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526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健康。

下列对健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身体是否健康

B.心理是否健康

C.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强

D.营养是否全面

2.人们常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青少年要避免自身受到侵害,在日常生活中应(  )

A.面对侵害先下手为强B.提高警惕,预防为主

C.独来独往,不与他人交往D.任何人都不要相信

3.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学习劳累时,喝咖啡或啤酒提神

B.每天坚持玩网络游戏提升游戏等级

C.心情苦闷时,写日记倾诉苦闷

D.天气炎热时,和小伙伴到池塘游泳

4.当你遇到以下情况,你的选择是(  )

A.陌生人要带你去营业性歌舞厅玩——去,那里很刺激

B.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算了,自认倒霉

C.有人向你勒索——给,才几块钱

D.同学邀请你去水流很急的地方游泳——不去,会有危险

5.2017年6月3日晚,欧冠决赛之夜,意大利都灵市圣卡尔洛广场发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600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儿童在内的5人伤势严重。

当晚,3万多名尤文球迷聚集在都灵圣卡尔洛广场通过大屏幕观看比赛直播。

面对拥挤人流,下列自救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要“逆”流而行 ②联合你前后左右的人一起采用“人体麦克法”:

即拉起手有节奏地一起喊:

“后退!

” ③如果摔倒,要侧身蜷曲,双臂在颈后交叉,护住后脑、两侧太阳穴及内脏 ④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6.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遇到下列情况时,做法恰当的是(  )

①在拥挤的场合,如上下楼梯时,避开人流 ②去电影院或商场时,留意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位置 ③当火灾发生时,通过跳窗、乘坐电梯等方式赶快离开火灾现场 ④遇到大雨或洪灾时,远离堰塘、溪口、河流等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现在各地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紧急疏散演练、预防流感讲座、防火、防震演习等。

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  )

①增强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 ②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③牢记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④杜绝灾害,让成长之路一帆风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8.在日常生活中,女孩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单独和异性待在非公开场合……这些提示说明:

在与异性相处时,为了防止遭到侵害,最重要的是(  )

A.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好办法

B.社会要完善保护措施

C.不能对异性产生好感

D.尽量避免与异性接触

9.学会自我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同学溺水,奋不顾身救人 ②公共场所,不忘观察安全出口 ③面对歹徒,力求保护自己 ④网络聊天,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0.某中学七年级开展“思灾难学应对之道,重细节立安全之校”的主题活动,活动首先是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疏散演练。

这警示我们(  )

①青少年学生要提高防范和自救意识 ②这一活动能杜绝一切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③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④学生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③④

11.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②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③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④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⑤火灾中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④⑤D.②③④

12.2017年3月22日,河南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老校区发生学生踩踏事故,官方通报称,截至下午三点,事故共造成22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送医途中死亡,5人重伤,伤者正在医院救治。

记者当天下午三点到达事发学校,了解到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该校当天举行全校月考,学生在早上八点半考试前大量集中上厕所,在从二楼下到一楼时有学生跌倒,发生踩踏。

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遇到突发事件要镇静,不要惊慌 ②上下楼时不要嬉笑打闹 ③学校不能安排学生在二楼以上活动 ④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危及和伤害他人的生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探究创新

13.近年来,世界各地时而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如果暴力恐怖袭击发生在你身边时,你应该如何做?

14.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必备的求生知识,是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生命所必需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报警、消防、交通事故电话吗?

(2)假如独自一人行走时遇到抢劫,你该怎么办?

(3)发现有人触电,你该怎么办?

(4)不幸被宠物咬伤,应该怎样自救?

15.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放学回家,路过河边时,发现有人不慎落水,正在水中挣扎。

这四名同学均不会游泳,面对此情况,有三种不同的表现。

甲想:

自己不会游泳,还是自己的安全最重要,于是扬长而去;乙没多想,跳进河水中救人,结果自己也在河水中挣扎;丙和丁一边大声呼救,一边寻找救人的工具。

(1)请简要评析上述三种做法。

(2)假如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16.【学会自我保护】

材料一 漫画

材料二 据统计,近年来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

每年我国有近2万名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万~50万名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

在同学甚至好友之间,因为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而引发的恶性案件的数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北京青年报》

(1)甲、乙、丙、丁漫画中的孩子分别受到哪方面的伤害?

并分析原因。

(2)面对不法侵害,我们如何应对?

17.2018年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各种意外伤害,其中交通意外成为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主要杀手。

交警反映,放学后不通过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只顾低头玩手机或玩具,在马路上推搡打闹或多人横排行走,完全不看交通信号灯……都是安全隐患。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劝导违反交通规则的中小学生。

(2)以“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为内容,设计两则交通警示语。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知能演练·提升

1.D 本题考查我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基础性的题目。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可见D项符合题意。

2.B 材料中俗语的前半句说的是对待别人不可有害人之心,后半句说的是对别人要有防范之意。

A、C、D三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

3.C 本题考查我们对健康娱乐方式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喝啤酒不利于身体健康,A项做法错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B项做法错误;到池塘游泳会危及生命,D项做法错误。

故选C项。

4.D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要学会自我保护,故A、C两项的做法是错误的;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B项的做法错误。

故应选D项。

5.B ②③④都是正确的自保方法。

而①“逆”流而行容易出现事故,故选B项。

6.B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如果在拥挤的场合,要避开人流,防止被踩踏;去电影院或商场时,留意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位置,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逃离到安全地带;遇到大雨或洪灾时,远离堰塘、溪口、河流等处,所以①②④是正确的。

③是错误的,当发生火灾时,要捂住口鼻,匍匐前进,逃离火场,跳窗、乘坐电梯等方式是不可取的,可能会发生危险,排除,故选B项。

7.A 本题旨在考查我们对自我保护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④观点太绝对,排除,正确答案为A项。

8.A 题干中强调,女孩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单独和异性待在隐秘的地方,这些都是告诉女孩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A项是正确的。

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学会自我保护;C项是错误的,排除;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9.B 本题宜采用排除法。

遭遇意外险情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争取将损失降到最小。

当同学溺水时,如果我们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施救,而是应该马上寻求其他有效的救助方式。

①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应排除。

故选B项。

10.B 学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疏散演练,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所以选择B项。

②说法错误,错在“杜绝”一词上。

11.D 12.B

13.答案采取有效方法迅速避险;及时拨打“110”报警;告知周围的群众紧急避险;协助群众疏散等。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该如何面对犯罪行为。

首先,我们要保护自己,如采取有效方法迅速避险;及时拨打“110”报警;同时要告知周围的群众紧急避险;协助群众疏散;等等。

14.答案

(1)急救“120”、报警“110”、消防“119”、交通事故“122”。

(2)符合实际即可。

如:

记住犯罪分子的外貌特征及去向,及时报警等。

(3)符合实际即可。

如:

迅速关掉电闸;做人工呼吸等。

(4)符合实际即可。

如:

冲洗伤口,去医院注射疫苗等。

15.答案

(1)同学甲的行为是对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漠不关心的表现,不违法,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

同学乙的行为不提倡,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应该先自我保护,然后机智救人。

同学丙和丁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提倡,既见义勇为,又勇敢机智;既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也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2)应该发挥聪明才智,临危不乱,充分动脑,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避免鲁莽行事。

16.答案

(1)甲——家庭侵害;乙——学校侵害;丙——社会侵害;丁——意外事故侵害。

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弱势地位而受到侵害。

(2)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7.答案

(1)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宝贵而脆弱,珍爱自己的生命,请遵守交通规则。

(2)①别让文明缺失,莫用生命赶路;②心头常亮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③多走几步莫跨栏,不让生命留遗憾;④绿灯可以再等,生命不能重来;⑤珍爱生命,莫闯红灯。

(3)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

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充实自己。

③善待其他生命,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其他生命。

如关爱他人,不伤害小动物。

《守护生命》同步练习

1.“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康康所在学校积极开展跑操、跳绳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学校的做法()

A.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

B.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C.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D.忽视了学生的在校安全

2.有下列情况者,最好不要下河游泳()

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等疾病

②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

③患有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传染病

④饱食或空腹时、剧烈运动或繁重体力劳动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3.生活中,学会紧急避险十分重要。

发生下列险情时,避险正确的是()

A.打雷时,站在大树下B.火灾时,及时拨打“ll9”

C.地震时,乘电梯逃生D.水灾时,先救财物

4.“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香社会”这一温馨浪漫的词汇“亮相”政府工作报告,点亮了无数人的眼睛,目前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类活动的开展()

①有助于养护精神,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

②有助于培养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④表明我国已成为文化强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因此()

①守护生命就是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②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③守护生命要守护精神家园

④守护生命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生命是宝贵的,守护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

守护生命首先要()

A.关爱他人生命B.养护精神

C.关注自己的身体D.加强体育锻炼

7.关于如何守护生命,同学们开展了大讨论。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②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③养护精神完全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制约④守护精神家园,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之所以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是因为()

A.我们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B.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

C.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

D.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

9.2011年,l6岁的少女周岩在家中被泼油纵火烧成重伤,为了恢复健康和求得公正,她和家人不仅求助于媒体和社会,还把伤害者告上了法庭。

2012年5月10日,被告陶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零l个月。

2016年3月22日,法院二审判决周岩获赔l80万余元。

与“毁容”和“烧伤”纠缠了5年,周岩不希望自己始终和这些标签捆绑在一起。

虽然还是没法完全接受自己现在的样子,周岩仍然会让自己看上去漂亮些,比如给自己接了头发,比如在发照片的时候选一些漂亮的角度。

现在的她不仅学习绘画来恢复双手的功能,还学习文化课,试图从疤痕里找到人生新的纹路,从被灼烧的伤口里嗅到希望的味道。

当记者呆访她时,她说:

‘‘我希望以后新闻中的我,是考上了大学的周岩,是创业成功的周岩。

从守护生命的角度,评析周岩被烧伤后的行为。

 

10.为丰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利用电视媒介扩大安全教育日正能量,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湖南卫视拍摄制作了第2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

节目内容为北京、长沙等地中小学生就火灾逃生进行竞技比赛,现场演示预防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知识。

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节目的录制和播出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什么意识和能力?

(2)我们为什么要提高这种意识和能力?

(3)在今后面对生活中的险情时,你将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健康。

关心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康康所在学校开展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C项正确。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珍爱生命。

①游泳可能产生对自身的生命危险;②④不利于自身身体健康,甚至产生疾病;③对他人生命可能产生危险。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方法的认识。

A项做法是错误的,打雷时站在大树下容易触电;B项正确,因为“119”是火警电话;C项错误,地震时不能乘坐电梯;D项错误,水灾时应先救人。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的认识。

开展读书活动,有助于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国民素质,因此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我国还不是文化强国。

5.【解析】选B。

此题考查守护生命。

根据教材知识,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因此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守护生命要守护精神家园,守护生命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故选B。

6.【解析】选C。

根据教材知识,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故C符合题意当选;ABD都属于呵护生命的做法,但不是首要的,故排除.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珍爱生命.生命是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要倍加珍惜.珍爱生命,必须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呵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解答本题要认真审核题干,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分析各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7.【解析】选D。

此题考查对守护生命的认识。

由教材可知,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还要关注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守护精神家园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还要发扬民族精神。

①②④说法正确;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③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8.【解析】选A。

此题考查养护精神的原因。

我们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A符合题意;B体现的是物质,与材料无关,排除;CD强调的是国家,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不是公民,排除。

故选A。

二、主观题

9.【解析】这是一道评析题,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切人,考查学生对守护生命的掌握。

由于材料较长,需要分析的行为较多,~定要注意给材料分层,逐层分析说明。

由材料中周岩烧伤后积极求助媒体和法律的行为,可以知道她爱护身体;由她即使受伤也追求美、学习绘画和文化课、希望创业成功的做法,可以知道她注重养护精神。

答案:

(1)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周岩被烧伤之后,为了恢复健康,主动求助于社会和法律,为自己争取治疗费用,是爱护身体、对生命负责任的表现。

(2)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周岩在身体遭受了重创下,依然追求美、不放弃学习,体现了她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生命状态,也说明了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我们要向周岩学习,守护好我们生命的基础,既爱护我们的身体,又养护好我们的精神。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救自护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三问环环相扣,解答第

(1)问是关键,结合材料中的“安全教育”、火灾逃生竞技比赛、现场演示安全知识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

(2)问相当于考查自我保护的原因,回答时要结合险情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回答;第(3)问考查如何从容应对险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爱护生命,需要我们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无论如何都不放弃生的希望。

(3)①遇到突发事件首先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迅速作出正确抉择,恰当地使用救护方法。

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向周围的人求助,及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

②遇到突发伤害,运用我们平时掌握的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遇到较严重的情形,立刻向医务等相关人员寻求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