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顾炜高起专专升本合用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docx
《《妇产科护理学》顾炜高起专专升本合用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顾炜高起专专升本合用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学》顾炜高起专专升本合用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
性,增强子宫收缩力。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多,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3)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使上皮细胞分泌增多,纤毛生长,有利于受精卵的运行。
(4)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5)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降低总胆固醇。
(6)通过对下丘脑正负反馈调节,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7)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现金结算发展到非现金结算。
3、从买卖双方的直接结算向以银行为中介的结算发展。
4、货物单据化、履约证书化。
5、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电子化、无纸化、标准化和一体化。
3、答:
1、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际结算。
2、国际结算使用可兑换货币进行结算。
3、实行“推定交货”的原理。
4、商业银行成为结算和融资的中心。
4、答:
主要有三大类:
(1)汇款方式(InternationalRemittance)通过银行的汇兑来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的清偿和国际资金的转移。
(2)托收方式(Collection)出口方委托本地银行,通过进口地银行向进口方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B4B5D6B7C8C9C10C11A12C13C14C15C16C17A18A19B20D21D22C23A24A
(二)简答题
1.胎盘具有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及合成功能。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胚泡一经着床,即开始分泌hCG,在受精后10日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体血清中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
至妊娠第8~10周时分泌达高峰,持续1~2周后逐渐下降。
正常情况下,产后2周内消失。
hCG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营养黄体,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
3.循环系统解剖学特点:
脐静脉带有来自胎盘氧含量较高、营养较丰富之血液,脐动脉带有来自胎儿氧含量较低的混合血,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出生后闭锁成动脉韧带;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的卵圆孔于生后数分钟开始关闭,6~8周完全闭锁。
4.循环系统血循环特点:
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各部分血液的含氧量不同,进入肝、心、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和营养较高以适应需要,注入肺及身体下部的血液含氧和营养较少。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A4C5D6B 7D 8A9B10A 11D12D 13D14B15B 16C17B18B19D20B21C22A23D24D25D26D27B28A29C30A31C32B33D34C
(二)简答题
1.邻近器官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虽然不属于生殖器官,但同在盆腔且位置相邻,其血管、神经、淋巴之间也有相互联系。
生殖器官的损伤、感染易波及邻近器官,同样,邻近器官的疾病或生理改变也会影响生殖器官。
2.有3期变化:
增生期: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5~14日。
月经期功能层子宫内膜剥脱,随月经血排出,仅留下基底层,在雌激素作用下内膜逐渐增厚,腺体增多,间质致密,间质内小动脉增生延长呈螺旋状卷曲,宫腔增大。
分泌期: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28日。
月经周期的第15~24日,卵巢内黄体形成,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并分泌糖原,为孕卵着床提供充足营养。
在月经周期的第25~28日,黄体萎缩。
由于孕激素的减少,子宫内膜的腺体及腺细胞相应缩小变性,内膜变薄。
月经期: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日。
此期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也无孕激素存在,内膜小动脉痉挛,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局灶性坏死,坏死的内膜组织剥脱与血液混合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3.具有以下生理功能:
(1)促进卵泡发育。
(2)促进子宫发育,增加血运,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强子宫收缩力。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多,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3)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使上皮细胞分泌增多,纤毛生长,有利于受精卵的运行。
(4)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5)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降低总胆固醇。
(6)通过对下丘脑正负反馈调节,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7)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B4B5D6B7C8C9C10C11A12C13C14C15C16C17A18A19B20D21D22C23A24A
(二)简答题
1.胎盘具有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及合成功能。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胚泡一经着床,即开始分泌hCG,在受精后10日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体血清中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
至妊娠第8~10周时分泌达高峰,持续1~2周后逐渐下降。
正常情况下,产后2周内消失。
hCG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营养黄体,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
3.循环系统解剖学特点:
脐静脉带有来自胎盘氧含量较高、营养较丰富之血液,脐动脉带有来自胎儿氧含量较低的混合血,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出生后闭锁成动脉韧带;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的卵圆孔于生后数分钟开始关闭,6~8周完全闭锁。
4.循环系统血循环特点:
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各部分血液的含氧量不同,进入肝、心、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和营养较高以适应需要,注入肺及身体下部的血液含氧和营养较少。
5.了解妊娠期母体的变化,有助于护理人员帮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解剖及生理方面的变化;减轻孕妇及其家属由于知识缺乏而引起的焦虑;教育孕妇及其家庭成员处理症状和体征;帮助孕妇识别潜在的或现存的非正常的生理性变化。
6.心搏出量自妊娠10周即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临产后,尤其是第二产程期间,心搏出量显著增加。
血容量自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约增加35%,维持此水平至分娩。
如孕妇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尤其是第二产程)及产褥期最初3日之内,因心脏负荷较重,需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心力衰竭。
7.妊娠期,孕妇及家庭成员的心理会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有不同的变化。
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有:
①惊讶和震惊;②矛盾心理;③接受;④情绪波动;以及⑤内省。
8.鲁宾(Rubin,1984)提出妊娠期孕妇为接受新生命的诞生,维持个人及家庭的功能完整,必须完成4项心理发展任务:
(1)确保自己及胎儿顺利渡过妊娠期、分娩期;
(2)促使家庭重要成员接受新生儿;
(3)学习贡献自己;
(4)情绪上与胎儿连成一体。
9.胎产式即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有纵产式、横产式两种。
先露是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
头先露又可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为指示点。
10.胎心音计数和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手段。
凡12小时内胎动累计数小于10次,或逐日下降大于50%而不能恢复者,均应视为子宫胎盘功能不足,胎儿有缺氧。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A4B5D6C7D8B9B10D11B12D13C14B15D16A17A18B19C20D
(二)简答题
1.
(1)节律性:
每次宫缩总是由弱渐强,维持一定时间,随后由强渐弱,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肉松弛。
临产开始时,每次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当宫口开全(10cm)之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
(2)对称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向子宫下段扩散,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3)极性:
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4)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
2.
(1)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2)出口横径:
也称坐骨结节间径。
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cm。
(3)出口前矢状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4)出口后矢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3.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并影响分娩的顺利进展。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致使子宫缺氧而发生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
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而出现胎儿窘迫。
焦虑时,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可使子宫收缩力减弱,而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4.
(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衔接。
(2)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3)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颏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横径为枕下前囟径,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
(4)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5)仰伸:
完成内旋转后,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转向上,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相继娩出。
(6)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
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0,称复位。
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0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0,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外旋转。
(7)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顺利娩出。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B5D6C7C8C9C10C11A12D13C14C15B16B17C18C
(二)简答题
1.生殖系统的调适包括子宫的复旧、阴道和外阴的恢复过程、盆底肌组织的恢复。
其中,子宫的复旧又包括子宫体的复旧和子宫颈的恢复。
2.
(1)依赖期:
产后第1~3日。
在这一时期产妇的很多需要是通过别人来满足,如对孩子的关心、喂奶、沐浴等。
产妇多用言语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较多地谈论自己的妊娠和分娩的感受。
(2)依赖━独立期:
产后3~14日。
这一期产妇表现出较为独立的行为,改变依赖期中接受特别照顾和关心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也容易产生压抑,可能因为分娩后的产妇感情脆弱、太多的母亲责任、由新生儿诞生而产生爱的被剥夺感以及痛苦的妊娠和分娩过程、产妇的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处于低水平等因素造成。
(3)独立期:
产后2周~1月。
这一时期,新家庭形成并运作。
产妇和她的家庭逐渐变成一个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生活型态。
夫妇俩人甚至加上孩子共同分享欢乐和责任,恢复分娩前的家庭生活活动如夫妻生活。
在这一期,产妇及其丈夫往往会承受许多压力,如兴趣与需要的背离,哺育孩子、承担家务及维持夫妻关系中各自角色的扮演等。
(三)分析题
1.该产妇的行为是正常的。
她处于产后心理适应的依赖期。
日常生活多依赖别人帮助。
此外,此时她喜欢与人谈论她的妊娠与分娩的经过,尤其是有关待产和分娩的经历以便考虑她的新角色。
作为护理人员,要告诉她婆婆她此时的行为是正常的,让其婆婆理解。
同时,也鼓励她的婆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她。
护理人员应指导其生活护理,要帮助她多接触自己的新生儿。
2.护理的措施包括:
(1)热敷乳房,使乳腺管畅通,但在两次哺乳的中间冷敷乳房以减少局部充血、肿胀。
(2)按摩乳房,从乳房边缘向乳头中心按摩,使乳腺管畅通,同时减少疼痛。
(3)帮助哺乳,先哺乳患侧,因饥饿时的婴儿吸吮力最强,有利于吸通乳腺管。
每次哺乳应充分地吸空乳汁,在哺乳的同时按摩患侧乳房。
(4)增加哺喂的次数,每次至少20分钟,哺乳后充分休息,饮食清淡。
(5)用生面饼外敷乳房,也可促进乳腺管畅通,减少疼痛。
(6)每次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刺激排乳反射,每次哺乳时应让新生儿吸空乳汁;若乳汁充足,孩子吸不完时,应用吸乳器将剩乳吸出,以免乳汁淤积影响乳汁再生,并预防乳腺管阻塞及两侧乳房大小不一等情况。
若吸吮不成功,则指导把母乳挤出后喂养。
哺乳期使用适当的胸罩并避免过松或过紧。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D4D5C6B7A8C9A10D
(二)简答题
1.在分娩期突然发生胎儿窘迫者,若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娩出胎儿。
2.宫颈未完全扩张,胎儿窘迫情况不严重者,给予吸氧,嘱产妇左侧卧位,观察10分钟,若胎心率变为正常,可继续观察。
若因缩宫素使宫缩过强造成胎心率减慢者,应立即停止使用,继续观察,病情紧迫或经上述处理无效者,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
3.胎儿窘迫发生在妊娠晚期,应针对病因,视孕周、胎儿成熟度和窘迫的严重程度决定处理方案。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D5D6A7D8B9C10D11D12A13A14B15C16A17C18D19B
(二)简答题
1.答:
①确诊后尽早排空子宫;②处理前应先检查凝血功能情况:
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③口服己烯雌酚以提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④如有凝血功能异常,需先改善凝血功能,再行引产或刮宫术。
2.答:
(1)如出血不多,可静脉应用抗菌素3d,然后再刮宫。
(2)刮宫时操作轻柔,避免感染扩散。
(3)刮宫后患者置半卧位,注意体温、脉搏、血压及血象,警惕感染性休克。
(4)血象高,发烧者做血培养及咽拭子培养。
(5)根据敏感细菌选择合理抗菌素。
3.
(1)妊娠期高血压:
其特征为血压≥140/90mmHg,尿蛋白(-);可伴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2)子痫前期:
1)轻度:
血压≥140/90mmHg,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或定量测定24小时内尿蛋白量达到或超过0.3g;伴上腹部不适、头痛等。
2)重度:
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或定量测定24小时内尿蛋白量达到或超过2.0g;血肌酐>106µmol/L;血小板<100x109/L;持续性头痛或其它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不适。
(3)子痫:
子痫前期的孕妇发生抽搐,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称子癎。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其特征为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无蛋白尿,若出现蛋白尿≥0.3g/24h;或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x109/L。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其特征为血压≥140/90mmHg,妊娠前、妊娠20周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4.正常孕妇血清镁离子浓度为0.75~1mmol/L,有效治疗镁离子浓度为1.7~3mmol/L,若血清镁离子浓度超过3mmol/L即可能发生镁离子中毒。
中毒症状为依次出现膝反射消失、全身肌张力下降、呼吸抑制,严重者出现心跳骤停。
因此,在使用硫酸镁治疗前应确定:
膝反射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
用药时需注意监测血清镁离子的浓度。
用硫酸镁治疗时,应备有10%葡萄糖酸钙10ml作为解毒剂,防止发生硫酸镁中毒。
5.
(1)子痫孕妇应安排单间,暗室布置,避免声光的刺激。
(2)床边备好抢救物品。
(3)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有假牙者需取出,防止脱落、吞入。
(4)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必要时给予吸氧。
(5)专人特护,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
(6)留置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遵医嘱配合检查,及时、正确地送检各项检查,及早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同时观察用药的效果。
(8)抽搐发作时,首选硫酸镁静脉注射或滴注,必要时加用镇静剂。
持续给氧,平卧位,头侧向一边,以防分泌物误吸。
两臼齿间放置开口器,拉舌钳夹住舌头并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必要时,予气管插管。
(9)注意临产的先兆。
6.分娩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密切观察产程,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监测胎儿胎心、胎动情况,第三产程注意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及时、完整娩出。
(三)分析题
1.
(1)该病人可能的医疗诊断是先兆流产。
(2)针对该病人应采取如下处理:
①如因属孕卵发育异常的流产不需积极保胎。
②定期查血HCG。
做B超看胎囊、胎心情况。
③如不发育或无胎心应做流产。
④如胎囊胎心发育正常,仅少量出血,可做积极保胎。
⑤口服维生素E50毫克,每日三次,黄体酮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卧床休息,禁性生活。
2.⑴前置胎盘;⑵B超;⑶制止出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和终止妊娠。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C5D6C7D8D9C10C11B12B13A14C
(二)简答题
1.凡易发生心力衰竭者均不宜妊娠,包括心功能Ⅲ级~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有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活动期、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炎遗留有严重的心律不齐、围生期心肌病遗留心脏扩大及年龄在35岁以上、心脏病病程较长者。
2.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能量及氧消耗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
第一产程时,每次子宫收缩约有250ml~5OOml血液被挤入体循环,因此全身血容量增加;每次宫缩心排出量约增加24%,同时有血压升高,脉压增大以及中心静脉压升高,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
第二产程时,除宫缩外,腹肌及骨骼肌均参加活动,使周围循环阻力加大,且产妇屏气用力,肺循环压力增高,同时腹压增加,使内脏血管区域血流涌向心脏,导致此期的心脏负担最重。
在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子宫骤然缩小,胎盘血循环停止,排空的子宫收缩时,血窦内约500ml血液进人体循环,使回心血量急剧增加。
另外,由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迅速缩小,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器官,回心血量又严重减少,这两种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使心脏负担增加,患心脏病的孕妇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三)分析题
可以阴式分娩,护理措施如下:
1.提供心理支持,应维持产房宁静的气氛,应有导乐陪伴,安慰和鼓励孕妇,随时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减轻其焦虑。
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
及时与家属联系,减轻家庭主要成员的焦虑。
2.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每15分钟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如脉搏超过100次/min,或产妇主诉十分疲倦,都可能代表心功能不佳。
宜鼓励产妇左侧卧位,给予氧气吸入以维持胎盘充分的气体交换功能。
宫缩时指导其深呼吸或为其行腹部按摩,以减轻由于宫缩引起的腹部不适。
应指导产妇在宫缩时不宜用力,以免消耗大量的体力,并说明减轻疼痛的必要性及方法,仔细调整静脉滴注的速度,以免增加心脏额外的负荷。
3.在第二产程应指导产妇正确用力,避免屏气,以减轻心脏负担。
宫口开全后,行会阴侧切,可以胎头吸引术或产钳术等方法缩短第二产程。
4.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立即加砂袋或使用收腹带,以免腹压突然下降后血液积聚于内脏。
砂袋可于产后6小时除去。
如子宫收缩不佳,可肌肉注射缩宫素,产后出血过多者,应适当输血、输液,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D5B6B7B8C9A10A11C12C13C14C15A16C17C18B
(二)简答题
1.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所至的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子宫壁过度膨胀和子宫肌纤维变性等。
(3)精神过度紧张,睡眠少,临产后进食少或体力消耗过多。
(4)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等分泌不足,孕激素下降缓慢,雌/孕激素比例失调等。
(5)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镇静剂、镇痛剂。
2.协调性宫缩乏力的特点有:
宫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弱,宫腔内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10分钟内宫缩不足2次。
检查子宫收缩达高峰时,子宫体不隆起,也不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出现凹陷,使产程延长或停滞。
3.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过强和过频,产道无阻力,宫口短时间内开全,总产程<3小时,称急产。
由于宫缩过强过频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胎儿在宫内缺氧,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或死亡。
胎儿娩出过快易致新生儿颅内出血,来不及消毒接产,新生儿容易发生感染,若新生儿坠地可致骨折及外伤。
4.不协调性宫缩乏力的处理原则是调节宫缩,恢复宫缩极性。
通常肌注哌替啶100mg或吗啡10~l5mg,也可地西泮10mg静脉推注使产妇充分休息。
经此处理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在宫缩不协调时禁用缩宫素。
若经上述处理,不协调性宫缩不能得到纠正,或伴有胎儿宫内窘迫,或伴有头盆不称,则应行剖宫产术。
5.
(1)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腹部逐渐增大,妊娠所引发的生理变化逐渐干扰孕妇的日常生活,孕妇会期望妊娠尽早结束。
(2)预产期接近时,常使孕妇不易熟睡,怀孕所致的疲倦又使孕妇渴望睡眠,常引起情绪变化。
(3)产妇担忧自己能否安全度过分娩和胎儿的健康,有妊娠合并症的妇女,对分娩的恐惧更加严重。
(4)处于期望结束妊娠,又怕自身及胎儿健康受威胁的矛盾之中。
产妇此期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达到高峰。
(三)分析题
1.首选措施为立即给予催产素静脉点滴。
应用中注意,将缩宫素2.5U加于5%葡萄糖液5O0ml内,从4滴~5滴/分开始静脉滴注,观察无过敏反应,根据宫缩的强弱进行调节,通常不超过40滴。
15分钟内调至有效剂量,维持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50mmHg~60mmHg,宫缩间隔2分钟~3分钟,持续40秒。
缩宫素静脉滴注过程中,要观察胎心、血压、宫缩、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情况。
如出现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或胎心率有变化,应立即停止滴注。
如发现血压升高,应减慢滴速。
2.以下6项措施:
(1)检查是否有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
(2)鼓励产妇多进食,并给予精神安慰。
(3)人工破膜,使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引起反射性官缩(宫缩)以加速产程进展。
(4)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能使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扩张。
(5)静脉滴注缩宫素。
(6)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3.根据肛查可以判定该产妇为枕后位,观察2小时产程无进展,并且出现宫颈水肿,可能由于宫口未开全而过早使用腹压,致使宫颈前唇长时间被压于胎头与耻骨联合之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影响宫颈扩张。
处理方法可抬高产妇臀部,减轻胎头对宫颈压力,也可于宫颈两侧各注入0.5%利多卡因5~10ml或地西泮10mg静脉推注,待宫口近开全,用手将水肿的宫颈前唇上推,使其逐渐越过胎头,即可经阴道分娩。
若经上述处理无明显效果,宫口不继续扩张,可行剖宫产术。
第十章
(一)单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