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012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docx

第二班14小组简报第2期

主办:

江西师大教师教育处承办:

第二班十四组

主编:

周鸿敏责任编辑:

姜晖严剑日期:

2011.7.22

 

两天以来,学员们放弃假期休息时间来到井冈山学习,大家认真聆听各教育专家的学术讲座,如品尝学术大餐,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虽然这次学习比较辛苦,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但学员们能够有幸聚在一起,互相探讨学术和生活上的问题,闲暇之余在山间漫步,这就是一种“舍得”。

培训动态

Ø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站长张化万老师作“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创造高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新模式”的讲座

Ø浙江省特级教师姜根华作“改进和提升—培训的价值追求”讲座

Ø名班主任曾蓉蓉作“专家引领,名师辐射—

基于研训一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讲座

Ø何小忠教授作“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学术报告

Ø第二班十四组开展第二次学术沙龙活动

 

 

张化万老师作“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创造高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新模式”的讲座

7月20日上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督学、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站长张化万老师在“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创造高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新模式”的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培养名师的方法,提出实现名师培养要实现:

从“训”到“养”,实现四个方式的转变、经历“成长性、个性化、全景式”的培养、通过四个培养,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杂交培养、借脑培养、借课培养、支教培养),并且得出基于工作站的高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一条正在探索的能够期待优秀教师走向卓越的成功之路。

 

浙江省特级教师姜根华作“改进和提升—

培训的价值追求”讲座

7月20日下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姜根华老师作了“改进和提升—培训的价值追求”讲座。

姜根华老师列举了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做教师培训”的问题,并且就当前教师培训的现状及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对教师的培训途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及新要求。

教师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并时常会对培训的目的和作用提出质疑,通过姜根华老师的讲座,使我们豁然开朗。

 

 

名班主任曾蓉蓉作“专家引领,名师辐射—

基于研训一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讲座

7月21日上午,由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市名班主任曾蓉蓉老师关于研训一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作了精彩的讲座。

曾老师长期从事一线班主任工作研究和班主任培训工作,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自我教育,并以工作室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班主任论坛活动,起到一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在讲座中,曾老师给学员们传授了新型的骨干教师和名教师的培训方式,大家受益匪浅。

何小忠教授作“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学术报告

7月21日下午,教育学博士、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副处长何小忠老师作了“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学术报告。

报告阐述了建立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原因和必要性、对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正确认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使命、责任,并且布置了学员的目前任务。

通过学习,学员们对“网络名师工作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二班十四组全体学员开展第二次学术沙龙活动

7月20日晚,辅导员江西师大教育学院周鸿敏教授,召集全体学员开展第二次学术沙龙活动。

活动中大家就两天来培训学习的收获进行了交流,对创办“研修工作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活动中,周教授要求学员们利用研修工作室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带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并做出品牌。

其中新余市教师培训学校徐金林老师就职业学校成立研修工作室的困难发表了意见,吉安三中刘小强老师对信息技术单独成立研修室还是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成立研修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中学员们积极发言,气氛活跃,大家不仅得到了提高,也增进了感情。

学员们认真研修并积极教育反思

在三天的培训学习中,学员们遵守纪律、认真听课,并在课后进行教育反思,书写教育反思日志。

三天中,每个学员按时完成研修作业,撰写了两篇教育反思日志。

 

目录

做一个新课程教育的好老师6

临川二中特级教师彭国芳

为什么当老师这么难8

广昌一中姜晖

计算机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反思日志10

景德镇七中利心志

教育不能没有爱15

吉安三中刘小强

让名师不再孤独18

吉安市永丰县恩江中学邵新龄

学习反思日志

(二)21

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龙德胜

关于研修工作站初始化建设的思考22

兴国平川中学欧阳荣明

对通用技术课程几个问题的思考24

新余市教师培训学校徐金林

团队在研修中成长29

景德镇市教研所特级教师严剑

呼唤:

教育的个性化31

王朋宾

优秀教师的摇篮——教师教研团队32

景德镇第一中专吴耀华

做一个新课程教育的好老师

姓名:

彭国芳

学科:

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临川二中

日期:

2011年7月20日

今天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督学张化万老师和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名师姜根华老师的报告和讲学,对我们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好方式,受益匪浅。

教师专业良性有序的提升与发展途径很多,如外出培训,外派跟班学习等等。

但要获得专业的提升其内在动力不可忽视,因为无论教师专业如何之高,归根结底要回归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中去检验。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从事新课程教育的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

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一是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二是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三是要有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四是要有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

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适应新课改,在新的环境下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新课改的呼声传遍大江南北的今天。

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从事新课程教育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要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缩短师生距离,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

此外,老师还要对学生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严格要求。

在新课程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新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努力做新课标下学生喜欢的老师。

 

为什么当老师这么难

姓名:

姜晖

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广昌一中

日期:

2011年7月20日晚于井冈山

今天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督学、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站长张化万老师的“探索高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新模式—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讲座和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师大特聘教授姜根华老师的“改进与提升—教师培训的价值追求”的讲座,使我深深地感到做教师不容易,做一个名师更不容易,讲座中列举的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我触动颇深,受益匪浅。

学习中我在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做老师这么难?

今天讲座中姜根华老师列举了一系列有关调查的数据:

有人曾经在中小学作过一个调查,当问及“你们心中如果有了最高兴、最烦恼、最秘密的事,你最愿意告诉谁”时?

有76%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朋友,有17%的同学选择了父母家长,只有7%的同学选择了老师。

讲座中又列举了三个90%的困惑与反思:

为何90%的老师说热爱学生,而90%的学生却感受不到师爱?

为何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而90%以上的教师都表示不愿意当班主任?

为何90年代前90%以上的学生为社会理想读书,而现在90%的学生为个人利益而学习?

从列举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目前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

我们当教师的只有无奈和叹息吗?

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教育结果吗?

“现在的老师好当吗?

”这是教师节来临之际,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文章的标题。

可能是因为文化同源、传统类似,这篇文章发出的“老师不好当”的声音竟与大陆教师的呼声惊人一致。

现在的老师为什么不好当, 我觉得,在中国现行教育评估体系下,大家希望要有“德、才、绩”,但实际上德才兼备者不一定能出成绩,而出成绩的有可能“缺德”。

目前,很多学校也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评价教师时,“德”这一栏基本是陪衬,主要还是看他的教学业绩,谁教的成绩好就是个好老师。

所以,在当前这个异常的标准下,成绩凌驾于德才之上,“为经师易,为人师难”的古训成空话。

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要让学生接受高尚品德的浸染却难上加难。

所以,现在老师之所以不好当,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

在过于功利地追逐升学率的教育环境下,怎么可能涌现从容“为人师”的老师呢?

 

大家去了解我们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就可以看出,从事教育的人懂得教育的规律,但往往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这似乎也是一种无奈。

所以得出从事教育的人才是真正不懂教育的人。

今天讲座中姜根华把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能漠视吗?

我们要想当个好老师,甚至当个名师,首先应该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其次才是学校和老师的认可。

 

计算机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反思日志

姓名:

利心志

学科:

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景德镇七中

日期:

2011年7月20日晚于井冈山

情景故事

2011年7月19日,我满怀崇敬之情聆听了教育硕士、青岛市教育局科长李淑芳的两堂讲座《做一个有力量的教师》、《幸福着做教师》。

上午,李硕士首先作了自我介绍,1985年她从一个农村高中生考上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从事小学音乐教育;1991年考上在职教育硕士,并认识了自己的爱人;1996年在无任何背景下,考上了青岛市教育局公务员;2005年创建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2007年成立了“青岛陶行知研究会”。

随后,也开始了《做一个有力量的教师》讲座,第一步:

找人,找名师,找愿意参与试点的教师,提出了“同课异构”理论,在此理念下,进行思考、反思,并畅谈受到的启发。

教师每一个月集中一次,找大会议室、送课时吃食堂,教师无私奉献;哪里穷工作室的教师就到哪里,送教的结果是农村学校教师很欢迎她们,并喜形于色表示“这个真好给我吧”、“我也成长”,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就是这样辐射到每一个乡镇。

二年后,她个人出资成立了行知班,工作室也就成了一个自主成长的团队,结成了校长联盟,每次都吸引了很多新人,校长们也定期地回工作室看看。

在工作室工作的每一位新人都有作为、有地位。

到如今,工作室不再是送课到农村,相反,是农村教师进城上课;不再是帮助教师成长,而是帮助教师诊断课堂;不再是帮助校长管理学校,而是帮助校长诊断学校。

下午,李硕士进行了《幸福着做教师》讲座。

李硕士以工作室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幸福着做教师。

她说,首先,要决不放弃,这就意味着永远相信终有成功的到来;其次,要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个人感言:

今天的课,让我油然而生对刘淑芳硕士的敬佩之情。

她作为一个与我同龄人,她是成功的。

她的成功在于:

第一、她依靠自己努力,不仅从农村走出来了,而且,走进了教育局公务员的行列,这归功于她的执着和机遇;第二、他在没有财政支持下,成功创办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并将工作室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一个工作室,这归功于她不放弃和胆略;第三、她发挥了团队作用,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统率作用,这归功于她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第四、通过自己无私的付出、工作室的影响,她赢得了诸多荣誉:

担任青岛十二所学校名誉校长,教育发展顾问、行知研究会秘书长,政协委员,特约评论员、特约记者。

但是,作为对省级特级教师培训,如就工作站建设来说,她的模式对她来说是成功的,可对我们太多特级教师来说,是不会成功的。

其实,创办教师成长工作室是每一位特级教师的理想,但是真的要创办,其中的艰辛是可以预见的。

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启动资金。

资金何来?

自己出?

我想,每一位特级教师宁愿花钱为自己出一本专著,也不愿花钱去创办工作室。

特级教师们都知道,工作室并不是花钱创办了,就有教师来参与,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行事,他们必须多乞求名师来参与,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慕名而来培训、充电、锻炼。

通过与名师一起钻研教材、备课、反思、审视,并忙于疲惫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这将对缺乏毅力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极限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任何教师都是自信的、自尊的,对于城区重点学校教师来说,城区重点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工作室,他们在这个大工作弄室里成功地长在了,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已经是名师了,他们不需要成长工作室的熏陶;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他们也不承认自己教学能力不行,教学质量没有上去,就是生源出现了问题。

同课异构,我想不是工作室的目标,而恰恰是一个起点,我们要求教师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形成异课异构,形成各个特级老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然后,从这些特级老师的教学风格中提炼出他们优良的教学风格,形成共同的、先进的教育新理念,各位年轻的、资历浅的教师汲取这些精华,达到了异课同构的更高级的境界,犹同在工作室孵化过一样成长了。

还有一点,听了李硕士的课后,我感觉到李硕士不是在传授如何去创建、发展、运用工作室,而是在为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做宣传;下午的讲座更让我感觉到,教师只有在琴岛老师成长工作室工作过的老师才是幸福的。

同行评说

有些教师说,李硕士是成功的,她的成功来之不易,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于工作室;

有些教师说,李硕士的模式只能让她成功,大多数普通特级教师都不可能成功;

有些老师说,她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她的用心,只有象她这样用心的人才会把所做的事都用图片记录下来;

有些教师说,作为在署名为高级研修班上,过多地面对全省特级教师,大秀夫妻情深、恩爱有加、幸福之感,实为不妥;

有些教师说,今天的讲座,使我感觉年轻了三十多岁,仿佛是11岁的小学生在听课一样;

还有教师说,今天的讲座没有主题,没有顾及听讲座的对象;

还有教师说,李硕士的工作室的成功使她名利双收;

更有甚者说,李硕士在实施法轮功,她对物理、化学基本知识一点都不懂;

相关链接

1、晚上,我上网查找了一下青岛教育局的网站,知道,李淑芳是青岛市教育局人事处(师范处)的一名主任科员。

她的工作职责就是对青岛市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还从事于教师职称评定等。

正因为这个工作性质决定了她的工作室的成长,但首要条件,她必须有从事创办教师成长工作室的热情。

2、今天的讲座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2007年5月,我们接待了南京市成功教育研究协会的人,他们说,他们已在全国各地作了近两百场成功教育免费讲座,并出示了研究协会证明、讲座的图片、VCR、各地邀请函、各地领导接见的照片和签名,我们只要提供他们演讲的场地和食宿,他们可以为我们作两场免费的讲座。

为些事,我们还到网上查找了一下,发现情况是属实的,于是我们发给他们的邀请函,并下发了在我市举行成功教育讲座的通知,要求学生和家长、教师和校长都要参加聆听讲座,不得缺席。

说实在的,他们的讲座是很有声色的、很吸引学生家长的,反映很好。

在中场休息时,家长们要求他们的讲稿时,他们说,你们感觉好就可以了,具体的内容,我们已经编了两本书,今天只带了小部分,数量不多,你们可以去购买,万一没买到,你们可以与我们联系。

事后,我们才感觉到我们被他们利用了,他们两本薄薄的书,可卖了高价,并且,带了近4千多套,这一次演讲,他们卖书就获得了40多万。

 

教育不能没有爱

-------江西省中学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学习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

吉安三中刘小强

今天,是高级研修的第二天,上午听了张化万老师的《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创造高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新模式》报告,下午听了姜根华老师的《改进和提升----培训的价值追求》报告。

下午姜老师的报告中,引用了一项调查,谈到“施爱错位”问题,引起了我对爱的深思。

姜老师谈到,为什么90%的老师说爱学生,而90%的学生却感受不到师爱?

可以说,这个调查是真实的,作为老师的我,深信大多数老师是爱学生的,熟悉学生的我也知道,大多数学生也是爱老师的,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反映感受不到师爱,就是说,90%的学生感受不到师爱也是真实的,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我感觉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爱的理解与教师施爱的方式。

人生不能没有爱,爱是人生的原动力。

因为有爱,生命才有意义;因为有爱,生活才丰富多彩;因为有爱,人生的道路才充满阳光与欢笑。

爱是人类的本性,教育离不开爱,个人的成长及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爱,对于教师而言,爱学生、爱事业,这即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高尚的职业品德。

什么是爱?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爱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爱有百味但不全部都是甜蜜。

爱能滋生奉献,爱能萌发创造,爱的力量是神奇的。

爱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爱是一种本能的爱,容易被人接受,如父爱母爱,但其中,父爱却比母爱要深沉得多、理智得多,父爱中含有更多的严的成份。

狭义的爱的延伸,就是广义的爱,严格、挫折、磨难也是一种爱,而且是广义的爱,广义的爱往往不容易被人接受,还容易被人误解。

教育需要爱,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但爱不是教育的全部;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教育的爱,有别于母爱,也有别于父爱,教育的爱是广义的爱,它比父爱更深沉、更严厉,更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这应该就是“施爱错位”的直接原因之一,学生喜欢的是慈母般的爱,而不是严父般的爱,更别说是比严父般爱更深沉更严厉的爱。

教育教学中,爱是鼓励,爱是信任,尊重学生是爱,关心学生是爱,鼓励学生是爱,批评学生是爱,给学生微笑是爱,和学生交流是爱,听学生倾说是爱,一个眼神是爱,一个微笑是爱,一个手势是爱,一句话也是爱-----,总之,爱就是心中有学生,爱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爱就是要让学生终身幸福与快乐。

“施爱错位”更直接的原因,是教师表达爱的方式方法错位。

教育的爱更属于或更接近广义的爱,是比严父般爱更深沉更严厉的爱,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还容易让学生误解,如果施爱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更容易让学生误解。

有一种爱,属于专制式的爱,可以说是爱你(学生)没商量,而不管学生感受如何,这应该是拔苗助长式的爱。

如爱学生的学校(老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考取大学,残酷无情地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这样的爱学生就难以接受。

这样的爱,施加得越多,学生“反抗”得越多,所以会有90%的老师说自己爱学生,却有90%的学生感受不到师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爱你,必然喜欢你的课程”。

要真正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就需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等。

首先,爱的前提是尊重,爱一个人,并不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即使这种感受和自己的不同,甚至相反,也应该尊重并愿意为他们维护这种感受,甚至能为此而改变自己,这才是真爱。

当然,爱要加入民主的内涵,加入了民主内涵爱,才是完整的爱。

专制的爱,是把自己的爱强加给了学生,这不是有民主精神的爱,也不是学生需要的爱。

对老师而言,真正的爱,是要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

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都会有事业心,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我们不能通过形式主义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如“万人签名告别电子游戏”,-----我们的活动不能成人化,应该充满童趣,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孩子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

其次,爱要有公平公证的表现,要爱全体学生,要切记,调皮的孩子更需要爱。

我们都是一线的老师,爱好学生容易,好学生也容易得到我们的爱,但差生呢?

我们能给差生多少爱?

有些时候,爱差生的价值比爱优秀学生的价值更多,爱优秀学生是锦上添花,爱差生却是雪中送炭,雪中送炭的价值要远远的高于锦上添花。

再其次,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严也是爱,但严要有度,要学生能接受,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爱,要像严父对子女的爱。

有些老师,出于对个人功利的考虑,严格要求不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平均分,这种为了个人功利的严格不是爱,也不是广义的爱。

所以教师对学生施爱,一是要尊重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感受,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更加关注更需要爱的差生;二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考虑老师个人的功利性;三是严格要求一定要适度,要让学生能接受。

让名师不再孤独

--聆听了《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和

《改进及提升——教师培训的价值追求》的学习反思

姓名:

邵新龄

学科:

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吉安市永丰县恩江中学

日期:

2011年7月20日晚于井冈山

今天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张化万先生《期待从优秀走向卓越—--高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新模式》和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姜根华教授的《改进及提升——教师培训的价值追求》两报告,使我深受启发,开阔了我思维,激活了我的思维空间。

地区打造名师,即创建名师工作室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反思了名师工作室创建的一些困惑:

一是如何给名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

如何建立相应的考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二是如何给名师工作室营造名师再成长的和谐发展环境?

有些学校在一开始就对培养名师的动机不纯。

给名师一个安心教学,潜心研究的环境也难以保证。

三是名师工作室如何激活自我內驱力,这是名师的成长也是名师工作室的最终目标。

激活难点有三:

首先,名师成就动机发生偏移,对自身的再发展感到茫然。

其次,名师价值天平开始倾斜。

再次,名师信念激情逐渐丧失。

姜根华教授讲座中提到的对人的教育和教师培训的问题。

我非常赞同。

我国现行的教育主要针对少数学生,这是一种精英教学,这种教育的结果并不是培养真正的人才,总是存在缺陷,最终是教育的失败。

有一个调查显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高考状元,理论上来说现在应该是国家栋梁了,但实际上很多人一事无成,甚至有人成为和尚,原因在哪里?

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树立学生正确的理想,没有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中享受到快乐。

更不用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当中了。

其次,学校教育被封闭运行,没有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削弱或消除了学校的品性教育。

只是实现,学校的教学功能,导致教师只要教学,不要教育。

家长要求的是分数,而不是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就不可避免,现阶段,学生自杀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几乎都与自己的学习有关。

因此,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要改变思路。

正如姜教授所提到的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指出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正确运用课堂观察,课堂提问和课堂鼓励的手段,才能激励学生学习。

对于教师培训,我非常赞同姜教授的教师培训的途径探索。

首先,转变培训理念,明确培训的价值取向(实践取向,以人为本,问题为本,基于行动反思,关注经验参与,强调自主选择,注重同伴互助);其次,在适应教师需求中求生存求发展;第三,在参与中受训,在培训中发展,强化“参与式培训”,让教师成为培训主体;第四,尝试不同形式的培训,如合作性培训,互动性培训。

共同思考培训中遇到的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