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635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园区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业园区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业园区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业园区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业园区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园区规划.docx

《农业园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园区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园区规划.docx

农业园区规划

目录

01园区规划1

02农业与新农村规划9

1生态农业规划11

2农业旅游规划18

3农业科技规划20

01园区规划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的时代。

1.1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1.2‘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

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

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

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

现代产业发展的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1.3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过去的15年我们看到的和正在进行的,都是因为产业活动的总量增加促进的城市扩张,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推动了城市功能的提升;

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以空间规划手段、构建功能性城市区域,引导和推动城市的产业经济活动能力;

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

例如:

一个高新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

                                  

图例:

高新园区的产业构建模式,另外,我们更多的看到目前的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与未来所需要的第四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进行一些规划上的预判和修正,以保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有着更具备成长弹性的空间设定;

基于未来园区的发展或现有园区升级的需要,我们在园区规划中,除了关注产业集聚的途径特征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更多的探讨和深入分析:

1、产业平台

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

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例如:

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

2、聚集能力

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

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3、关键服务

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为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

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

(1)提供关键服务:

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形成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

(2)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

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

02农业与新农村规划

农业规划、新农村规划是全面的、长期的农业计划和部署,是根据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现有生产基础以及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和进一步利用改造的潜力与可能性,拟定具有一定年限的、有科学根据的农业发展设想、轮廓指标、投资安排及主要实施措施等。

‘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者缺一不可。

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

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

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

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

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

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

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浙江一些富裕农村大修豪华坟墓等现象就不符合‘新风尚’的要求。

农业规划和新农村规划属于指导性计划,具有综合性、战略性、长远性的特点。

其遵循的原则有:

1、正确贯彻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和新农村的方针政策;

2、正确评价当地农业的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

3、量力而行,积极可靠、留有余地;

4、以提高效益为前提,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1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1.1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规划必须:

把长远利益与近期设想统一起来;把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和农田、村镇、能源等项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因此,进行生态农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工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制定规划时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为指导,用系统、整体观念,进行全面规划,做好总体布局。

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协调农业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2、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对资源不仅要合理利用,还要积极的保护,对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增殖,对不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这样,方不致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超过资源再生速度,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因地制宜原则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各地区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配套技术,生态农业的建设不可能是相同的,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农民群众关心、见效快的项目。

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制定规划,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类型和模式。

4、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原则

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利用农业有机物质,包括‘废弃物’(指死体、残体、排泄物)等实行多次利用、多级得益、循环利用和深加工等。

5、扩大绿色植被原则

绿色植物是转化太阳能,实现第一性生产的重要机器,是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措施,应充分考虑将一切土地和部分水面绿化起来。

6、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

生态农业必须是多业结合,包括农业内部的横向联系和农业外部的横向联系,实行集约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7、实现“三大效益”原则

生态农业建设措施必须达到生态上适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2生态农业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前期工作是规划工作的起步阶段,为规划工作做好物质、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人挂帅,由试点承担单位会同农业、环保、林业、规划、能源、水利、乡镇企业等部门组成的规划领导小组;

2、建立一支有权威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多学科的有开拓精神和热心此项工作的规划工作队伍;

3、搞好规划人员培训,特别是技术方法的培训;

4、筹措资金,建立保障系统;

5、编制规划工作框图和网络图。

1.3调查研究和诊断分析

1、调查研究

开展调查研究,其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区域系统的历史、现状和结构分析,摸清‘家底’,掌握区域的优势、劣势、潜力、利用状况及限制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潜力及克服限制因素的发展措施。

因此,对调查研究及收集整理的数据和资料,要求做到准确性、全面性、社会性和目的性。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1)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土壤特性(如土壤质地、肥力等)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及其潜力的调查。

气候资源:

光、热条件,降水及农业气象灾害情况。

水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蕴藏量、时空分布规律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水质状况。

生物资源:

主要调查植被类型和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包括农作物种类、面积分布特点和农作物种植结构比例)。

矿产资源:

分布、种类及开发现状、利用潜力。

农村能源:

种类、结构比例、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

   

(2)生态环境现状

    环境污染情况: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乡镇工业)分布、污染及治理情况;农用化学品(农药、化肥、农膜)污染程度;

生态破坏情况:

森林面积及其覆盖率、林木总蓄积量、生长量、林木资源更新系数;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情况;生态破坏成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的可开发潜力,各种自然灾害状况。

(3)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行政区划、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性别、文化程度、劳动力总数、农业劳动力分布结构、交通、市场需求、历年社会总产值及各业产值比例结构、产业布局、农业总产值及农业产值结构、固定资产、人均收入,积累及消费水平等;农、林、牧、副、渔、工商等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及目前发展状况;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农田水利状况等。

(4)计划与发展资料

规划对象的国家和地方的计划规划、人民的需求状况、人口增长预测、设计期内重大的产业计划(如矿山开发、城市建设、工厂建设、交通建设等)。

(5)重要的民风、习俗与历史资料(如地方志)。

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

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和调查表格自填法等。

为了保证完成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需要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制定资料收集大纲和细目;

③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④拟定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格;

⑤建立规划资料库结构;

⑥做好调查人员分工,并提出调查的时间要求,以保证在网络图中所规定的时限内取得所需要的全部调查资料

2、诊断分析

(1)诊断分析内容

1)因素分析:

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肥力、人为因素(如政治运动、价格变动、决策适宜程度、计划制定、生产形式变革、生产资料价格、农业技术进步状况等)、当地生产力(如农作制度改进、作物品种的更新、农机具及化肥的施用、对农业科学技术认识与采用程度等)、生态因素(如人均耕地、毁林扩种、农药投放量、水土流失状况等)。

2)结构分析:

各种产业结构比例、农业内部结构比例(如林业、种植业、养殖业、副业、渔业等各占的百分比)。

3)环境分析:

根据我国当前处于历史性的深化改革,经济体制,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等的结构状态,都处在不断变化中,迅速反馈其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环境的变化规律,做出必要的决策。

4)敏感性分析:

主要有:

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政治条件的影响;对未来形势的变化缺乏了解和难予估计等的分析。

5)其他实质性分析:

包括资源分析,经济预测发展趋势分析、人口预测和劳力分析,流通、分配、消费分析,产量、产值、成本效益分析,科、教、文、卫发展趋势分析,经营管理诊断分析。

(2)诊断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

主要是根据经验和测算进行判断推理。

定量分析法:

运用一定数据,按照时间和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

即从定性分析中尽可能找出定量数据,反过来又从定量数据的关系中做出定性分析,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紧密结合起来。

编制生态农业试点建设规划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系统工程方法,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综合平衡、编制生态农业试点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总体规划方案。

常用的编制方法有:

1)综合平衡法:

就是使农业生态系统内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各分区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经反复平衡核算,尽可能满足需要,最终将规划方案确定下来,常用的形式是编一系列平衡表,如土地平衡表,资金收支平衡表,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平衡表等。

2)系统综合分析法:

在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实情的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整个系统与各子系统内部之间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良好经济的结构,获得最佳生态经济效益。

3)指标方法: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目标设计的传统方法有:

定额法、比例法、系数法、动态趋势法、典型推算法、因素分析法、主要产品产量法、目标推算法等,对规划目标方案择优传统方法有:

对比分析法、综合评比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4)模型法:

(1)数学模型:

是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数量依存关系的数学描述,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常用的经济数学模型有投入产出模型等,常应用于方案制订。

目标预测,还有常用于方案选优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尤以线性规划模型最简便易操作,应用较多。

(2)图解模型:

常用的图解模型有框图、直方图、结构图和流程图。

3、生态农业规划的实施

生态农业规划是根据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的历史发展情况,和现阶段的特点,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及现代研究手段,探求区域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并人工模拟区域的顶极生态系统,以达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因此,规划实施是编制生态农业规划的最终目的和关键所在,它包括:

1、把规划文本交付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当地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形成决议,做出决议后,交由当地政府执行组织实施,把任务落实到各职能机构中去。

2、成立规划实施‘指导领导小组’和‘实施工作小组’。

3、认真制订实施计划。

按现有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本着边规划,边建设,边受益的原则,由近及远,由简到繁,逐渐落实规划的目标。

同时,年度实施计划还应该做得细致、具体,形成年度预算。

4、华南地区几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的选定和组配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

在安排一个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时,首先应进行整体布图、合理分区、顺应农业结构的自然环境梯度和城乡、经济、人口梯度,按城郊、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选择相应的模式,并进行有机组合。

下面是华南地区几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供在进行生态农业规划和建设时参考。

1、基塘系统模式

2、高畦洼沟系统模式

3、农田复种轮作模式

4、林(果)农模式

5、农牧沼气(食用菌)模式

6、庭院经济模式

 7、山地立体开发模式。

2农业旅游规划

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

“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

具体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2.1农业旅游发展的规划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和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

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3农业科技规划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必将推动农业结构深刻调整、农村经济深刻转型、农村社会深刻变革。

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农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迫切需要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人口增长、资源约束、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农产品需求增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因此,要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品质和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深入挖掘生物遗传潜力,创新种养模式,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质技术保证。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效益。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培育主导产业核心技术,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全面升级,促进农业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2)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迫切需要拓展科技转化渠道和增收空间。

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转化渠道不畅,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不快。

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开辟农业发展空间,拓展农业功能,组装配套实用化技术,壮大农业科技产业,丰富农民科技增收致富手段,使农民从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中得到实惠。

1、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为基础,尊重农业科技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为核心,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以任务带团队,以团队促网络,以网络建体系,优化配置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农业高校的科技资源,建设国家基地。

根据农业综合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中,建设一批区域性主导技术和产品开发实验室、实验基地、改良中心和产品创制中心。

依托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教机构,建立科技成果扩散站点。

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鼓励国外组织和个人创办农技服务中介机构。

建立农技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信誉。

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的供给。

3、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实施农民培训工程,通过项目管理,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条件,推进农业技能鉴定,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民培训的运行管理制度。

继续推进农民科技书屋建设。

4、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大力开展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组织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品种权审查、测试、行政执法和中介机构人员素质,改善管理条件,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