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案例分析.docx
《11《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案例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案例分析
《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案例分析
《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案例分析
暨开展《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以中高年级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会同自己的想法,在计算教学中融会贯通。
现将在计算教学中的案例举例如下:
(一)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案例:
在教学84÷4时,就说老师这里有84元,要分给我们班表现好的4名同学,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元?
小学生跃跃欲试。
老师拿出8张10元和4张1元让小学生分,每人先分2张10元,再分1张1元,所以每人可以分到21元,小学生就很容易求出84÷4=21。
案例分析: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用满腔热忱去解决问题,他们会学得更用心,更有动力。
赋予现实意义的计算,有助于小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比如:
这样就把抽象的、枯燥的竖式除法计算转化为生机勃勃的分钱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形式。
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可以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旗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促进;限时计算,自制计算卡片等,只要我们大胆地尝试,有好多种练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我要学”。
(二)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
1.出示情境图:
(1)引导学生自学:
从这些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应怎样列式?
学生主动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
612÷34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例2中是怎样列竖式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商的位置是怎样的?
教师先讲解第一次试商的算理,我们先来研究612÷34怎样列竖式计算。
提问:
612÷34与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上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
a.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接近它的整十数来试商。
那么34接近几十?
(接近30)
b.612÷34应该从哪一位算起?
(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样,应该从高位除起,由于除数是两位数,至少要看前两位才够除)
c.把61看作60,34看作30,60÷30=2,所以61÷34≈2。
d.那我们应该在商的哪一位写上2呢?
为什么?
应在商的十位写2,因为这里的61表示61个十,61的“1”在十位上,商也应对着十位上的1写。
在十位商2只是60个十除以30的商,还不能确定,所以是试商。
商2行不行呢?
还要接着往下算。
下面应该怎样算?
自己在练习本上用铅笔算一算。
学生尝试讲解:
请两个小组派同学上台讲解说明讨论结果。
用试商2和除数34相乘时,得68,这个数比61大,遇到困难了。
用商2和除数34相乘,得68,这个数比61大,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
因为是把34看作30来试商,所以这里实际商2大了。
3.学生接下来又该怎样除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学生:
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样,这里要把十位上商1后余下的27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用得到的272去除以34。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下一步272÷34,然后汇报。
把272看做270,把34看作30,得到试商9,用9乘34后发现商大了,最后改商8刚好合适。
(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最大的障碍是试商的准确,即学生不易找到准确的商而导致计算速度慢和计算的正确率低。
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试商方法,理解试商的原理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从而减少调商的次数。
)
(4)谈话:
要检查商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
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学生用乘法验算,验算完成后,指名说出验算结果,看用除数乘商是否等于被除数。
(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很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2.完成书上的课堂活动。
(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注意力,不东张西望。
并提高对算理的深化和进一步理解。
同时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
3.师生共同小结:
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4看做(齐答:
30)来进行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成(齐答:
40)来进行试商,如果除数是73可以把它看成(指名答:
70)来进行试商。
教师: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以把两位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进行试商,再进行试商和调商)
案例分析:
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
首先要让学生弄清算理。
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
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
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尝试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
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三)采取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练习。
案例1:
教师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对他们进行计算训练,题目由易到难,每天10道题的计算训练已成为他们的学习习惯。
案例分析: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案例2:
教师教给他们建立错题卡片,叫他们把平时作业里和考试时的错题归类整理,采取题组形式进行反复训练,并在错题旁边注明:
产生运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保证运算正确?
案例分析:
做练习时,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而是要“感谢错误”,充分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
当学生在板演出现错误时,我不是说这个同学做错了,我是说我要感谢这个同学,他能“指出”大多数同学不经意间犯的错误。
全班同学在意外与惊奇中找出和订正错误,让自己防患于未然。
而错题的同学不但不因为错题而羞愧,反而因为自己能让同学防患于未然而感到高兴。
我常常用“手段”,把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让学生来当医生,学生都非常有兴趣,都争着当医生,因为医生能说出“病因”,并且有能力把“病”治好。
这样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从错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案例1: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
如将“÷”看成“+”;将“0.93”写成“0.98”;将“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
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2.书写不规范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3.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
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
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
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
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
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案例2:
汪云翔,五年级男生,11岁。
父母都在西安市打工,工作很忙,他和妹妹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没有人辅导检查作业,于父母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父母只在开学报名时来过一次学校,偶尔打电话过去都没有人接。
主要表现在数学作业很乱,很粗心抄错数字或者运算符号,不知道计算的方法,不明白计算的原理,不知道验算检查,不知道改错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计算习惯呢?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找到原因:
案例分析:
个人原因:
这孩子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课堂听讲不认真导致他养成一大堆不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家庭原因:
父母不在身边,奶奶溺爱孩子,也管教不了,孩子的数学作业质量没有人检查督促。
学校原因:
因为张某某这些坏毛病,遭到了许多老师的经常批评,导致同学的嘲笑,使得他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了兴趣,计算的能力一落千丈。
指导方法如下: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如:
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教育效果:
1.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或漏做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
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了,很少开小差了,上课打瞌睡的现象没有了。
3.在他的努力和小朋友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这孩子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对于好的习惯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五)加强学生计算素质的培养。
案例:
在教学“65÷20”时,小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我就叫他们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10根小棒为一捆,65也就是6捆和5根。
除以20,就是每份20根,小学生就把2捆分成一份,结果分成3份,还剩5根。
所以“65÷20”等于3,余数是5。
案例分析:
小学生的“自主参与”既注重双基又注重能力培养,防止小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教师给小学生足够的自主和独立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使小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小学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计算的方法,更有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计算素质的提高。
(六)重视并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案例:
1.口算:
18×624×536×772×468×929×4
210÷70160÷40350÷70270÷30160÷80720÷90
2.估算:
368÷14716÷4569÷658274÷15356÷47
289÷18963÷49458÷24572÷36716÷93
案例分析:
口算、估算与笔算结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且学生要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持之以恒的口算练习。
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前,应注意把口算、估算结合起来,突出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试商中的基础作用,让学生结合估算和口算为学习笔算去找初商,切实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规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