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655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第十单元

[时序要清]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线索要明]

进入现代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日益无能为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机制,二战后得到了更为灵活地发展;与此同时,苏联则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道路上留下了经验教训。

线索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线索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

(6)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一、从大危机到大调整——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

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供需矛盾激化。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爆发: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

范围广泛;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二、罗斯福新政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学界一般都视1929~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此对应,将罗斯福新政视为罗斯福和他的政府为应对和解决严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总和,即罗斯福新政为经济新政。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虽有其道理,但存在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缺陷。

实际上,无论是大萧条,还是“新政”,都远比我们以往说的要复杂得多。

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伤,结束混乱状态。

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一阶段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1.经济新政

(1)措施:

以《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经济措施是“新政”的主体。

经济措施执行的效果决定着“新政”的成败。

事实证明,罗斯福的经济措施总体上是正确的。

这些措施遏制了经济大萧条,虽有曲折却一步一步地把美国经济引向复苏。

(2)作用:

罗斯福经济新政的根本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模式,使其从自由放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为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可以说成了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由主义宣告结束。

2.社会救济与保障新政

(1)措施

①开展紧急社会救济以直接救济为主,即直接向贫困人群发放救济金、食品和其他物资。

②实施“以工代赈”。

作为一种救济方式,“以工代赈”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创设工作岗位,让救济对象参加工作,获得报酬,从而解决自己乃至家庭的生计问题。

③制定社会保障法。

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不久即安排人起草社会保障方面的法案,要求该案能使每一个美国公民的生活都有保障。

(2)作用:

社会保障新政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让联邦政府为个人和社会福利承担重要的责任。

罗斯福关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立法行动和措施,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3.环境保护新政

(1)措施

①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和组织:

如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等。

②环境保护立法。

1933年,国会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

同年,国会所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中也有鼓励休耕的内容。

③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小工程以水土保持示范区为代表,1937~1941年,各州共建立500多个水土保持示范区。

大工程以田纳西河流域整治工程为代表。

(2)作用:

首先,新政把19世纪末开始的自然资源保护运动推向高潮,促进了美国资源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

其次,新政创造的生态环境遗产为战后美国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奠定了思想和人文基础。

最后,罗斯福开创的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源保护的政策实践对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强化对环境问题的干预有直接影响。

4.政治体制新政

(1)措施:

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2)作用:

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

5.外交新政

(1)措施:

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作用:

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

美国对拉美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

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多维的罗斯福新政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是经济新政、社会保障新政、环境保护新政、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等的综合体。

探究主题

(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应对措施及教训

[史料一]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教你读史] 史料一说明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三] “是胡佛政府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

”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新美国经济史:

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说明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史料三说明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思考] 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在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结果如何?

[提示] 措施: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施货币贬值。

结果:

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①提高关税: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③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探究主题

(二)——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

[史料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

[思考] 根据史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提示] 特点:

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作用:

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史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

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摘自[美]《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等

[思考]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干预的手段有哪些?

[提示] 措施:

举办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手段:

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1.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6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解析:

选D 据材料五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

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解析:

选C 根据题目中“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可得出,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克服经济危机,C项符合题意。

3.(2016·新乡调研)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

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

“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材料主要表明(  )

A.美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

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

C.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D.新政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解析:

选D 材料中“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表明缓和劳资关系,故D项正确。

4.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

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1787年宪法得到修正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

解析:

选D 1787年宪法确定的三权分立原则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对1787年宪法进行修正,而是面对经济危机,赋予了总统更多的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政局稳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可知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D项正确。

5.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去库存,加法减法一起做”,“调整产品产业结构,让它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罗斯福新政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是(  )

A.成立美联储,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B.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D.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去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可知是对工业生产进行供求关系的调整,A、B两项均是在金融领域进行调整,故A、B两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同样是进行工业供求关系的改革,故C项正确;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是社会救济方面的改革,故D项错误。

二、从大发展到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政策)

1.概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理论来源:

凯恩斯主义。

3.目的:

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

4.原因: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接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5.发展过程

(1)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

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国有企业和半国有企业。

一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

战争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弱。

(2)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

如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中,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高潮。

(3)广泛发展于二战后。

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猛烈发展阶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再是短期的“战时状态”或“反危机措施”,而是发展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需要。

国家政权介入到经济的各个方面。

(4)调整:

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6.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典型国家:

英法)。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交通、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在私有制之外出现了国有制,因此称“混合经济”。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国家干预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混合经济模式。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典型国家:

日本)。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典型国家:

美国)。

(4)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典型国家:

联邦德国)。

7.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

8.评价

(1)积极作用:

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和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

(2)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效益低下。

到后期则出现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

二、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

1.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历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内容:

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5.评价

(1)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快速增长。

2.表现

(1)产业结构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②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2)就业结构:

从事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的人数不断增加。

探究主题——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特征

[史料一] 二战后的西欧国有经济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整经济的手段,表明二战后的西欧实行了国有化政策。

[思考] 根据史料一概括西欧国营经济的发展所反映的实质。

[提示]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实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应用。

[史料二] 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贝弗里奇爵士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地提出:

“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

[教你读史] 史料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其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思考]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提示] 保障了低收入阶层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史料三]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

[思考] 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鲁尔区产业结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你怎样看待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示] 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看待: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③财政政策调节。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016·佛山质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

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

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社会服务系统。

这些政策旨在(  )

A.掠夺高收入阶层

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

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

解析:

选D 福利国家相当于“一张安全网和一个梯子,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此处福利国家即提供了一个梯子,一个向上进阶的可能,故D项正确。

2.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表中内容反映出(  )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

选A 表格中显示第一、二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

3.(2017·锦州质检)“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这段材料中提到了美元两度贬值,其共同目的是(  )

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解析:

选A 根据所学,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根据材料“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中美元两次贬值,都恰逢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贬值有利于推动美国商品出口,打开国际市场,故A项正确。

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

尽管这一学说未在西方发达国家贯彻到底,但却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将企业私有化,支持全球性的自由贸易等。

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  )

A.使发达国家摆脱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B.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

C.缓和同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系

D.便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

解析:

选D 材料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西方发达国家未贯彻到底,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推行,要求其开放市场,支持自由贸易,所以从中可以看出该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便利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故D项正确。

5.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执政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