆器

单元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220年——589年)

20.三国鼎立的形成:

⑴北京: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P102—105)⑵重要战役:

①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②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刘备、孙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⑶三国鼎立:

①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

②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

③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形势图》P105)

21.江南的开发:

⑴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P111—112)②南方战乱比较少,相对安定。

③东晋与刘宋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鼓励生产。

④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⑤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⑵史实(表现):

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片良田。

②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

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③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⑶作用(影响):

江南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⑷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从江南的开发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

②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不畏辛劳的奉献精神;③青年学生需要发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P拐15)

22.北魏孝文帝改革:

(P115)⑴目的: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⑵主要措施(内容):

①迁都洛阳。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官员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⑶意义(影响):

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⑷此次改革的现实意义(启示):

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5)应学习孝文帝的可贵品质:

不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富于改革精神。

以身作则。

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制度等。

单元五: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4.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

P26

25.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P88

26.南朝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数字。

P118

27.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在世界上首次制成了麻醉药剂“麻沸散”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了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为“医圣”。

P89

28.①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29.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P37

30.①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②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

③大籇: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籇”。

④竹帛书:

战国时用毛笔在竹筒或丝帛上书写的“竹帛书”。

31.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他的学说纪录在《道德经》里。

P47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言论被弟子整理在《论语》一书中。

(1)在思想上的主张: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和“以政为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在教育上的成就:

①他创办私学,不问贵贱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

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

P46-47

3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P48-49

①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

②儒家:

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孟子。

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木,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③道家:

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五为而治”。

④法家:

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

⑤兵家:

春秋晚期的孙武是兵家的鼻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3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

P92

34.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史学著作《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体制)P94

35.东晋的王羲之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36.东晋的杰出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P123

37.秦汉时期的雕刻艺术水平很高,代表作品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38.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时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意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出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贵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P87

3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这一特征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文化上有什么反映?

(1)特征:

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2)反映(表现):

①政治上:

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诸侯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随着地主阶级产生,各国为确立封建统治纷纷开展变法,通过变法,旧的奴隶制被废除,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②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得到使用和推广,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商业兴旺,新兴的封建城市开始形成。

③思想上: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知识梳理】

⒈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是隋文帝,589年灭陈统一。

⑵判断更正:

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繁荣,隋炀帝残暴使隋被农民起义推翻

(瓦解),因此隋炀帝毫无功绩可言

⑶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目的是: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以洛阳为中心,其地位是古代世界世界最长的运河。

⑷隋朝一客商欲将一批粮食从江南运往涿郡,将先后经过运河的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如果走陆路,将费钱费力费时。

⑸评价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积极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消极给当时人民带来灾难

⒉⑴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这是他从隋因残暴灭亡得出的结论,为巩固统治,他采取措施:

经济上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病;任用贤能,如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太宗之镜指魏征。

历史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

⑵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曾改唐为周,其统治从整体上说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她采取了①发展农业生产,②任用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⒊⑴杜甫的《忆昔》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当时唐玄宗在位,他“励精为治”措施有①任用贤才,如姚崇等;②重视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勤俭节约,类似隋文帝、汉文帝。

⑵玄宗时经济繁荣表现在

①农业上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从西域传入许多蔬菜新品;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制成曲辕犁和筒车(工具)。

②手工业上:

丝织业发达,陶瓷上越青邢白唐三彩。

③商业上有长安、洛阳、成都、扬州四大都市。

长安城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当时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城内有坊(住宅区)有市(商业区)。

⑶判断改正唐玄宗统治时期(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②同明朝北京一样,唐都长安宫城也在皇城内。

(外)

⒋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隋炀帝;唐太宗时考中进士科科第一名,称为状元;武则天自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占据主要地位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⒌⑴唐朝时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采取了以下方式:

①设立行政机构,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和亲: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③进行册封:

如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④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大昭寺、千寻塔可体现。

⑵课本25页图:

吐蕃是藏族祖先,回纥是维吾尔族祖先,南诏是白族和彝族的祖先。

⒍⑴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声望很高。

⑵唐朝是中日关系密切,表现在:

①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②唐高僧鉴真在唐玄宗时东渡日本,对日本影响很大:

政治上以唐朝制度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文化上,仿汉字创日本文字;社会上保留唐人风尚,如和服、茶道。

⑶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后写成《大唐西域记》,明朝中期吴承恩依据该故事写成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⒎⑴隋唐时期文化辉煌,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上。

⑵科技成就:

1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七百多年后欧洲人建成类似的桥。

②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⑶文学上,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流传下近五万首唐诗,最有成就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圣”指杜甫,“诗仙”是李白;二人生活时代不同,导致诗歌有不同特点,李诗赞美祖国山川,如《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诗反映动荡时代,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可谓以诗记史(诗史)。

《秦中吟》的作者是白居易,其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代表作还有《新乐府》。

⑷书法上:

唐朝有颜真卿、柳公权两位著名的书法家,人称其书法家成为“颜筋赵骨”,其中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⑸绘画上:

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他的画立体感强,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线条像盘曲的铁丝,擅长人物故事画的是阎立本,这两位画家都生活在唐朝。

⑹批判改正:

莫高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塑像、佛经等,它坐落在今天青海(甘肃)西部,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千手观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